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西部(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欧洲西部(一)》,它选自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五课。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各具特色地区中的第五节欧洲西部,本部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二是,气候与农业。在本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熟知欧洲西部是一个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能成为下节课介绍其工业、旅游业及欧盟组织的切入点,同时,能为学生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观念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在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其主要的国家首都;能说出本区主要
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的能力;通过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经济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明确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 教学重难点分析
1、 重点:认识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主要国家首都。
2、 难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很强,比如:女生所向往的浪漫之都法 国巴黎、薰衣草的海洋普罗旺斯,音乐殿堂维也纳;男生所欣赏的强悍无比的斗牛表演,崇拜的世界足球先生英国的贝克汉姆、法国的齐达内等等,这些都集中在欧洲西部,因此,首先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奋感进入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在疑难问题上,教师给与引导、分析与归纳。
三、 教学方法
基础知识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或是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完成。
重难点部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读图分析、引导,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①查询临邑县的面积、人口。
②复习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特色建筑和秀丽风光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蓝色多 瑙河》,让学生在迷人的景色、动听的音乐中,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结合的形式导入,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二)目标认定: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认定。
(三)新课讲授:
1、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共有三个题。学生通过阅读、读图完成第一题填空题,了解到本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然后再仔细读图,找出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并指出哪些是岛国、半岛国、临海国及内陆国,从而加深对国家位置的记忆。最后,总结第三题本地区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设计意图:欧洲西部范围位置及其主要国家首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借助自学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趣味阅读。
学生了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趣的袖珍国。教师借助幻灯片出示袖珍国和临邑县的相关图片,图上有数据标注,通过对比更能直观感受最小国家,并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了解特色国家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环节三:小结。
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瑞典 意大利
本区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法国 梵蒂冈
小结目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难点。
过渡:“民以食为天”对于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而言,他们国家的农业状况与我们地区的农业有什么差别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农业生产呢?接下来我们进入气候与农业的学习。
设计意图:借助简单的语言描述,自然承接。
2、 气候与农业(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小组讨论。
分为四个小组。前两小组是根据课本图8.25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四种气候的分布;后两个小组阅读课本45页、46页上方的文字,说出两种气候类型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再设疑问,为什么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学生会说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所以最关键一点教师说明:气候是影响农业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找各组代表发言,既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又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胆量。
环节二:合作探究。
这里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采用独特的方法,解除学生认为“难”的顾虑。主要采用填空的形式、抢答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固有模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设计意图: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学会归纳与总结。
环节三:小结。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 当堂达标练习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基训上36页的1、2、3、5、6、9、10,然后找学生反馈测试结果,对个别出错率高的题型和补充的内容教师给予解释,不留一点闪失。
设计意图: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当堂达标模式,能在基训上找到本节课的要点知
识,而且能在课堂上高效完成,就没必要课下布置作业,毕竟中学生的各大科作业很多,这样既能让他们喜欢并且爱上地理,同时也能提高作业质量。
4、 课堂总结
历年来根据自己上课的风格,已经形成独立完整的特色教学,一贯的宗旨就是结束课的三分钟,我们集体合上课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一起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就像叙述一篇课文,讲一段故事一样,这样能使全班同学的思维活跃起来,不仅深化这节课内容而且为今后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六、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一)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1、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2、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英、法、德、意
3、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法国 梵蒂冈 二、气候与农业 1、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影响 2、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欧洲西部(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欧洲西部(一)》,它选自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五课。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各具特色地区中的第五节欧洲西部,本部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二是,气候与农业。在本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熟知欧洲西部是一个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能成为下节课介绍其工业、旅游业及欧盟组织的切入点,同时,能为学生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观念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在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其主要的国家首都;能说出本区主要
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的能力;通过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经济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明确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 教学重难点分析
1、 重点:认识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主要国家首都。
2、 难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很强,比如:女生所向往的浪漫之都法 国巴黎、薰衣草的海洋普罗旺斯,音乐殿堂维也纳;男生所欣赏的强悍无比的斗牛表演,崇拜的世界足球先生英国的贝克汉姆、法国的齐达内等等,这些都集中在欧洲西部,因此,首先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奋感进入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在疑难问题上,教师给与引导、分析与归纳。
三、 教学方法
基础知识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或是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完成。
重难点部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读图分析、引导,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①查询临邑县的面积、人口。
②复习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特色建筑和秀丽风光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蓝色多 瑙河》,让学生在迷人的景色、动听的音乐中,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结合的形式导入,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二)目标认定: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认定。
(三)新课讲授:
1、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共有三个题。学生通过阅读、读图完成第一题填空题,了解到本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然后再仔细读图,找出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并指出哪些是岛国、半岛国、临海国及内陆国,从而加深对国家位置的记忆。最后,总结第三题本地区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设计意图:欧洲西部范围位置及其主要国家首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借助自学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趣味阅读。
学生了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趣的袖珍国。教师借助幻灯片出示袖珍国和临邑县的相关图片,图上有数据标注,通过对比更能直观感受最小国家,并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了解特色国家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环节三:小结。
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瑞典 意大利
本区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法国 梵蒂冈
小结目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难点。
过渡:“民以食为天”对于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而言,他们国家的农业状况与我们地区的农业有什么差别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农业生产呢?接下来我们进入气候与农业的学习。
设计意图:借助简单的语言描述,自然承接。
2、 气候与农业(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小组讨论。
分为四个小组。前两小组是根据课本图8.25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四种气候的分布;后两个小组阅读课本45页、46页上方的文字,说出两种气候类型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再设疑问,为什么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学生会说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所以最关键一点教师说明:气候是影响农业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找各组代表发言,既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又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胆量。
环节二:合作探究。
这里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采用独特的方法,解除学生认为“难”的顾虑。主要采用填空的形式、抢答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固有模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设计意图: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学会归纳与总结。
环节三:小结。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 当堂达标练习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基训上36页的1、2、3、5、6、9、10,然后找学生反馈测试结果,对个别出错率高的题型和补充的内容教师给予解释,不留一点闪失。
设计意图: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当堂达标模式,能在基训上找到本节课的要点知
识,而且能在课堂上高效完成,就没必要课下布置作业,毕竟中学生的各大科作业很多,这样既能让他们喜欢并且爱上地理,同时也能提高作业质量。
4、 课堂总结
历年来根据自己上课的风格,已经形成独立完整的特色教学,一贯的宗旨就是结束课的三分钟,我们集体合上课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一起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就像叙述一篇课文,讲一段故事一样,这样能使全班同学的思维活跃起来,不仅深化这节课内容而且为今后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六、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一)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1、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2、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英、法、德、意
3、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法国 梵蒂冈 二、气候与农业 1、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影响 2、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