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题 目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魏莎 学号 1210014078 所在院(系)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物理学1202 指导老师 孙彦清

2016年6月10日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魏莎

(陕西理工学院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物理学1202(2),陕西 汉中 723000)

指导老师:孙彦清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招生也降低了门槛,本科生教育规模迅速

扩充。在数量巨大的基础上怎么才能保证培养质量,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已成 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着眼未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问卷调查与 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提出培养 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培养对策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招生也降低了门槛,本科生教育规模迅速

扩充。在数量巨大的基础上怎么才能保证培养质量,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此,党的领导集体,很早以前就开始高度重视知识创新和人才教育创新的培育,其中,江泽民多次强调指出:“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以

[1]

在世界竞争中立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

[2][3]

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我国高等学校当前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仍有许多不足,比如说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思维能力弱,高校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不够,缺乏创新氛围等。因此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显示了现今高等教育综合化,系统化的趋势。我国的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模式”转为“大

[4]

众教育模式”。显然,要与时俱进,惟有通过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教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理

[5]

论分析,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仍旧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于此,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对策。

着眼未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也将成为我国高校工作的

[6]

重中之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基本原因,提出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创新人才培养清障搭台、提供保障,培养既符合社会需要又符合学生和职业需要的创新型本科人才。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2.1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陕西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达到了研究分析的要求,具体分布如表2.1。虽然本次调查范围较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

表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项目 人数/人 比例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文科 理工科 男 女

71 79 75 66 126 165 170 121

24.4%

27.1% 25.8% 22.7% 43.3% 56.7% 58.4% 41.6%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主要在本校自习室发放问卷,采用当场发、当场收的方式,所发放的问卷基本都回收,保证了回收有效率。

另外,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本次调查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 2.2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本调查以陕西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每份问卷共45道题目,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不足、创新实践能力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创新教育环境较差、缺乏创新氛围等方面。 (1)自主创新意识

表2.2 关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

问题 选项 样本量/人 比例

你是否认同发明创造是科学家们的事情, 与大学生无关

很认同 比较认同 不确定 不认同

16 28 69 178 18 146 123 4 11 17 38 225 123 138 27 3 124 55 78 34 51 101 99 40 38 132 95 23

5.5% 9.6% 23.7% 61.2% 6.2% 50.2% 42.3% 1.4% 3.8% 5.8% 13.1% 77.3% 42.3% 47.4% 9.3% 1.0% 42.6% 18.9% 26.8% 11,7% 17.5% 34.7% 34.1% 13.7% 13.1% 45.4% 32.6% 7.9%

你是否认同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很认同 比较认同 不确定 不认同

你是否认同创新一定是高、精、尖项目

很认同 比较认同 不确定 不认同

你是否认同在大学从事发明创造是有意义的事

很认同 比较认同 不确定 不认同

你认为大学生的哪种素质相对重要

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交往能力 品德修养

你对创新活动的参与兴趣如何

很高 一般 没兴趣 厌烦

你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是

个人兴趣 可以获得额外学分 年终评优中有优势 有利于考研保研

其他

一般引起你进行创新的动机有哪些

得到别人的认可 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得到物质奖励 单纯的喜欢创新 突然有了灵感 其他

3 32 25 108 45 31 50

1.0% 10.9% 8.6% 37.1% 15.5% 10.7% 17.2%

关于大学生个人对创新能力的认识的调查,如表2.2所示,本项调查主要从创新是否与大学生有关、是否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否创新一定是高精、尖项目以及在校从事发明创造是否是有意义的事等多个方面进行。我们发现广大本科生对创新有着客观的认识,约一半同学同意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在校从事发明创造是有意义的事,并认为创新不一定是高、精、尖项目,创新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得到锻炼与发展,并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从事发明创造。但对于调查“你认为大学生的哪种素质相对重要”,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能力最重要,认为创新能力重要的仅占了整个调查的18.9%。而且,同学们对参加科技活动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创新动机也是因外在物质条件而存在。

综合来看,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现状在客观认识方面比较令人满意,但在主观方面,自主意识还不够充分。有许多大学生是为了外界的条件,逼不得已,才去创新,所以他们往往搞不好创新,因为他们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学校仍然需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养。 (2)创新思维能力

表2.3 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

问题 选项 样本量/人 比例

你的想象力如何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61 21.0% 126 43.3% 78 26.8% 26 8.9%

你的直觉思维能力如何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45 152 80 14 60 112

15.5% 52.2% 27.5% 4.8%

你的逆向思维能力如何

很强 较强

20.6% 38.5%

一般 较差

99 20

34.0% 6.9%

你的求异思维能力如何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78 128 69 16

26.8% 44.0% 23.7% 5.5%

你的创新灵感、能力如何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22 89 137 43

7.6% 30.6% 47.1% 14.7%

关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调查,如表2.3所示,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我国大学生在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灵感、能力等方面都基本可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在“你的创新灵感、能力如何”方面,很强只占了7.6%,而一般和较差竟然占了61.8%的比例。

调查说明,我国大学生大多数虽然具有创新意识,但是创新灵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总体而言看,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表现为一般,甚至严重不足,有待提高。 (3)创新实践能力

表2.4 关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调查

问题 选项 样本量/人 比例 你是否经常思考人们未解决的问题

经常 35 12.0% 有时 126 43.3% 很少 130 44.7%

如果你的创新灵感不被大家认可,你还会继续吗

相信自己的想法,但不会 再付诸行动

不会

你平时喜欢并参加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吗

经常做 有时会参加 从未做过

69 16 115 160 42 180

14.4% 61.9% 23.7% 5.5% 39.5% 55.0%

你参加 “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等获奖情况如何?

参加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13 4.5% 11.7% 24.7% 59.1% 3.1% 15.5% 20.3% 61.1% 0.06% 8.0% 19.6%

71.8% 6.5% 19.6% 33.7% 40.2% 13.1% 64.6% 22.3% 7.6% 22.3% 42.3% 27.8% 14.4% 69.4% 16.2%

参加过并获得校级奖励 34 参加过但未获得奖励 72 没有参见过

172 9 45 59 178

你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如何

经常发表 曾经发表过

投稿过, 但没有发表 没有写过学术论文

你的发明创造情况如何

你的专业操作能力怎么样

有一些发明创造 2 有一项发明创造 从事过发明创造活动,但 没有发明创造 没有从事过发明创造活动

209 23 57

很强 19 较强 57 一般 98 较差 117

你觉得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进行创新吗

一定会 38 不确定 188 不会 65

你有信心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吗

有绝对的信心 22 一般 65

较没信心 123 没信心 81

你是否对你的创新灵感付诸实际行动

经常 42 有时 202 很少 47

关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调查,如表2.4所示,本调查主要从经常思考人们未解决的问题

情况、参加科技创新情况、创新灵感不被大家认可,继续情况、参加 “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等获奖情况、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发明创造情况、专业操作能力情况七个方面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在课余时间里能够思索人们尚未解决的问题,但是当创新灵感不被大家认可时,能够继续的只有14.4%。在“你平时喜欢参加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吗”这项调查中,55%的学生表示从未做过,而选择“经常做”只占5.5%。对于科技创新、“挑战杯”、等活动,参加的学生并不多,省级获奖更是甚少,仅占4.5%。大部分学生专业操作能力较差,就占了40.2%,而深入思考撰写论文的更是寥寥无几,经常发表的仅占3.1%。尤其在发明创造方面,有一些发明创造的仅占了0.06%,没有从事过发明创造活动的竟然有71.8%。

学生虽然在认识上追求创新,表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但在日程生活学习中缺乏创新意识,经常搞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人很少,投身实践的勇气、信心以及能力欠缺。因此,大学生的知行反差极不利于其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培养,才能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4)课程设置

表2.5 关于课程设置的调查

问题

你所在学院的课程考核是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

选项 很重视 较重视 一般 不重视

你认为你们学校现行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吗

较为灵活,十分有利 过于死板,基本没用 有所侧重,还过得去

你所在学院的课程结构中创新实践课程占得比重大吗

很大 较大 一般 几乎没有

样本量/人 9 45 99 138 58 145 88 29 58 178 26

比例 3.1% 15.5% 34.0% 47.4% 19.9% 49.8% 30.2% 10.0% 19.9% 61.2% 8.9%

关于创新教育环境的调查如表2.5所示,本次调查围绕课程设置内容进行。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可以得出结论: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偏向理论课,创新实践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就要对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5)创新教育环境及创新氛围

表2.6 关于创新教育环境及创新氛围的调查

问题 选项 样本量/人 比例

你所在的院系举办科技活动的情况如何

举办很多 27 9.3% 举办较多 89 30.6% 举办较少 124 42.6% 没有举办过 51 17.5%

你所在的院系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的设备和实践基地情况如何

足够 基本够了 偏少了 没有

77 160 49 5 231 60 72 109 76 34 239 52

26.5% 54.5% 16.8% 1.7%

您所在院系是否对有创造发明的个人给予各种奖励

是 否 非常多 比较多 较少 没有

79.4% 20.6%

你所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是否足够

24.7% 37.5% 26.1% 11.7%

老师讲课时是否穿插着介绍本专业的新动态

否 是

82.1% 17.9

你的任课老师是否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

经常采用 12 偶尔采用 56 很少采用 94 从没采用 129

4.1% 19.2% 32.4% 44.3%

你所在学院老师的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怎么样

很强 27 较强 39 一般 108 较差 117

9.3% 13.4% 37.1% 40.2%

你在参加研究性课题时,学校、老师是否提供技术指导及理论指导

非常多 17 比较多 64 较少 117 没有 93

5.8% 22.0% 40.2% 32.0%

你所在的学校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的资金支持情况如何

非常多 21 比较多 59 较少 126 没有 85

7.2% 20.3% 43.3% 29.2%

你没有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竞赛的原因

对科技创新活动没兴趣 89 没有获得比赛信息 124 学业较重,没有时间精力 58 不自信,认为自己做不了 20

30.6% 42.6% 19.9% 6.9%

你日常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学校网站 58 学院通知 87 其他人告知 108 其他 38

19.9% 30.0% 37.1% 13.0%

你对本专业关于创新实践学分项目的实施及管理办法是否清楚

你所在的学校院系是否有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政策

是 50 否 241

17.2% 82.8%

有 78 没有 108 不关注 105

62.8% 37.1% 36.1%

你所在的学校院系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政策有哪些

个人兴趣 45 可以获得额外学分 126 在年终评优中有优势 108 有利于考研保研 9 其他 3

15.5% 43.3% 37.1% 3.1% 1.0%

关于创新教育环境的调查如表2.6所示,本次调查从院系创新环境、专业实践、课程考核、教师教育方式方法、技术理论指导、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多数高校院系举办科技活动比较多,为学生提供科研设备和实践基地也较充分、提供实践教学时间和学生创新奖励等方面也做得较到位,但仍有许多不足,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课程考核、穿插介绍本专业的新动态、教师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老师提供技术指导及理论指导、资金支持以及重视创新能力等方面,大多数高校还做得不够,存在较多问题。

综合来看,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环境较差,缺乏创新环境,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等都严重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堪忧是有原因的,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3.1学生自身的原因

(1)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欲望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调查中多数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

(2)缺乏创新性思维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强的毅力和明确的目标。据调查,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缺乏发现有价值课题的能力,缺乏创新的毅力。相反,大多数学生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获取更高文凭和相关证书上,不加选择和怀疑地接受知识,按“标准答案”背死书,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在这种影响下,大学生虽然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致使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趋向于规则化、限制化、定向化,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水平就会越来越低下,创新能力也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3)缺乏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对于理科生来说,实验可以获得新的灵感;对于文科生来说,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只注重理论学习,以便应付各种考试,很少有人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践;而且他们在日程生活学习中缺乏创新意识,经常搞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人很少,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最终导致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4) 缺乏创新的毅力

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种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3.2教师的原因

(1)思维方式固化

大学教师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思维方式固化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的大学教师都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们习惯用自己熟悉的专业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比如说,工科教师往往思维严谨,容易关注问题的细节,聚焦思维有余,发散思维较少;人文科学的教师倾向于从宏观出发,全面描述问题,因而发散思维较强,聚焦思维较弱。虽然他们的思维都很敏捷,但由于受专业思维方式的限制,他们不容易跳出学科专业领域或某类问题的范围,辩证地思考问题,很难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2)教学内容、手段单一

与国外相比,我国传统的教育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开放性不够、缺少情景式、问题式、研讨式、实践式等有利于大学生科技

创新素质培养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传授型授课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的思维、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开放不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思考和想象空间,忽视了学生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训练,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学生后劲不足,创新能力低下。

(3)教师个人能力素质

高校教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专业素质与道德修养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大多数高校的师资水平偏低,教师队伍中搞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人较少,更别说去指导学生发明创造了。有的教师只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做副业,没有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可能上课时也不会尽心尽力,而是想着外面的生意怎么样,这样的话,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导师指导,学生在创新的道路上必然是盲目的,没有方向的,慢慢的就会失去创新的勇气和动力。

(4)缺少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创新的信心、勇气和意志。创新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创新的过程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痛苦,大学教师可能在消耗大量心血和精力后一无所获。因此,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从事教学、科研的创新活动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面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失败,相当一部分大学教师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宁可无功,但求无过,缺少创新的信心和勇气。缺少创新的信心和勇气会使大学教师浪费许多宝贵的想法,丧失大量创新的机会。

3.3学校的原因

(1)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应试教育模式改革紧迫感不强,改革力度不大。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是束缚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因素。正如杨振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提倡学生死记硬背,实行题海战术,使用标准答案,压制学生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单纯地理解为对现有知识的传递和积累,在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上也重继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发现,教师按部就班地交,学生亦步亦趋地学

[7]。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应付各种考试,死记硬背,在考试时找老师划重点,思维僵化,毫无创新性可言。

(2)科研条件差

虽然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但科研环境简陋,实验仪器不精准,坏的居多,科研条件较差,大学生普遍不满意。对于科研经费,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供给研究所需经费较少,并且难于争取。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为其参与创新课题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更多的学生不清楚有无此项政策,没有了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就没有了后台保障。由此可见,一方面学校对大学生科研支持力度不大、宣传不够,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科研也确实关注不多,缺乏足够的科研意识。

(3)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不合理,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近几年虽然许多高校进行了教学改革,但由于以英语、 数学等为代表的公共课学习时间设置过长、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过多,几乎占满了在校大学生 (尤其是大一和大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他们很少有时间、精力和条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和辅修课,更谈不上学习人文科学和边缘学科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时至今日,在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几乎还是沿用考试(主要是通过几道呆板的考题)结合平时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进行评判。这种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加强课本知识学习能起到一定督促作用,但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采取课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手段通过课程学习考核的学生,这种方式考核就如同放水,很难考核学生对所学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极大限制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8]与能力。

(4)缺乏创新氛围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局限在已有的理论上,所进行的简单研究都是在重复他人的研究,长期“闭门造车”,在理论上没有创新,在实践中没有突破。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在国内发现了诸多“学术造假”问题的原因。高校缺乏创新型学术氛围的营造,对创新能力不重视,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生就更不会去积极思考新课题、发现新问题。久而久之,大学生学习只停留在课本和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上。国外大学生学习很多是通过对外交流,跟不同学校的研究者相互沟通学习而汲取前沿信息,掌握本专业发展最新动态的,而国内很多高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加之亲身实践的场合也较少,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4 社会的原因

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满创新生机与活力的社会氛围理所当然将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目前这种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并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是社会普遍沿袭学校那种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生评价体系。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时只注重那些死记硬背得来的考试分数和以这些分数为基础获得的各种奖励,真正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这种“用人指挥棒”延长了学生评价链,使学生在校期间只得老老实实挣分数,而对创新活动只好“望而却步”。二是支持学生创新大多数只限于口头,而无多少实际举措和行动。一般来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仅要通过学校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巩固、强化和提高。但这种实践活动却往往难以成“行”,大多数学校实践基地难以建立或只有虚名,而有利于学生科技与创新意识的博物馆和科技馆既少又难进,现在甚至连工科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也因为企业怕耽误其生产而成了走马观花的“认识实习”,不少学校只好通过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来解决实习基地问题,实习质量被大打折扣。

4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4.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大创新活动开展力度。

(1)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有赖于必要的实施条件予以保证,实践基地是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前提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等的改革与创新。一是推进实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淘汰陈旧过时、起点过低的实验内容,增加新的、学科前沿的实验内容,逐步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 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二是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创新精神,变封闭、注入、被动的教学为启发、自主的开放型教学。三是创建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员从事实验室工作,不断提高本科生在实验室工作队伍中的比重;不断加强对实验人员的素质培训及职业道德的教育与管理。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及不同专业方向或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类单位,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实习基地。

(2)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一是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教授给学生作以当代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及交叉学科的重要进展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报告、科技讲座。二是开展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挑战怀”等为主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这是使创新活动充满活力的强大杠杆。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 科技开发与制作;开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性课题研究与实践;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

4.2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前人成果的记忆,讲究死记硬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权威和书本的依赖与一味地深信。所以,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启迪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此基础上,要大胆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体系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

4.3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因为所有教育实践最终都是

[9]依靠教师来完成。首先,高校教师必须了解创新教育的原理与理论,充分地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反映到教学工作中。其次,现代社会,知识重量的增长及更新换代加速、新学科的涌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改革,呼唤着教育终身化。不断学习成为现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责任感、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教学品位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根本。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卓越带头人。

4.4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是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教学方法则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将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将有待钻研探讨的问题提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科发

[10]展的新动向,接触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动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求解。此外,高校应开设一系列培养大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介绍科技创新方法的课程,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新思维训练”、“创造技法”、“智力与创造力的训练”等课程。课程设置的合理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5 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要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构建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一要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高水平的学术报告、科技交流、成果展览等,使师生了解学术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扩展学术视野。二要营造自由探讨、平等讨论的民主氛围,鼓励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创设多学科相互交流的环境。三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创新“灵感”,鼓励学生冒险宽容学生的错误与失败,这可以推动人格的自由舒展,推动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推动创新才能的迸发。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

4.6 优化考试结构

大学考试的弊端,尤其像“学生们平时都不好好听课,光靠着在期末考试时老师划重点”等类似现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十分不利。考试时间实行“两段式”,为了保证大学本科四年的人才培养质量,以使各位考生考研和找工作不冲突,建议将大学生期末考试采取每学期考2次,分别为期末和期中考试 ,通过考试者可持成绩申请学校奖学金,而且考试内容应增设“能力测试”,基于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涵养的降低和应用能力的欠缺,在大学生期末考试“政治、英语、高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门科的基础上增加语文和逻辑等应用能力的测试,加强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5 结束语

通过问卷调查与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现状令人堪忧是有原因的,

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学生自身的原因: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性思维、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缺乏创新的毅力;(2)教师的原因:思维方式固化、教学内容手段单一、教师个人能力素质 、缺少创新精神;(3)学校的原因: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科研条件差 、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氛围;(4)社会的原因。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未来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又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大学生自身提高创新意识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相结合的前提下, 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在未来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实践能力;(2)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3)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4)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5)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6)优化考试结构。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与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座谈时的讲话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36-537.

[2]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6-06-06(2).

[3]曹一瑜,肖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8):221-223.

[4]丁璐.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6,(9):93-95.

[5]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154-156.

[6]张秀萍,陈烨.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47-48.

[7]胡龙华,李国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24(6):91-92.

[8]彭顺金,周怡.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其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 ].科技导刊,2013,23(2):7-8.

[9]Gremin, T.(2006).Creativity, uncertainty and discomfort :teachers as writers[J].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36(3):415-433.

[10]Burton R.Clark. 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Wei Sha

(Grade2012,Class2,Major Physics, School of Phys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Shanxi.)

Tutor: Sun Yanq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 also reduced the threshol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undergrad. How can we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huge quantity, to create a high quality college stud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has become a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Focus on the future,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come a top priority in th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analysising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basic countermeasure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countermeasure.

毕业论文

题 目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魏莎 学号 1210014078 所在院(系)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物理学1202 指导老师 孙彦清

2016年6月10日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魏莎

(陕西理工学院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物理学1202(2),陕西 汉中 723000)

指导老师:孙彦清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招生也降低了门槛,本科生教育规模迅速

扩充。在数量巨大的基础上怎么才能保证培养质量,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已成 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着眼未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问卷调查与 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提出培养 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培养对策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招生也降低了门槛,本科生教育规模迅速

扩充。在数量巨大的基础上怎么才能保证培养质量,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此,党的领导集体,很早以前就开始高度重视知识创新和人才教育创新的培育,其中,江泽民多次强调指出:“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以

[1]

在世界竞争中立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

[2][3]

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我国高等学校当前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仍有许多不足,比如说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思维能力弱,高校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不够,缺乏创新氛围等。因此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显示了现今高等教育综合化,系统化的趋势。我国的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模式”转为“大

[4]

众教育模式”。显然,要与时俱进,惟有通过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教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理

[5]

论分析,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仍旧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于此,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对策。

着眼未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也将成为我国高校工作的

[6]

重中之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基本原因,提出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创新人才培养清障搭台、提供保障,培养既符合社会需要又符合学生和职业需要的创新型本科人才。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2.1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陕西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达到了研究分析的要求,具体分布如表2.1。虽然本次调查范围较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

表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项目 人数/人 比例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文科 理工科 男 女

71 79 75 66 126 165 170 121

24.4%

27.1% 25.8% 22.7% 43.3% 56.7% 58.4% 41.6%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主要在本校自习室发放问卷,采用当场发、当场收的方式,所发放的问卷基本都回收,保证了回收有效率。

另外,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本次调查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 2.2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本调查以陕西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每份问卷共45道题目,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不足、创新实践能力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创新教育环境较差、缺乏创新氛围等方面。 (1)自主创新意识

表2.2 关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

问题 选项 样本量/人 比例

你是否认同发明创造是科学家们的事情, 与大学生无关

很认同 比较认同 不确定 不认同

16 28 69 178 18 146 123 4 11 17 38 225 123 138 27 3 124 55 78 34 51 101 99 40 38 132 95 23

5.5% 9.6% 23.7% 61.2% 6.2% 50.2% 42.3% 1.4% 3.8% 5.8% 13.1% 77.3% 42.3% 47.4% 9.3% 1.0% 42.6% 18.9% 26.8% 11,7% 17.5% 34.7% 34.1% 13.7% 13.1% 45.4% 32.6% 7.9%

你是否认同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很认同 比较认同 不确定 不认同

你是否认同创新一定是高、精、尖项目

很认同 比较认同 不确定 不认同

你是否认同在大学从事发明创造是有意义的事

很认同 比较认同 不确定 不认同

你认为大学生的哪种素质相对重要

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交往能力 品德修养

你对创新活动的参与兴趣如何

很高 一般 没兴趣 厌烦

你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是

个人兴趣 可以获得额外学分 年终评优中有优势 有利于考研保研

其他

一般引起你进行创新的动机有哪些

得到别人的认可 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得到物质奖励 单纯的喜欢创新 突然有了灵感 其他

3 32 25 108 45 31 50

1.0% 10.9% 8.6% 37.1% 15.5% 10.7% 17.2%

关于大学生个人对创新能力的认识的调查,如表2.2所示,本项调查主要从创新是否与大学生有关、是否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否创新一定是高精、尖项目以及在校从事发明创造是否是有意义的事等多个方面进行。我们发现广大本科生对创新有着客观的认识,约一半同学同意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在校从事发明创造是有意义的事,并认为创新不一定是高、精、尖项目,创新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得到锻炼与发展,并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从事发明创造。但对于调查“你认为大学生的哪种素质相对重要”,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能力最重要,认为创新能力重要的仅占了整个调查的18.9%。而且,同学们对参加科技活动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创新动机也是因外在物质条件而存在。

综合来看,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现状在客观认识方面比较令人满意,但在主观方面,自主意识还不够充分。有许多大学生是为了外界的条件,逼不得已,才去创新,所以他们往往搞不好创新,因为他们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学校仍然需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养。 (2)创新思维能力

表2.3 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

问题 选项 样本量/人 比例

你的想象力如何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61 21.0% 126 43.3% 78 26.8% 26 8.9%

你的直觉思维能力如何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45 152 80 14 60 112

15.5% 52.2% 27.5% 4.8%

你的逆向思维能力如何

很强 较强

20.6% 38.5%

一般 较差

99 20

34.0% 6.9%

你的求异思维能力如何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78 128 69 16

26.8% 44.0% 23.7% 5.5%

你的创新灵感、能力如何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22 89 137 43

7.6% 30.6% 47.1% 14.7%

关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调查,如表2.3所示,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我国大学生在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灵感、能力等方面都基本可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在“你的创新灵感、能力如何”方面,很强只占了7.6%,而一般和较差竟然占了61.8%的比例。

调查说明,我国大学生大多数虽然具有创新意识,但是创新灵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总体而言看,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表现为一般,甚至严重不足,有待提高。 (3)创新实践能力

表2.4 关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调查

问题 选项 样本量/人 比例 你是否经常思考人们未解决的问题

经常 35 12.0% 有时 126 43.3% 很少 130 44.7%

如果你的创新灵感不被大家认可,你还会继续吗

相信自己的想法,但不会 再付诸行动

不会

你平时喜欢并参加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吗

经常做 有时会参加 从未做过

69 16 115 160 42 180

14.4% 61.9% 23.7% 5.5% 39.5% 55.0%

你参加 “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等获奖情况如何?

参加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13 4.5% 11.7% 24.7% 59.1% 3.1% 15.5% 20.3% 61.1% 0.06% 8.0% 19.6%

71.8% 6.5% 19.6% 33.7% 40.2% 13.1% 64.6% 22.3% 7.6% 22.3% 42.3% 27.8% 14.4% 69.4% 16.2%

参加过并获得校级奖励 34 参加过但未获得奖励 72 没有参见过

172 9 45 59 178

你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如何

经常发表 曾经发表过

投稿过, 但没有发表 没有写过学术论文

你的发明创造情况如何

你的专业操作能力怎么样

有一些发明创造 2 有一项发明创造 从事过发明创造活动,但 没有发明创造 没有从事过发明创造活动

209 23 57

很强 19 较强 57 一般 98 较差 117

你觉得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进行创新吗

一定会 38 不确定 188 不会 65

你有信心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吗

有绝对的信心 22 一般 65

较没信心 123 没信心 81

你是否对你的创新灵感付诸实际行动

经常 42 有时 202 很少 47

关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调查,如表2.4所示,本调查主要从经常思考人们未解决的问题

情况、参加科技创新情况、创新灵感不被大家认可,继续情况、参加 “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等获奖情况、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发明创造情况、专业操作能力情况七个方面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在课余时间里能够思索人们尚未解决的问题,但是当创新灵感不被大家认可时,能够继续的只有14.4%。在“你平时喜欢参加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吗”这项调查中,55%的学生表示从未做过,而选择“经常做”只占5.5%。对于科技创新、“挑战杯”、等活动,参加的学生并不多,省级获奖更是甚少,仅占4.5%。大部分学生专业操作能力较差,就占了40.2%,而深入思考撰写论文的更是寥寥无几,经常发表的仅占3.1%。尤其在发明创造方面,有一些发明创造的仅占了0.06%,没有从事过发明创造活动的竟然有71.8%。

学生虽然在认识上追求创新,表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但在日程生活学习中缺乏创新意识,经常搞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人很少,投身实践的勇气、信心以及能力欠缺。因此,大学生的知行反差极不利于其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培养,才能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4)课程设置

表2.5 关于课程设置的调查

问题

你所在学院的课程考核是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

选项 很重视 较重视 一般 不重视

你认为你们学校现行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吗

较为灵活,十分有利 过于死板,基本没用 有所侧重,还过得去

你所在学院的课程结构中创新实践课程占得比重大吗

很大 较大 一般 几乎没有

样本量/人 9 45 99 138 58 145 88 29 58 178 26

比例 3.1% 15.5% 34.0% 47.4% 19.9% 49.8% 30.2% 10.0% 19.9% 61.2% 8.9%

关于创新教育环境的调查如表2.5所示,本次调查围绕课程设置内容进行。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可以得出结论: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偏向理论课,创新实践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就要对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5)创新教育环境及创新氛围

表2.6 关于创新教育环境及创新氛围的调查

问题 选项 样本量/人 比例

你所在的院系举办科技活动的情况如何

举办很多 27 9.3% 举办较多 89 30.6% 举办较少 124 42.6% 没有举办过 51 17.5%

你所在的院系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的设备和实践基地情况如何

足够 基本够了 偏少了 没有

77 160 49 5 231 60 72 109 76 34 239 52

26.5% 54.5% 16.8% 1.7%

您所在院系是否对有创造发明的个人给予各种奖励

是 否 非常多 比较多 较少 没有

79.4% 20.6%

你所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是否足够

24.7% 37.5% 26.1% 11.7%

老师讲课时是否穿插着介绍本专业的新动态

否 是

82.1% 17.9

你的任课老师是否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

经常采用 12 偶尔采用 56 很少采用 94 从没采用 129

4.1% 19.2% 32.4% 44.3%

你所在学院老师的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怎么样

很强 27 较强 39 一般 108 较差 117

9.3% 13.4% 37.1% 40.2%

你在参加研究性课题时,学校、老师是否提供技术指导及理论指导

非常多 17 比较多 64 较少 117 没有 93

5.8% 22.0% 40.2% 32.0%

你所在的学校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的资金支持情况如何

非常多 21 比较多 59 较少 126 没有 85

7.2% 20.3% 43.3% 29.2%

你没有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竞赛的原因

对科技创新活动没兴趣 89 没有获得比赛信息 124 学业较重,没有时间精力 58 不自信,认为自己做不了 20

30.6% 42.6% 19.9% 6.9%

你日常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学校网站 58 学院通知 87 其他人告知 108 其他 38

19.9% 30.0% 37.1% 13.0%

你对本专业关于创新实践学分项目的实施及管理办法是否清楚

你所在的学校院系是否有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政策

是 50 否 241

17.2% 82.8%

有 78 没有 108 不关注 105

62.8% 37.1% 36.1%

你所在的学校院系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政策有哪些

个人兴趣 45 可以获得额外学分 126 在年终评优中有优势 108 有利于考研保研 9 其他 3

15.5% 43.3% 37.1% 3.1% 1.0%

关于创新教育环境的调查如表2.6所示,本次调查从院系创新环境、专业实践、课程考核、教师教育方式方法、技术理论指导、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多数高校院系举办科技活动比较多,为学生提供科研设备和实践基地也较充分、提供实践教学时间和学生创新奖励等方面也做得较到位,但仍有许多不足,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课程考核、穿插介绍本专业的新动态、教师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老师提供技术指导及理论指导、资金支持以及重视创新能力等方面,大多数高校还做得不够,存在较多问题。

综合来看,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环境较差,缺乏创新环境,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等都严重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堪忧是有原因的,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3.1学生自身的原因

(1)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欲望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调查中多数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

(2)缺乏创新性思维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强的毅力和明确的目标。据调查,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缺乏发现有价值课题的能力,缺乏创新的毅力。相反,大多数学生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获取更高文凭和相关证书上,不加选择和怀疑地接受知识,按“标准答案”背死书,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在这种影响下,大学生虽然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致使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趋向于规则化、限制化、定向化,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水平就会越来越低下,创新能力也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3)缺乏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对于理科生来说,实验可以获得新的灵感;对于文科生来说,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只注重理论学习,以便应付各种考试,很少有人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践;而且他们在日程生活学习中缺乏创新意识,经常搞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人很少,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最终导致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4) 缺乏创新的毅力

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种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3.2教师的原因

(1)思维方式固化

大学教师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思维方式固化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的大学教师都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们习惯用自己熟悉的专业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比如说,工科教师往往思维严谨,容易关注问题的细节,聚焦思维有余,发散思维较少;人文科学的教师倾向于从宏观出发,全面描述问题,因而发散思维较强,聚焦思维较弱。虽然他们的思维都很敏捷,但由于受专业思维方式的限制,他们不容易跳出学科专业领域或某类问题的范围,辩证地思考问题,很难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2)教学内容、手段单一

与国外相比,我国传统的教育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开放性不够、缺少情景式、问题式、研讨式、实践式等有利于大学生科技

创新素质培养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传授型授课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的思维、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开放不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思考和想象空间,忽视了学生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训练,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学生后劲不足,创新能力低下。

(3)教师个人能力素质

高校教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专业素质与道德修养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大多数高校的师资水平偏低,教师队伍中搞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人较少,更别说去指导学生发明创造了。有的教师只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做副业,没有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可能上课时也不会尽心尽力,而是想着外面的生意怎么样,这样的话,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导师指导,学生在创新的道路上必然是盲目的,没有方向的,慢慢的就会失去创新的勇气和动力。

(4)缺少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创新的信心、勇气和意志。创新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创新的过程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痛苦,大学教师可能在消耗大量心血和精力后一无所获。因此,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从事教学、科研的创新活动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面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失败,相当一部分大学教师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宁可无功,但求无过,缺少创新的信心和勇气。缺少创新的信心和勇气会使大学教师浪费许多宝贵的想法,丧失大量创新的机会。

3.3学校的原因

(1)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应试教育模式改革紧迫感不强,改革力度不大。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是束缚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因素。正如杨振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提倡学生死记硬背,实行题海战术,使用标准答案,压制学生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单纯地理解为对现有知识的传递和积累,在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上也重继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发现,教师按部就班地交,学生亦步亦趋地学

[7]。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应付各种考试,死记硬背,在考试时找老师划重点,思维僵化,毫无创新性可言。

(2)科研条件差

虽然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但科研环境简陋,实验仪器不精准,坏的居多,科研条件较差,大学生普遍不满意。对于科研经费,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供给研究所需经费较少,并且难于争取。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为其参与创新课题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更多的学生不清楚有无此项政策,没有了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就没有了后台保障。由此可见,一方面学校对大学生科研支持力度不大、宣传不够,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科研也确实关注不多,缺乏足够的科研意识。

(3)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不合理,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近几年虽然许多高校进行了教学改革,但由于以英语、 数学等为代表的公共课学习时间设置过长、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过多,几乎占满了在校大学生 (尤其是大一和大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他们很少有时间、精力和条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和辅修课,更谈不上学习人文科学和边缘学科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时至今日,在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几乎还是沿用考试(主要是通过几道呆板的考题)结合平时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进行评判。这种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加强课本知识学习能起到一定督促作用,但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采取课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手段通过课程学习考核的学生,这种方式考核就如同放水,很难考核学生对所学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极大限制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8]与能力。

(4)缺乏创新氛围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局限在已有的理论上,所进行的简单研究都是在重复他人的研究,长期“闭门造车”,在理论上没有创新,在实践中没有突破。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在国内发现了诸多“学术造假”问题的原因。高校缺乏创新型学术氛围的营造,对创新能力不重视,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生就更不会去积极思考新课题、发现新问题。久而久之,大学生学习只停留在课本和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上。国外大学生学习很多是通过对外交流,跟不同学校的研究者相互沟通学习而汲取前沿信息,掌握本专业发展最新动态的,而国内很多高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加之亲身实践的场合也较少,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4 社会的原因

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满创新生机与活力的社会氛围理所当然将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目前这种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并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是社会普遍沿袭学校那种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生评价体系。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时只注重那些死记硬背得来的考试分数和以这些分数为基础获得的各种奖励,真正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这种“用人指挥棒”延长了学生评价链,使学生在校期间只得老老实实挣分数,而对创新活动只好“望而却步”。二是支持学生创新大多数只限于口头,而无多少实际举措和行动。一般来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仅要通过学校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巩固、强化和提高。但这种实践活动却往往难以成“行”,大多数学校实践基地难以建立或只有虚名,而有利于学生科技与创新意识的博物馆和科技馆既少又难进,现在甚至连工科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也因为企业怕耽误其生产而成了走马观花的“认识实习”,不少学校只好通过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来解决实习基地问题,实习质量被大打折扣。

4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4.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大创新活动开展力度。

(1)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有赖于必要的实施条件予以保证,实践基地是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前提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等的改革与创新。一是推进实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淘汰陈旧过时、起点过低的实验内容,增加新的、学科前沿的实验内容,逐步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 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二是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创新精神,变封闭、注入、被动的教学为启发、自主的开放型教学。三是创建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员从事实验室工作,不断提高本科生在实验室工作队伍中的比重;不断加强对实验人员的素质培训及职业道德的教育与管理。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及不同专业方向或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类单位,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实习基地。

(2)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一是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教授给学生作以当代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及交叉学科的重要进展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报告、科技讲座。二是开展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挑战怀”等为主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这是使创新活动充满活力的强大杠杆。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 科技开发与制作;开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性课题研究与实践;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

4.2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前人成果的记忆,讲究死记硬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权威和书本的依赖与一味地深信。所以,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启迪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此基础上,要大胆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体系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

4.3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因为所有教育实践最终都是

[9]依靠教师来完成。首先,高校教师必须了解创新教育的原理与理论,充分地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反映到教学工作中。其次,现代社会,知识重量的增长及更新换代加速、新学科的涌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改革,呼唤着教育终身化。不断学习成为现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责任感、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教学品位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根本。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卓越带头人。

4.4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是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教学方法则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将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将有待钻研探讨的问题提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科发

[10]展的新动向,接触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动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求解。此外,高校应开设一系列培养大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介绍科技创新方法的课程,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新思维训练”、“创造技法”、“智力与创造力的训练”等课程。课程设置的合理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5 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要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构建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一要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高水平的学术报告、科技交流、成果展览等,使师生了解学术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扩展学术视野。二要营造自由探讨、平等讨论的民主氛围,鼓励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创设多学科相互交流的环境。三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创新“灵感”,鼓励学生冒险宽容学生的错误与失败,这可以推动人格的自由舒展,推动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推动创新才能的迸发。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

4.6 优化考试结构

大学考试的弊端,尤其像“学生们平时都不好好听课,光靠着在期末考试时老师划重点”等类似现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十分不利。考试时间实行“两段式”,为了保证大学本科四年的人才培养质量,以使各位考生考研和找工作不冲突,建议将大学生期末考试采取每学期考2次,分别为期末和期中考试 ,通过考试者可持成绩申请学校奖学金,而且考试内容应增设“能力测试”,基于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涵养的降低和应用能力的欠缺,在大学生期末考试“政治、英语、高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门科的基础上增加语文和逻辑等应用能力的测试,加强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5 结束语

通过问卷调查与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现状令人堪忧是有原因的,

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学生自身的原因: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性思维、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缺乏创新的毅力;(2)教师的原因:思维方式固化、教学内容手段单一、教师个人能力素质 、缺少创新精神;(3)学校的原因: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科研条件差 、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氛围;(4)社会的原因。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未来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又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大学生自身提高创新意识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相结合的前提下, 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在未来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实践能力;(2)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3)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4)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5)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6)优化考试结构。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与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座谈时的讲话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36-537.

[2]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6-06-06(2).

[3]曹一瑜,肖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8):221-223.

[4]丁璐.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6,(9):93-95.

[5]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154-156.

[6]张秀萍,陈烨.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47-48.

[7]胡龙华,李国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24(6):91-92.

[8]彭顺金,周怡.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其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 ].科技导刊,2013,23(2):7-8.

[9]Gremin, T.(2006).Creativity, uncertainty and discomfort :teachers as writers[J].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36(3):415-433.

[10]Burton R.Clark. 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Wei Sha

(Grade2012,Class2,Major Physics, School of Phys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Shanxi.)

Tutor: Sun Yanq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 also reduced the threshol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undergrad. How can we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huge quantity, to create a high quality college stud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has become a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Focus on the future,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come a top priority in th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analysising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basic countermeasure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countermeasure.


相关文章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长跑对减肥的作用研究 浅谈陈氏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 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 对中学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研究 武术套路规则变化对武术训练及比赛的影响研究 残疾人排球的发展现状 ...查看


  • 玄武区职称论文发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现状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玄武区职称论文发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现状论文选题题目 玄武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大学生创新创业 ...查看


  • 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选题(146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10论文选题2
  • 管理系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参考题 目 一.学年论文工作说明: 为提高论文质量,管理系实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同一导师指导的方式.总结以往导师分配中的弊端,本届毕业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采取随机抽取的原则(班长进行抽签) ...查看


  • 2013毕业论文(语文教育学)参考题
  • 语文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题 说明:以下题目有些只是选题范围,写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针对教育教学现状确定具体论题,切忌大而空. 一. 毕业论文 1.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取向的新认识 2.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3.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素研究 ...查看


  •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指南 1.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 有氧耐力减肥机制的研究 不同体质群体的运动处方 运动性疲劳的再研究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研究 运动性损伤防治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