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力资源论文人力资源配置论文
新时期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治病。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也给公立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通过对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以及新时期新特点的分析,提出只有转变观念,构建学习型医院,做到以人为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竞争意识,才能保持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配置 新医改
一、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人力资源配置是一门用人的艺术,把人才看作一种资源,将其合理分配在各个岗位上,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包括基于岗位职能的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人员的筛选和录用以及人力资源的动态配置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被置于最为核心的位置,这是因为医院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人才在医院价值创造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医院经营发展的好坏,更是医疗服务质量高低的关键,因此,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不单单是医院自身的事情,更是对患者、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体现。
二、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
1、医护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不合理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去医院就医不仅仅是治疗,而且还要求在医疗过程中享受到高层次、全方位的护理,在我国公立医院现有的医护人员配置结构下,护士的数量和提供服务质量已显然不能适应公众医疗需求的这种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一家医院的临床护士应当是临床医生的2至4倍,但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医护比例失衡,护理岗位严重短缺,有些医院平均一位病房护士甚至要负责10至14位患者,根本达不到正常的医护比。由于护士无法对每个病人负责,相关的医疗事故和纠纷时有发生。
导致医护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人员编制配置的不平衡,一般来说,病床数与医院人员编制之比为1:1.5—1:1.8,但大部分公立医院将编制给了非临床工作人员,医生、护士的比例自然偏少。其次,社会对护士价值的认识不足,护理的价值未能从经济方面体现出来,给医院的人力成本增加负担。再次,护理工作太苦太累,经常上夜班,真正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多,即使学的是护理专业,而转行从事其他工作大有人在,导致护士流失率的上升。
2、岗位和个人不相匹配
人岗对应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在人员配置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实现个人和其所从事的
岗位相匹配。
受事业单位编制稳定性的影响,公立医院的岗位配置(特别是一线医疗岗位的配置)出现了人岗不相匹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岗位对员工的能级要求和个人所具有的能级水平不相对应,二是岗位所能提供的工薪报酬与员工的个人期望不相匹配。
3、各科室的人员配置不利于实现其职能的最大化发挥
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医院各个医疗科室之间随时需要进行人员的培训、抽调和轮换,以适应不同岗位在不同时期对人员配置要求的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要求,实现医院总体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
受资金和人才条件限制,许多公立医院都存在着部分科室人员配置不足的现象,并且,某些业务部门由于其本身特殊的业务性质,根本就没有进行固定的人员配置(例如急诊部门),因而,人力资源在不同科室间的动态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在公立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各医疗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岗位编制上相对固定,流动性不大,不具备动态配置的特征,轮换中工作人员只需对自己固定编制的科室领导负责,在轮换过程中难免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心的工作态度。
4、配置流程的单一化和静态化
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应当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完整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应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空缺的申请、岗位分析和
人才测评、人才的招聘和安置,对人才的再配置等一系列的内容。 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工作主要由人事科来完成,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比较单一,在人力医院配置工作开始之前较少进行统一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预测,对各个岗位的分析也略显不足,没有将岗位的具体需求在招聘过程中规范化和具体化,人才测评指标的缺乏也使得在招聘过程中难以对求职者进行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分析,容易造成人员和岗位不相匹配的问题。此外,公立医院对员工和岗位的再配置工作也有待加强,尤其在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新问题
1、医院收入减少,留住和引进人才难度增大
在我国传统体制下,医院的药方是医院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新医改倡导医药分离,或实行药品零差价,间接降低了医院的收入,而政府又没有相应的投入来对这部分收入进行补偿,导致公立医院在收入减少的压力下,难以提供如同以前一样丰厚的工资水平来留住和吸引人才。大量优秀的专业医疗人员跳槽到私立医院,公立医院正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峻挑战。
2、医疗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限制增加,出现人才错位现象 新医改提出,只有拥有医师资格证书的人才具备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格,这无形中将许多具有发展潜力,但学历低、没有证书的人排挤在了医院门槛之外。相反,随着社会收入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的提
高,许多毕业生以高学历进入医院,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本身临床经验比较欠缺。而许多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却因为学历以及资格证书的限制,被滞积在了一线医疗岗位,有些甚至长期从事不需要技术含量的低端工作,这不仅造成了医院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员工个人的发展。
四、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
1、转变发展观念,强化竞争意识
新医改使医院面临比以前更大的竞争。而公立医院由于体制原因,竞争意识一直不强。公立医院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首先要转变医院的发展观念,做到“以人为本”。不仅以患者为本,也要注重本院医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努力营造适宜于本院医生职业水平发展的文化环境。这要求医院必须改变以前的僵化观念,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构筑学习型医院,做到“以人为本”。以不断增强的业务水平来保持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合理配置医院的医护比例
国际上认为合理的医护比应达到1:2,而我国医护比例平均水平甚至远远没有达到1:1。并且,国外护士一般只进行基础护理工作,而我国护士还要进行治疗工作,许多基础护理工作由患者家属完成。患者在就医时,最直接的感受来自于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后的护理质量,这种感受直接影响了患者对医院的就医印象。因此,有必要调整现有的不合理的医护人员比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要
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医院改变观念。在很多公立医院,护士因为职业特点,被认为没有医生那么重要,要调整医护比例,首先就要改变这一观念。其次,改变护士工作辛苦却工资、绩效水平不够高的现状。
3、加强行政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
要注重提高行政人员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重视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与此同时,适度缩减一些行政科室的管理权力,使其明确自身的角色与职能定位。具体来说,财务人员要发挥有效理财的职能,将资金合理分配在各个医疗部门,将钱用在最有效率的地方;人事部门人员要统一制定医疗部门的人员配置规划,并根据各个医疗科室的上报的职位空缺制定具备的人才配置计划;医务科要为各个医疗科室提供充分的科研支持,并做好各医技科室在运行中的协调工作。
4、建立跨科室的应急医疗团队
在公立医院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在一线医疗科室之间组成跨功能性的医疗团队,负责调剂各医疗科室之间的人员余缺和应付突发性的状况。团队由院长指定专门的负责人来领导,团队领导直接向院长负责,团队成员的绩效考核同其在团队中的表现挂钩。
一线医疗团队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医疗技术人员的跨部门的协作和医疗技术型人才的充分流动,保证医院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同时,各类人员在团队中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承担
一定的责任,并且,在团队中的人员都是跨部门进行工作,且其工作业绩同医院的绩效考核挂钩,有利于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合作的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
5、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配置流程
人力资源配置应当是一个持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动态性过程,但受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无法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这一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在医院内部建立起规范的人力资源配置流程,使人员的配置时时刻刻都以医院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从总体上预测医院在未来所需人员的数量以及医院内部所能提供的人员的数量;第二阶段是由各科室主任提出具体的职位空缺申请,并由人事科进行严格地审批;第三阶段是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各个职位的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并根据岗位要求来设计相应人才的测评指标;第四阶段是人力资源的配置,这个阶段又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吸收的方式对各个岗位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个人和岗位相匹配,其次,通过调配、晋升、降职、轮换、解雇等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优化与配置,以实现个人和岗位持续性匹配。
将以上的流程固定化、制度化,并采用这一流程对每个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实现科学的人才配置,并且从制度上解
决很多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例如个人与岗位的不匹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大材小用的现象等等。
五、结束语
人力资源的配置是提升人力资源整体价值,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这是既有利于医院,又有利于员工的价值实现,更有利于患者和社会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思想上重新正确认识人力资源,认识到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合理配置医护比例,健全员工考核体系,重视对行政人员专业管理技能的培训,在一线医疗科室组建跨功能性的医疗团队,建立起规范化、系统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流程,是提高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傅夏仙、吴晓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刘岩: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人事编制管理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
[3] 李卫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双向选择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
医院人力资源论文人力资源配置论文
新时期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治病。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也给公立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通过对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以及新时期新特点的分析,提出只有转变观念,构建学习型医院,做到以人为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竞争意识,才能保持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配置 新医改
一、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人力资源配置是一门用人的艺术,把人才看作一种资源,将其合理分配在各个岗位上,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包括基于岗位职能的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人员的筛选和录用以及人力资源的动态配置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被置于最为核心的位置,这是因为医院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人才在医院价值创造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医院经营发展的好坏,更是医疗服务质量高低的关键,因此,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不单单是医院自身的事情,更是对患者、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体现。
二、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
1、医护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不合理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去医院就医不仅仅是治疗,而且还要求在医疗过程中享受到高层次、全方位的护理,在我国公立医院现有的医护人员配置结构下,护士的数量和提供服务质量已显然不能适应公众医疗需求的这种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一家医院的临床护士应当是临床医生的2至4倍,但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医护比例失衡,护理岗位严重短缺,有些医院平均一位病房护士甚至要负责10至14位患者,根本达不到正常的医护比。由于护士无法对每个病人负责,相关的医疗事故和纠纷时有发生。
导致医护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人员编制配置的不平衡,一般来说,病床数与医院人员编制之比为1:1.5—1:1.8,但大部分公立医院将编制给了非临床工作人员,医生、护士的比例自然偏少。其次,社会对护士价值的认识不足,护理的价值未能从经济方面体现出来,给医院的人力成本增加负担。再次,护理工作太苦太累,经常上夜班,真正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多,即使学的是护理专业,而转行从事其他工作大有人在,导致护士流失率的上升。
2、岗位和个人不相匹配
人岗对应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在人员配置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实现个人和其所从事的
岗位相匹配。
受事业单位编制稳定性的影响,公立医院的岗位配置(特别是一线医疗岗位的配置)出现了人岗不相匹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岗位对员工的能级要求和个人所具有的能级水平不相对应,二是岗位所能提供的工薪报酬与员工的个人期望不相匹配。
3、各科室的人员配置不利于实现其职能的最大化发挥
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医院各个医疗科室之间随时需要进行人员的培训、抽调和轮换,以适应不同岗位在不同时期对人员配置要求的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要求,实现医院总体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
受资金和人才条件限制,许多公立医院都存在着部分科室人员配置不足的现象,并且,某些业务部门由于其本身特殊的业务性质,根本就没有进行固定的人员配置(例如急诊部门),因而,人力资源在不同科室间的动态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在公立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各医疗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岗位编制上相对固定,流动性不大,不具备动态配置的特征,轮换中工作人员只需对自己固定编制的科室领导负责,在轮换过程中难免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心的工作态度。
4、配置流程的单一化和静态化
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应当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完整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应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空缺的申请、岗位分析和
人才测评、人才的招聘和安置,对人才的再配置等一系列的内容。 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工作主要由人事科来完成,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比较单一,在人力医院配置工作开始之前较少进行统一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预测,对各个岗位的分析也略显不足,没有将岗位的具体需求在招聘过程中规范化和具体化,人才测评指标的缺乏也使得在招聘过程中难以对求职者进行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分析,容易造成人员和岗位不相匹配的问题。此外,公立医院对员工和岗位的再配置工作也有待加强,尤其在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新问题
1、医院收入减少,留住和引进人才难度增大
在我国传统体制下,医院的药方是医院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新医改倡导医药分离,或实行药品零差价,间接降低了医院的收入,而政府又没有相应的投入来对这部分收入进行补偿,导致公立医院在收入减少的压力下,难以提供如同以前一样丰厚的工资水平来留住和吸引人才。大量优秀的专业医疗人员跳槽到私立医院,公立医院正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峻挑战。
2、医疗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限制增加,出现人才错位现象 新医改提出,只有拥有医师资格证书的人才具备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格,这无形中将许多具有发展潜力,但学历低、没有证书的人排挤在了医院门槛之外。相反,随着社会收入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的提
高,许多毕业生以高学历进入医院,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本身临床经验比较欠缺。而许多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却因为学历以及资格证书的限制,被滞积在了一线医疗岗位,有些甚至长期从事不需要技术含量的低端工作,这不仅造成了医院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员工个人的发展。
四、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
1、转变发展观念,强化竞争意识
新医改使医院面临比以前更大的竞争。而公立医院由于体制原因,竞争意识一直不强。公立医院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首先要转变医院的发展观念,做到“以人为本”。不仅以患者为本,也要注重本院医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努力营造适宜于本院医生职业水平发展的文化环境。这要求医院必须改变以前的僵化观念,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构筑学习型医院,做到“以人为本”。以不断增强的业务水平来保持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合理配置医院的医护比例
国际上认为合理的医护比应达到1:2,而我国医护比例平均水平甚至远远没有达到1:1。并且,国外护士一般只进行基础护理工作,而我国护士还要进行治疗工作,许多基础护理工作由患者家属完成。患者在就医时,最直接的感受来自于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后的护理质量,这种感受直接影响了患者对医院的就医印象。因此,有必要调整现有的不合理的医护人员比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要
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医院改变观念。在很多公立医院,护士因为职业特点,被认为没有医生那么重要,要调整医护比例,首先就要改变这一观念。其次,改变护士工作辛苦却工资、绩效水平不够高的现状。
3、加强行政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
要注重提高行政人员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重视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与此同时,适度缩减一些行政科室的管理权力,使其明确自身的角色与职能定位。具体来说,财务人员要发挥有效理财的职能,将资金合理分配在各个医疗部门,将钱用在最有效率的地方;人事部门人员要统一制定医疗部门的人员配置规划,并根据各个医疗科室的上报的职位空缺制定具备的人才配置计划;医务科要为各个医疗科室提供充分的科研支持,并做好各医技科室在运行中的协调工作。
4、建立跨科室的应急医疗团队
在公立医院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在一线医疗科室之间组成跨功能性的医疗团队,负责调剂各医疗科室之间的人员余缺和应付突发性的状况。团队由院长指定专门的负责人来领导,团队领导直接向院长负责,团队成员的绩效考核同其在团队中的表现挂钩。
一线医疗团队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医疗技术人员的跨部门的协作和医疗技术型人才的充分流动,保证医院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同时,各类人员在团队中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承担
一定的责任,并且,在团队中的人员都是跨部门进行工作,且其工作业绩同医院的绩效考核挂钩,有利于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合作的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
5、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配置流程
人力资源配置应当是一个持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动态性过程,但受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无法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这一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在医院内部建立起规范的人力资源配置流程,使人员的配置时时刻刻都以医院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从总体上预测医院在未来所需人员的数量以及医院内部所能提供的人员的数量;第二阶段是由各科室主任提出具体的职位空缺申请,并由人事科进行严格地审批;第三阶段是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各个职位的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并根据岗位要求来设计相应人才的测评指标;第四阶段是人力资源的配置,这个阶段又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吸收的方式对各个岗位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个人和岗位相匹配,其次,通过调配、晋升、降职、轮换、解雇等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优化与配置,以实现个人和岗位持续性匹配。
将以上的流程固定化、制度化,并采用这一流程对每个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实现科学的人才配置,并且从制度上解
决很多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例如个人与岗位的不匹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大材小用的现象等等。
五、结束语
人力资源的配置是提升人力资源整体价值,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这是既有利于医院,又有利于员工的价值实现,更有利于患者和社会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思想上重新正确认识人力资源,认识到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合理配置医护比例,健全员工考核体系,重视对行政人员专业管理技能的培训,在一线医疗科室组建跨功能性的医疗团队,建立起规范化、系统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流程,是提高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傅夏仙、吴晓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刘岩: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人事编制管理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
[3] 李卫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双向选择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