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三
5、滚滚长江
(1)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3)修建大坝的首要目的:防洪。
(4)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航运价值高)
(5)长江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电站。(“水能宝库”)长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头到宜宾这一段,而水利枢纽、水电站则主要集中在宜宾-宜昌的干支流。因为宜宾以上这一段地形复杂,工程困难,投资大。
6、滔滔黄河
(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几字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划分: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
(2)中游:河口镇—河南桃花峪;下游:河南桃花峪—注入海口。
(3)黄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 。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物稀疏。(3)地上河。成因:黄河出桃花峪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的危害:河口决口。(4)凌汛:上下游。形成的原因: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5)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4)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5)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下游:加固大堤:(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坝淤地, 修筑梯田;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1.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3.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1.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草地比重最大) 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3.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重点)
(1)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
(2)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 最缺水的地区:华北平原 解决措施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不
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3、南水北调
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解决北京天津的用水紧张问题。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
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舟山渔场最大。 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巨量的化学资源:长芦盐场最大,此外还有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鹰歌海盐场。
海洋问题: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等。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 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1、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江淮地区
因地制宜:丘陵—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节 工业
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 我国工业的发展
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 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
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主要还是集中在沿海地区)
三、 能源工业的分布
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
(2) 主要产煤区:山西的大同;内蒙古的霍林河;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
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潜力巨大的开发地区:
四、 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五、 机械工业的分布:
(1) 基地: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三角。
六、 纺织工业的分布:门类有棉(主要)、毛、丝、麻纺织和化纤;
基地有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
七、 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等。
八、高技术产业
1、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四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3)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一、 重要作用: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四、 铁路运输: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
1、四横:1)滨洲——滨绥线;
4)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2、五纵: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3、
五、海洋运输:
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
六、内河运输: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
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三
5、滚滚长江
(1)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3)修建大坝的首要目的:防洪。
(4)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航运价值高)
(5)长江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电站。(“水能宝库”)长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头到宜宾这一段,而水利枢纽、水电站则主要集中在宜宾-宜昌的干支流。因为宜宾以上这一段地形复杂,工程困难,投资大。
6、滔滔黄河
(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几字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划分: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
(2)中游:河口镇—河南桃花峪;下游:河南桃花峪—注入海口。
(3)黄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 。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物稀疏。(3)地上河。成因:黄河出桃花峪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的危害:河口决口。(4)凌汛:上下游。形成的原因: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5)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4)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5)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下游:加固大堤:(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坝淤地, 修筑梯田;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1.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3.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1.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草地比重最大) 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3.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重点)
(1)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
(2)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 最缺水的地区:华北平原 解决措施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不
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3、南水北调
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解决北京天津的用水紧张问题。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
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舟山渔场最大。 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巨量的化学资源:长芦盐场最大,此外还有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鹰歌海盐场。
海洋问题: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等。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 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1、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江淮地区
因地制宜:丘陵—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节 工业
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 我国工业的发展
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 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
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主要还是集中在沿海地区)
三、 能源工业的分布
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
(2) 主要产煤区:山西的大同;内蒙古的霍林河;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
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潜力巨大的开发地区:
四、 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五、 机械工业的分布:
(1) 基地: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三角。
六、 纺织工业的分布:门类有棉(主要)、毛、丝、麻纺织和化纤;
基地有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
七、 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等。
八、高技术产业
1、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四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3)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一、 重要作用: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四、 铁路运输: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
1、四横:1)滨洲——滨绥线;
4)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2、五纵: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3、
五、海洋运输:
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
六、内河运输: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