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的一点体会

浅谈农村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的一点体会 席桥镇中心小学 223200 傅晓玲 摘要: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中应时而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施下的新产物, 它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凸显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农村教育它自身的特殊性、局限性、地域性、人文性等特点,开发适合自己实际的校本课程来弥补和丰富课程内容十分有必要。本文就经典诵读进入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内容开发和实施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以期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农村小学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提供一种思想和方法。

中华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传承古老的华夏文明,使古老的中华以礼仪之邦立于世界之东方。作为教师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任,特别在农村地区,更需要文化的普及和文明的传播,农村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明素养的提高,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 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传统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巨星。江泽民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志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对孩子的精神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的名篇佳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审

美能力。在这一点上传统经典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农村学校中华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传统经典文学中所极力倡导的东西,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极大的引导作用。通过诵读这一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形成学生的主体思想体系。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各种设施相对落后,家庭教育处于极低层次的水平,家长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在这种状况下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校于一年前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三、实践与探索

一年来我校开展了优秀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1、在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过程中,我们把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熏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2、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熏陶。每天早晨7点半到八点。三十分钟晨读时间。内容有:唐诗,宋词。每班每天诵读一首(篇)古诗词;每班每周上一节以经典诗词诵读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

每月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每两个月学校举行一次全校的诗歌朗诵比赛评出“背诗王”“读书王”和“书香班级”既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又使古诗词教学形式得到有益的扩展和延伸。特别是像李白、杜甫的作品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3、树立学生奋发向上、立志进取的理想。我们利用学校墙壁、宣传栏办起了墙报专刊,教室内、教室外的走廊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内容有,《正气歌》、《过零丁洋》、《行路难》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传统经典文化教育气息。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古诗词名句,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副副诗配画作品,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学生一走进教室,感受到的是良好的书香文化气息,对树立学生的奋发向上、立志进取的精神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节约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应具有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向学生推荐包拯的《气不用脏吏疏》、诸葛亮的《诫子书》等。让学生在经典的熏染下养成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四、效果与总结。

通过传统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广大农村的孩子们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审美、想像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了他们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了

民族自豪感,让这些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文明的种子播向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万国华. 困境与出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姜园, 刘冲.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7(03).

[3].覃章成.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7).

[4].李敏.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困境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6).

[5].朱安安. 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反思[J].课程. 教材. 教法 .2004(07).

浅谈农村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的一点体会 席桥镇中心小学 223200 傅晓玲 摘要: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中应时而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施下的新产物, 它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凸显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农村教育它自身的特殊性、局限性、地域性、人文性等特点,开发适合自己实际的校本课程来弥补和丰富课程内容十分有必要。本文就经典诵读进入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内容开发和实施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以期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农村小学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提供一种思想和方法。

中华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传承古老的华夏文明,使古老的中华以礼仪之邦立于世界之东方。作为教师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任,特别在农村地区,更需要文化的普及和文明的传播,农村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明素养的提高,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 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传统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巨星。江泽民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志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对孩子的精神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的名篇佳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审

美能力。在这一点上传统经典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农村学校中华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传统经典文学中所极力倡导的东西,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极大的引导作用。通过诵读这一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形成学生的主体思想体系。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各种设施相对落后,家庭教育处于极低层次的水平,家长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在这种状况下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校于一年前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三、实践与探索

一年来我校开展了优秀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1、在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过程中,我们把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熏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2、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熏陶。每天早晨7点半到八点。三十分钟晨读时间。内容有:唐诗,宋词。每班每天诵读一首(篇)古诗词;每班每周上一节以经典诗词诵读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

每月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每两个月学校举行一次全校的诗歌朗诵比赛评出“背诗王”“读书王”和“书香班级”既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又使古诗词教学形式得到有益的扩展和延伸。特别是像李白、杜甫的作品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3、树立学生奋发向上、立志进取的理想。我们利用学校墙壁、宣传栏办起了墙报专刊,教室内、教室外的走廊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内容有,《正气歌》、《过零丁洋》、《行路难》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传统经典文化教育气息。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古诗词名句,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副副诗配画作品,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学生一走进教室,感受到的是良好的书香文化气息,对树立学生的奋发向上、立志进取的精神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节约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应具有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向学生推荐包拯的《气不用脏吏疏》、诸葛亮的《诫子书》等。让学生在经典的熏染下养成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四、效果与总结。

通过传统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广大农村的孩子们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审美、想像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了他们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了

民族自豪感,让这些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文明的种子播向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万国华. 困境与出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姜园, 刘冲.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7(03).

[3].覃章成.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7).

[4].李敏.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困境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6).

[5].朱安安. 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反思[J].课程. 教材. 教法 .2004(07).


相关文章

  • 小学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 诵读经典 共浴书香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材料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位于xx县城南30多公里,教学服务区辐射方圆20公里以内,是一所典型的边远农村寄宿制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173人,教师59人.我校学生层次各异,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多数家 ...查看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吟
  • 我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在数千年的传诵过程中,陶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华夏文明的辉煌,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来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一大亮点.在新课改精神的指 ...查看


  •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申报材料 1
  •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 课题申报书 重庆市荣昌区大成小学--朱昌茂 一.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 二.课题负责人:朱昌茂 三.课题主要成员:大成教育研究院 德育组长 教科室主任 语文学科组 四.本课 ...查看


  • 同步拓展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 三间堂小学同步拓展阅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识字.积累的能力,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阅读教学模式. 低学段:注重识字 ...查看


  • 经典之华光耀中原
  • 作者:谢安顺 2010年09期 河南省漯河市通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普遍推广至全市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试点,典型示范 2002年,漯河市的商业幼儿园把经典文化教育引入课堂,让全园600多名儿童每 ...查看


  • 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 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课程实验将近一年时间,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准确把握好实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3月9日参加了是小学教研室组织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 ...查看


  • 曹庄小学经典诵读总结
  • 曹庄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q ...查看


  • 小学重阳节经典诵读总结
  • 南泉赵家屯小学 重阳节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南泉赵家屯小学 重阳节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前一阶段按照教育办下发的<"我们的节日·重阳"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要求,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 ...查看


  • 六一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
  • 六一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 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 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