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务 工 作 总 结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投身教育事业已是第14个年头。自打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以来,我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自身教育理念,扎实工作,勤奋学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视教师为渡工,为学生引航开渡;视教师为春蚕,无私奉献;视教师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特别是自2003年破格晋升为中教一级教师以来,更是让青春流逝在三尺讲台、让岁月写下自己奉献的足迹。 十四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承担班主任工作,兼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年级组长。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二十余次获镇、县、州、省级的表彰奖励。2004年9月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并出席了表彰会,2005年9月,《大理日报》为我的先进事迹作了专题报道。然而,更令我深感欣慰的是我培育出了一批批品学兼优,富有朝气的学生。现将对履现职六年多来的思想工作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
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为人热情大方,谦虚诚恳,团结同志,关心集体。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把教育好学生视为神圣的使命,视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安教,乐教,“甘将热血化春雨,浇灌祖国万朵花。”
二、教学工作:履现职以来,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一直满课时或超课时工作而毫无怨言。在教学中严把教学质量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
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用“寓教于乐”“ 幽默风趣”的独特教学风格,优化整合语文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鉴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写法上比较相似的特点,我又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选择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散文。学生们兴奋异常,伙伴之间有集体读的,有个人朗诵的;有问有答,互教互学,很快就把握了四幅图的特点和文章的“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描绘”的写作手法,领会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没有按照老师的指令划一的要求,面面具到的学习,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教《爱莲说》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了作者是从七个方面赞颂了莲的君子般的优秀品质。然后探究:莲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没有被作者挖掘出来?让同学们结合现实,用现代意识探究一下作者思想的局限性。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分组查资料,探讨,总结,最后竟然挖掘出很多莲的优秀品质。比如,从“莲浑身都是宝,可观赏可食用可入药”的特点归纳为莲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莲茎随着水面的上升而增长,叶总浮在水面上”总结出莲的“乐观向上,顽强拚搏”精神。并由此发现作者作为封建文人的思想有一定
的局限性。这种发现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模式,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的授课既源于教材,
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经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和总结,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教班级语文成绩突出。中招成绩多次名列全镇前茅,我也因此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2004年我获得了“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7、2008、2009连续三年获镇语文教学一等奖。2008年获县教学质量优秀奖。2009年被评为镇先进教师和县优秀教师。多年的教学经历,给了我许多体会,由此撰写的论文《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也有招》、《新课标下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在2008年云南省教科院组织的论文竞赛中获三等奖。
三、班主任工作:这六年多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始终坚持“德育首位”原则,加强学生的的思想教育工作。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厚爱学生以情育德,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用自己的真诚无私的爱去感染了学生,真正使关爱学生、“德育渗透”与创建优秀班集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用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独到的管理方法和体制建立自己较为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规律,制定独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我还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特长,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擅长用“赏识法”做差生转化工作。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对这些学生,我总是认真分析他们的优缺点,采用赏识教育的
方法,即用学生的优点来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我班曾有一个学生,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没有信心,还迷恋上网。班上学生不喜欢他,我也曾经头疼过。后来我多次找他倾心交谈,了解到他曾在小学时,参加朗读比赛,得到过一等奖。我就在上语文课时多次让他在班上朗读课文,并总是鼓励他“你读的真好”,“进步真大”。课余时间我还让他在班级里演讲,我还有意识的发动学生来赞美他演讲的风度,赞美他演讲的语言,赞美他演讲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赞美他思想性强,赞美他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这种赏识教育获得了极大成功,在老师和学生的赞美中,他找回了自信。从此,他改变自己,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困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云南中医学院的的学生。在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也收获颇丰。由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突出成绩。所带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在“全校学习、纪律、卫生综合评比”中多次名列学校同年级第一。2006、2009年我承担班主任工作的两个毕业班共100人,中招成绩达600分以上36人,被各类普通高中录取82人。2006年我获得县优秀班主任奖,2006、2007、2009三年获镇优秀班主任称号。同时我把这些心得体会形成文字,撰写的论文《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班级管理》在云南省教科院组织的论文竞赛中获三等奖。
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我还担任了我校的语文组教研组组长,这五年中我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为己任,经常和其他语文教师探讨教材教法,组织我组成员每学期在不同年级听一次公开课,达到教师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在中考前,还安排担任非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把自己最熟悉的知识点以讲座的方式讲授给初三的学生,实行资源共享。多年来,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也曾在学校对教研组长的考核中获得第一名。自2007年9月起我兼任年级组长,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手段、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紧跟时代对教育教学发展要求,永葆时代气息。不断强化强化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使年级组的工作更加求真务实,与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共同提高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六年多来,我不会忘记挑灯苦熬、精心备课的艰辛;不会忘记与家长推心置腹,以心换心的长谈;不会忘记与学生促膝谈心、以情动情的坦诚。坚守三尺讲台,与清贫相伴,我永不后悔,因为我收获到幸福和快乐;演绎精彩人生,有奉献作陪,
我倍感自豪,因为我肩负着教育共和国亿万公民的重任。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科研课题上下工夫,继续总结经验,认真反思,让我的语文教学具有个人风格,我的班级管理具有人文风格,我的学生具有全才风格!展望未来,我要学习、我要研究,如今我经常通过网络充电,网络又给我的教学生涯带来新的生机。做教师是我的快乐!
业 务 工 作 总 结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投身教育事业已是第14个年头。自打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以来,我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自身教育理念,扎实工作,勤奋学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视教师为渡工,为学生引航开渡;视教师为春蚕,无私奉献;视教师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特别是自2003年破格晋升为中教一级教师以来,更是让青春流逝在三尺讲台、让岁月写下自己奉献的足迹。 十四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承担班主任工作,兼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年级组长。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二十余次获镇、县、州、省级的表彰奖励。2004年9月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并出席了表彰会,2005年9月,《大理日报》为我的先进事迹作了专题报道。然而,更令我深感欣慰的是我培育出了一批批品学兼优,富有朝气的学生。现将对履现职六年多来的思想工作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
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为人热情大方,谦虚诚恳,团结同志,关心集体。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把教育好学生视为神圣的使命,视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安教,乐教,“甘将热血化春雨,浇灌祖国万朵花。”
二、教学工作:履现职以来,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一直满课时或超课时工作而毫无怨言。在教学中严把教学质量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
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用“寓教于乐”“ 幽默风趣”的独特教学风格,优化整合语文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鉴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写法上比较相似的特点,我又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选择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散文。学生们兴奋异常,伙伴之间有集体读的,有个人朗诵的;有问有答,互教互学,很快就把握了四幅图的特点和文章的“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描绘”的写作手法,领会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没有按照老师的指令划一的要求,面面具到的学习,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教《爱莲说》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了作者是从七个方面赞颂了莲的君子般的优秀品质。然后探究:莲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没有被作者挖掘出来?让同学们结合现实,用现代意识探究一下作者思想的局限性。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分组查资料,探讨,总结,最后竟然挖掘出很多莲的优秀品质。比如,从“莲浑身都是宝,可观赏可食用可入药”的特点归纳为莲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莲茎随着水面的上升而增长,叶总浮在水面上”总结出莲的“乐观向上,顽强拚搏”精神。并由此发现作者作为封建文人的思想有一定
的局限性。这种发现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模式,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的授课既源于教材,
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经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和总结,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教班级语文成绩突出。中招成绩多次名列全镇前茅,我也因此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2004年我获得了“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7、2008、2009连续三年获镇语文教学一等奖。2008年获县教学质量优秀奖。2009年被评为镇先进教师和县优秀教师。多年的教学经历,给了我许多体会,由此撰写的论文《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也有招》、《新课标下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在2008年云南省教科院组织的论文竞赛中获三等奖。
三、班主任工作:这六年多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始终坚持“德育首位”原则,加强学生的的思想教育工作。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厚爱学生以情育德,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用自己的真诚无私的爱去感染了学生,真正使关爱学生、“德育渗透”与创建优秀班集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用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独到的管理方法和体制建立自己较为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规律,制定独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我还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特长,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擅长用“赏识法”做差生转化工作。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对这些学生,我总是认真分析他们的优缺点,采用赏识教育的
方法,即用学生的优点来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我班曾有一个学生,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没有信心,还迷恋上网。班上学生不喜欢他,我也曾经头疼过。后来我多次找他倾心交谈,了解到他曾在小学时,参加朗读比赛,得到过一等奖。我就在上语文课时多次让他在班上朗读课文,并总是鼓励他“你读的真好”,“进步真大”。课余时间我还让他在班级里演讲,我还有意识的发动学生来赞美他演讲的风度,赞美他演讲的语言,赞美他演讲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赞美他思想性强,赞美他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这种赏识教育获得了极大成功,在老师和学生的赞美中,他找回了自信。从此,他改变自己,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困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云南中医学院的的学生。在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也收获颇丰。由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突出成绩。所带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在“全校学习、纪律、卫生综合评比”中多次名列学校同年级第一。2006、2009年我承担班主任工作的两个毕业班共100人,中招成绩达600分以上36人,被各类普通高中录取82人。2006年我获得县优秀班主任奖,2006、2007、2009三年获镇优秀班主任称号。同时我把这些心得体会形成文字,撰写的论文《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班级管理》在云南省教科院组织的论文竞赛中获三等奖。
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我还担任了我校的语文组教研组组长,这五年中我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为己任,经常和其他语文教师探讨教材教法,组织我组成员每学期在不同年级听一次公开课,达到教师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在中考前,还安排担任非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把自己最熟悉的知识点以讲座的方式讲授给初三的学生,实行资源共享。多年来,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也曾在学校对教研组长的考核中获得第一名。自2007年9月起我兼任年级组长,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手段、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紧跟时代对教育教学发展要求,永葆时代气息。不断强化强化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使年级组的工作更加求真务实,与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共同提高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六年多来,我不会忘记挑灯苦熬、精心备课的艰辛;不会忘记与家长推心置腹,以心换心的长谈;不会忘记与学生促膝谈心、以情动情的坦诚。坚守三尺讲台,与清贫相伴,我永不后悔,因为我收获到幸福和快乐;演绎精彩人生,有奉献作陪,
我倍感自豪,因为我肩负着教育共和国亿万公民的重任。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科研课题上下工夫,继续总结经验,认真反思,让我的语文教学具有个人风格,我的班级管理具有人文风格,我的学生具有全才风格!展望未来,我要学习、我要研究,如今我经常通过网络充电,网络又给我的教学生涯带来新的生机。做教师是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