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金蝉脱壳
教学时间:9.3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
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
2.读题,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 ”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3.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
程所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3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1、2自然段
1.全文写金蝉脱壳全过程的特点是扣住这两个词语: 、 。作者用了2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板书)
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 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期待、迫不及待„„)
是啊,所以当叔叔告诉我每当(出示)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4.对于爱捉蝉的我来说,我多么期待,急切地想揭开金蝉 秘密呀!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决心)把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我决心„„秘密。”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在这份迫不及待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吧。
四、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这课有8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因此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搜)哪个字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掌握需要老师给你示范?(椒、趴)
2.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范写,学生仿写并完成习字册。
3.课后阅读关于蝉的资料信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1、2自然段,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的第一部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神奇的秘密的!
二、合作探究,展开研读,学习第二部分。
(一)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可分为 、 、 三个阶段。
2.交流(师板书)
板书: 脱壳前(3)
脱壳中(4)
脱壳后(5)
3.师:蝉脱壳前是什么样子呢?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
(2)指名答。
(3)齐读“突然┅┅不动了。”
(4)师:蝉虫停下来不动,它想干什么呢?指名读“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
(二)理清顺序,掌握重点。
1.师:大家都很想去了解蝉是怎样脱衣的吧?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这个过程的神奇所在吧!
2.默读第4自然段,指名说从这段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指名答。
幻灯出示:背—→头—→脚—→尾
4.师: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呢?把相关语句画出来,然后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5.出示蝉尾出壳的内容。
(1)默读思考: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2)这一段是怎样表现出蝉尾出壳过程的有趣?师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进行交流。
(3)师总结:这一情景描写生动,用词精确,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4)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这一过程刻画得处栩栩如生。齐读,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用词精确。
6.师:第4自然段有顺序地描写了蝉背、头、脚、尾出壳的过程。师引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组交流,合作填表。
1.各小组自由读第5自然段,讨论填写: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部位 变化
2.全班交流填表情况。
3.齐读第5自然段。
(四)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师: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幻灯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3.学生谈观后感受。
课文中说“(蝉)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根据蝉的生活特点,也来写一写你心中的蝉:
蝉又像 , ;
蝉还像 , 。
从一个样子笨拙的蝉虫,最后变成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4.齐读: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板书:奇特动人
三、朗读品位,体会情感。学习第三部分
1.师:正因为这过程奇特动人,所以脱壳后的蝉在作者眼中与以前不同了。
2.齐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欣赏、喜爱的心情。
3.找一找全文中描写作者欣赏、喜爱感情的语句。(指名说)
四、总结全文,学法指导
1. 师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顺序及蝉尾出壳)
2.师: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出示巴甫洛夫观察名言。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有顺序
(2)有重点
(3)有感情
五、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1.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的可爱的小动物.
幻灯出示,欣赏本单元出现过的小动物。
2. 师: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而且同学们还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请你抓住一个重点来描述你家的动物小明星。
六、作业设计
制作动物明星卡,进行展示。对你观察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板书设计
脱壳前
金蝉脱壳 脱壳中 有顺序 有感情 有详略 多记录 脱壳后
神奇有趣
善于观察
奇特动人 勤于记录
7金蝉脱壳
教学时间:9.3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
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
2.读题,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 ”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3.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
程所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3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1、2自然段
1.全文写金蝉脱壳全过程的特点是扣住这两个词语: 、 。作者用了2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板书)
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 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期待、迫不及待„„)
是啊,所以当叔叔告诉我每当(出示)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4.对于爱捉蝉的我来说,我多么期待,急切地想揭开金蝉 秘密呀!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决心)把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我决心„„秘密。”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在这份迫不及待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吧。
四、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这课有8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因此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搜)哪个字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掌握需要老师给你示范?(椒、趴)
2.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范写,学生仿写并完成习字册。
3.课后阅读关于蝉的资料信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1、2自然段,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的第一部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神奇的秘密的!
二、合作探究,展开研读,学习第二部分。
(一)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可分为 、 、 三个阶段。
2.交流(师板书)
板书: 脱壳前(3)
脱壳中(4)
脱壳后(5)
3.师:蝉脱壳前是什么样子呢?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
(2)指名答。
(3)齐读“突然┅┅不动了。”
(4)师:蝉虫停下来不动,它想干什么呢?指名读“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
(二)理清顺序,掌握重点。
1.师:大家都很想去了解蝉是怎样脱衣的吧?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这个过程的神奇所在吧!
2.默读第4自然段,指名说从这段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指名答。
幻灯出示:背—→头—→脚—→尾
4.师: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呢?把相关语句画出来,然后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5.出示蝉尾出壳的内容。
(1)默读思考: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2)这一段是怎样表现出蝉尾出壳过程的有趣?师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进行交流。
(3)师总结:这一情景描写生动,用词精确,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4)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这一过程刻画得处栩栩如生。齐读,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用词精确。
6.师:第4自然段有顺序地描写了蝉背、头、脚、尾出壳的过程。师引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组交流,合作填表。
1.各小组自由读第5自然段,讨论填写: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部位 变化
2.全班交流填表情况。
3.齐读第5自然段。
(四)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师: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幻灯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3.学生谈观后感受。
课文中说“(蝉)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根据蝉的生活特点,也来写一写你心中的蝉:
蝉又像 , ;
蝉还像 , 。
从一个样子笨拙的蝉虫,最后变成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4.齐读: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板书:奇特动人
三、朗读品位,体会情感。学习第三部分
1.师:正因为这过程奇特动人,所以脱壳后的蝉在作者眼中与以前不同了。
2.齐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欣赏、喜爱的心情。
3.找一找全文中描写作者欣赏、喜爱感情的语句。(指名说)
四、总结全文,学法指导
1. 师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顺序及蝉尾出壳)
2.师: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出示巴甫洛夫观察名言。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有顺序
(2)有重点
(3)有感情
五、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1.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的可爱的小动物.
幻灯出示,欣赏本单元出现过的小动物。
2. 师: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而且同学们还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请你抓住一个重点来描述你家的动物小明星。
六、作业设计
制作动物明星卡,进行展示。对你观察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板书设计
脱壳前
金蝉脱壳 脱壳中 有顺序 有感情 有详略 多记录 脱壳后
神奇有趣
善于观察
奇特动人 勤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