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环境灾难之三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全球十大环境灾难之三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人类很难抗击的两项生态灾难。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其中荒漠化已被人称之为吞噬地球的一条饿龙!

(一)

地球是个南北略扁的球体,是太阳系中唯一能支持生命的绿洲,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土地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条件,是财富之源,资源之母,是陆地生态系统之根基。如果把地球上的土地比做“皮”,其他资源则可比做“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仅地下水、地下矿藏对土地有不可转移的依附性,陆地生态系统亦是扎根于土。不难设想,一旦离开土地,全球38亿公顷林地、25亿公顷草场将作何安置?以林地草场为栖息繁衍场所的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物种又作何搬迁?栽种在15亿公顷耕地上的100多种为人类提供食物油料和棉花的农作物又作何易地?杞人忧天,只是寓言,世人忧地,则是现实,而且是个十分严峻的现实。更令人坐卧不安的,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直接毁败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

地球,特别是地球上难于再生的土地,对于人类的供给力确实是有限的,于我华夏这种供求矛盾尤为突出。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有320万平方公里山地,土层脊薄,不宜农作;有250万平方公里高原,温低气薄雨量小,土地利用价值不高;还有260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余下的130万平方公里土地,为农业生态基地、城市、道路用地和江河湖面占地。十分珍贵的土地,成为维持炎黄子孙持续繁衍的陆地生态系统之根基。可是,由于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和荒漠化的长时期侵蚀,这个根基早已动摇,近半个世纪来,我国已有1000万亩耕地、20多亿亩草地和1亿亩林地退化为沙漠。

(二)

在生态环境中,水土流失同森林覆盖率成其反比。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消减,水土流失现象必然加剧,毁林灭草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全球水土流失面积达30%,每年流失有生产力的表土250亿吨。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8%。我国黄土高原树少草缺,黄河每年流失泥沙16亿吨,可堆成宽高各1米的土墙绕地球27圈!在一个大范围内,流失1厘米表土只需1年,而形成1厘米表土却要120年—200年,水土流失已成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讲到我国的水土流失,要特别讲讲黄河、长江这两条“母亲河”。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在全球稳居“榜首”,每立方米黄河水含泥沙37公斤,年输沙量为16亿吨,其中入海4亿吨,黄土高原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高达1万吨以上,最惨的高达2万吨。长江每年流失土壤44—50亿吨,入海8亿吨,超过世界三大名河密西西比河、亚玛逊河、尼罗河入海泥沙的总和,而长江的径流量和流域面积却只有三大名河的1/5和1/7。目前,我国每年流失土壤100亿吨,相当于流失1000万亩耕地30厘米厚的耕作层。我国七大水系,即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海河、辽河,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垫高河床,均成“悬河”,其中黄河高出郑州20米,永定河高出天安门10米,荆江大堤高出分洪区15米„„全国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产值处于江河洪水威胁之下,7大水系的20万公里堤防简直防不胜防!同时,由于水土流失,淤积江湖,致使中国湿地资源锐减近半,水生态环境遭到重创。50年来,素有“千湖之省”誉称的湖北省的湖泊由1052个减少至83个;洞庭湖面积解放初期为4350平方公里,20世纪末只剩下2625平方公里。据悉,湘资沅澧

和长江三口(松滋、藕池、太平)注入洞庭洞的泥沙年平1.33亿立方米,湖床淤高3.7厘米,洲滩加大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已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又一罪魁。

(三)

荒漠化不等于沙漠化。1994年6月17日联合国制定的《防治荒漠化公约》,把荒漠化定义为:“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即雨浇地、水浇地、草原、牧场、林地的生物生产力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甚至消失。(“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是指降水量与潜在蒸发量之比在0.05至0.65之间的地区。)

一万年前,当人类刚刚坐稳自然界第一把交椅时,森林覆盖率至少是90%,地球上根本没有沙漠。后来,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作用和气候变异的影响,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经过人类漫长时间由开发型到掠夺型的过度活动,大大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形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是干旱,人为因素是超载放牧、盲目垦荒、乱挖药材、乱采矿床、乱砍樵柴所致,即沉重的人口和发展压力所致。作为一种复合性自然和人为灾害,作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危害比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还要严重,其影响和危害的深远在于它所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危害的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以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为例,这里原是水草繁茂的沼泽地,其间栖息着野生动物无数。后因人类的过度活动,才导致它的沧桑巨变。

本来,森林和草原出现在人类文明之前,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而与之属性绝对对立的荒漠则产生于人类文明之后。曾被蒙昧支配的人类,原来根本不懂得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远远超出木材本身的价值,长时期无休止地毁林开荒、破坏草地,自己造出了可以掩埋自身的浩浩荒漠,酿成了人类的极大悲哀!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600万平方公里,超过地球陆地面积的24%,而且每年仍以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其结果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以致绝收,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全球2.8亿

环境难民,其中2.5亿为荒漠化所害。我国荒漠化土地为262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7.3%,是全国耕地面积的2.5倍,其中沙漠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仍以每年约3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首都北京受到荒漠化威胁,已危及1亿多人的生存,影响4亿多人的生存环境。

为让读者多了解一点荒漠化给炎黄子孙造成的深重灾难,不妨说说鲜为人知的长江、黄河发祥地的变迁。黄河长江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灵泉,两三个世纪前,它们的发祥地还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的乐园。长江黄河同出一源,仅一山之隔,长江上游通天河跟黄河源头扎陵湖,直线距离不过80公里。黄河欲哭无泪,发源地的高山积雪减少了95%,4000多个湖泊只剩下300多个,其中90%已经干涸。长江发祥地也是面目全非,理想的环境已被稀稀疏疏的水凼、草丛和戈壁荒滩所取代。再看甘肃河西走廊,这里有沙漠面积307万公顷,风沙蜿蜒线1600公里,贯通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已是沙逼人退,遍地废虚,满目疮痍,历史悠久的明长城遗址,就被掩没在沙海之中。我国荒漠化土地遍布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直接受害者何止一条走廊!

造成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地毁林垦草。联合国为醒喻世人,确定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人大批准国家正式加入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各项工程正在全面启动。面对荒漠,我们抗争的武器只有森林绿地;植树种草,扩大植被是唯一有效的抗争行动!

全球十大环境灾难之三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人类很难抗击的两项生态灾难。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其中荒漠化已被人称之为吞噬地球的一条饿龙!

(一)

地球是个南北略扁的球体,是太阳系中唯一能支持生命的绿洲,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土地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条件,是财富之源,资源之母,是陆地生态系统之根基。如果把地球上的土地比做“皮”,其他资源则可比做“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仅地下水、地下矿藏对土地有不可转移的依附性,陆地生态系统亦是扎根于土。不难设想,一旦离开土地,全球38亿公顷林地、25亿公顷草场将作何安置?以林地草场为栖息繁衍场所的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物种又作何搬迁?栽种在15亿公顷耕地上的100多种为人类提供食物油料和棉花的农作物又作何易地?杞人忧天,只是寓言,世人忧地,则是现实,而且是个十分严峻的现实。更令人坐卧不安的,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直接毁败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

地球,特别是地球上难于再生的土地,对于人类的供给力确实是有限的,于我华夏这种供求矛盾尤为突出。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有320万平方公里山地,土层脊薄,不宜农作;有250万平方公里高原,温低气薄雨量小,土地利用价值不高;还有260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余下的130万平方公里土地,为农业生态基地、城市、道路用地和江河湖面占地。十分珍贵的土地,成为维持炎黄子孙持续繁衍的陆地生态系统之根基。可是,由于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和荒漠化的长时期侵蚀,这个根基早已动摇,近半个世纪来,我国已有1000万亩耕地、20多亿亩草地和1亿亩林地退化为沙漠。

(二)

在生态环境中,水土流失同森林覆盖率成其反比。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消减,水土流失现象必然加剧,毁林灭草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全球水土流失面积达30%,每年流失有生产力的表土250亿吨。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8%。我国黄土高原树少草缺,黄河每年流失泥沙16亿吨,可堆成宽高各1米的土墙绕地球27圈!在一个大范围内,流失1厘米表土只需1年,而形成1厘米表土却要120年—200年,水土流失已成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讲到我国的水土流失,要特别讲讲黄河、长江这两条“母亲河”。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在全球稳居“榜首”,每立方米黄河水含泥沙37公斤,年输沙量为16亿吨,其中入海4亿吨,黄土高原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高达1万吨以上,最惨的高达2万吨。长江每年流失土壤44—50亿吨,入海8亿吨,超过世界三大名河密西西比河、亚玛逊河、尼罗河入海泥沙的总和,而长江的径流量和流域面积却只有三大名河的1/5和1/7。目前,我国每年流失土壤100亿吨,相当于流失1000万亩耕地30厘米厚的耕作层。我国七大水系,即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海河、辽河,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垫高河床,均成“悬河”,其中黄河高出郑州20米,永定河高出天安门10米,荆江大堤高出分洪区15米„„全国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产值处于江河洪水威胁之下,7大水系的20万公里堤防简直防不胜防!同时,由于水土流失,淤积江湖,致使中国湿地资源锐减近半,水生态环境遭到重创。50年来,素有“千湖之省”誉称的湖北省的湖泊由1052个减少至83个;洞庭湖面积解放初期为4350平方公里,20世纪末只剩下2625平方公里。据悉,湘资沅澧

和长江三口(松滋、藕池、太平)注入洞庭洞的泥沙年平1.33亿立方米,湖床淤高3.7厘米,洲滩加大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已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又一罪魁。

(三)

荒漠化不等于沙漠化。1994年6月17日联合国制定的《防治荒漠化公约》,把荒漠化定义为:“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即雨浇地、水浇地、草原、牧场、林地的生物生产力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甚至消失。(“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是指降水量与潜在蒸发量之比在0.05至0.65之间的地区。)

一万年前,当人类刚刚坐稳自然界第一把交椅时,森林覆盖率至少是90%,地球上根本没有沙漠。后来,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作用和气候变异的影响,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经过人类漫长时间由开发型到掠夺型的过度活动,大大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形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是干旱,人为因素是超载放牧、盲目垦荒、乱挖药材、乱采矿床、乱砍樵柴所致,即沉重的人口和发展压力所致。作为一种复合性自然和人为灾害,作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危害比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还要严重,其影响和危害的深远在于它所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危害的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以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为例,这里原是水草繁茂的沼泽地,其间栖息着野生动物无数。后因人类的过度活动,才导致它的沧桑巨变。

本来,森林和草原出现在人类文明之前,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而与之属性绝对对立的荒漠则产生于人类文明之后。曾被蒙昧支配的人类,原来根本不懂得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远远超出木材本身的价值,长时期无休止地毁林开荒、破坏草地,自己造出了可以掩埋自身的浩浩荒漠,酿成了人类的极大悲哀!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600万平方公里,超过地球陆地面积的24%,而且每年仍以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其结果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以致绝收,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全球2.8亿

环境难民,其中2.5亿为荒漠化所害。我国荒漠化土地为262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7.3%,是全国耕地面积的2.5倍,其中沙漠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仍以每年约3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首都北京受到荒漠化威胁,已危及1亿多人的生存,影响4亿多人的生存环境。

为让读者多了解一点荒漠化给炎黄子孙造成的深重灾难,不妨说说鲜为人知的长江、黄河发祥地的变迁。黄河长江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灵泉,两三个世纪前,它们的发祥地还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的乐园。长江黄河同出一源,仅一山之隔,长江上游通天河跟黄河源头扎陵湖,直线距离不过80公里。黄河欲哭无泪,发源地的高山积雪减少了95%,4000多个湖泊只剩下300多个,其中90%已经干涸。长江发祥地也是面目全非,理想的环境已被稀稀疏疏的水凼、草丛和戈壁荒滩所取代。再看甘肃河西走廊,这里有沙漠面积307万公顷,风沙蜿蜒线1600公里,贯通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已是沙逼人退,遍地废虚,满目疮痍,历史悠久的明长城遗址,就被掩没在沙海之中。我国荒漠化土地遍布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直接受害者何止一条走廊!

造成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地毁林垦草。联合国为醒喻世人,确定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人大批准国家正式加入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各项工程正在全面启动。面对荒漠,我们抗争的武器只有森林绿地;植树种草,扩大植被是唯一有效的抗争行动!


相关文章

  • 十大环境问题
  • 地球上的十大环境祸患 土壤遭到破坏 目前,有110个国家的可耕地的肥活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问题也是酸雨问题.以前,酸雨问题只涉及到 ...查看


  • 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 ...查看


  •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一.酸雨污染 酸雨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中 ...查看


  •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概述 一.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环境的作用 ●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 ●环境的自净 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来消纳.稀释.转化废弃物的过程,称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满足人们舒适性的要求 2 ...查看


  • 气候变化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一.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1.1气候变化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其中全球气候变暖 ...查看


  •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
  •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 1 最显著的区别是产生条件的差异: 水土流失必然是流水作用较强或者多暴雨,土质疏松或因坡度重力导致土壤容易被冲刷侵蚀,最终引起"水"和"土"的流失. 荒漠化则是风力作用较强的地 ...查看


  • 中国生态灾难
  • 中国生态灾难 生态危机: 虎王的经济发展策略,实质上就是一切以GDP(国内生产总值)为中心.虎王以单纯的GDP高速增长标榜自己的"政绩",同时也用GDP增长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指标. 然而绝大多 ...查看


  • 校园环保广播稿(3篇)
  • 篇一 音乐-- 合:生活是一个调色盘,调出多姿多彩的童年 !"七彩童年"校园广播站,与您相约快乐时分.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我是播音员李晓洋,我是播音员孙瑞婉. 甲:春天到了,春姑娘穿着绿色的纱裙,轻盈地 ...查看


  • 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 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全球气候变化 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