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德秀[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蝶恋花 红梅

真德秀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注】

①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指梅花鲜红芬芳,让游人留恋不已,以致迷失道路。

②武陵溪:即晋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载的桃花源。

③态度:举止风度。

④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意为梅花原本素白,充满傲霜之态,现在却为何被脂粉污染?

⑤莫是东君嫌淡素:莫非是春神嫌梅花太过素雅,所以为它染上脂粉?东君:日神,一说司春之神。

翻译:

拱桥两岸红梅花儿刚刚绽放,露出鲜红的花瓣,散发着沁人心肺的清香。不知不觉地将游人误导,产生出许多幻想。自以为走进了武陵溪上的桃花林中,却不知已踏入江南迷人的红梅之乡。梅花啊,你本应是冰清玉洁的素装,为何却在枝头把胭脂涂上?莫非司春的女神不喜欢清淡,才为你化上这般浓艳的红妆?红梅默默不作回答,只是一副娇羞可人的模样。

作者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改字景希,号西山,建州浦城(今属福建省)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为人正直,竭诚与职守,广布惠政,廉声颇著。学者称西山先生,为宋末著名理学家。有《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西山先生诗集》等。也是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

赏析:

《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是南宋词人真德秀的作品。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两岸月桥花半吐。”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那半开的梅花通体红透,香气四溢。“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正是梅花这绝代风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一个“暗”字、一个“误”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花的神态写足。以下二句“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衬江南梅花的迷人风姿。

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

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两岸月桥花半吐。”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那半开的梅花通体红透,香气四溢。“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正是梅花这绝代风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一个“暗”字、一个“误”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花的神态写足。以下二句“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衬江南梅花的迷人风姿。此二句是说人人尽说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的武陵溪畔桃花林的美丽,却不知这梅花半吐的江南风景的迷人。对比之下,更突出这江南桥畔梅花的美丽,表现了主人公爱梅的情感。

如果说上片从色艳香浓的外部面貌来礼赞梅花的话,那么,下片则是从凌霜傲雪的内在品质来颂扬梅花。过片“先自冰霜真态度”一句,赞扬梅花凌寒独放的坚强品格。“争先”二字突出梅花不畏严寒霜雪的精神,“态度”即姿态品格。紧接着词人用一设问:“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意思是:“梅花为何在冰霜严寒之中用胭脂般的红艳去点染枝头?莫非是司春之神嫌冬天百花凋零,色彩过于单调之故?”东君即司春之神。这一设问实质上旨在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风亮节,颂扬它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煞尾句“问花花又娇无语”再度褒扬那娇艳的梅花,毫不炫耀自己,默默地装点人间春色。

古之人咏梅词极多,但大多从其冷艳着眼,抒发词人寂寞的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姜夔的《暗香》、《疏影》等等。在他们的笔下,梅花是一个“寂寞开无主”、“此花幽独”的孤芳自赏的形象。而真德秀却能别出蹊径,一扫大多咏梅词人失意孤寂的怨艾,对梅花绰约迷人的风韵作了热情的描摹,对梅花凌霜傲雪的品格作了全面的褒扬。词的氛围热烈,格调高亢。词人真德秀幼即聪慧异常,四岁诵书,过目成诵。十五丧父,依赖寡母力贫教养,又得同郡人相助,才得以入学中举。宋理宗时官历泉州、福州知府,入为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他为人正直,凡是做官所到的地方,皆布惠政,廉声卓著。其学以朱熹为宗,提倡正学,与权奸韩侂胄伪学对抗,使正学得以复明。古代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由于作者艰苦修身进学、勤政为民、正直不阿的身世和为人,他对梅花的高风亮节进行满腔热情的礼赞,作品也显现出积极亢奋、开朗明快的格调。

蝶恋花 红梅

真德秀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注】

①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指梅花鲜红芬芳,让游人留恋不已,以致迷失道路。

②武陵溪:即晋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载的桃花源。

③态度:举止风度。

④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意为梅花原本素白,充满傲霜之态,现在却为何被脂粉污染?

⑤莫是东君嫌淡素:莫非是春神嫌梅花太过素雅,所以为它染上脂粉?东君:日神,一说司春之神。

翻译:

拱桥两岸红梅花儿刚刚绽放,露出鲜红的花瓣,散发着沁人心肺的清香。不知不觉地将游人误导,产生出许多幻想。自以为走进了武陵溪上的桃花林中,却不知已踏入江南迷人的红梅之乡。梅花啊,你本应是冰清玉洁的素装,为何却在枝头把胭脂涂上?莫非司春的女神不喜欢清淡,才为你化上这般浓艳的红妆?红梅默默不作回答,只是一副娇羞可人的模样。

作者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改字景希,号西山,建州浦城(今属福建省)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为人正直,竭诚与职守,广布惠政,廉声颇著。学者称西山先生,为宋末著名理学家。有《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西山先生诗集》等。也是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

赏析:

《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是南宋词人真德秀的作品。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两岸月桥花半吐。”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那半开的梅花通体红透,香气四溢。“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正是梅花这绝代风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一个“暗”字、一个“误”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花的神态写足。以下二句“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衬江南梅花的迷人风姿。

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

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两岸月桥花半吐。”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那半开的梅花通体红透,香气四溢。“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正是梅花这绝代风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一个“暗”字、一个“误”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花的神态写足。以下二句“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衬江南梅花的迷人风姿。此二句是说人人尽说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的武陵溪畔桃花林的美丽,却不知这梅花半吐的江南风景的迷人。对比之下,更突出这江南桥畔梅花的美丽,表现了主人公爱梅的情感。

如果说上片从色艳香浓的外部面貌来礼赞梅花的话,那么,下片则是从凌霜傲雪的内在品质来颂扬梅花。过片“先自冰霜真态度”一句,赞扬梅花凌寒独放的坚强品格。“争先”二字突出梅花不畏严寒霜雪的精神,“态度”即姿态品格。紧接着词人用一设问:“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意思是:“梅花为何在冰霜严寒之中用胭脂般的红艳去点染枝头?莫非是司春之神嫌冬天百花凋零,色彩过于单调之故?”东君即司春之神。这一设问实质上旨在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风亮节,颂扬它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煞尾句“问花花又娇无语”再度褒扬那娇艳的梅花,毫不炫耀自己,默默地装点人间春色。

古之人咏梅词极多,但大多从其冷艳着眼,抒发词人寂寞的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姜夔的《暗香》、《疏影》等等。在他们的笔下,梅花是一个“寂寞开无主”、“此花幽独”的孤芳自赏的形象。而真德秀却能别出蹊径,一扫大多咏梅词人失意孤寂的怨艾,对梅花绰约迷人的风韵作了热情的描摹,对梅花凌霜傲雪的品格作了全面的褒扬。词的氛围热烈,格调高亢。词人真德秀幼即聪慧异常,四岁诵书,过目成诵。十五丧父,依赖寡母力贫教养,又得同郡人相助,才得以入学中举。宋理宗时官历泉州、福州知府,入为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他为人正直,凡是做官所到的地方,皆布惠政,廉声卓著。其学以朱熹为宗,提倡正学,与权奸韩侂胄伪学对抗,使正学得以复明。古代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由于作者艰苦修身进学、勤政为民、正直不阿的身世和为人,他对梅花的高风亮节进行满腔热情的礼赞,作品也显现出积极亢奋、开朗明快的格调。


相关文章

  • 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及诗
  • 狗傍人势 寒蝉凄切 (柳永<雨霖泠>) 江阔云低断燕叫西风. (姜奎<听雨>) 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李商隐<高松>)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李商隐<夕阳楼>) 燕来音讯无凭, ...查看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课后练习答案 第四课 [古诗词四首]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课后练习答案 第四课 <古诗词四首> 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高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答:<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查看


  • 精选马年新春对联
  • 这篇<精选马年新春对联>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共展宏图,开放招来珠履客 老有所为,莫为利已损人事 同兴伟业,革新造就锦囊才 书宜常读,多读修身治国篇 恭贺新春,发财致富开新路 国运亨通, ...查看


  • 清江浦诗词1415
  • 第四届"清江浦杯"清江浦开埠600周年诗词楹联大奖赛共收到全国各地诗词作品700多首,楹联作品4000余副,经过大赛评委会4天时间的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诗词19首,获奖楹联19副.现将评选结果公示如下,希望诗词楹联爱好者 ...查看


  • 欧阳修的名言: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1. 谀言顺意而易说,直言逆耳而触怒. 2.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3.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4. 忧劳可以兴国 ...查看


  •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绝句二首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 ...查看


  • 中华经典诗词
  • 大赛题库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唐,王维 2. 3. 4.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唐,王维 天生我材 ...查看


  • 巧抓炼字赏古诗
  • 巧抓炼字赏古诗(借鉴) 教学目的:1.从炼字的角度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2.学会解答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 3.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炼字的基本内容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炼字题的语 ...查看


  • 春联大全·七字联
  • 春联大全·七字联 喜爆千声歌盛世 喜鹊登枝迎新岁 雄鸡喜唱升平日 金鸡三遍报新春 金鸡起舞报福音 志士欢歌改革年 把酒当歌歌盛世 保驾护航奔富路 癸戴草头朝赤日 闻鸡起舞舞新春 昂头振翼唱东风 酉添春水上朱颜 猴奋已教千户乐 鸡报小康随日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