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圣寺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南诏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此建都立国,大理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达五百年之久,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寺塔、苍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到达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点。 首先,向各位介绍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
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崇圣寺规模宏大,据文献资料记载崇圣寺“基方7里,为屋890间,佛11400尊,用铜40550斛(hu )”,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称,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逊位后出家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为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活动的中心,到了大理国时期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为:观音,因为当时大理地区盛行观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会遇明朝正德年间的大理大地震,幸运的是三塔犹存。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崇圣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恢复重建后,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8台、9进、11层次。在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蛮王礼佛图、十六国王众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鹏金翅鸟、山门、天王殿、望海楼等,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罗汉堂、祖师殿等展示了历代经典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三塔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寺在第十峰之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层,故今名为三塔。”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寻塔一共有16层,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各位所见的“永镇山川”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个字高达1.7米,原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1925年大理地震时,除了“川”外,其余三字被毁坏,现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阶所书勾勒补刻的。之所以写这四
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水患多,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的一部分,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题字刻碑”就再合适不过了。 南北两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层,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则为空心,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华贵庄重。外观轮廓线像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寻塔,是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经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斜状态,但是各位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了。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次的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迹般的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乡房屋倒塌达99%,科千寻塔只是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奇迹。 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千余年来,三塔几经沧桑,经历风雨的剥蚀和多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四A 级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我们进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永镇山川”的巍巍三塔,继续往里走就是钟楼。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记》中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可八十里。”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我们看见的重铸的建极大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是目前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此钟的重建安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在恢复“钟震佛都”胜境的时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拥有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钟楼后,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数十级台阶,就迈入了雄伟的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公元899年。传说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身募化铸一铜观音像,当铸到观音像的肩部时,所准备的铜已经用尽,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恰好此时天降铜雨,满地铜珠,,用来铸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为“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高24尺,与三塔和建极大钟,共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铜观音毁于十年文革,如今所看到的雨铜观音殿是在原址上扩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重铸的观音像是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的,在雨铜观音与左右两边的四位观音【水月观音、阿嵯(cuo )耶
观音、男身梵僧观音、负石观音】全都铸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登上雨铜观音殿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幅稀世画卷,分别是《南诏国史图传》和《张胜温画梵像卷》。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王:舜化贞。原画为纸本彩绘,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 《张胜温画梵像》又称为《大理国梵像卷》。成画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国绘工张胜温所绘,这幅画卷在云南艺术史上地位极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图》,南有《张胜温画梵像卷》”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被美誉为“南北双骄”。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结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粗略的游览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时间,各位再次来到大理旅游,我将竭诚为您服务。谢谢大家~
抚仙湖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一个属于智者的世界—抚仙湖。 涓涓细流,滋润着一处水如浑玉的湖—抚仙湖,有人说,抚仙湖的每一滴露珠都渗透着画意,每一缕清风都萦绕着诗情,每一纹清波都涌动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各位朋友,请看,我们眼前这碧绿澄清的湖泊就是闻名滇中的抚仙湖。抚仙湖由于大部分水域都在澄江县境内,所以也称它为澄江海。如果我们从地图上看,抚仙湖就像个倒放的葫芦。面积212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三大湖,“那有谁知道我省第一和第二湖呢?”对了,这位朋友回答的相当准确,我省的第一和第二大湖,分别是滇池和洱海。尽管抚仙湖为第三大湖,但是却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最深处有157.8米,平均水深87米。湖水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个洱海的水量,蓄水量居我省第
一。 抚仙湖南窄北宽,南北长31.5公里,东西最宽处11.5公里。最窄处仅有3.2公里,湖岸线总长90.6公里,属于半封闭高原湖泊。抚仙湖湖水清澈透明,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 此湖为什么叫抚仙湖呢?相传玉皇大帝派了石、肖二仙来到人间巡查。他们来到滇中,看见一池碧水,两位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倒。忘记了返回天上,变成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的战立在湖边。故名抚仙湖。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抚仙湖南面山间的海门河。这条河仅长一公里,但是却吸引了无数的游人,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海门河隔山连着江川的星云湖,河岸石壁上刻有“鱼界石”三字,传说这三个字是清朝乾隆皇帝亲笔。在石壁旁边的那块石碑上,刻有“星云日向抚仙湖,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的诗句。栖息在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栖息在抚仙湖的抗浪鱼,每游到此地,就马上调头往回游去,以石为界,互不干扰,不相往来,为天下一奇。正是这奇观,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无数游人。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介绍下抚仙湖特有的抗浪鱼。 抗浪鱼和其他的鱼类比较起来,有许多独特之处,归纳起来有五奇。 一奇是它奇特的鱼种。抗浪鱼个头不大,只有五六寸长,和其他鱼类比较起来,它更像苗条淑女。据调查了解,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里,除了抚仙湖外,没
有任何地方再有抗浪鱼了。 二奇是它的生活习性,每年立春至立秋这段时间,抗浪鱼便从深水中游向岸边浅滩产卵。此时湖滩银光闪闪,极为壮观。最为奇特的是抗浪鱼游向湖岸还有一个规律,即在鱼讯期,每10天中只有3天游到湖边,另外7天游回深水里,当地居民把这种景象成为“来3去7”。 三奇,是这儿奇特的捕鱼方式:即不下湖,不用船,不用鱼钩,不用渔网,在岸边捕捞。如抚仙湖东岸的渔民用“香把”捕鱼,抚仙湖西岸的渔民用鱼笼捕鱼。 四奇,是这儿奇特的吃法,由于抗浪鱼生活在洁净的水中,肚里很干净,所以吃鱼不用清理内脏。于是便产生了许多奇特的吃法。这儿有很多的吃法,至于是什么吃法好吃点呢,还得请各位自己亲自品尝了。 五奇的是卖鱼的方式,到了抚仙湖,您会发现澄江卖抗浪鱼的方法很独特—数双卖。这是为什么呢?这种独特的卖鱼方式与抗浪鱼的生活习性有关,生长在抚仙湖的抗浪鱼也许是因为环境的清洁,使它们的感情也像抚仙湖水样纯洁真挚,无论在深水中游玩,还是在浅滩上嬉戏产卵,都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像一对对的水底鸳鸯。尽管它们很小,人们也很尊重和珍惜它们这种难分难舍的真挚感情,即使是捕获后晒成鱼干,煮成咸鱼,卖时也是成双成对的卖,不忍心将它们分离。 听了以上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大饱耳福了,所以,来到澄江抚仙湖一定要品尝上等抗浪鱼一饱口福呢~ 吃过了鲜美的抗浪鱼,大家一定还想看些更多的有关这个纯净之湖的更多秘密吧?大家随我来。 请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小岛,就是孤山。各位可别小看它哦,此山虽小却内容丰富呢~ 孤山,原名瀛海山。明代以前瀛海山旁边有一座更小的小岛,被称为小瀛海山。两岛之间有一座铁桥相连,可惜的是,明末的一场地震,小瀛海山和铁桥一同沉没。唯独留下了瀛海山,孤山之名由此而来。
孤山名胜成于宋,盛于明,曾建有八殿五阁三亭一堂一庵一塔。八殿即: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三清殿,活佛殿,子孙殿,雷祖殿,白衣殿等;五阁即:玉皇阁,斗母阁,雄文阁、吕祖阁、凌霄阁等;三亭即:襟海亭,宛在亭,探璃亭等;还有十咏堂,水月庵,铜塔。孤山昔日有“巍然形盛冠南洲”之称,成为滇中名胜之最。 1988年11月,江川县将孤山辟为旅游风景区,进行了绿化,相继修建了亭台楼阁。在码头建孤山门,往南建七曲桥,建南长廊。在烂柯坪建烂柯亭,鱼乐园建观鱼台;在险峰石建险峰亭,重建天生桥;在舍身崖建舍身亭。在龟极峰建瀛海楼,振衣岗建
史碑亭。孤山顶中部建金山清苑,北部建环玉山庄,北麓建浩然榭,西北部建情人廊。 岛上曲径通幽,林木繁盛,空气新鲜,楼阁巍峨,形成了集游乐、食宿、沐浴为一体的风景区,再现了“巍然形盛冠南洲”的风采。 各位朋友,游完孤山,此次我们在抚仙湖的游览活动即将结束,如果各位还有兴趣深入了解这里,欢迎再次来到这里感受纯洁之湖的美丽~谢谢大家
天下第一奇观—石林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石林,它位于昆明东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石林风景区距昆明市区78公里,有昆石高速公路通达,乘车需要近2个小时。 各位朋友,在中国旅游,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到了北京登墙头,到了西安看坟头,到了桂林观山头,到了苏州看丫头,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什么“头”呢?对了,有朋友说了:石头,前面所提的墙头、坟头,所指的就不用说了,而这石头指的就是我们今天即将游览的石林。石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剑状喀斯特地貌奇观,被列为地球“八大自然景观之一”,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石林正在向世界级景观迈进,实现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阿诗玛》叙事长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国际品牌;实现国家五A 级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阿诗玛》叙事长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国内品牌。因此不少游客说:不到石林等于没到昆明。由此可见石林在云南旅游中的地位。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云南省的旅游标志就与石林有关,那是什么标志呢,这个谜底我们到了石林后就自然就能解开。正因如此,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到昆明者必到石林一饱眼福。 各位朋友,说话间我们已来到大石林景区。各位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随我去一览石林的风采。 各位请看,镌刻在石柱上的世界地质公园徽标。2004年2月13日,石林被评选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这是因为石林喀斯特在科学上具有独特的国际对比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特殊的唯一性,以及科学和美学价值。石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在我们观赏和体会其神韵和魅力的同时,别忘了对这一珍贵地质遗产和世界奇观的保护。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著名的“石林湖”。它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到石林游览,周总理看到这里的洼地只有很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听了周总理的建议,人们把原溶蚀洼地进行了人工改造,使原来的一小小溶蚀水池变成了今天的“石林湖”。各位请看,这平静的湖水中石簇擎天,恰似天然的大盆景,在这丛丛石峰中游一石酷似传说中的观音,各位请仔细找一找。找到了吗?对了,就是她,好一尊“出水观音”,正是因为有此观音石,有人也把此湖称为“观音湖”。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小池名为“狮子池”。大家看,池子边的大狮子正在照看着池中几只嬉闹的小狮子。这整座山也是一个大狮子,守护着神奇的石林。各位请随我上山,先去纵览下石林的全貌。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狮子亭,是我们今天游览行程中最高的地方,海拔1750米,是远眺石林全景最佳的位置之一。 各位朋友,云南石林的发育与其他同类地貌地区相比具有多种形态并存、高大石林集中发育,保留了高原期和湖盆原始古地形的特点。世界各地的剑状喀斯特地貌,论面积之广大,保存之完好,发育之典型,年代之古老,造型之独特,类型之齐全,云南石林首屈一指。更重要的是,它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以独一无二的雄姿、神韵、意境和无法抗拒的魅力,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天下第一奇观”的美称。 各位观赏了大石林的概貌,耳闻了石林成因,了解石林的价值,我想大家造就按捺不住探奇的冲动了。好,要识庐山真面目,各位
就请随我进入林中一探究竟吧。参观石林,随时间的不同,角度的变化,光线的强弱,会看到不同的景观。还要提醒大家,游览石林可一定要发挥大家的想象力。 各位请往这边看,这是个小小的池塘,发现塘里有什么东西了没?两头小水牛正在戏水呢,它们的脊背时隐时现,这就是石林的一景—青牛戏水。 现在各位请看前方,有一堵巍峨雄壮的岩石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中国古典园林中欲扬先抑的造景手法,此石恰似天然屏风遮掩住了石林的奇景,好像不愿让游人一眼就看到石林的奥妙,因此该石被称为石屏风。 穿过桂花林,无数巨石擎天立地,请看最前面一石峰上刻有的八个大字,“群峰壁立,千嶂叠翠”,这是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到石林游览时挥毫题写的。短短八字,生动概括了石林的特色和壮美。 各位在观赏石头的时候,别忘了欣赏题刻。各位请看前方,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这里就是在许多影视作品、书刊照片中出现过的石林胜境。“石林”这两个鲜红的隶书大字,1931年,龙云视察石林时所题的“石林”二字。而“龙云题”三字则是龙云的儿子龙绳文于1985年9月22日来石林亲笔书写后刻上去的,请大家抓紧时间拍照留念吧。 好了,各位请驻足,抬头看:在两峰之间夹着一个摇摇欲坠的巨石。这里用“千钧一发”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大家过的时候一定要轻手轻脚,屏住呼吸,不然那巨石就会掉下来。好了,过了千钧一发,各位就可以放心了。其实这块巨石在这里“定居”已经有三百多万年了,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的考验,是不会掉下来的。 现在我们到达大石林中海拔最低的地方—剑锋池。 剑锋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地方也是石林最神秘之处。池水清澈,天光云影,四周群峰秀色尽在池中。池水来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不涨。在石林深处能保留这样一处天然池水实属难得。池中一石峰酷似宝剑,剑柄没入水中,剑身上书“剑锋”二字,池名由此而来。只是,剑刃在一次地震中落入水中。 游完剑锋池,我们来到“极狭通人”。各位请看,最窄的地方仅有30厘米宽的空隙。此景名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的典故。若从剑锋池继续往前游览,此处是必经之道,但是身宽体胖者至此,只得望路兴叹了。当然,此景名也可以引申表示为通过了这狭小的通道,便可进入风光无限的“石林桃花源”。 进入“石林桃花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观赏吧! 在这里仰天俯地,上可观天,下可察地。身临其境,您是否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秋毫之末”的感觉? 大家快看,石峰之顶一头小象,遥望远方,似在等待、在期盼,这就是“象踞石台”。 “千年龟”,撒尼人说,见了它“心想事成”,摸摸它“长命百岁”。 各位朋友,如果说刚才我们是在天然雕塑博物馆中遨游的话,现在我们登上了石林另一个览胜点,建在约30米高石峰顶上的望峰亭。此时您是否找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此亭初建于1931年,重建于1971年。 “阿诗玛在哪里呢?”您别急,阿诗玛就隐在这茫茫“林”海中,我们现在就一路寻去。但是途中还有许多奇景在等着我们呢。 各位朋友,请随我进入一石洞,这个洞四周都是高耸的石壁。各位立于洞中可以感受下什么叫做“坐井观天”。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外围石林景区,在这里我们将看到苏武牧羊,母子携游,望夫石,骆驼骑象等景点。 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池旁,请各位稍事休息,我们马上就要
见到“阿诗玛”了。这莲花池是因为水中酷似莲花而得名,是一个人工修建的池潭,供游完大石林的游客们休息的地方。 现在,我们继续上路,去寻找“阿诗玛”。小石林位于大石林的东北部,如果说大石林以其雄伟取胜,小石林则以玲珑剔透著称。如果把大石林比作阿黑哥,那么小石林就是阿诗玛了。我们要寻找的阿诗玛就立于小石林中的玉鸟池畔。 绕过草坪,沿夹道穿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微波粼粼的玉鸟池,“阿诗玛”在哪呢?正前方这尊天公传神杰作,就是撒尼人心中的好女儿—阿诗玛。“阿诗玛”在彝语中的意思是金子般美丽的姑娘。阿诗玛是撒尼人最尊敬的理想人物,这里的石峰因她而多情,她又因石林而名扬天下。她的美,已化成奇花异景;她的情,已铸成永恒的爱情艺术品。 各位,游览了巧夺天工的石林,不禁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叹服。我们找到了“阿诗玛”了,意味着今天我们的行程也即将结束。希望美丽的阿诗玛能给大家美好回忆.
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人文丽江)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中国的威尼斯”—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人,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为周围青山环绕,城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取名为“大研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个的高山为天然屏障。据说这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墙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木氏土司因忌讳而不设城墙。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依西芝”,意思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意思为仓库集镇,由此可以知道它是以从事经济贸易发展起来的。 古城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了。历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进入丽江,曾在古城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相关的纳西语地名。明初,古城街道建设和集市贸易已初具规模,明末时已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zhi )比”,这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由于古城处于滇川藏交通要冲,是历史茶马古道的重镇。自清代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说到这里,各位也许会问,游览丽江古城主要观赏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登高览胜、临河就水,可以走街入院、还可以入市过桥,一览古城布局。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城的入口处。古城的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玉河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
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屋。如果哪位朋友仔古城中迷失了方向,请记住:顺水而入,逆水而出。 下面就请各位跟我沿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各位朋友,四方街到了。 四方街的位置在古城的中心,是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的一块大约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广场。据说是木氏土司让人仿照他的印章,用五花石铺就的,取“权镇四方”之意。当年在广场周围,聚集了数十家商号和店铺。形形色色的货物通过茶马古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流到四面八方。是茶马古道造就了四方街的辉煌,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镇。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是用红色角砾石块铺成,晴不扬尘,雨不积水。经历无数人年年月月的步履磨蚀,光滑洁净,大雨过后,呈现出五彩斑纹,当地人们称之为“五花石”。 四方街上,仍保留着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在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放水冲洗集市和街面,居民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 四方街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是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一门三举”而建的。从清朝的雍正元年实行“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的180年的历史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7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这个科贡坊。
丽江古城建筑最奇的是城市建设个规划师们巧妙的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当汩汩的泉水流至城头的双石桥下时。人们将泉水分作三叉,分别穿街过巷,就像人体的经脉一样。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造就了“家家门前流泉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特有风采。水,不仅使大研古镇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了大研古镇的佳妙美景。 城中有水必有桥。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桥通道路。丽江古城既是一座古城,又是一座桥城。丽江古城有石拱桥、石板桥等各类桥梁三百多座。古道,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丽江古城恬静的居住环境。这些都为“中国的威尼斯”增添了一份古朴的壮丽。
各位朋友,我们下面要去游览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 纳西族木氏土司历经元明清3代22世470年,历史上称其为“知诗书,好礼守仪”。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徐霞客曾叹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木府历经战乱动荡的损毁,于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义坊、仪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等15幢,大大
小小共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等。木府分前后两院,从仪门进去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这里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园及碧光楼、语音楼、三清殿等则是后院。
木牌坊上大书的“天雨流芳”四字,是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热情。
忠义牌坊又叫石牌坊,这座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
议事厅端庄宏伟,是土司议政的地方。
光碧楼是后花园门楼,历史上称它为“称甲滇西”
玉音楼是土司们接圣旨和歌舞宴会的地方。
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的产物。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园林,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的古朴粗犷。
游览丽江古城,不应错过的是取聆听下纳西古乐。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地已经失传的音乐”,它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奇迹般的保留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唐宋以来词曲音乐。纳西古乐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住在丽江古城,夜晚最美好的安排莫过于去聆听下纳西古乐。
游到这里,各位对古城可算是一饱眼福了,剩下的时间就留给各位自由活动。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吃的舒心,睡得安心。谢谢大家!
中国第一魅力古镇—和顺侨乡
和顺古名阳温暾(tun ),后来因为有河流顺村而过,更名为“和顺”。后经一些文人的推敲,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定名为“和顺”,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腾冲毗邻缅甸,接近印度,历史上一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和顺就位于这条“官马大道”的旁边。所以从明朝以来,和顺到缅甸拓展事业的人日渐增多,并涉足公务翻译、交通向导等职务。到了近代,和顺还出现了一批远涉重洋,到欧美日留学、谋生的人士,同时也有一批人在港澳台开拓实业,所以,和顺外出谋生、求学、经商者的足迹遍及亚太、欧美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
侨有一万余人,而居住在本乡的人口仅有六千多人。其中,归侨和侨眷占全乡人口的80%。因此,和顺成为了云南著名的侨乡。
和顺乡前一马平川,几条小河或绕村而过,或穿流田间,垂柳拂岸,荷花映日,难怪人们在这里总是流连忘返,称誉为“小江南”了。
踏进和顺的青石路,便一脚踏进了百年的时光,据考证古材料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先民在这得天独厚的小盆地中繁衍生息。老人们常说,和顺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在我们前方荷花池中的鱼洲亭,是乡人为了纪念首任和顺益群中学校长、后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亭中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的亭名碑。
绕村而过的小河之上有两座石拱桥,形如双虹,故名双虹桥。桥下鹅鸭戏水,古树横卧,每当春花烂漫、秋月朗朗之时,双虹桥一代便是人们春游、赏月的好地方。 双虹桥畔矗立着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清末,和顺出现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团体“咸新社”,1924年和顺旅缅华侨有组织“崇新会”,创办进步刊物,并在本乡成立“阅书报社”。1928年“阅书报社”在旅缅华侨和乡人的共同努力下,扩建为图书馆,将馆址移入“咸新社”故址汉景殿。身居海内外的热心乡人,踊跃投入捐书活动,使馆藏图书不断增加。随着图书数量和读书数量的与日俱增,在缅甸乡人的支持下,于1938年拆除旧馆,兴建了中西合璧式的新馆舍。1983年由云南省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顺图书馆内富藏古今图书及地方文献,其中有全套《大藏经》、《升庵全集》,数百册《英武殿丛刊》、近千册《四部丛刊》,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板本为贵,真不愧“藏珍”二字。馆内现有藏书七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
这里是原来书库,至今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以及前面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缅甸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活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送达的。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见和顺人之“富庶更能知礼义”和对文化的执着追求。
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和顺乡名人极多,如同盟会员、曾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秘书长李曰垓(gai );寸树声是云南大学副校长;还有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艾思奇也是腾冲和顺乡人。
沿着火山石铺就的乡间小路,去探访古老的民居,沿途我们将了解和顺独特的村寨结构。和顺较具规模的古民居,都是清代建筑风格,这与和顺在清代中叶以后经济文化繁荣兴盛是分不开的。这里的古民居,有“三房一照壁”、“四合院”、好“四合
五天井”等,近代还出现了一些中西合璧的建筑。这些民居不仅设计高明,雕绘优美,尤其特色的是全部以火山石打造镶砌起高耸坚固的石脚,虽然不使用水泥,但是百年不变形。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和顺民居之一的“弯楼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请看,它的墙壁是沿巷道的曲线修砌的,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的雅号,也是清代道光年间创办跨国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的代称。腾冲人过去每当说起本地最富有的商家,就说“东董西董弯楼子”,可见“永茂和”商号资本之雄厚,经营历史之长久。现在,弯楼子已经辟为“民居博物馆”。第一院为主人的家族史展览,第二院为和顺民居文化展览,后院附设民居旅馆,可以为愿意在和顺小住的游客提供清雅脱俗的下榻之处。
现在我们将沿着村边的块石路,去游览刘氏宗祠。和顺共有寸、刘、李、尹、贾、张、杨、钏8大宗祠。为和顺八大姓氏祭祀祖先的祠堂,建筑风格各异,建造时间不一,大都气势恢弘,古色古香。刘氏宗祠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处。途中,我们欣赏到的这些颇有江南水乡风貌的洗衣亭,沿着和顺的小河,每隔一段就有一座,那是当年“走夷方”的男人为留在家中孝顺公婆、抚养子女的女人修建的,以方便她们洗衣洗菜的时候遮风避雨。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刘氏宗祠前面,这座建于清代咸丰五年的宗祠,至今已经有一个半世纪,虽然几经沧桑但是仍保持着完整。在过去,宗祠是属于一族一姓的,但现在,它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原先的范畴,而成为展示和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一面。
前面的就是和顺的水碓村。水碓村原名蕉溪村,后来因为设有水碓而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村子不大,名气却不小,因为这里不仅有迷人的景色,更出现过著名的哲学——家艾思奇。
各位朋友请看,这一池碧水称为“龙潭”,三面环山,一面为堤。龙潭一侧,金碧辉煌的元龙阁依山而起。说起这潭绿水,还有个来历。这里原先并没有这个深潭,在清乾隆年间,山麓突然泉水喷涌,汹汹水流顿时淹没了和顺坝子,当地人们以为是“神龙”显灵,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接龙”活动。同时修筑大坝,蓄水为潭,取名为“龙潭”,随后又在潭边建了元龙阁。元龙阁背靠青山,面临绿水,次递升高,由山门、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等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主体建筑“魁星阁”两侧柱上有楹联一幅:“元精含斗极,龙脉焕提天枢”,即人间龙首之意,这就是“元龙阁”名称的由来。现在就让我们步入“隔凡”之门,去领略这人间仙境。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故居,大门上悬有“艾思奇纪念馆”的匾额,楼上有艾思奇生平事迹展,楼下有艾思奇部分手稿和用
品展,休息室内有许多名人的题词。各位参观后,请别忘了在留言簿上写下您的观感。 我们漫游了和顺乡一圈,是否觉得这里有如画的风景,又有众多有文化、热心公益事业的乡民。曾担任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李根源先生写了首诗,贴切地反映了和顺侨乡的风貌:“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义,南州冠冕古名乡。”
好了,各位朋友,踏青石古道,看和顺图书,忆和顺商贾,观名家故里,赏龙潭龙阁。今天我们的的游览行程即将结束,想必大家也累了。今天我们不仅仅只是看到和顺魅力的一部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真诚欢迎大家再次来到和顺参观游览.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你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欢迎各位来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参观游览,希望各位玩得开心!下面,我先将花卉园的概况向各位作简单的介绍。
花卉园的前身是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热带标本园,目前已经是全国四A 级旅游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爱国教育基地。花卉园占地总面积80公顷(1200亩),保存着热带花卉及经济植物约1000个种。花卉园以开展科普旅游为核心目标,向各位介绍热带花卉、热带水果、药用植物、民族植物及其他经济植物。
各位请看,前面这一排挺着大肚子的树,叫大王棕,是棕榈科王棕属植物。因为它的主干像一个高高大花瓶,人们又叫它花瓶椰子。它是棕榈科中比较高大的树种,有人称它为王棕。它的树干酷似傣家人敲的象脚鼓,所以在西双版纳地区有“象脚鼓树”之称。
这是炮仗花,是紫葳科炮仗花属植物,一般春节前后开花,串串花朵垂悬,想炮竹一样而得名。因为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而倍受欢迎。这是大粒种咖啡,原产于西部非洲刚果地区,咖啡主要分为大粒种咖啡、小粒种咖啡、中粒种咖啡。如今巴西是世界上生产咖啡最多的国家,被称为“咖啡王国”。一般大粒种咖啡生长在低海拔、热量雨量比较充足的地区,而小粒种咖啡则可以生长在海拔较高而凉爽的地区,云南咖啡产量占全国咖啡总产量的95%以上,西双版纳、思茅、保山、怒江一带是我省咖啡主要产区。
这是鹤蕉,也叫蝎尾蕉(金鸟蝎尾蕉),是世界著名鲜切花之一,是旅人焦科植物,与之同一属的还有鹦鹉蝎尾蕉。鹦鹉蝎尾蕉的花布下垂,而是指向天空,过一小会儿,我们就能见到她的“庐山真面目”呢。
这个是光棍树,大家一定很奇怪吧,它为什么就不长叶子呢?其实它是长叶子的,只是叶子很小就脱落了,它靠绿色的树干进行光合作用,光棍树枝干里的水像牛奶一样,但是各位得小心呢,有毒。不过大家放心,不饮用的话不会中毒的。
这边长得像打开的折扇一样的树是旅人蕉,是旅人蕉科植物。为什么叫它旅人蕉呢?因为它为旅行者所用。各位想想我们能用它的什么呢?它的叶柄基部含有许多水,如果用刀将叶柄基部刺个小洞,就会流出清水来,这个大家大可放心饮用,这对于口干舌燥的旅行者来说简直救星了。如果我们走在大森林里,口渴了,又没有水喝,怎么办呢?喝树的水,这是我们能最先想到。但是,关键是要判断那种水能喝,一般情况下,清澈的水能喝,白色的或者浑浊的不能喝,例如:刚才所说的光棍树的树液就不能喝。
各位请看这边,水边的这排高树,其中有一棵与众不同,谁能把它找出来?这一棵是槟榔,其他的都是假槟榔,有点鱼目混珠吧?!它们都是棕榈科家庭成员,但是他们的功用各有不同。假槟榔主要用作行道树,观赏,而槟榔用途就更广了。西双版纳的僾伲族、傣族老人都喜欢用槟榔果涂上石灰,再用荜拨叶包裹,放在嘴里嚼,味道辛辣,刺激,牙齿被染成了黑红色,他们以之为美,据说还有保护牙齿的作用呢。 这叶子大大的是天南星科的海芋,可不是我们平常吃的芋头呢,它有毒,不能吃。但是有个好处,大家知道,热带雨林里经常下雨,我们可以拿着它的叶片当伞用,它们也很常见,随取随用呢。
哦,这边往这边看,这边的树干上结果的是可可,可可是梧桐科可可属植物,与北方的梧桐是一类,果实中的可可豆就是制造爱人们之间喜欢相互赠送的巧克力的原料了。
这是鹰爪花,是番茄枝科植物,是一种香料。
这是天堂鸟,也叫鹤望兰,各位知道为什么它叫鹤望兰麽?大家请看,它的整个花序就像一个仙鹤,昂着头,瞭望天空,所以以其形态就叫它“鹤望兰”了。有吉祥如意的象征,是世界著名的鲜切花卉。
前面靠水边这两棵看上去很威风的树叫糖棕,可以用来制糖。当它的花序长大,快要开花时,用利刀将花序头切断,就会流出汁液,流出来的汁液再经熬煮,蒸发水分就成为赤砂糖浆了。糖浆既可用来制糖,也可以用来酿酒,制醋。除此之外,它的木质坚硬致密,是建筑用的好材料呢!
这是曼陀罗,是茄科植物,各位小心,它有剧毒!人吃了后会产生幻觉,昏迷不醒而死。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武侠小说里的“蒙汗药”吧?据说就是用它制成的。
前边草坪上这种树就是被誉为“营养大全”的树种—辣木。它是辣木科辣木属植物。辣木原产于印度及非洲,世界上约有13种左右,被科学家称为“神奇之树”。辣木营养相当的丰富~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和必需氨基酸,对人类的健康有相当的帮助,其中钙、蛋白质、钾、铁的含量都相当高。
大家快看,前面开满红花的就是各位所熟悉的紫荆花,也叫洋紫荆,红花紫荆。
1965年,香港人民选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由因为它的叶子顶端开口像羊的脚蹄,所以也被叫做“红花羊蹄甲”。
这是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每亩年产油100~350斤,是花生的5倍,是菜籽的10倍,每棵结果期长达40~50年,高产期25年。
各位请往这边看~这上边是周总理纪念碑,1961年周总理来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视察,并且在此与缅甸总理吴努会晤。1961年建立此碑,由说明、视察碑和会晤碑三部分组成,我先向大家介绍下纪念碑上的图案,然后停留几分钟,给各位留出拍照的时间。
这是视察纪念碑,整个画面反映出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左侧面这块碑上雕刻的是收胶的场面,此画面象征着云南的橡胶种植业正在蓬勃的发展。这是“会晤碑”当年周总理和吴努就是坐在这里会晤的。碑的整体结构是四块碑石交错相连,就像两位总理正在亲密握手,象征两国友谊长存。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将纪念碑建在一泓清水里边呢?这种设计是独具匠心的,这是根据陈毅同志写的诗《送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的意境设计的。当然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我们将永远的怀念我们的好总理! 好了,看完我们的好总理。现在我们去参观热带棕榈园,里面大约有棕榈科植物40种,棕榈科植物是植物界中很有经济价值的一个科。前边这棵树皮有点泛白,这种树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大家还记得麽?它魁梧高大又挺着将军肚,人们称它“棕王”。各位请看,这边这棵苗条俊秀,我们该怎么称呼它呢?…. 它称为“皇后葵”。这就是“棕王和皇后”。前边这种是酒瓶椰子,因为它的茎如酒瓶而得名。这种叶子分三棱叠生的就是三角椰子,不管从那面看,都像是孔雀开屏,人们很喜欢它,把它视为吉祥之树。
这是塞内加尔的国树—猴面包树。木棉科植物,远远望去,树不像是长在地上,而是插在一个大肚子的花瓶里,因此又称:瓶树。好了,我现在问各位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叫它猴面包树呢?还是我来解释下吧,它结的果实有排球大小,嫩的时候,可以
烤熟了吃,味道很像面包,酸中带甜,如果再加上一点椰子汁,那味道就更好了。又因为猴子很喜欢吃,所以,叫它猴面包树了。
这一片是老挝的国花—鸡蛋花,开红花的是原种,开白花的是变种,花药能治疗肺炎,肝炎,消化不良,痢疾,肠炎,感冒发烧,还能预防中暑。
现在我们来到了科技陈列馆,科技陈列馆主要是展示花卉园的上级主管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50年来的风云岁月和花卉园的前身“热带作物标本园”多年来所承担的不同历史使命。这里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有专职讲解员为各位作详细的解说。
这是菠萝蜜,与养蚕用的桑叶是一个家族。各位请看,它的果结在主干上,而不结在枝条上,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果实太大了,它是四双版纳最大的果,最重的可达20公斤。很显然细枝条承受不了它的压力,只好结在主干上,这也是植物自身调节的作用。
这是地涌金莲,又称为地上莲花,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五树六花”之一。
这一片是扶桑,你们看有几种花,他们是不同的变种,是马来西亚的国花。
前边就是叶子花园,主要是叶子花。叶子花是紫茉莉科植物,这里的叶子花有三十多个品种,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各位像拍照留念吗?好的,那就给各位15分钟的拍照时间。
好了,我们今天的热带花卉园之旅马上就要告一段落,热带花卉园还有很多的植物,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全部欣赏完的,希望各位有时间再来版纳,再来花卉园。最后,希望美丽的花卉园能给您留下难忘的回忆.
丘北普者黑
普者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普者黑、猴爬岩、革雷、六郎洞4个片区的109个景点组成。其中,普者黑片区是整个风景名胜区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目前开发较好的部分。普者黑风景区以喀斯特湖群、洞群、峰群以及峡谷景观为主,少数民族风情、古崖画、革命纪念地等人文景观相辅助,是个充满神奇、美丽的喀斯特秀美之境。今天,就请各位朋友和我一起到这个享有“云南小桂林”之称的秀美之境,去探访普者黑的美丽和热情。
或许朋友们会有这样的疑惑,“普者黑,好奇怪的名字~怎么一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会起这样奇怪的名字?”其实,“普者黑”是当地彝语,即“鱼虾多的池塘”之意。普者黑鱼虾之多,味道之鲜,在当地已是盛誉广传了。
亲爱的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普者黑景区门口,请各位顺序下车,各位请随我来。各位游客看,那门前顶上的牛头象征了这一名族的尊严,穿过踏青石板路,来到码头,开始我们今天的快乐之旅~ 各位游客,站在码头边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湖水,葱翠的孤峰、峰林和峰丛。事实上,普者黑景区的湖不止一个,孤峰也不止这些。在这里,湖泊群、孤峰群、溶洞群“三群”密集。据统计,普者黑景区里孤峰有三百余座,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而普者黑的“湖”是以普者黑湖、落水洞湖、仙人洞湖相连贯通长达21公里的水域。由于湖群主要受地下水补给,且四周无任何工业设施的污染,所以水色清爽、水质清纯。线条柔和圆润的孤峰与峰丛相间有致,与水体构成了绚丽的山水美景,山连山,水饶水,湖光山色浑为一体,姿态万千,真可谓“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不愧有“云南小桂林”之誉。
所以,来到这山水胜景,若不乘船游览,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麽?船是彝家世代相传的独木小舟,宽不过三尺,仅容5人。驶入湖中,如离弦之箭,轻快如风。若逢盛夏初秋,可以停棹湖上对弈垂钓,好不畅快。好了,大家请随着我顺序上船。一起去领略普者黑的迷人风光吧~
荡舟湖中,我们的小船移步换景,和我们擦肩而过的青翠的山峰不停的换着造型,大家是否想起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感慨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低高低各不同,不识“普者”真面目,只缘身在此湖中。”啊~
荡舟湖中,迎面而来的小小浪花是否激起了大家更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的心呢?那就让我们随着这摇曳的水浪来一次“水狂欢”吧。看!那边的游客们已经开始了呢~如果在座的朋友想要加入“水狂欢”的话,就请划船的师傅吧船摇过去,不过在此提醒下朋友们,可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安全设施准备好了才行哦~
现在我们的小船驶入了宽阔的仙人湖中。顺湖而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放眼望去,数千亩湖面,荷叶团团、荷花处处,随风摇曳,娇媚无限。微风吹过,荷香四溢,正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随着小船前行,大家看,远处有一山峰三面环水,如一条青龙浮游于水面,这就是景区中的一大主要景观--青龙山了。山上苍翠绿荫,浑如“桃园胜境”。但是,更为吸引人的是山里有著名的月亮洞和火把洞两大溶洞景观。溶洞中,洞厅宽敞,景物迷人,钟乳石千姿百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力。事实上,普者黑的溶洞也是景区一绝。可以这样说,普者黑“山山有奇洞,洞洞藏秀水”,景区内共有具有观赏价值的大溶洞83个,可使大家流连忘返。除了我刚才所提到的月亮洞、火把洞外,现已开放的溶洞还有仙人洞、彩云洞、远望洞等。很快,我们的小舟到岸了,现在请大家离船上岸,随我一起登上青龙山,游览青山内外的别样洞天。
看过了钟乳石的神奇,登上山顶,连绵起伏的山峦,山环水绕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正是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啊~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普者黑的玲珑秀美,“湖深游鱼浅,野沃盆地宽”,这是一幅何等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啊!
普者黑不仅有秀美的娇山柔水,而且有古朴多姿的民族风情,特别是生活在仙人洞村的彝家撒尼人,定会让大家体会到热情似火的彝家真情。现在就请远方的客人们随我前往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态村,一起感受彝家撒尼人的热情吧~
在仙人洞村,最有趣的民俗游戏就是“抹花脸”。它是撒尼人择偶交友、表达情意的有趣活动呢~在一年一度的“花脸节”里,姑娘小伙用猪油拌锅烟灰尽情地相互涂抹,抹得越黑越过瘾,抹的越黑越开心。凡是来到村里的人,无论您来自何方,何种民族,也不论您是高官还是百姓,全是他们尊贵的客人和朋友。他们会用特有的方式向您表达友情,会趁您不注意时悄悄地、轻轻的抹您一个大花脸,越黑越受欢迎呢~
来到普者黑,不仅可以欣赏她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而且很多民间小吃也让游人津津乐道。如果夏季到普者黑旅游,朋友们还可以吃上撒尼人特有--消暑、解乏的荷叶粥呢。此外,普者黑的“彝家醉虾”和“清汤鱼”,是著名的地方特色菜肴,欢迎大家品尝呢~
各位朋友,今天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个“鱼米之乡”能和朋友们一起“荡柳叶轻舟,赏荷花秀色;游地下暗河,观洞里乾坤;登青龙宝顶,揽山水田园;进民族村寨,品民俗风情”。希望这次旅程能给各位朋友带来美好的回忆!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区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游览全国四A 级旅游区彩色沙林。她地处云南省第一大坝—陆良东南部18公里处,距昆明130公里、石林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彩色沙林于1987年开发,2001年被评为全国四A 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国际沙雕协会又授予了“中国国际彩色沙雕全球推广中心”,“世界彩色沙雕博览园”的称号。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与石林、土林并称为“云南三林”。朋友们,到“彩云之南,看彩色沙林、赏国际沙雕”,现在就跟随我开始一段神奇美丽的沙林之旅吧~ 走进彩色沙林,您就来到了一个多彩的沙世界,您也许见过了许多名山大川,但是当您看到彩
色沙子凝聚成的沙峰、沙柱、沙滩、沙沟时,您也会情不自禁的赞叹她的神奇和美丽。 她是怎样形成的呢?距今200~300万年前,在地质作用下,这儿形成了一个断陷盆地,盆地南端由于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大型的三角洲,来自古陆地的各色石英砂粒堆积于此,在后来的地壳抬升运动中,三角洲经历风雨冲刷、侵蚀的发展演化过程,最终在大自然的精雕细刻下形成了如今壮观、神秘的彩色沙林这一自然奇观~
提到陆良,不得不说爨文化,这里是爨文化的故乡,也是爨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云南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攒文化不仅是云南三大文化之一,同时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她是华夏文化与西南夷文化的交融和凝聚。话说间,我们已来到了爨桥,爨桥上摆放了中国古老的文房四宝,请各位朋友找找,有朋友已经找到了,笔、墨、砚分别摆放在桥的两边,纸在我们的脚下,大地为纸,俗话说得好“行千里路、破万卷书”,今天我们进行的将是一次文化之旅。有朋友问了,爨是什么意思呢?云南文化史上有句民谣: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烧,说的就是这个“爨”字,而进入陆良,听到最多的则是“锅盖头,食物腰,石板下面用火烧”。爨是东汉末年至唐朝中叶云南东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是一个姓氏,有烧火、做饭、灶的意思。穿过爨府玄门,在我们前面的大型浮雕—爨史浮雕,面积达736平方米,她以碑中瑰宝《爨龙颜碑》为历史依据,通过九部分内容展现了爨氏家族的兴衰史。
《爨龙颜碑》是我国书法艺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奇葩,古人云:“登山需凌绝顶,习书当习魏晋”,爨体是魏晋时期书法的风范,是隶书到楷体的过渡,历代以来颇受书法家的称赞,清末康有为先生称其为“古今正书第一”。作为爨体的发源地,2003年,陆良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之乡”。各位朋友,如果您想一睹《爨龙颜碑》的真面目,待会儿返程的时候可到324国道旁贞元堡的斗阁寺内看原碑。
各位朋友,我们下一站就是彩色沙林自然景观片区了。自然景观占地6平方公里,分布在一个“丫”字形的彩色峡谷中,由多色彩色砂粒汇集成的沙峰、沙柱、沙屏等不同的立体景观,宛如进入了一个庞大的迷宫。彩色沙林的神奇地貌让各位一定惊讶不已吧?俗话说“一盘散沙”,而彩色沙林的沙子不但能够凝固成林,而且还能变幻许多不同颜色。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样的奇观呢?到这里的每位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请听我慢慢道来。彩色沙林的沙子之所以能够凝聚成林,不容易倒塌,那是因为这里的沙子含有硅酸盐和碳酸钙,当遇到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会形成一种自然的保护膜,就是这层保护膜起到保护沙子的作用。朋友们又会有疑问了,沙子为何有许多不同的颜色呢?那是因为这里的沙子含有48种不同的微量元素,随着季节、气候阳光、日照角度的不同反射,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从而,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的沙林就是像一幅幅光彩夺目、图案神奇、变幻多端的天然画卷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彩色沙林以其独特的沙峰、沙洞、沙柱而闻名,林内,奇峰林立,沙峦叠嶂,沙洞蜿蜒,景观构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正是因为沙林地形复杂,沙峰原始而粗犷,颇受众多电影,电视导演的青睐。自沙林开发以来已经拍过《三国演义》、《神雕侠
侣》、《笑傲江湖》等三十多部著名电影、电视剧,并保留了很多永久性古建筑外景,享有“天然影视剧场”的美誉。 “彩色沙林,山川秀丽,自然奇观,天下一绝”,这是彩色沙林的真实写照。她吸引了众多的沙雕艺术家来到陆良一展技艺。并保留了很多经典的沙雕作品。走进彩色沙林,就是走进了世界最大的沙雕主题公园,它以得天独厚的彩色沙子引起了世界沙雕协会的注意,并把这里作为所有国际沙雕赛事的一颗
明珠来培育。自2001年至今,彩色沙林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彩色沙雕大赛,它们的主题分别是“千年梦幻”、“走进名著”、“五洲风采”、“音乐神采”、“爨史风情”。彩色沙林在22004年7月24日被世界沙雕协会授予“中国国际彩色沙雕全球推广中心”和“世界彩色沙雕博览园”是荣誉称号,而且开创了五项世界吉尼斯作品之最,即作品规模最大,色彩最丰富,单体沙雕作品最高,户外保存时间最长,作品摆放海拔最高,成为世界沙雕史上的一大奇迹~
走出彩色沙林,骑上战马,穿过一道古典建筑风格并书有“大战马坡”雄浑大字的巨大山门,我们就要进入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孟获交战的古战场,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可通向国家级原始森林“五峰山森林公园”,沿途经过“大战马坡”、“惊马石”、“盘蛇谷”、竹海、原始森林、清泉、流水等景点、景物,可以说是移步换景。“惊马石”、盘蛇谷两个景点,既蕴含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又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现象。这块“惊马石”立于一段长约一百米左右的古驿道下方,民间将此古驿道称为“惊马槽”。“惊马槽”有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只要马从“惊马槽”进入“惊马槽”,便会惊恐的狂奔、非死即伤。相传,诸葛亮的入南中,蜀蛮交战,蛮军八纳洞主大鬼主—木鹿大王深通法术,开挖了大小两条惊马槽,将蜀军战马引上大战马坡对阵,木鹿大王咒语一出,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如同暴风骤雨。只见豺狼虎豹、飞禽走兽乘风而出,个个张牙舞爪,冲向蜀军。蜀军敌不住,退入惊马槽,马惊人坠,败下阵来。蛮兵尾随追杀,蜀军死伤众多,哀嚎遍野,惨不忍睹。从此,每逢雷雨天气或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地百姓常常听到古战场的交战声,俗称“阴兵过路”。现今科学考证,“惊马槽”里的石头具有磁性录音功能,叫“感应石”。蜀蛮交战时,时逢雷电交加,“惊马石”感应其声,记录下了交战时的呐喊声和马匹嘶鸣声,“惊马”就是马儿入槽后对古战场声音感应的缘故。
“盘蛇谷”因为谷中有两条蜿蜒曲折酷似蛇状的山而得名,当地百姓称“蛇盘谷”为“万人冲头”和“天火谷”。那为什么被称为“天火谷”呢?盘蛇谷每隔三至五年就会出现奇特的自然现象--自生火苗焚烧森林,火势虽然很猛,却不会蔓延开来。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熄灭。民间有个这样的说法,自然起火是因为当年孔明火烧藤甲军时的一道咒符忘了收回,至今还起作用。其实这纯属一种自然现象,各位请仔细看,盘蛇谷地形十分跌宕,容易形成巨大的风速流,将谷中的火石矿吹动撞击而起火,民间称“天火”。
好了,说了这么多,也看了这么多,我想,各位一定也累了,饿了。我们今天的行程也将结束。各位朋友,陆良历史悠久,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只是陆良美丽的冰山一角。要真正了解陆良,认识陆良,仅看彩色沙林和五峰山森林公园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朋友们有机会,还可以去浏览下白水塘万亩荷花,高山巨瀑大跌水、世界地理标志牛头山等等。我们真诚的欢迎您常来陆良做客。
梅里雪山
(“三江并流”皇冠上的宝石)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这样的句子同在梅里雪山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任何见过了梅里雪山的人,都会被那诗画的美景所颠倒。今天,我就带各位去看一看雪山,更带各位去领略下梅里雪山的魅力。 梅里雪山又称为太子雪山,当地的藏民视为神山。它位于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满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梅里”系藏语药王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药王山”。梅里雪山冰峰接踵,雪峦绵绵。在数以百计的峰群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就有27座,5000米以上的20座,6000米以上6座。卡瓦格博和其周围的雪峰,有“太子十三峰”之称。虽然称为“十三峰”,但是语意是取“十三”这个在藏语里的吉祥数,其实不是准确的十三个雪峰,而是较多山峰的统称。那耸立在群峰之上的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腹心地带,是整个梅里雪山景区的核心。卡瓦格博,是藏语:“白色雪山”的意思,当地藏民称之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觐圣地,传说是宁玛派分支伽(qie )居巴的保护神。白色,在笃信佛教的藏民心中是至尊至贵的象征。卡瓦格博峰自然可以引申为“神圣的雪山”。传说卡瓦格博原来是九头十八臂的凶煞神,后来被莲花大师点化,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的格萨尔的守护神,成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和多、康、岭(青海、甘肃、西藏及川滇藏地区)众生绕匝朝拜的胜地,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这些雪峰中,比较有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阶吾学峰、玛兵扎拉旺堆峰、粗归腊卡峰、说拉赞归面布峰。其中线条优美,气质若兰,恰似亭亭玉立的女性的面茨姆峰,传说是卡瓦格博的爱妻,意思是: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又有人传说面茨姆为玉龙雪山之女,虽然为卡瓦格博之妻,却心念家乡,面向家乡。雪峰总有云雾缭绕,人们称其为面茨姆含羞而罩上的面纱。吉娃仁安峰意思是“五佛之冠”,是并列排立的五个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侧,海拔5770.5米。而传说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的布迥松阶吾学峰,则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峰之间。卡瓦格博东北方向的守护神就是指玛兵扎拉旺堆峰,又称“无敌降魔战神”(将军峰)。粗腊卡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太子十三峰早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神灵,故有《卡瓦格博颂语》和《卡瓦格博尼语》在民间传诵。在梅里雪山还流传着噶举派第二祖师噶玛拨希曾在此传教的故事。至今神山下的老年人还背诵得朗朗上口的《绒赞山神卡瓦格博颂》,便是这位大师留下的经文。
站在雪山面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祈祷,卡瓦格博神秘傲慢,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到雪山的真面目,有时候任您千呼万唤,它就是不给面子。在晴空下一览无余的机遇
并不是常有的,许多时候,云就罩在雪峰之顶,或系挂于山腰,使其呈现朦胧神秘的形象。这种飘渺的景象使太子十三峰愈发的神奇。
梅里雪山不仅有太子十三峰,还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卡瓦格博峰下,冰川遍布,其中,明永恰、斯恰冰川如两条银鳞玉甲长龙,从海拔六千多米处往下延伸,消失在2660米的密林之中,是世界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谓最壮观的冰川。此冰川从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伸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宽至五百多米,面积有73.5平方公里。此冰川号称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冰川附近有始建于1233年的太子庙,和建于1736年~1796年间的莲花寺,传说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驻足之处,至今香火旺盛,转经者络绎不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庙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胜地。
卡瓦格博峰南侧,还有从悬崖倾泻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为神奇壮观。因为是雪水,从雪峰中倾泻,所以色纯气清;阳光照射,水蒸腾若云雾,水雾又将阳光映衬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们潜心受其淋洒,求得吉祥如意,梅里雪山的冰川冰瀑令人心醉,这里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异木和各种野生动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宝。高山湖泊清澄明镜,在各个雪峰之间的山涧凹地、林海中星罗棋布,且神秘莫测,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风唤雨”的效应,所以路人几乎都敛声静气,不愿触怒神灵。完好、丰富的森林则是藏藏民们以佛心护持而未遭破坏的佛境。
在滇藏川青等地的藏族人民的意识里,不朝拜梅里雪山,死后就没有好归宿。所以,朝山转经者络绎不绝,虔诚的甚至匍匐前进。每年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杖,口念佛经绕山焚香转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太子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20世纪90年代,梅里雪山引来众多科学探险者和登山健儿。从1902~1996年,先后有英美日中等登山者攀登雪山,均未能登顶。这些登山者和探险者使梅里雪山在世界上闻名遐迩,更增添了许多的神秘感。
如今,公路已经修到了梅里雪山脚下,交通便利,所有到德钦旅游的客人都有机会投入神山的怀抱,去领略它那独特、迷人的风采。站在梅里雪山的面前,您只需轻轻的告诉它:我来了!不一定要去转经,去朝拜,去征服所谓的雪山之巅,只要到了,心领了,感悟了,那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大理崇圣寺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南诏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此建都立国,大理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达五百年之久,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寺塔、苍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到达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点。 首先,向各位介绍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
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崇圣寺规模宏大,据文献资料记载崇圣寺“基方7里,为屋890间,佛11400尊,用铜40550斛(hu )”,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称,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逊位后出家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为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活动的中心,到了大理国时期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为:观音,因为当时大理地区盛行观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会遇明朝正德年间的大理大地震,幸运的是三塔犹存。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崇圣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恢复重建后,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8台、9进、11层次。在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蛮王礼佛图、十六国王众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鹏金翅鸟、山门、天王殿、望海楼等,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罗汉堂、祖师殿等展示了历代经典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三塔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寺在第十峰之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层,故今名为三塔。”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寻塔一共有16层,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各位所见的“永镇山川”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个字高达1.7米,原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1925年大理地震时,除了“川”外,其余三字被毁坏,现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阶所书勾勒补刻的。之所以写这四
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水患多,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的一部分,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题字刻碑”就再合适不过了。 南北两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层,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则为空心,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华贵庄重。外观轮廓线像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寻塔,是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经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斜状态,但是各位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了。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次的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迹般的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乡房屋倒塌达99%,科千寻塔只是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奇迹。 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千余年来,三塔几经沧桑,经历风雨的剥蚀和多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四A 级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我们进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永镇山川”的巍巍三塔,继续往里走就是钟楼。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记》中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可八十里。”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我们看见的重铸的建极大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是目前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此钟的重建安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在恢复“钟震佛都”胜境的时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拥有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钟楼后,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数十级台阶,就迈入了雄伟的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公元899年。传说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身募化铸一铜观音像,当铸到观音像的肩部时,所准备的铜已经用尽,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恰好此时天降铜雨,满地铜珠,,用来铸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为“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高24尺,与三塔和建极大钟,共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铜观音毁于十年文革,如今所看到的雨铜观音殿是在原址上扩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重铸的观音像是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的,在雨铜观音与左右两边的四位观音【水月观音、阿嵯(cuo )耶
观音、男身梵僧观音、负石观音】全都铸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登上雨铜观音殿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幅稀世画卷,分别是《南诏国史图传》和《张胜温画梵像卷》。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王:舜化贞。原画为纸本彩绘,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 《张胜温画梵像》又称为《大理国梵像卷》。成画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国绘工张胜温所绘,这幅画卷在云南艺术史上地位极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图》,南有《张胜温画梵像卷》”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被美誉为“南北双骄”。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结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粗略的游览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时间,各位再次来到大理旅游,我将竭诚为您服务。谢谢大家~
抚仙湖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一个属于智者的世界—抚仙湖。 涓涓细流,滋润着一处水如浑玉的湖—抚仙湖,有人说,抚仙湖的每一滴露珠都渗透着画意,每一缕清风都萦绕着诗情,每一纹清波都涌动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各位朋友,请看,我们眼前这碧绿澄清的湖泊就是闻名滇中的抚仙湖。抚仙湖由于大部分水域都在澄江县境内,所以也称它为澄江海。如果我们从地图上看,抚仙湖就像个倒放的葫芦。面积212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三大湖,“那有谁知道我省第一和第二湖呢?”对了,这位朋友回答的相当准确,我省的第一和第二大湖,分别是滇池和洱海。尽管抚仙湖为第三大湖,但是却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最深处有157.8米,平均水深87米。湖水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个洱海的水量,蓄水量居我省第
一。 抚仙湖南窄北宽,南北长31.5公里,东西最宽处11.5公里。最窄处仅有3.2公里,湖岸线总长90.6公里,属于半封闭高原湖泊。抚仙湖湖水清澈透明,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 此湖为什么叫抚仙湖呢?相传玉皇大帝派了石、肖二仙来到人间巡查。他们来到滇中,看见一池碧水,两位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倒。忘记了返回天上,变成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的战立在湖边。故名抚仙湖。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抚仙湖南面山间的海门河。这条河仅长一公里,但是却吸引了无数的游人,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海门河隔山连着江川的星云湖,河岸石壁上刻有“鱼界石”三字,传说这三个字是清朝乾隆皇帝亲笔。在石壁旁边的那块石碑上,刻有“星云日向抚仙湖,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的诗句。栖息在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栖息在抚仙湖的抗浪鱼,每游到此地,就马上调头往回游去,以石为界,互不干扰,不相往来,为天下一奇。正是这奇观,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无数游人。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介绍下抚仙湖特有的抗浪鱼。 抗浪鱼和其他的鱼类比较起来,有许多独特之处,归纳起来有五奇。 一奇是它奇特的鱼种。抗浪鱼个头不大,只有五六寸长,和其他鱼类比较起来,它更像苗条淑女。据调查了解,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里,除了抚仙湖外,没
有任何地方再有抗浪鱼了。 二奇是它的生活习性,每年立春至立秋这段时间,抗浪鱼便从深水中游向岸边浅滩产卵。此时湖滩银光闪闪,极为壮观。最为奇特的是抗浪鱼游向湖岸还有一个规律,即在鱼讯期,每10天中只有3天游到湖边,另外7天游回深水里,当地居民把这种景象成为“来3去7”。 三奇,是这儿奇特的捕鱼方式:即不下湖,不用船,不用鱼钩,不用渔网,在岸边捕捞。如抚仙湖东岸的渔民用“香把”捕鱼,抚仙湖西岸的渔民用鱼笼捕鱼。 四奇,是这儿奇特的吃法,由于抗浪鱼生活在洁净的水中,肚里很干净,所以吃鱼不用清理内脏。于是便产生了许多奇特的吃法。这儿有很多的吃法,至于是什么吃法好吃点呢,还得请各位自己亲自品尝了。 五奇的是卖鱼的方式,到了抚仙湖,您会发现澄江卖抗浪鱼的方法很独特—数双卖。这是为什么呢?这种独特的卖鱼方式与抗浪鱼的生活习性有关,生长在抚仙湖的抗浪鱼也许是因为环境的清洁,使它们的感情也像抚仙湖水样纯洁真挚,无论在深水中游玩,还是在浅滩上嬉戏产卵,都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像一对对的水底鸳鸯。尽管它们很小,人们也很尊重和珍惜它们这种难分难舍的真挚感情,即使是捕获后晒成鱼干,煮成咸鱼,卖时也是成双成对的卖,不忍心将它们分离。 听了以上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大饱耳福了,所以,来到澄江抚仙湖一定要品尝上等抗浪鱼一饱口福呢~ 吃过了鲜美的抗浪鱼,大家一定还想看些更多的有关这个纯净之湖的更多秘密吧?大家随我来。 请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小岛,就是孤山。各位可别小看它哦,此山虽小却内容丰富呢~ 孤山,原名瀛海山。明代以前瀛海山旁边有一座更小的小岛,被称为小瀛海山。两岛之间有一座铁桥相连,可惜的是,明末的一场地震,小瀛海山和铁桥一同沉没。唯独留下了瀛海山,孤山之名由此而来。
孤山名胜成于宋,盛于明,曾建有八殿五阁三亭一堂一庵一塔。八殿即: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三清殿,活佛殿,子孙殿,雷祖殿,白衣殿等;五阁即:玉皇阁,斗母阁,雄文阁、吕祖阁、凌霄阁等;三亭即:襟海亭,宛在亭,探璃亭等;还有十咏堂,水月庵,铜塔。孤山昔日有“巍然形盛冠南洲”之称,成为滇中名胜之最。 1988年11月,江川县将孤山辟为旅游风景区,进行了绿化,相继修建了亭台楼阁。在码头建孤山门,往南建七曲桥,建南长廊。在烂柯坪建烂柯亭,鱼乐园建观鱼台;在险峰石建险峰亭,重建天生桥;在舍身崖建舍身亭。在龟极峰建瀛海楼,振衣岗建
史碑亭。孤山顶中部建金山清苑,北部建环玉山庄,北麓建浩然榭,西北部建情人廊。 岛上曲径通幽,林木繁盛,空气新鲜,楼阁巍峨,形成了集游乐、食宿、沐浴为一体的风景区,再现了“巍然形盛冠南洲”的风采。 各位朋友,游完孤山,此次我们在抚仙湖的游览活动即将结束,如果各位还有兴趣深入了解这里,欢迎再次来到这里感受纯洁之湖的美丽~谢谢大家
天下第一奇观—石林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石林,它位于昆明东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石林风景区距昆明市区78公里,有昆石高速公路通达,乘车需要近2个小时。 各位朋友,在中国旅游,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到了北京登墙头,到了西安看坟头,到了桂林观山头,到了苏州看丫头,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什么“头”呢?对了,有朋友说了:石头,前面所提的墙头、坟头,所指的就不用说了,而这石头指的就是我们今天即将游览的石林。石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剑状喀斯特地貌奇观,被列为地球“八大自然景观之一”,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石林正在向世界级景观迈进,实现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阿诗玛》叙事长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国际品牌;实现国家五A 级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阿诗玛》叙事长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国内品牌。因此不少游客说:不到石林等于没到昆明。由此可见石林在云南旅游中的地位。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云南省的旅游标志就与石林有关,那是什么标志呢,这个谜底我们到了石林后就自然就能解开。正因如此,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到昆明者必到石林一饱眼福。 各位朋友,说话间我们已来到大石林景区。各位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随我去一览石林的风采。 各位请看,镌刻在石柱上的世界地质公园徽标。2004年2月13日,石林被评选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这是因为石林喀斯特在科学上具有独特的国际对比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特殊的唯一性,以及科学和美学价值。石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在我们观赏和体会其神韵和魅力的同时,别忘了对这一珍贵地质遗产和世界奇观的保护。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著名的“石林湖”。它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到石林游览,周总理看到这里的洼地只有很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听了周总理的建议,人们把原溶蚀洼地进行了人工改造,使原来的一小小溶蚀水池变成了今天的“石林湖”。各位请看,这平静的湖水中石簇擎天,恰似天然的大盆景,在这丛丛石峰中游一石酷似传说中的观音,各位请仔细找一找。找到了吗?对了,就是她,好一尊“出水观音”,正是因为有此观音石,有人也把此湖称为“观音湖”。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小池名为“狮子池”。大家看,池子边的大狮子正在照看着池中几只嬉闹的小狮子。这整座山也是一个大狮子,守护着神奇的石林。各位请随我上山,先去纵览下石林的全貌。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狮子亭,是我们今天游览行程中最高的地方,海拔1750米,是远眺石林全景最佳的位置之一。 各位朋友,云南石林的发育与其他同类地貌地区相比具有多种形态并存、高大石林集中发育,保留了高原期和湖盆原始古地形的特点。世界各地的剑状喀斯特地貌,论面积之广大,保存之完好,发育之典型,年代之古老,造型之独特,类型之齐全,云南石林首屈一指。更重要的是,它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以独一无二的雄姿、神韵、意境和无法抗拒的魅力,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天下第一奇观”的美称。 各位观赏了大石林的概貌,耳闻了石林成因,了解石林的价值,我想大家造就按捺不住探奇的冲动了。好,要识庐山真面目,各位
就请随我进入林中一探究竟吧。参观石林,随时间的不同,角度的变化,光线的强弱,会看到不同的景观。还要提醒大家,游览石林可一定要发挥大家的想象力。 各位请往这边看,这是个小小的池塘,发现塘里有什么东西了没?两头小水牛正在戏水呢,它们的脊背时隐时现,这就是石林的一景—青牛戏水。 现在各位请看前方,有一堵巍峨雄壮的岩石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中国古典园林中欲扬先抑的造景手法,此石恰似天然屏风遮掩住了石林的奇景,好像不愿让游人一眼就看到石林的奥妙,因此该石被称为石屏风。 穿过桂花林,无数巨石擎天立地,请看最前面一石峰上刻有的八个大字,“群峰壁立,千嶂叠翠”,这是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到石林游览时挥毫题写的。短短八字,生动概括了石林的特色和壮美。 各位在观赏石头的时候,别忘了欣赏题刻。各位请看前方,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这里就是在许多影视作品、书刊照片中出现过的石林胜境。“石林”这两个鲜红的隶书大字,1931年,龙云视察石林时所题的“石林”二字。而“龙云题”三字则是龙云的儿子龙绳文于1985年9月22日来石林亲笔书写后刻上去的,请大家抓紧时间拍照留念吧。 好了,各位请驻足,抬头看:在两峰之间夹着一个摇摇欲坠的巨石。这里用“千钧一发”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大家过的时候一定要轻手轻脚,屏住呼吸,不然那巨石就会掉下来。好了,过了千钧一发,各位就可以放心了。其实这块巨石在这里“定居”已经有三百多万年了,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的考验,是不会掉下来的。 现在我们到达大石林中海拔最低的地方—剑锋池。 剑锋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地方也是石林最神秘之处。池水清澈,天光云影,四周群峰秀色尽在池中。池水来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不涨。在石林深处能保留这样一处天然池水实属难得。池中一石峰酷似宝剑,剑柄没入水中,剑身上书“剑锋”二字,池名由此而来。只是,剑刃在一次地震中落入水中。 游完剑锋池,我们来到“极狭通人”。各位请看,最窄的地方仅有30厘米宽的空隙。此景名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的典故。若从剑锋池继续往前游览,此处是必经之道,但是身宽体胖者至此,只得望路兴叹了。当然,此景名也可以引申表示为通过了这狭小的通道,便可进入风光无限的“石林桃花源”。 进入“石林桃花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观赏吧! 在这里仰天俯地,上可观天,下可察地。身临其境,您是否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秋毫之末”的感觉? 大家快看,石峰之顶一头小象,遥望远方,似在等待、在期盼,这就是“象踞石台”。 “千年龟”,撒尼人说,见了它“心想事成”,摸摸它“长命百岁”。 各位朋友,如果说刚才我们是在天然雕塑博物馆中遨游的话,现在我们登上了石林另一个览胜点,建在约30米高石峰顶上的望峰亭。此时您是否找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此亭初建于1931年,重建于1971年。 “阿诗玛在哪里呢?”您别急,阿诗玛就隐在这茫茫“林”海中,我们现在就一路寻去。但是途中还有许多奇景在等着我们呢。 各位朋友,请随我进入一石洞,这个洞四周都是高耸的石壁。各位立于洞中可以感受下什么叫做“坐井观天”。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外围石林景区,在这里我们将看到苏武牧羊,母子携游,望夫石,骆驼骑象等景点。 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池旁,请各位稍事休息,我们马上就要
见到“阿诗玛”了。这莲花池是因为水中酷似莲花而得名,是一个人工修建的池潭,供游完大石林的游客们休息的地方。 现在,我们继续上路,去寻找“阿诗玛”。小石林位于大石林的东北部,如果说大石林以其雄伟取胜,小石林则以玲珑剔透著称。如果把大石林比作阿黑哥,那么小石林就是阿诗玛了。我们要寻找的阿诗玛就立于小石林中的玉鸟池畔。 绕过草坪,沿夹道穿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微波粼粼的玉鸟池,“阿诗玛”在哪呢?正前方这尊天公传神杰作,就是撒尼人心中的好女儿—阿诗玛。“阿诗玛”在彝语中的意思是金子般美丽的姑娘。阿诗玛是撒尼人最尊敬的理想人物,这里的石峰因她而多情,她又因石林而名扬天下。她的美,已化成奇花异景;她的情,已铸成永恒的爱情艺术品。 各位,游览了巧夺天工的石林,不禁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叹服。我们找到了“阿诗玛”了,意味着今天我们的行程也即将结束。希望美丽的阿诗玛能给大家美好回忆.
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人文丽江)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中国的威尼斯”—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人,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为周围青山环绕,城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取名为“大研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个的高山为天然屏障。据说这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墙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木氏土司因忌讳而不设城墙。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依西芝”,意思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意思为仓库集镇,由此可以知道它是以从事经济贸易发展起来的。 古城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了。历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进入丽江,曾在古城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相关的纳西语地名。明初,古城街道建设和集市贸易已初具规模,明末时已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zhi )比”,这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由于古城处于滇川藏交通要冲,是历史茶马古道的重镇。自清代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说到这里,各位也许会问,游览丽江古城主要观赏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登高览胜、临河就水,可以走街入院、还可以入市过桥,一览古城布局。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城的入口处。古城的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玉河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
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屋。如果哪位朋友仔古城中迷失了方向,请记住:顺水而入,逆水而出。 下面就请各位跟我沿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各位朋友,四方街到了。 四方街的位置在古城的中心,是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的一块大约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广场。据说是木氏土司让人仿照他的印章,用五花石铺就的,取“权镇四方”之意。当年在广场周围,聚集了数十家商号和店铺。形形色色的货物通过茶马古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流到四面八方。是茶马古道造就了四方街的辉煌,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镇。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是用红色角砾石块铺成,晴不扬尘,雨不积水。经历无数人年年月月的步履磨蚀,光滑洁净,大雨过后,呈现出五彩斑纹,当地人们称之为“五花石”。 四方街上,仍保留着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在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放水冲洗集市和街面,居民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 四方街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是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一门三举”而建的。从清朝的雍正元年实行“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的180年的历史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7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这个科贡坊。
丽江古城建筑最奇的是城市建设个规划师们巧妙的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当汩汩的泉水流至城头的双石桥下时。人们将泉水分作三叉,分别穿街过巷,就像人体的经脉一样。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造就了“家家门前流泉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特有风采。水,不仅使大研古镇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了大研古镇的佳妙美景。 城中有水必有桥。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桥通道路。丽江古城既是一座古城,又是一座桥城。丽江古城有石拱桥、石板桥等各类桥梁三百多座。古道,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丽江古城恬静的居住环境。这些都为“中国的威尼斯”增添了一份古朴的壮丽。
各位朋友,我们下面要去游览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 纳西族木氏土司历经元明清3代22世470年,历史上称其为“知诗书,好礼守仪”。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徐霞客曾叹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木府历经战乱动荡的损毁,于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义坊、仪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等15幢,大大
小小共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等。木府分前后两院,从仪门进去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这里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园及碧光楼、语音楼、三清殿等则是后院。
木牌坊上大书的“天雨流芳”四字,是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热情。
忠义牌坊又叫石牌坊,这座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
议事厅端庄宏伟,是土司议政的地方。
光碧楼是后花园门楼,历史上称它为“称甲滇西”
玉音楼是土司们接圣旨和歌舞宴会的地方。
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的产物。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园林,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的古朴粗犷。
游览丽江古城,不应错过的是取聆听下纳西古乐。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地已经失传的音乐”,它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奇迹般的保留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唐宋以来词曲音乐。纳西古乐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住在丽江古城,夜晚最美好的安排莫过于去聆听下纳西古乐。
游到这里,各位对古城可算是一饱眼福了,剩下的时间就留给各位自由活动。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吃的舒心,睡得安心。谢谢大家!
中国第一魅力古镇—和顺侨乡
和顺古名阳温暾(tun ),后来因为有河流顺村而过,更名为“和顺”。后经一些文人的推敲,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定名为“和顺”,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腾冲毗邻缅甸,接近印度,历史上一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和顺就位于这条“官马大道”的旁边。所以从明朝以来,和顺到缅甸拓展事业的人日渐增多,并涉足公务翻译、交通向导等职务。到了近代,和顺还出现了一批远涉重洋,到欧美日留学、谋生的人士,同时也有一批人在港澳台开拓实业,所以,和顺外出谋生、求学、经商者的足迹遍及亚太、欧美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
侨有一万余人,而居住在本乡的人口仅有六千多人。其中,归侨和侨眷占全乡人口的80%。因此,和顺成为了云南著名的侨乡。
和顺乡前一马平川,几条小河或绕村而过,或穿流田间,垂柳拂岸,荷花映日,难怪人们在这里总是流连忘返,称誉为“小江南”了。
踏进和顺的青石路,便一脚踏进了百年的时光,据考证古材料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先民在这得天独厚的小盆地中繁衍生息。老人们常说,和顺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在我们前方荷花池中的鱼洲亭,是乡人为了纪念首任和顺益群中学校长、后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亭中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的亭名碑。
绕村而过的小河之上有两座石拱桥,形如双虹,故名双虹桥。桥下鹅鸭戏水,古树横卧,每当春花烂漫、秋月朗朗之时,双虹桥一代便是人们春游、赏月的好地方。 双虹桥畔矗立着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清末,和顺出现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团体“咸新社”,1924年和顺旅缅华侨有组织“崇新会”,创办进步刊物,并在本乡成立“阅书报社”。1928年“阅书报社”在旅缅华侨和乡人的共同努力下,扩建为图书馆,将馆址移入“咸新社”故址汉景殿。身居海内外的热心乡人,踊跃投入捐书活动,使馆藏图书不断增加。随着图书数量和读书数量的与日俱增,在缅甸乡人的支持下,于1938年拆除旧馆,兴建了中西合璧式的新馆舍。1983年由云南省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顺图书馆内富藏古今图书及地方文献,其中有全套《大藏经》、《升庵全集》,数百册《英武殿丛刊》、近千册《四部丛刊》,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板本为贵,真不愧“藏珍”二字。馆内现有藏书七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
这里是原来书库,至今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以及前面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缅甸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活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送达的。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见和顺人之“富庶更能知礼义”和对文化的执着追求。
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和顺乡名人极多,如同盟会员、曾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秘书长李曰垓(gai );寸树声是云南大学副校长;还有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艾思奇也是腾冲和顺乡人。
沿着火山石铺就的乡间小路,去探访古老的民居,沿途我们将了解和顺独特的村寨结构。和顺较具规模的古民居,都是清代建筑风格,这与和顺在清代中叶以后经济文化繁荣兴盛是分不开的。这里的古民居,有“三房一照壁”、“四合院”、好“四合
五天井”等,近代还出现了一些中西合璧的建筑。这些民居不仅设计高明,雕绘优美,尤其特色的是全部以火山石打造镶砌起高耸坚固的石脚,虽然不使用水泥,但是百年不变形。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和顺民居之一的“弯楼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请看,它的墙壁是沿巷道的曲线修砌的,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的雅号,也是清代道光年间创办跨国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的代称。腾冲人过去每当说起本地最富有的商家,就说“东董西董弯楼子”,可见“永茂和”商号资本之雄厚,经营历史之长久。现在,弯楼子已经辟为“民居博物馆”。第一院为主人的家族史展览,第二院为和顺民居文化展览,后院附设民居旅馆,可以为愿意在和顺小住的游客提供清雅脱俗的下榻之处。
现在我们将沿着村边的块石路,去游览刘氏宗祠。和顺共有寸、刘、李、尹、贾、张、杨、钏8大宗祠。为和顺八大姓氏祭祀祖先的祠堂,建筑风格各异,建造时间不一,大都气势恢弘,古色古香。刘氏宗祠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处。途中,我们欣赏到的这些颇有江南水乡风貌的洗衣亭,沿着和顺的小河,每隔一段就有一座,那是当年“走夷方”的男人为留在家中孝顺公婆、抚养子女的女人修建的,以方便她们洗衣洗菜的时候遮风避雨。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刘氏宗祠前面,这座建于清代咸丰五年的宗祠,至今已经有一个半世纪,虽然几经沧桑但是仍保持着完整。在过去,宗祠是属于一族一姓的,但现在,它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原先的范畴,而成为展示和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一面。
前面的就是和顺的水碓村。水碓村原名蕉溪村,后来因为设有水碓而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村子不大,名气却不小,因为这里不仅有迷人的景色,更出现过著名的哲学——家艾思奇。
各位朋友请看,这一池碧水称为“龙潭”,三面环山,一面为堤。龙潭一侧,金碧辉煌的元龙阁依山而起。说起这潭绿水,还有个来历。这里原先并没有这个深潭,在清乾隆年间,山麓突然泉水喷涌,汹汹水流顿时淹没了和顺坝子,当地人们以为是“神龙”显灵,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接龙”活动。同时修筑大坝,蓄水为潭,取名为“龙潭”,随后又在潭边建了元龙阁。元龙阁背靠青山,面临绿水,次递升高,由山门、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等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主体建筑“魁星阁”两侧柱上有楹联一幅:“元精含斗极,龙脉焕提天枢”,即人间龙首之意,这就是“元龙阁”名称的由来。现在就让我们步入“隔凡”之门,去领略这人间仙境。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故居,大门上悬有“艾思奇纪念馆”的匾额,楼上有艾思奇生平事迹展,楼下有艾思奇部分手稿和用
品展,休息室内有许多名人的题词。各位参观后,请别忘了在留言簿上写下您的观感。 我们漫游了和顺乡一圈,是否觉得这里有如画的风景,又有众多有文化、热心公益事业的乡民。曾担任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李根源先生写了首诗,贴切地反映了和顺侨乡的风貌:“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义,南州冠冕古名乡。”
好了,各位朋友,踏青石古道,看和顺图书,忆和顺商贾,观名家故里,赏龙潭龙阁。今天我们的的游览行程即将结束,想必大家也累了。今天我们不仅仅只是看到和顺魅力的一部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真诚欢迎大家再次来到和顺参观游览.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你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欢迎各位来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参观游览,希望各位玩得开心!下面,我先将花卉园的概况向各位作简单的介绍。
花卉园的前身是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热带标本园,目前已经是全国四A 级旅游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爱国教育基地。花卉园占地总面积80公顷(1200亩),保存着热带花卉及经济植物约1000个种。花卉园以开展科普旅游为核心目标,向各位介绍热带花卉、热带水果、药用植物、民族植物及其他经济植物。
各位请看,前面这一排挺着大肚子的树,叫大王棕,是棕榈科王棕属植物。因为它的主干像一个高高大花瓶,人们又叫它花瓶椰子。它是棕榈科中比较高大的树种,有人称它为王棕。它的树干酷似傣家人敲的象脚鼓,所以在西双版纳地区有“象脚鼓树”之称。
这是炮仗花,是紫葳科炮仗花属植物,一般春节前后开花,串串花朵垂悬,想炮竹一样而得名。因为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而倍受欢迎。这是大粒种咖啡,原产于西部非洲刚果地区,咖啡主要分为大粒种咖啡、小粒种咖啡、中粒种咖啡。如今巴西是世界上生产咖啡最多的国家,被称为“咖啡王国”。一般大粒种咖啡生长在低海拔、热量雨量比较充足的地区,而小粒种咖啡则可以生长在海拔较高而凉爽的地区,云南咖啡产量占全国咖啡总产量的95%以上,西双版纳、思茅、保山、怒江一带是我省咖啡主要产区。
这是鹤蕉,也叫蝎尾蕉(金鸟蝎尾蕉),是世界著名鲜切花之一,是旅人焦科植物,与之同一属的还有鹦鹉蝎尾蕉。鹦鹉蝎尾蕉的花布下垂,而是指向天空,过一小会儿,我们就能见到她的“庐山真面目”呢。
这个是光棍树,大家一定很奇怪吧,它为什么就不长叶子呢?其实它是长叶子的,只是叶子很小就脱落了,它靠绿色的树干进行光合作用,光棍树枝干里的水像牛奶一样,但是各位得小心呢,有毒。不过大家放心,不饮用的话不会中毒的。
这边长得像打开的折扇一样的树是旅人蕉,是旅人蕉科植物。为什么叫它旅人蕉呢?因为它为旅行者所用。各位想想我们能用它的什么呢?它的叶柄基部含有许多水,如果用刀将叶柄基部刺个小洞,就会流出清水来,这个大家大可放心饮用,这对于口干舌燥的旅行者来说简直救星了。如果我们走在大森林里,口渴了,又没有水喝,怎么办呢?喝树的水,这是我们能最先想到。但是,关键是要判断那种水能喝,一般情况下,清澈的水能喝,白色的或者浑浊的不能喝,例如:刚才所说的光棍树的树液就不能喝。
各位请看这边,水边的这排高树,其中有一棵与众不同,谁能把它找出来?这一棵是槟榔,其他的都是假槟榔,有点鱼目混珠吧?!它们都是棕榈科家庭成员,但是他们的功用各有不同。假槟榔主要用作行道树,观赏,而槟榔用途就更广了。西双版纳的僾伲族、傣族老人都喜欢用槟榔果涂上石灰,再用荜拨叶包裹,放在嘴里嚼,味道辛辣,刺激,牙齿被染成了黑红色,他们以之为美,据说还有保护牙齿的作用呢。 这叶子大大的是天南星科的海芋,可不是我们平常吃的芋头呢,它有毒,不能吃。但是有个好处,大家知道,热带雨林里经常下雨,我们可以拿着它的叶片当伞用,它们也很常见,随取随用呢。
哦,这边往这边看,这边的树干上结果的是可可,可可是梧桐科可可属植物,与北方的梧桐是一类,果实中的可可豆就是制造爱人们之间喜欢相互赠送的巧克力的原料了。
这是鹰爪花,是番茄枝科植物,是一种香料。
这是天堂鸟,也叫鹤望兰,各位知道为什么它叫鹤望兰麽?大家请看,它的整个花序就像一个仙鹤,昂着头,瞭望天空,所以以其形态就叫它“鹤望兰”了。有吉祥如意的象征,是世界著名的鲜切花卉。
前面靠水边这两棵看上去很威风的树叫糖棕,可以用来制糖。当它的花序长大,快要开花时,用利刀将花序头切断,就会流出汁液,流出来的汁液再经熬煮,蒸发水分就成为赤砂糖浆了。糖浆既可用来制糖,也可以用来酿酒,制醋。除此之外,它的木质坚硬致密,是建筑用的好材料呢!
这是曼陀罗,是茄科植物,各位小心,它有剧毒!人吃了后会产生幻觉,昏迷不醒而死。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武侠小说里的“蒙汗药”吧?据说就是用它制成的。
前边草坪上这种树就是被誉为“营养大全”的树种—辣木。它是辣木科辣木属植物。辣木原产于印度及非洲,世界上约有13种左右,被科学家称为“神奇之树”。辣木营养相当的丰富~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和必需氨基酸,对人类的健康有相当的帮助,其中钙、蛋白质、钾、铁的含量都相当高。
大家快看,前面开满红花的就是各位所熟悉的紫荆花,也叫洋紫荆,红花紫荆。
1965年,香港人民选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由因为它的叶子顶端开口像羊的脚蹄,所以也被叫做“红花羊蹄甲”。
这是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每亩年产油100~350斤,是花生的5倍,是菜籽的10倍,每棵结果期长达40~50年,高产期25年。
各位请往这边看~这上边是周总理纪念碑,1961年周总理来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视察,并且在此与缅甸总理吴努会晤。1961年建立此碑,由说明、视察碑和会晤碑三部分组成,我先向大家介绍下纪念碑上的图案,然后停留几分钟,给各位留出拍照的时间。
这是视察纪念碑,整个画面反映出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左侧面这块碑上雕刻的是收胶的场面,此画面象征着云南的橡胶种植业正在蓬勃的发展。这是“会晤碑”当年周总理和吴努就是坐在这里会晤的。碑的整体结构是四块碑石交错相连,就像两位总理正在亲密握手,象征两国友谊长存。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将纪念碑建在一泓清水里边呢?这种设计是独具匠心的,这是根据陈毅同志写的诗《送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的意境设计的。当然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我们将永远的怀念我们的好总理! 好了,看完我们的好总理。现在我们去参观热带棕榈园,里面大约有棕榈科植物40种,棕榈科植物是植物界中很有经济价值的一个科。前边这棵树皮有点泛白,这种树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大家还记得麽?它魁梧高大又挺着将军肚,人们称它“棕王”。各位请看,这边这棵苗条俊秀,我们该怎么称呼它呢?…. 它称为“皇后葵”。这就是“棕王和皇后”。前边这种是酒瓶椰子,因为它的茎如酒瓶而得名。这种叶子分三棱叠生的就是三角椰子,不管从那面看,都像是孔雀开屏,人们很喜欢它,把它视为吉祥之树。
这是塞内加尔的国树—猴面包树。木棉科植物,远远望去,树不像是长在地上,而是插在一个大肚子的花瓶里,因此又称:瓶树。好了,我现在问各位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叫它猴面包树呢?还是我来解释下吧,它结的果实有排球大小,嫩的时候,可以
烤熟了吃,味道很像面包,酸中带甜,如果再加上一点椰子汁,那味道就更好了。又因为猴子很喜欢吃,所以,叫它猴面包树了。
这一片是老挝的国花—鸡蛋花,开红花的是原种,开白花的是变种,花药能治疗肺炎,肝炎,消化不良,痢疾,肠炎,感冒发烧,还能预防中暑。
现在我们来到了科技陈列馆,科技陈列馆主要是展示花卉园的上级主管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50年来的风云岁月和花卉园的前身“热带作物标本园”多年来所承担的不同历史使命。这里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有专职讲解员为各位作详细的解说。
这是菠萝蜜,与养蚕用的桑叶是一个家族。各位请看,它的果结在主干上,而不结在枝条上,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果实太大了,它是四双版纳最大的果,最重的可达20公斤。很显然细枝条承受不了它的压力,只好结在主干上,这也是植物自身调节的作用。
这是地涌金莲,又称为地上莲花,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五树六花”之一。
这一片是扶桑,你们看有几种花,他们是不同的变种,是马来西亚的国花。
前边就是叶子花园,主要是叶子花。叶子花是紫茉莉科植物,这里的叶子花有三十多个品种,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各位像拍照留念吗?好的,那就给各位15分钟的拍照时间。
好了,我们今天的热带花卉园之旅马上就要告一段落,热带花卉园还有很多的植物,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全部欣赏完的,希望各位有时间再来版纳,再来花卉园。最后,希望美丽的花卉园能给您留下难忘的回忆.
丘北普者黑
普者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普者黑、猴爬岩、革雷、六郎洞4个片区的109个景点组成。其中,普者黑片区是整个风景名胜区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目前开发较好的部分。普者黑风景区以喀斯特湖群、洞群、峰群以及峡谷景观为主,少数民族风情、古崖画、革命纪念地等人文景观相辅助,是个充满神奇、美丽的喀斯特秀美之境。今天,就请各位朋友和我一起到这个享有“云南小桂林”之称的秀美之境,去探访普者黑的美丽和热情。
或许朋友们会有这样的疑惑,“普者黑,好奇怪的名字~怎么一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会起这样奇怪的名字?”其实,“普者黑”是当地彝语,即“鱼虾多的池塘”之意。普者黑鱼虾之多,味道之鲜,在当地已是盛誉广传了。
亲爱的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普者黑景区门口,请各位顺序下车,各位请随我来。各位游客看,那门前顶上的牛头象征了这一名族的尊严,穿过踏青石板路,来到码头,开始我们今天的快乐之旅~ 各位游客,站在码头边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湖水,葱翠的孤峰、峰林和峰丛。事实上,普者黑景区的湖不止一个,孤峰也不止这些。在这里,湖泊群、孤峰群、溶洞群“三群”密集。据统计,普者黑景区里孤峰有三百余座,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而普者黑的“湖”是以普者黑湖、落水洞湖、仙人洞湖相连贯通长达21公里的水域。由于湖群主要受地下水补给,且四周无任何工业设施的污染,所以水色清爽、水质清纯。线条柔和圆润的孤峰与峰丛相间有致,与水体构成了绚丽的山水美景,山连山,水饶水,湖光山色浑为一体,姿态万千,真可谓“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不愧有“云南小桂林”之誉。
所以,来到这山水胜景,若不乘船游览,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麽?船是彝家世代相传的独木小舟,宽不过三尺,仅容5人。驶入湖中,如离弦之箭,轻快如风。若逢盛夏初秋,可以停棹湖上对弈垂钓,好不畅快。好了,大家请随着我顺序上船。一起去领略普者黑的迷人风光吧~
荡舟湖中,我们的小船移步换景,和我们擦肩而过的青翠的山峰不停的换着造型,大家是否想起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感慨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低高低各不同,不识“普者”真面目,只缘身在此湖中。”啊~
荡舟湖中,迎面而来的小小浪花是否激起了大家更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的心呢?那就让我们随着这摇曳的水浪来一次“水狂欢”吧。看!那边的游客们已经开始了呢~如果在座的朋友想要加入“水狂欢”的话,就请划船的师傅吧船摇过去,不过在此提醒下朋友们,可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安全设施准备好了才行哦~
现在我们的小船驶入了宽阔的仙人湖中。顺湖而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放眼望去,数千亩湖面,荷叶团团、荷花处处,随风摇曳,娇媚无限。微风吹过,荷香四溢,正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随着小船前行,大家看,远处有一山峰三面环水,如一条青龙浮游于水面,这就是景区中的一大主要景观--青龙山了。山上苍翠绿荫,浑如“桃园胜境”。但是,更为吸引人的是山里有著名的月亮洞和火把洞两大溶洞景观。溶洞中,洞厅宽敞,景物迷人,钟乳石千姿百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力。事实上,普者黑的溶洞也是景区一绝。可以这样说,普者黑“山山有奇洞,洞洞藏秀水”,景区内共有具有观赏价值的大溶洞83个,可使大家流连忘返。除了我刚才所提到的月亮洞、火把洞外,现已开放的溶洞还有仙人洞、彩云洞、远望洞等。很快,我们的小舟到岸了,现在请大家离船上岸,随我一起登上青龙山,游览青山内外的别样洞天。
看过了钟乳石的神奇,登上山顶,连绵起伏的山峦,山环水绕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正是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啊~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普者黑的玲珑秀美,“湖深游鱼浅,野沃盆地宽”,这是一幅何等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啊!
普者黑不仅有秀美的娇山柔水,而且有古朴多姿的民族风情,特别是生活在仙人洞村的彝家撒尼人,定会让大家体会到热情似火的彝家真情。现在就请远方的客人们随我前往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态村,一起感受彝家撒尼人的热情吧~
在仙人洞村,最有趣的民俗游戏就是“抹花脸”。它是撒尼人择偶交友、表达情意的有趣活动呢~在一年一度的“花脸节”里,姑娘小伙用猪油拌锅烟灰尽情地相互涂抹,抹得越黑越过瘾,抹的越黑越开心。凡是来到村里的人,无论您来自何方,何种民族,也不论您是高官还是百姓,全是他们尊贵的客人和朋友。他们会用特有的方式向您表达友情,会趁您不注意时悄悄地、轻轻的抹您一个大花脸,越黑越受欢迎呢~
来到普者黑,不仅可以欣赏她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而且很多民间小吃也让游人津津乐道。如果夏季到普者黑旅游,朋友们还可以吃上撒尼人特有--消暑、解乏的荷叶粥呢。此外,普者黑的“彝家醉虾”和“清汤鱼”,是著名的地方特色菜肴,欢迎大家品尝呢~
各位朋友,今天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个“鱼米之乡”能和朋友们一起“荡柳叶轻舟,赏荷花秀色;游地下暗河,观洞里乾坤;登青龙宝顶,揽山水田园;进民族村寨,品民俗风情”。希望这次旅程能给各位朋友带来美好的回忆!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区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游览全国四A 级旅游区彩色沙林。她地处云南省第一大坝—陆良东南部18公里处,距昆明130公里、石林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彩色沙林于1987年开发,2001年被评为全国四A 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国际沙雕协会又授予了“中国国际彩色沙雕全球推广中心”,“世界彩色沙雕博览园”的称号。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与石林、土林并称为“云南三林”。朋友们,到“彩云之南,看彩色沙林、赏国际沙雕”,现在就跟随我开始一段神奇美丽的沙林之旅吧~ 走进彩色沙林,您就来到了一个多彩的沙世界,您也许见过了许多名山大川,但是当您看到彩
色沙子凝聚成的沙峰、沙柱、沙滩、沙沟时,您也会情不自禁的赞叹她的神奇和美丽。 她是怎样形成的呢?距今200~300万年前,在地质作用下,这儿形成了一个断陷盆地,盆地南端由于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大型的三角洲,来自古陆地的各色石英砂粒堆积于此,在后来的地壳抬升运动中,三角洲经历风雨冲刷、侵蚀的发展演化过程,最终在大自然的精雕细刻下形成了如今壮观、神秘的彩色沙林这一自然奇观~
提到陆良,不得不说爨文化,这里是爨文化的故乡,也是爨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云南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攒文化不仅是云南三大文化之一,同时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她是华夏文化与西南夷文化的交融和凝聚。话说间,我们已来到了爨桥,爨桥上摆放了中国古老的文房四宝,请各位朋友找找,有朋友已经找到了,笔、墨、砚分别摆放在桥的两边,纸在我们的脚下,大地为纸,俗话说得好“行千里路、破万卷书”,今天我们进行的将是一次文化之旅。有朋友问了,爨是什么意思呢?云南文化史上有句民谣: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烧,说的就是这个“爨”字,而进入陆良,听到最多的则是“锅盖头,食物腰,石板下面用火烧”。爨是东汉末年至唐朝中叶云南东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是一个姓氏,有烧火、做饭、灶的意思。穿过爨府玄门,在我们前面的大型浮雕—爨史浮雕,面积达736平方米,她以碑中瑰宝《爨龙颜碑》为历史依据,通过九部分内容展现了爨氏家族的兴衰史。
《爨龙颜碑》是我国书法艺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奇葩,古人云:“登山需凌绝顶,习书当习魏晋”,爨体是魏晋时期书法的风范,是隶书到楷体的过渡,历代以来颇受书法家的称赞,清末康有为先生称其为“古今正书第一”。作为爨体的发源地,2003年,陆良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之乡”。各位朋友,如果您想一睹《爨龙颜碑》的真面目,待会儿返程的时候可到324国道旁贞元堡的斗阁寺内看原碑。
各位朋友,我们下一站就是彩色沙林自然景观片区了。自然景观占地6平方公里,分布在一个“丫”字形的彩色峡谷中,由多色彩色砂粒汇集成的沙峰、沙柱、沙屏等不同的立体景观,宛如进入了一个庞大的迷宫。彩色沙林的神奇地貌让各位一定惊讶不已吧?俗话说“一盘散沙”,而彩色沙林的沙子不但能够凝固成林,而且还能变幻许多不同颜色。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样的奇观呢?到这里的每位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请听我慢慢道来。彩色沙林的沙子之所以能够凝聚成林,不容易倒塌,那是因为这里的沙子含有硅酸盐和碳酸钙,当遇到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会形成一种自然的保护膜,就是这层保护膜起到保护沙子的作用。朋友们又会有疑问了,沙子为何有许多不同的颜色呢?那是因为这里的沙子含有48种不同的微量元素,随着季节、气候阳光、日照角度的不同反射,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从而,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的沙林就是像一幅幅光彩夺目、图案神奇、变幻多端的天然画卷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彩色沙林以其独特的沙峰、沙洞、沙柱而闻名,林内,奇峰林立,沙峦叠嶂,沙洞蜿蜒,景观构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正是因为沙林地形复杂,沙峰原始而粗犷,颇受众多电影,电视导演的青睐。自沙林开发以来已经拍过《三国演义》、《神雕侠
侣》、《笑傲江湖》等三十多部著名电影、电视剧,并保留了很多永久性古建筑外景,享有“天然影视剧场”的美誉。 “彩色沙林,山川秀丽,自然奇观,天下一绝”,这是彩色沙林的真实写照。她吸引了众多的沙雕艺术家来到陆良一展技艺。并保留了很多经典的沙雕作品。走进彩色沙林,就是走进了世界最大的沙雕主题公园,它以得天独厚的彩色沙子引起了世界沙雕协会的注意,并把这里作为所有国际沙雕赛事的一颗
明珠来培育。自2001年至今,彩色沙林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彩色沙雕大赛,它们的主题分别是“千年梦幻”、“走进名著”、“五洲风采”、“音乐神采”、“爨史风情”。彩色沙林在22004年7月24日被世界沙雕协会授予“中国国际彩色沙雕全球推广中心”和“世界彩色沙雕博览园”是荣誉称号,而且开创了五项世界吉尼斯作品之最,即作品规模最大,色彩最丰富,单体沙雕作品最高,户外保存时间最长,作品摆放海拔最高,成为世界沙雕史上的一大奇迹~
走出彩色沙林,骑上战马,穿过一道古典建筑风格并书有“大战马坡”雄浑大字的巨大山门,我们就要进入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孟获交战的古战场,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可通向国家级原始森林“五峰山森林公园”,沿途经过“大战马坡”、“惊马石”、“盘蛇谷”、竹海、原始森林、清泉、流水等景点、景物,可以说是移步换景。“惊马石”、盘蛇谷两个景点,既蕴含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又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现象。这块“惊马石”立于一段长约一百米左右的古驿道下方,民间将此古驿道称为“惊马槽”。“惊马槽”有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只要马从“惊马槽”进入“惊马槽”,便会惊恐的狂奔、非死即伤。相传,诸葛亮的入南中,蜀蛮交战,蛮军八纳洞主大鬼主—木鹿大王深通法术,开挖了大小两条惊马槽,将蜀军战马引上大战马坡对阵,木鹿大王咒语一出,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如同暴风骤雨。只见豺狼虎豹、飞禽走兽乘风而出,个个张牙舞爪,冲向蜀军。蜀军敌不住,退入惊马槽,马惊人坠,败下阵来。蛮兵尾随追杀,蜀军死伤众多,哀嚎遍野,惨不忍睹。从此,每逢雷雨天气或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地百姓常常听到古战场的交战声,俗称“阴兵过路”。现今科学考证,“惊马槽”里的石头具有磁性录音功能,叫“感应石”。蜀蛮交战时,时逢雷电交加,“惊马石”感应其声,记录下了交战时的呐喊声和马匹嘶鸣声,“惊马”就是马儿入槽后对古战场声音感应的缘故。
“盘蛇谷”因为谷中有两条蜿蜒曲折酷似蛇状的山而得名,当地百姓称“蛇盘谷”为“万人冲头”和“天火谷”。那为什么被称为“天火谷”呢?盘蛇谷每隔三至五年就会出现奇特的自然现象--自生火苗焚烧森林,火势虽然很猛,却不会蔓延开来。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熄灭。民间有个这样的说法,自然起火是因为当年孔明火烧藤甲军时的一道咒符忘了收回,至今还起作用。其实这纯属一种自然现象,各位请仔细看,盘蛇谷地形十分跌宕,容易形成巨大的风速流,将谷中的火石矿吹动撞击而起火,民间称“天火”。
好了,说了这么多,也看了这么多,我想,各位一定也累了,饿了。我们今天的行程也将结束。各位朋友,陆良历史悠久,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只是陆良美丽的冰山一角。要真正了解陆良,认识陆良,仅看彩色沙林和五峰山森林公园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朋友们有机会,还可以去浏览下白水塘万亩荷花,高山巨瀑大跌水、世界地理标志牛头山等等。我们真诚的欢迎您常来陆良做客。
梅里雪山
(“三江并流”皇冠上的宝石)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这样的句子同在梅里雪山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任何见过了梅里雪山的人,都会被那诗画的美景所颠倒。今天,我就带各位去看一看雪山,更带各位去领略下梅里雪山的魅力。 梅里雪山又称为太子雪山,当地的藏民视为神山。它位于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满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梅里”系藏语药王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药王山”。梅里雪山冰峰接踵,雪峦绵绵。在数以百计的峰群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就有27座,5000米以上的20座,6000米以上6座。卡瓦格博和其周围的雪峰,有“太子十三峰”之称。虽然称为“十三峰”,但是语意是取“十三”这个在藏语里的吉祥数,其实不是准确的十三个雪峰,而是较多山峰的统称。那耸立在群峰之上的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腹心地带,是整个梅里雪山景区的核心。卡瓦格博,是藏语:“白色雪山”的意思,当地藏民称之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觐圣地,传说是宁玛派分支伽(qie )居巴的保护神。白色,在笃信佛教的藏民心中是至尊至贵的象征。卡瓦格博峰自然可以引申为“神圣的雪山”。传说卡瓦格博原来是九头十八臂的凶煞神,后来被莲花大师点化,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的格萨尔的守护神,成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和多、康、岭(青海、甘肃、西藏及川滇藏地区)众生绕匝朝拜的胜地,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这些雪峰中,比较有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阶吾学峰、玛兵扎拉旺堆峰、粗归腊卡峰、说拉赞归面布峰。其中线条优美,气质若兰,恰似亭亭玉立的女性的面茨姆峰,传说是卡瓦格博的爱妻,意思是: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又有人传说面茨姆为玉龙雪山之女,虽然为卡瓦格博之妻,却心念家乡,面向家乡。雪峰总有云雾缭绕,人们称其为面茨姆含羞而罩上的面纱。吉娃仁安峰意思是“五佛之冠”,是并列排立的五个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侧,海拔5770.5米。而传说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的布迥松阶吾学峰,则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峰之间。卡瓦格博东北方向的守护神就是指玛兵扎拉旺堆峰,又称“无敌降魔战神”(将军峰)。粗腊卡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太子十三峰早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神灵,故有《卡瓦格博颂语》和《卡瓦格博尼语》在民间传诵。在梅里雪山还流传着噶举派第二祖师噶玛拨希曾在此传教的故事。至今神山下的老年人还背诵得朗朗上口的《绒赞山神卡瓦格博颂》,便是这位大师留下的经文。
站在雪山面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祈祷,卡瓦格博神秘傲慢,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到雪山的真面目,有时候任您千呼万唤,它就是不给面子。在晴空下一览无余的机遇
并不是常有的,许多时候,云就罩在雪峰之顶,或系挂于山腰,使其呈现朦胧神秘的形象。这种飘渺的景象使太子十三峰愈发的神奇。
梅里雪山不仅有太子十三峰,还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卡瓦格博峰下,冰川遍布,其中,明永恰、斯恰冰川如两条银鳞玉甲长龙,从海拔六千多米处往下延伸,消失在2660米的密林之中,是世界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谓最壮观的冰川。此冰川从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伸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宽至五百多米,面积有73.5平方公里。此冰川号称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冰川附近有始建于1233年的太子庙,和建于1736年~1796年间的莲花寺,传说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驻足之处,至今香火旺盛,转经者络绎不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庙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胜地。
卡瓦格博峰南侧,还有从悬崖倾泻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为神奇壮观。因为是雪水,从雪峰中倾泻,所以色纯气清;阳光照射,水蒸腾若云雾,水雾又将阳光映衬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们潜心受其淋洒,求得吉祥如意,梅里雪山的冰川冰瀑令人心醉,这里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异木和各种野生动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宝。高山湖泊清澄明镜,在各个雪峰之间的山涧凹地、林海中星罗棋布,且神秘莫测,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风唤雨”的效应,所以路人几乎都敛声静气,不愿触怒神灵。完好、丰富的森林则是藏藏民们以佛心护持而未遭破坏的佛境。
在滇藏川青等地的藏族人民的意识里,不朝拜梅里雪山,死后就没有好归宿。所以,朝山转经者络绎不绝,虔诚的甚至匍匐前进。每年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杖,口念佛经绕山焚香转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太子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20世纪90年代,梅里雪山引来众多科学探险者和登山健儿。从1902~1996年,先后有英美日中等登山者攀登雪山,均未能登顶。这些登山者和探险者使梅里雪山在世界上闻名遐迩,更增添了许多的神秘感。
如今,公路已经修到了梅里雪山脚下,交通便利,所有到德钦旅游的客人都有机会投入神山的怀抱,去领略它那独特、迷人的风采。站在梅里雪山的面前,您只需轻轻的告诉它:我来了!不一定要去转经,去朝拜,去征服所谓的雪山之巅,只要到了,心领了,感悟了,那也算是修成正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