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存在及其根据

我的存在及其根据

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于世界的不断探索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世界是什么?“我们”又是什么?

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自发演化,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发生了新的飞跃。人通过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纳起来无非就两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之前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及其依据。

每个人在一两岁的时候,傻傻的,什么也不懂,妈妈抱着看太阳,那就是太阳,看月亮,就是月亮,看星星,就是星星,样样看得清楚、真切,从来不会有什么怀疑,只觉得,太阳、月亮、星星,它们一直就在那儿,它们是一种存在,闭上眼睛睡觉,睡醒了,睁开眼睛再去看,它们还在那儿。尽管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会去考虑自己是否存在。在这个年龄阶段,根本就没有脑筋去想、去提问:“我”是谁?“我”存在吗?

其实,在物理世界里,“我”就是一块物质,有着物质的身体,吃着物质的饭,睡着物质的床,穿着物质的衣服,所有的一切都是物质的,“我”就像太阳、月亮、星星那样,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在我们逐渐成年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知道宇宙有多么宏大,知道了原子里边还有电子,原子核里边还有更微小的粒子,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却一直知道的很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思考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开始琢磨:这个是世界,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当我们照镜子看自己的时候,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衣服,看不到衣服里边的裸体,那么,我们看外部世界的时候,是否也只是看到了外部世界的“衣服”,而永远也不能看到它的内部“裸体”呢?我们的科学知识,是关于世界的“衣服”的知识,还是关于它内部“裸体”的知识呢?这样的表述,就是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自在之物”,或者叫做“物自体”,意思是说,我们只能看到外部世界的表观,而真正的物质世界的本来面貌,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看到的,因为它永远都穿着一层“衣服”,我们最多也只能通过衣服的形状,来推测它“裸体”的尺寸,却永远都不能直接看到它的本体。

物质世界,假如真的像康德所说的那样,有一个永远都不会被我们所认识的“物自体”的话,那好,既然看不到、摸不着,我们何苦去费劲呢?干脆放弃对它的探索好了,

我们只要相信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的外表就可以了,这是比较省心的做法。这时候,我们就会说,什么是存在啊?存在不是别的,存在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感知到的一切,被我们感知到的所有这一切,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这正是贝克莱的那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外部世界,就是这样被我们感知着,我们感知着外部世界的存在,或者说,外部世界正是因为能够被我们所感知,所以,我们就形成了一种信念,相信外部世界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实是我们在思维中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感知”与“存在”是不同的概念。

如果外部世界是一种存在的话,那么,“我”自己又是以怎么样的呢?“我”是否存在呢?“我”是一种什么方式的存在呢?怎么才能知道“我”是存在着的呢?你看,人就是这样,越长大,问题就越多,就越不明白,也越来越麻烦。这些问题,在我们小时候,从来都不去理会的,而长大后,我们就开始关心起来了,还真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且,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琢磨这些问题,他们就被称作是“哲学家”。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在这方面动了一番脑筋,他对世界上的所有存在都持怀疑态度,最后,他对自己是否存在,却感到不能再怀疑,因为如果连自己的思维和存在都要怀疑了的话,那他就根本没有办法去生存和思考问题了。所以,他对于自己的存在,采取了类似于数学证明的方法,提出了“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n I Am)” ,他的意思是说,怎么能知道“我”是存在的呢?因为“我在思考”,既然“我”都在

思考了,所以,这样就可以推理、证明“我是存在着的”。反证法:如果我不存在的话,我怎么能思考呢?!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些哲学家也曾经谈到过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例如,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最后马克思得出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有了思维就会有自我存在感,因为当你肚子饿了的时候,那个难受劲儿啊,不用谁证明你存在,你自己都感觉到你饿了;在你憋尿找不到厕所的时候,也不用谁证明你是否存在,你自己都知道去找厕所;当你在马路上捡到100万元的时候,不用谁证明你存在,你一个人会在那里偷着乐,当你心情难过的时候,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即使别人拿相机也拍不到你的心情。所以,你是否存在,你的这些感觉会告诉你自己的,这就叫“瞎子吃饺子,自己肚里有数”,根本就不需要谁来看到你的存在,也不需要别人用什么仪器设备给你拍照片或者用逻辑推理来证明你的存在。通过你自己的这些感受你就能确定你还活着,你存在着,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自我存在感,不是思维逻辑推理论证的结果,而是一种自我的主观感受。那么,人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着呢?

首先,从心理内部来说,自我存在感的建立,有三类感受的来源:

1、 来自于身体的各种感觉,饥饿、冷热、疼痛等。

2、 来自于身体的平衡觉、本体觉(知道自己身体的姿势和胳膊腿儿摆放在什么位置了)、运动觉等。

3、 来自于心理的欲望、动机、情感、意志等。

上述这些心理感受,又总是被身体承载着走来走去的,总是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永不分开,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感到,我有身体,我也有心理,这两个方面都是存在着的,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整体的“我的存在”。用心理学的术语,把整个自我叫做“自体(self)”。心理内部的这些感受,是自我存在感建立的内部依据。

人要形成“自体存在”的清晰概念,仅有上述心理内部的依据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人际关系来彰显、来帮助形成。自体,是与他人、与环境相对比而存在的。比如,小时候,妈妈抱着“我”,“我”看着妈妈,我不知道妈妈是谁,也不知道“我”是谁,只觉得,我和妈妈是一体的(共生期,出生至6个月)。后来,随着心理的发育,眼睛能看出距离远近了,也发现妈妈有时候会走开,饿的时候,饿得抓耳挠腮,哭的时候,“我”可以把手放在嘴里吃,却不能用自己内心的力量让妈妈走过来。这样的经验,帮助我们区分了自己与妈妈是两个人。当妈妈抱着“我”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的时候,我会发现,床和天花板没有跟着我一起出来,而我的身体、我的心情却跟着我一起来到院子里了。这样的经验能够帮助“我”区分自己是环境。这些是自体概念建立的外部依据。

心理内部的依据与人际关系、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等外部依据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自我存在感”。

所以人存在就是存在,是由人的自我存在感和思维共同决定!

我的存在及其根据

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于世界的不断探索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世界是什么?“我们”又是什么?

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自发演化,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发生了新的飞跃。人通过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纳起来无非就两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之前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及其依据。

每个人在一两岁的时候,傻傻的,什么也不懂,妈妈抱着看太阳,那就是太阳,看月亮,就是月亮,看星星,就是星星,样样看得清楚、真切,从来不会有什么怀疑,只觉得,太阳、月亮、星星,它们一直就在那儿,它们是一种存在,闭上眼睛睡觉,睡醒了,睁开眼睛再去看,它们还在那儿。尽管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会去考虑自己是否存在。在这个年龄阶段,根本就没有脑筋去想、去提问:“我”是谁?“我”存在吗?

其实,在物理世界里,“我”就是一块物质,有着物质的身体,吃着物质的饭,睡着物质的床,穿着物质的衣服,所有的一切都是物质的,“我”就像太阳、月亮、星星那样,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在我们逐渐成年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知道宇宙有多么宏大,知道了原子里边还有电子,原子核里边还有更微小的粒子,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却一直知道的很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思考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开始琢磨:这个是世界,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当我们照镜子看自己的时候,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衣服,看不到衣服里边的裸体,那么,我们看外部世界的时候,是否也只是看到了外部世界的“衣服”,而永远也不能看到它的内部“裸体”呢?我们的科学知识,是关于世界的“衣服”的知识,还是关于它内部“裸体”的知识呢?这样的表述,就是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自在之物”,或者叫做“物自体”,意思是说,我们只能看到外部世界的表观,而真正的物质世界的本来面貌,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看到的,因为它永远都穿着一层“衣服”,我们最多也只能通过衣服的形状,来推测它“裸体”的尺寸,却永远都不能直接看到它的本体。

物质世界,假如真的像康德所说的那样,有一个永远都不会被我们所认识的“物自体”的话,那好,既然看不到、摸不着,我们何苦去费劲呢?干脆放弃对它的探索好了,

我们只要相信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的外表就可以了,这是比较省心的做法。这时候,我们就会说,什么是存在啊?存在不是别的,存在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感知到的一切,被我们感知到的所有这一切,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这正是贝克莱的那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外部世界,就是这样被我们感知着,我们感知着外部世界的存在,或者说,外部世界正是因为能够被我们所感知,所以,我们就形成了一种信念,相信外部世界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实是我们在思维中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感知”与“存在”是不同的概念。

如果外部世界是一种存在的话,那么,“我”自己又是以怎么样的呢?“我”是否存在呢?“我”是一种什么方式的存在呢?怎么才能知道“我”是存在着的呢?你看,人就是这样,越长大,问题就越多,就越不明白,也越来越麻烦。这些问题,在我们小时候,从来都不去理会的,而长大后,我们就开始关心起来了,还真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且,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琢磨这些问题,他们就被称作是“哲学家”。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在这方面动了一番脑筋,他对世界上的所有存在都持怀疑态度,最后,他对自己是否存在,却感到不能再怀疑,因为如果连自己的思维和存在都要怀疑了的话,那他就根本没有办法去生存和思考问题了。所以,他对于自己的存在,采取了类似于数学证明的方法,提出了“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n I Am)” ,他的意思是说,怎么能知道“我”是存在的呢?因为“我在思考”,既然“我”都在

思考了,所以,这样就可以推理、证明“我是存在着的”。反证法:如果我不存在的话,我怎么能思考呢?!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些哲学家也曾经谈到过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例如,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最后马克思得出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有了思维就会有自我存在感,因为当你肚子饿了的时候,那个难受劲儿啊,不用谁证明你存在,你自己都感觉到你饿了;在你憋尿找不到厕所的时候,也不用谁证明你是否存在,你自己都知道去找厕所;当你在马路上捡到100万元的时候,不用谁证明你存在,你一个人会在那里偷着乐,当你心情难过的时候,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即使别人拿相机也拍不到你的心情。所以,你是否存在,你的这些感觉会告诉你自己的,这就叫“瞎子吃饺子,自己肚里有数”,根本就不需要谁来看到你的存在,也不需要别人用什么仪器设备给你拍照片或者用逻辑推理来证明你的存在。通过你自己的这些感受你就能确定你还活着,你存在着,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自我存在感,不是思维逻辑推理论证的结果,而是一种自我的主观感受。那么,人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着呢?

首先,从心理内部来说,自我存在感的建立,有三类感受的来源:

1、 来自于身体的各种感觉,饥饿、冷热、疼痛等。

2、 来自于身体的平衡觉、本体觉(知道自己身体的姿势和胳膊腿儿摆放在什么位置了)、运动觉等。

3、 来自于心理的欲望、动机、情感、意志等。

上述这些心理感受,又总是被身体承载着走来走去的,总是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永不分开,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感到,我有身体,我也有心理,这两个方面都是存在着的,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整体的“我的存在”。用心理学的术语,把整个自我叫做“自体(self)”。心理内部的这些感受,是自我存在感建立的内部依据。

人要形成“自体存在”的清晰概念,仅有上述心理内部的依据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人际关系来彰显、来帮助形成。自体,是与他人、与环境相对比而存在的。比如,小时候,妈妈抱着“我”,“我”看着妈妈,我不知道妈妈是谁,也不知道“我”是谁,只觉得,我和妈妈是一体的(共生期,出生至6个月)。后来,随着心理的发育,眼睛能看出距离远近了,也发现妈妈有时候会走开,饿的时候,饿得抓耳挠腮,哭的时候,“我”可以把手放在嘴里吃,却不能用自己内心的力量让妈妈走过来。这样的经验,帮助我们区分了自己与妈妈是两个人。当妈妈抱着“我”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的时候,我会发现,床和天花板没有跟着我一起出来,而我的身体、我的心情却跟着我一起来到院子里了。这样的经验能够帮助“我”区分自己是环境。这些是自体概念建立的外部依据。

心理内部的依据与人际关系、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等外部依据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自我存在感”。

所以人存在就是存在,是由人的自我存在感和思维共同决定!


相关文章

  • 2-非经常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的披露及报送要求
  • 特别提示:本工作备忘录不是对有关政策.规章的补充解释,而仅为上市公司 在信息披露工作中提供必要的参考. 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2006年第2号 (修订) 非经常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的披露及报送要求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 ...查看


  • 我国行政立法权限划分论文
  • 浅议我国行政立法权限的划分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314-02 摘 要 我国的行政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实践当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在行政立法的权限划分方面.经 ...查看


  • 论作为劳动哲学的马克思哲学
  • 摘要:劳动哲学是对人类劳动活动.劳动关系和劳动方式的哲学反思和价值追问,是一种以劳动为存在论基础的哲学世界观.马克思哲学中包含丰富的劳动哲学思想:在本体论上,劳动是现实生活世界的基础:在辩证法上,劳动是主客体辩证转化的中介:在认识论上,劳动 ...查看


  • 最新审计准则
  •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三章 审计计划 第四章 审计实施 第一节 审计实施方案 第二节 审计证据 第三节 审计记录 第四节 重大违法行为检查 第五章 审计报告 第 ...查看


  • 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
  • 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 -------------------------------------------------------------------------------------------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 ...查看


  • 新三板尽职调查
  • 新三板尽职调查 新三板调查涉及很多的细节,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管理人员调查,业务与技术情况,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调查,财务状况,业务发展目标调查等. 一.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设立情况 了解公司注册时间.注册资金.经营范围.股权结构和出资情况 ...查看


  • 实务:出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操作指引
  • 本文由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一.应出具法律意见书的情形 二.律所应出具法律意见的事项.应核查的材料及手段 (一)关于申请机构是否依法成立的主体 1.应核查的材料 1.1申请机构的全套工商登记档案,并加盖工商部门公章. ...查看


  •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 1
  •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所称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 ...查看


  • 上市诊断工作注意事项
  • 企业上市诊断工作中 常见主要问题分析判断 一.基本情况方面 (一)关于主体资格问题 1.持续经营时间 (1)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经营时间3年或2年(新三板2年): (2)2或3年指完整的会计年度: (3)目前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不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