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第一章)

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三

5、滚滚长江

(1)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3)修建大坝的首要目的:防洪。

(4)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航运价值高)

(5)长江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电站。(“水能宝库”)长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头到宜宾这一段,而水利枢纽、水电站则主要集中在宜宾-宜昌的干支流。因为宜宾以上这一段地形复杂,工程困难,投资大。

6、滔滔黄河

(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几字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划分: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

(2)中游:河口镇—河南桃花峪;下游:河南桃花峪—注入海口。

(3)黄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 。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物稀疏。(3)地上河。成因:黄河出桃花峪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的危害:河口决口。(4)凌汛:上下游。形成的原因: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5)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4)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5)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下游:加固大堤:(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坝淤地, 修筑梯田;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1.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3.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1.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草地比重最大) 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3.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重点)

(1)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

(2)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 最缺水的地区:华北平原 解决措施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不

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3、南水北调

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解决北京天津的用水紧张问题。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

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舟山渔场最大。 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巨量的化学资源:长芦盐场最大,此外还有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鹰歌海盐场。

海洋问题: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等。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 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1、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江淮地区

因地制宜:丘陵—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节 工业

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 我国工业的发展

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 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

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主要还是集中在沿海地区)

三、 能源工业的分布

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

(2) 主要产煤区:山西的大同;内蒙古的霍林河;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

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潜力巨大的开发地区:

四、 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五、 机械工业的分布:

(1) 基地: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三角。

六、 纺织工业的分布:门类有棉(主要)、毛、丝、麻纺织和化纤;

基地有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

七、 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等。

八、高技术产业

1、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四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3)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一、 重要作用: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四、 铁路运输: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

1、四横:1)滨洲——滨绥线;

4)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2、五纵: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3、

五、海洋运输:

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

六、内河运输: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

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三

5、滚滚长江

(1)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3)修建大坝的首要目的:防洪。

(4)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航运价值高)

(5)长江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电站。(“水能宝库”)长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头到宜宾这一段,而水利枢纽、水电站则主要集中在宜宾-宜昌的干支流。因为宜宾以上这一段地形复杂,工程困难,投资大。

6、滔滔黄河

(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几字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划分: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

(2)中游:河口镇—河南桃花峪;下游:河南桃花峪—注入海口。

(3)黄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 。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物稀疏。(3)地上河。成因:黄河出桃花峪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的危害:河口决口。(4)凌汛:上下游。形成的原因: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5)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4)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5)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下游:加固大堤:(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坝淤地, 修筑梯田;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1.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3.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1.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草地比重最大) 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3.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重点)

(1)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

(2)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 最缺水的地区:华北平原 解决措施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不

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3、南水北调

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解决北京天津的用水紧张问题。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

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舟山渔场最大。 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巨量的化学资源:长芦盐场最大,此外还有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鹰歌海盐场。

海洋问题: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等。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 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1、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江淮地区

因地制宜:丘陵—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节 工业

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 我国工业的发展

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 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

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主要还是集中在沿海地区)

三、 能源工业的分布

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

(2) 主要产煤区:山西的大同;内蒙古的霍林河;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

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潜力巨大的开发地区:

四、 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五、 机械工业的分布:

(1) 基地: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三角。

六、 纺织工业的分布:门类有棉(主要)、毛、丝、麻纺织和化纤;

基地有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

七、 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等。

八、高技术产业

1、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四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3)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一、 重要作用: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四、 铁路运输: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

1、四横:1)滨洲——滨绥线;

4)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2、五纵: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3、

五、海洋运输:

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

六、内河运输: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


相关文章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提纲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9%,海洋面积占71% ,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北半球(陆半球),南半球(水半球) 1大西洋呈"S "形,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 ...查看


  • 地理会考复习计划
  • 地理会考复习计划 地理组 李红梅 地理会考的具体时间为今年6月30日,从六月初开始,八年级地理正式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整个复习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课堂内容复习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二个阶段: 一轮复习阶段和二轮复习阶段.一轮复 ...查看


  •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 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部分) 第一单元提纲: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最大周长是.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4.纬线的形状是是 . : 5.经线的形状是指示的方向是东西经的标示符号分别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复习提纲
  • 1.地理位置部,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与中国.俄罗斯.朝鲜. 韩国相望,属东亚国家,位于北温带. 2.领土组成:由北海道..九州岛等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自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阳运输 ...查看


  • 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 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3月31日(周一) 八下9.1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完成<自主测评>67-68页. 4月1日(周二) 八下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完成<自主测评>70-71页. 4月2日(周三 ...查看


  • 苏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期中复习提纲
  • 苏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期中复习提纲 认识亚洲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亚洲的地理位置:①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②西北以土耳其海峡与欧洲 为界③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④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⑤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 平洋.北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上册[填空题]复习提纲(老师版)
  •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地球的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 长约 千米,表面积约 亿平方千米. 2 400 300 200 100 另外: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附 ...查看


  •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制定人:戴志龙 对象:初二全年段(学生数308人) 时间:2008年12月5日 我校地理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它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为做好期末温书迎考,现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成绩目标,特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P7-8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复习提纲练习
  • 第四第五第六章复习题 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气温单位是里的温度 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 米.日平均气温一般取 时. 时. 时. 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 3.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指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