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级中学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用本)
第一单元物质
本单元知识由太阳系、原子和密度等部分组成。在本单元中,主要学习物质的一些基本形态和关于宇宙的初步知识,其中密度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
密度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概念之一,且它与第五单元的压强、浮力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密度概念是在生活实例、有关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因此,在学习中要重视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1. 知道太阳系。知道八大行星,知道地球及其卫星,感悟科学的宙观。
2. 知道原子。知道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知道原子是很小的;认识科学家建立原子模型的过程及方法。
知道分子。知道分子动理论。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质量的概念。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同一物质与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理解用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定义密度,根据公式ρ=m/V熟练完成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计算;学会查密度表,记住的密度ρ水=1.0×103千克/米3。
知道密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学生实验: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调节天平横梁使其平衡;能正确读出质量值;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实验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
(3)设计“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测得数据鉴别物质。
说明
(1)不要求计算混合物质的密度。
(2)在“用天平测质童”的实验中,重点是天平的操作使用,不要求多涉及天平的工作原理。
第二单元运动
本单元知识山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声音等部分组成。其中速度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是本单元的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速度公式和路程一时间图象是对该运动的两种描述方式;而声现象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速度概念是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学习直线运动中,主要探究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相同路程的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要理解物理公式和图象是表示物理规律的两种方法。
1.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知道描述一个物体运动必须取另一个物体作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根据公式v=s/t,完成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学会画路程一时间图象;通过观察、测量、网上查询,关注自然界、生活、生产中“速度值的阶梯”。
3. 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知道声波,知道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速度不同,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即响度、音调和音色,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
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知道频率高音调也就高;经历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的探究过程,感受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知道噪声。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增强环保意识。
第三单元力
本单元知识由力、重力、二力合成、力的平衡和惯性定律等部分组成。其中力的概念和力的平衡是本单元的重点。
力是物理学中最主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也是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学习基础;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高中学习力的平衡的基础。
力的概念是在生活实例、有关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得到的;惯性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再通过科学想象和推理而得到的。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中既要重视实验和实践活动,又要重视等效替代、理想实验等科学方法的学习。
1。理解力的概念。以物理事实为依据,知j 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理解一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认识在研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学会作简单情况下力的图示。
2. 理解重力。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休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知道g=9。8牛/千克的意义,知道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通过“重力”的学习,知道牛顿发现“引力”的故事,感悟“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重要性
知道摩擦力。知道滑动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知道滚动摩擦,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使物体运动,克服滚动摩擦力比克服滑动摩擦力要容易。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对摩擦力的利弊分析,感悟到任何事物都要两面性。
3. 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合力,认识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可以由一个力等效替代;学会计算合力。
4.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认识研究二力平衡的方法;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向颗。
5.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通过大量的事实,认识惯性及惯性的利与弊,明白物体惯性与许多交通事发生是有关联的,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简单的惯性现象解释,体验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6. 学生实验
(1)学会用弹簧测力恻力。知道实验目的;能辨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零刻度位置和最小分度值,能读出弹簧测力计指针所示的力值:学会对弹籍测力计讲行零点校正,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学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确定实验目的和器材;确定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归纳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说明:
讨论同一直线上里的平衡问题,最多涉及三个力。
第四单元机械
本单元由杠杆、滑轮、功、功率和机械能等部分组成。其中杠杆、功是本单元的重点。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学习杠杆的关键,也是学习滑轮的基础。功和功率是初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是形成电功和电功率概念的基础。机械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在探究实验中通过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归纳得出的。在学习机械能时,要注意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
1. 理解杠杆。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概念,在有关实际问题的示意图中。学会画出力臂。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计算;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解滑轮。理解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改变用力方向;理解动滑轮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知道动滑轮省力的道理。
3. 理解功的概念。运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公式;根据公式W=Fs进行简单做功的计算。
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大小反映做功快慢的程度;根据公式P=W/t进行简单的功率计算;知道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知道动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运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5. 学会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先猜想杠杆要处于平衡状态需具备什么条件,然后利用钩码或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并多次改变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学会记录数据,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说明:
(l)画力臂只限于硬直杠杆。
(2)“杠杆”问题不要求与“同一直线上力的平衡”综合。
(3)“功”、“功率”只要求讨论力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情况。
(4)“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不要求定量计算。
第六单元光
本单元由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等部分组成。其中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单元的重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规律,凸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光的色散是一种有趣且有用的现象。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在生活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的。在本. 单元中,要重视对实验器材的选取、正确的实验步骤等内容的学习,要重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简单应用的学习。
1. 理解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方法,感受研究过程的科学方法,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物(或像)的位置。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认识验证凸透镜成像的方法,感受验证过程的科学方法;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4. 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知道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知道光的三原色。
5学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性质和位置,然后对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进行选择,实验时应多次改变物体的位置,并正确测量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最后能根据现象和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2)学会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和装置能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能识别实像和虚像,能确认光屏上的像是否清晰,能读出物距和像距,并跟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作比较;会调节光源、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与高度;会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说明:
(1)“平面镜成像”只要求单块平面镜的简单情况,不要求作平镜成像的光路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只要求单个凸透镜的简单情况。
第五单元压强
本单元由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等部分组成。其中压强是本单元的. 重点。 压强概念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的一条主线。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大气压强的知识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压强的概念是在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归纳形成的。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足在液体内部有压强的实验事实和有关实例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及推理得到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在猜想的基础卜,进行实验验证获. 得的。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重视提高运用压强„与其他力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 理解压力,掌握压强。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学. 会作压力示意图,根据受力情况,能进行压力的计算,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据压强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运用压强公式及根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 同一深度各方向上的压强相等,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理解不同液体在相同深度的压强不同,根据公式p=ρgh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连通器,知道连通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大气压强。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解释一些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简单现象。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4.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方向,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认识研究浮力大小的方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完成简单问题的讨论和计算;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过程中,认识科学猜测、观察实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5.(1)学会探究液休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先通过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对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进行选择,并通过实验归纳出结论。
(2)学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能通过实验找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说明:
(1)只要求能用公式p=ρgh计算,不要求推导此公式. 也不要求计算器壁侧面承受液体的压力。
(2)不要求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第七单元热
本单元知识由温度、温标、热量、比热容、内能和热机等部分组成,比热容是本单元的重点。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之一,是初中热学中的重要概念;内能这个概念较抽象,它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在本单元学习中要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热量. 和比热容时,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在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应用。
1. 理解温度和温标。知道摄氏温标定标的规定,学会用温度计测温度。
2.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明白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认识比热容概念形成过程及科学方法;学会查比热容表;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能进行一些简单现象的解释。
理解热量。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 热量的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及温度的变化所决定的;根据公式Q=cm△t 进行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3.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知道物体的内能。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 知道热机。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说明:运用公式Q=cm△t 计算热量,不要求涉及热平衡问题。
第八单元电
本单元知识由电压、电流、电阻、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等部分组成,其中,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是本单元的重点。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重要规律;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电学知识的基础; 电功率是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实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学习中要重视欧姆定律的得出过程,还要重视对三个电学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辨析,其中“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两个实验是初中电学中两个典型的学生实验,两者有相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如计算方法等,为此在学习时要注意比较。通过联系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电费的计算等,懂得节能的意义。
1.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方向,根据公式I=Q/t进行电流或者电荷量的计算。理解电压。记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记住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
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能用公式R=U/I计算电阻;关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那些因素有关的方法;明白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掌握欧姆定律。感悟欧姆定律的得出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描述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根据公式I=U/R完成I 、U 、R 的计算。
3. 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理解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理解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知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解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理解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知道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电阻关系,熟练完成串并联电路中有关物理量的大小的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
4. 理解电功。理解电功的概念,理解电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能用公式W=UIt、W=Pt进行有关计算,能用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掌握电功率。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能用公式P=UI、P=W/t进行有关计算,能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电功率公式进行有关计算;明白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
理解电能表的使用方法。学会识别家用电能表,学会正确读出耗电度数,能进行不同电能(电功)单位千瓦时(度)和焦耳之间的换算。
5. 知道电能及电能的优点。知道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知道电能的输送和高压输电。
6. 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和不变;通过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知道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提高节能的意识,养成节能的习惯。
7. 学生实验
(1)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知道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学会正确地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画在电路中,或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流表、电压表的实物图连接在电路中;知道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学会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
(2)学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能根据探究的需要,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能画出实验电路图,学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会正确连接实验电路,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学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记住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学会正确地把滑动变阻器的符号或示意图画在电路图中,并能说明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
(4)设计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明白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及所需器材和步骤,学会画出实验电路图,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会规范、正确、熟练地连接电路,学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压,进行多次测量,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出电阻。
(5)设计电流表、电压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设计电路和选择器材,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能辨认实验所用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或额定功率),能读出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值(或电压值);学会规范、正确、熟练地连接电路,学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或电流)。
说明:
(1)只要求定性讨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不涉及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2)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讨论和计算只限于不知电阻(用电器)的简单情况。
(3)在计算和定性讨论电功、电功率时,用电器只限于两个以内的简单情况。
第九单元磁
本单元知识由磁体、磁场、电流的磁场等部分组成,其中电流的磁场是本单元的重点。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 磁感线是一种理想模型,形象地描述了磁场; 用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巧妙地判断磁场(或电流) 方向。
在本单元的学习时,要重视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
1. 知道磁场。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
知道磁感线。知道可以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记住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学会识别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同名和异名磁极的磁感线分布。
2. 理解右手螺旋定则。知道奥斯特实验,认识实验在得出科学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电流的磁场; 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条形磁铁; 理解右手螺旋定则,学会用它来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通电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3. 知道无线电波及无线电通信。知道无线电波的概念,了解我国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上海市初级中学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用本)
第一单元物质
本单元知识由太阳系、原子和密度等部分组成。在本单元中,主要学习物质的一些基本形态和关于宇宙的初步知识,其中密度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
密度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概念之一,且它与第五单元的压强、浮力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密度概念是在生活实例、有关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因此,在学习中要重视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1. 知道太阳系。知道八大行星,知道地球及其卫星,感悟科学的宙观。
2. 知道原子。知道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知道原子是很小的;认识科学家建立原子模型的过程及方法。
知道分子。知道分子动理论。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质量的概念。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同一物质与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理解用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定义密度,根据公式ρ=m/V熟练完成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计算;学会查密度表,记住的密度ρ水=1.0×103千克/米3。
知道密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学生实验: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调节天平横梁使其平衡;能正确读出质量值;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实验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
(3)设计“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测得数据鉴别物质。
说明
(1)不要求计算混合物质的密度。
(2)在“用天平测质童”的实验中,重点是天平的操作使用,不要求多涉及天平的工作原理。
第二单元运动
本单元知识山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声音等部分组成。其中速度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是本单元的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速度公式和路程一时间图象是对该运动的两种描述方式;而声现象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速度概念是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学习直线运动中,主要探究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相同路程的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要理解物理公式和图象是表示物理规律的两种方法。
1.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知道描述一个物体运动必须取另一个物体作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根据公式v=s/t,完成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学会画路程一时间图象;通过观察、测量、网上查询,关注自然界、生活、生产中“速度值的阶梯”。
3. 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知道声波,知道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速度不同,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即响度、音调和音色,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
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知道频率高音调也就高;经历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的探究过程,感受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知道噪声。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增强环保意识。
第三单元力
本单元知识由力、重力、二力合成、力的平衡和惯性定律等部分组成。其中力的概念和力的平衡是本单元的重点。
力是物理学中最主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也是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学习基础;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高中学习力的平衡的基础。
力的概念是在生活实例、有关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得到的;惯性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再通过科学想象和推理而得到的。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中既要重视实验和实践活动,又要重视等效替代、理想实验等科学方法的学习。
1。理解力的概念。以物理事实为依据,知j 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理解一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认识在研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学会作简单情况下力的图示。
2. 理解重力。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休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知道g=9。8牛/千克的意义,知道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通过“重力”的学习,知道牛顿发现“引力”的故事,感悟“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重要性
知道摩擦力。知道滑动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知道滚动摩擦,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使物体运动,克服滚动摩擦力比克服滑动摩擦力要容易。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对摩擦力的利弊分析,感悟到任何事物都要两面性。
3. 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合力,认识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可以由一个力等效替代;学会计算合力。
4.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认识研究二力平衡的方法;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向颗。
5.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通过大量的事实,认识惯性及惯性的利与弊,明白物体惯性与许多交通事发生是有关联的,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简单的惯性现象解释,体验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6. 学生实验
(1)学会用弹簧测力恻力。知道实验目的;能辨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零刻度位置和最小分度值,能读出弹簧测力计指针所示的力值:学会对弹籍测力计讲行零点校正,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学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确定实验目的和器材;确定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归纳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说明:
讨论同一直线上里的平衡问题,最多涉及三个力。
第四单元机械
本单元由杠杆、滑轮、功、功率和机械能等部分组成。其中杠杆、功是本单元的重点。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学习杠杆的关键,也是学习滑轮的基础。功和功率是初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是形成电功和电功率概念的基础。机械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在探究实验中通过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归纳得出的。在学习机械能时,要注意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
1. 理解杠杆。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概念,在有关实际问题的示意图中。学会画出力臂。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计算;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解滑轮。理解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改变用力方向;理解动滑轮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知道动滑轮省力的道理。
3. 理解功的概念。运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公式;根据公式W=Fs进行简单做功的计算。
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大小反映做功快慢的程度;根据公式P=W/t进行简单的功率计算;知道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知道动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运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5. 学会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先猜想杠杆要处于平衡状态需具备什么条件,然后利用钩码或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并多次改变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学会记录数据,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说明:
(l)画力臂只限于硬直杠杆。
(2)“杠杆”问题不要求与“同一直线上力的平衡”综合。
(3)“功”、“功率”只要求讨论力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情况。
(4)“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不要求定量计算。
第六单元光
本单元由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等部分组成。其中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单元的重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规律,凸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光的色散是一种有趣且有用的现象。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在生活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的。在本. 单元中,要重视对实验器材的选取、正确的实验步骤等内容的学习,要重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简单应用的学习。
1. 理解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方法,感受研究过程的科学方法,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物(或像)的位置。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认识验证凸透镜成像的方法,感受验证过程的科学方法;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4. 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知道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知道光的三原色。
5学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性质和位置,然后对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进行选择,实验时应多次改变物体的位置,并正确测量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最后能根据现象和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2)学会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和装置能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能识别实像和虚像,能确认光屏上的像是否清晰,能读出物距和像距,并跟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作比较;会调节光源、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与高度;会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说明:
(1)“平面镜成像”只要求单块平面镜的简单情况,不要求作平镜成像的光路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只要求单个凸透镜的简单情况。
第五单元压强
本单元由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等部分组成。其中压强是本单元的. 重点。 压强概念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的一条主线。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大气压强的知识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压强的概念是在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归纳形成的。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足在液体内部有压强的实验事实和有关实例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及推理得到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在猜想的基础卜,进行实验验证获. 得的。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重视提高运用压强„与其他力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 理解压力,掌握压强。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学. 会作压力示意图,根据受力情况,能进行压力的计算,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据压强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运用压强公式及根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 同一深度各方向上的压强相等,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理解不同液体在相同深度的压强不同,根据公式p=ρgh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连通器,知道连通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大气压强。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解释一些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简单现象。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4.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方向,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认识研究浮力大小的方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完成简单问题的讨论和计算;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过程中,认识科学猜测、观察实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5.(1)学会探究液休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先通过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对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进行选择,并通过实验归纳出结论。
(2)学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能通过实验找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说明:
(1)只要求能用公式p=ρgh计算,不要求推导此公式. 也不要求计算器壁侧面承受液体的压力。
(2)不要求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第七单元热
本单元知识由温度、温标、热量、比热容、内能和热机等部分组成,比热容是本单元的重点。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之一,是初中热学中的重要概念;内能这个概念较抽象,它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在本单元学习中要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热量. 和比热容时,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在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应用。
1. 理解温度和温标。知道摄氏温标定标的规定,学会用温度计测温度。
2.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明白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认识比热容概念形成过程及科学方法;学会查比热容表;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能进行一些简单现象的解释。
理解热量。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 热量的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及温度的变化所决定的;根据公式Q=cm△t 进行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3.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知道物体的内能。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 知道热机。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说明:运用公式Q=cm△t 计算热量,不要求涉及热平衡问题。
第八单元电
本单元知识由电压、电流、电阻、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等部分组成,其中,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是本单元的重点。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重要规律;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电学知识的基础; 电功率是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实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学习中要重视欧姆定律的得出过程,还要重视对三个电学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辨析,其中“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两个实验是初中电学中两个典型的学生实验,两者有相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如计算方法等,为此在学习时要注意比较。通过联系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电费的计算等,懂得节能的意义。
1.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方向,根据公式I=Q/t进行电流或者电荷量的计算。理解电压。记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记住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
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能用公式R=U/I计算电阻;关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那些因素有关的方法;明白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掌握欧姆定律。感悟欧姆定律的得出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描述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根据公式I=U/R完成I 、U 、R 的计算。
3. 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理解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理解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知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解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理解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知道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电阻关系,熟练完成串并联电路中有关物理量的大小的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
4. 理解电功。理解电功的概念,理解电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能用公式W=UIt、W=Pt进行有关计算,能用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掌握电功率。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能用公式P=UI、P=W/t进行有关计算,能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电功率公式进行有关计算;明白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
理解电能表的使用方法。学会识别家用电能表,学会正确读出耗电度数,能进行不同电能(电功)单位千瓦时(度)和焦耳之间的换算。
5. 知道电能及电能的优点。知道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知道电能的输送和高压输电。
6. 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和不变;通过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知道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提高节能的意识,养成节能的习惯。
7. 学生实验
(1)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知道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学会正确地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画在电路中,或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流表、电压表的实物图连接在电路中;知道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学会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
(2)学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能根据探究的需要,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能画出实验电路图,学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会正确连接实验电路,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学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记住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学会正确地把滑动变阻器的符号或示意图画在电路图中,并能说明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
(4)设计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明白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及所需器材和步骤,学会画出实验电路图,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会规范、正确、熟练地连接电路,学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压,进行多次测量,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出电阻。
(5)设计电流表、电压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设计电路和选择器材,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能辨认实验所用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或额定功率),能读出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值(或电压值);学会规范、正确、熟练地连接电路,学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或电流)。
说明:
(1)只要求定性讨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不涉及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2)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讨论和计算只限于不知电阻(用电器)的简单情况。
(3)在计算和定性讨论电功、电功率时,用电器只限于两个以内的简单情况。
第九单元磁
本单元知识由磁体、磁场、电流的磁场等部分组成,其中电流的磁场是本单元的重点。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 磁感线是一种理想模型,形象地描述了磁场; 用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巧妙地判断磁场(或电流) 方向。
在本单元的学习时,要重视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
1. 知道磁场。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
知道磁感线。知道可以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记住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学会识别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同名和异名磁极的磁感线分布。
2. 理解右手螺旋定则。知道奥斯特实验,认识实验在得出科学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电流的磁场; 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条形磁铁; 理解右手螺旋定则,学会用它来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通电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3. 知道无线电波及无线电通信。知道无线电波的概念,了解我国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