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_以云南德昂族为例

          

第30卷第6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 30No. 62010年11月      Journ al of S outh-Central Un ivers 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Nov. 2010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以云南德昂族为例李晓斌1, 杨晓兰2

(1.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650091; 2. 德宏州州委会党校, 云南德宏678400) 摘 要:从2005年到2010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效益, 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体现为, 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 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的不平衡。这使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空间进一步变化, 也一定程度地造成民族识别与认同的混乱, 还给民族关系造成一定影响。扶持政策的瞄准机制欠科学和扶持政策推进实施的阶段性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下一步的实践中, 扶持政策应从以微观经济效益为主向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社会效益并重转变。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 德昂族; 扶持政策

中图分类号:D633.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0) 06-0012-05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是指国家针对我国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制定和实施的

一系列政策。2005年5月, 国务院通过并开始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 》(以下简称《规划》) 。经过5年的努力,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是《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 本文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德昂族为例, 对扶持政策实施的情况与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下一阶段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一、扶持德昂族政策措施的成效

1. 调查点概况。三台山德昂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 位于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中部, 距市府22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58平方公里, 辖4个村民委员会, 31个自然村, 34个村民小组, 共有1578户6517人。主要居住着德昂族、景颇族和汉族, 其中德昂族村寨19个, 933户, 3851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59. 1%, 占全国德昂族人口的23%; 景颇族村寨7个, 295户, 1148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17. 6%; 汉族村寨8个, 350户, 1518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23. 3%。

2. 扶持政策的成效。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成立之初, 基础条件很差, 村民生活水平低下, 发展滞后。

  收稿日期:2010-06-20

1987年, 全乡经济总收入只有153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18元, 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03公斤; 黑白电视

机17台, 自行车41辆, 全乡上下除原滇缅公路外, 全部都是土路。2005年以来, 按照《规划》的总体安排, 德宏州整合“兴边富民”、“较少民族项目”、“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海对口帮扶”等建设资金, 分别组织实施了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科技推广及培训三大类的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2009年, 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84. 18万元, 农民所得总收入1109. 3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875元, 分别比2005年增长56. 7%、72. 7%和73%。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 人居环境得到改善。2005年, 三台山乡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和危房的有402户1845人, 占农业户的28. 9%, 其中德昂族295户1326人, 占农业户的20. 8%。2005-2009年全乡实施安居工程720户, 实施易地搬迁435户, 将14个德昂族村民小组的村内道路修成水泥路、弹石路面, 实施安居抗震房改造160户, 基本消除了茅草房、杈杈房和危房,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德昂族人住楼上、畜关楼下的生活习俗, 改善了村内卫生脏乱差的现状。基本实现农村道路硬化, 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农村环境

[1]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08JZD0023-3) 。  作者简介:李晓斌(1973—) , 男(白族) , 云南大学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西南民族关系。E-mail:x iao binli121@163. com

本文中所用数据除专门注明外, 均为笔者实地调研所获。

第30卷         李晓斌, 杨晓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有了很大的改观。

第二, 经济收入增多, 生活质量逐步提高。2005年末, 三台山乡德昂族绝对贫困人口206人, 占农业人口的3. 2%, 德昂族相对贫困人口3302人, 占农业人口的51. 9%; 农村经济收入2389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874元, 粮食总产量3681吨, 人均口粮225公斤。200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2984. 1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875元; 人均口粮300公斤。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最为明显的是三台山乡出冬瓜村(德昂族村) , 通过扶持, 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631. 74万元, 比2004年的390. 6万元增加241. 14万元, 增61. 7%; 农民人均纯收入1586元, 比2004年的604元增加982元, 增162. 6%; 人均口粮353公斤, 比2004年的263公斤增加90公斤, 增34. 2%。

第三,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改善。三台山德昂族乡地质属断裂层结构, 人畜饮用水不足是三台山德昂族乡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为此全乡借助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机遇,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提高灌溉供水能力, 增加科技投入, 加大了平田改土力度, 优先解决涉及面积广、受益人数多的拦水坝、小塘坝和引水沟渠的损毁和欠缺问题。2003—2007年, 乡政府共投入153. 5万元, 实施了29个异地搬迁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的新建、维修和扩建, 总长度70. 32公里, 解决了795户3402人及1486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投入58. 55万元, 完成乡内42件大小型取水坝、拦水坝及水毁工程的新建、修缮等工作, 改善灌溉面积767亩, 建设沼气池333口, 修建农田沟渠5000多立方米, 架设输电线路11. 5公里, 改善了农田的抗险能力, 把部分“雷响田”建成“饱水田”, 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 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改善的基础上, 又调整了产业结构, 先后种植茶叶1630亩、澳洲坚果370亩、香蕉325亩、板栗500亩、咖啡900亩、八角150亩、核桃140亩和竹子1260亩等等。

第四, 养殖业获得长足发展。德昂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四个派别润、摆奘、多列和左抵在德昂族地区都有传播。三台山的德昂族大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多列派。按此派教规, 一般不饲养除耕牛以外的牲畜家禽, 不杀牲, 见杀不吃, 闻声不吃[2]。这也是德昂族村的畜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都很小的主要原因。但通过5年的引导、带动, 养殖业获得长足发展, 全乡形成了以允欠三组为代表的一大批德昂族养猪大户及养猪示范村, 养

殖大户年出售仔猪100头以上的有3户, 仔猪销售从过去的0头增加到2009年4560头, 收入达136. 8万元, 占畜牧业收入的22. 8%。

第五,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夯实。全乡34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公路, 其中4个村委会所在地和17个村民小组都通弹石路, 3个村民小组通水泥路, 11个村小组都通砂石路, 正在建一个乡村柏油路; 有26个村民小组架通自来水, 有8个村民小组用电力抽水, 通水率达100%; 全乡4个村委会和34个村民小组都通电和通广播电视, 通电率达100%, 有3个村民小组74户334人实现了“村村通”。

二、德昂族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扶持政策在取得良好政治、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调查中反映较多的是扶持政策不平衡的问题,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 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的不平衡。

1. 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在三台山乡, 从2003—2009年, 全乡所获各类扶持经费2770万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为150万元, 占总经费的5%, 但这些经费是用于文化活动室的土建, 没有包括文化活动室的活动经费, 其他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也严重不足, 开展文化建设的经费非常紧张。仅2009年一年乡政府向各级部门报送请求增加文化建设经费的请示报告就多达21份。从近年乡人大议案的情况看, 涉及文化需求的议案呈上升态势, 历年都有乡人大代表提出涉及文化需求的议案。以2008年为例, 当年乡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56件, 其中包括邦外、拱别等11个村民小组要求建盖文化活动室和增加活动经费的11件议案, 邦外村组建民间乐队议案一件。从议案回复的情况看, 得到解决的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类, 而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水电、道路、生产和产业扶持项目上, 这些议案因为与扶持政策的指向一致而较快得到解决。扶持政策中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明显偏弱, 因而与文化建设有关的议案的解决难度较大, 上述提到的涉及文化需求的11件议案中, 8件议案都只能是“在今后的项目申报中积极向上级争取立项解决”, 得到部分解决的3件议案的资金也是来自企业赞助, 而非国家的扶持。

上述情况反映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 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足, 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文化活动经费缺乏, 村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扶持政策的这种不平衡使得近年来德昂族的文化空间进一步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

其一, 国内主流文化空间的变化。在三台山所辖4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中, 建成文化站的不到一半。而已建成的这些文化站又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 无法开展活动, 大部分被当作会议室用。文化活动室作为本民族文化传承场和宣传主流文化阵地的功能并没有得到体现。三台山乡德昂族了解认识主流文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大众传媒。目前, 全乡1536户6468人, 其中有电视的农户有1254户, 电视拥有率为81%, 但实现“村村通”的只有出冬瓜自然村和允欠三组的63户315人, 而农户自行安装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的有695户。“村村通”项目属于经费配套工程, 实施需要当地政府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 但市、乡财政困难, “村村通”配套资金紧缺, 无法解决相应的配套资金, 故在接收方式上, 乡上大多数群众还是通过卫星地面接收器来收看电视节目, 即使是在乡政府也无法观看到有线电视。这带来几个问题:一是不能观看到本地民族语的电视节目, 而部分德昂族特别是35岁以上的德昂族还有一大部分听不懂汉语, 因此, 他们很难通过大众传媒这一重要途径来了解认识主流文化, 形成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间的错位。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经费不足, 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不平衡, 形成很大急待填充的空间。三是尽管相关部门曾进行过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转星调整工作, 但因为我们的文化供给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为境外广播电视渗透并占据部分文化空间创造了条件。在边境沿线, 境外的电视发射台转播境外电视台的节目, 同时还以短波广播方式转播英国BBC 等境外电台。现阶段还出现了境外调频广播, 对我方进行渗透。在XX 市, 50%的德昂村寨都能收看到境外节目。

其二, 本民族传统文化空间的变化。传统文化空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年来, 由缅甸德昂族(在缅甸称崩龙族) 所新创制的德昂族文字、德昂族图腾——龙阳塔, 伴随着缅甸德昂族歌手所创作的德昂流行歌曲, 开始在我国德昂族中流传, 德昂族文化重心向缅甸转移。二是传统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影响减弱。德昂族的传统信仰是南传上座部佛教, 近年来, 因为经费缺乏的问题, 寺院得不到及时修缮, 比丘得不到及时补充, 特别是在扶贫过程中, 大量村落异地搬迁后, 寺庙也因经费问题没有及时建设起来或建的很简陋, 佛教在村中的影响减弱。在三台山乡, 初冬瓜四组是2005年从初冬瓜一组中搬迁出来的新寨。调查中发现, 在浇花节、进洼、出洼等重要的宗教节日时, 四组的人们在新奘房只举行简单的仪式, 第二天就全回老寨过节, 并要到“老奘房绕三圈”, 因为在他们看来, “新寨人回老寨象征着整个寨子的团结”。短时期内, 新奘房在社会整合、村

民主体性归属感、村落共同体的认同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是无法和老寨奘房相比的[3], 因此, 宗教对初冬瓜四组社会控制的影响也一定程度弱化, 这是宗教对村寨社会控制弱化的表现之一。传统宗教影响的弱化为境外宗教的渗透创造了条件。另外, 随着本民族文化影响的弱化, 文化空间的转换, 宗教交叉信仰的问题日益突出。同一民族宗教交叉信仰的问题造成同一民族内部的分化、冲突, 如共居于同一村落中, 则小到婚礼、葬礼等日常生活习俗, 大到奘房、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的集资问题都成为容易引发纠纷的问题。

2. 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2005—2009年三台山乡先后获得“兴边富民”、“较少民族项目”、“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海对口帮扶”等重大扶持项目, 建设资金总数约达2770. 528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存在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的问题。在上述这些经费中, 德昂族所获得的经费在全部经费中占了绝大部分。根据对“较少民族项目”、“兴边富民”、“整村推进”三大项目的统计, 在全乡34个村民小组中, 划拨到19个德昂族村的经费约为814万, 占这三大类项目经费总数的68%。从人口比例的情况来看, 德昂族占乡总人口的59. 14%, 而所获扶持经费的比例显然大大超出这一比例。剩下的款项中还有部分用于全乡公共事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单是2002年, 就投入资金12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5267平方米的三台山乡综合农贸市场。因此, 占全乡人口59%的德昂族获得了大部分的项目经费, 全乡40%的人口只分享不到20%的扶持经费, 而三台山乡的其他民族的贫困程度与德昂族基本在同一水平上, 有的甚至比德昂族还低。

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对周边民族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遮放镇户门村巴托寨的傣族说:我们干脆也并给你们寨子算你们德昂(族) 算了。在三台山乡允欠村务工的几位江东村的汉族民工说:“这几年他们(德昂族) 项目多了, 我们村条件比他们差多了, 苦也比他们苦多了, 但什么(项目) 都见不着。”

另外, 由于扶持政策的不平衡, 乡上其他民族多次写申请和找乡领导要项目, 给乡政府造成很大压力。调查中发现, 从统筹兼顾的角度, 为实现全乡的

第30卷         李晓斌, 杨晓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均衡发展, 也为了消解扶持政策不平衡给其他民族所带来的心理的影响, 在具体的运作中, 乡上尽可能从德昂族的项目中留一部分分给其他民族。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还造成民族识别与认同的混乱。遮放农场四队汉族赖某看到德昂政策好, 直接找到允欠小组一户赖姓的德昂族家提出重新归宗认门。在德昂族与其他民族的散杂居地区, 出现了部分其他民族的村民要求改为德昂族的情况, 因为只有村中德昂族的户数占到一定比例后才能认定为德昂村, 从而享受到相应政策。

另外, 相同或相近贫困程度的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 还给民族关系造成一定影响。虽然目前未因此出现冲突纠纷, 但从这几年三台山德昂族乡领导干部直接处理的几起主要的村民矛盾纠纷来看, 存在“国家已给德昂族那么多好处了, 还来和我们争这点点”的心态。因此, 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的问题是影响同区域内民族关系的潜在因素。三、德昂族扶持政策成效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扶持政策的瞄准机制欠科学。包括德昂族在内的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瞄准机制是以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自然村作为对象。在制定《规划》时, 明确提出将扶持政策的适用范围确定为云南、西藏、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10个省区中人口较少民族集中分布的640个行政村中的自然村。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扶贫开发资源一定程度上的外溢, 可以充分发挥扶贫开发资源效益, 快速降低贫困的发生率, 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从而达到“解决中国近一半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的政治意

[4]5义”。另外, 这一模式也与国家实行整村推进的扶

2. 扶持政策逐层推进的实施步骤和重点调整不及时。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问题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4]

323

, 在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的特征清晰把

握的基础上, 扶持政策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特点

确定了政策步骤:“十五”期间, 首先是要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因此, 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群众增收为实施重点[4]

323

之后, 再用5年时间, 在2010年前, 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条件, 较大幅度地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使大部分群众达到小康, 接近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上述政策的实施步骤实际上确定了政策不同阶段的扶持重点。为与上述步骤相适应, 扶持政策在这一实施步骤中的重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培育[4]

323

。从扶持政策的实施步骤

和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看, 文化建设显然不是重点, 这也是在上述德昂族的扶持政策中, 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随着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成效的逐步显现, 其社会特点的相应变化, 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也应相应进行调整, 以适应这种变化。经过近5年的扶持,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此基础上, 应该从初期主要着眼于生活生存、贫困等物质层面问题的解决, 向民族认同、文化调适、民族心理等精神、文化层面推进和深化。从政策的步骤上看, 在第一阶段扶持政策已取得良好政治、经济效益, 人口较少民族温饱问题初步解决的情况下, 下一阶段的扶持政策应着重考虑, 如何在此基础上增强人口较少民族的国家认同, 如何带动相邻其他民族的发展, 以及为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发展创造融洽的周边民族关系, 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从而形成与边疆其他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局面。因此, 下一步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应从以微观经济效益为主向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社会效益并重转变。

四、进一步优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思考从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问题突出的社会发展特点出发, 前一阶段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主要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为实施重点。经过近五年的扶持, 上述状况得到

贫开发政策相衔接。但随着扶持政策的实施, 这一扶贫模式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 其存在的问题也逐

渐显现出来。笔者注意到, 在22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640个村中, 总人口95. 6万人, 其中人口较少民族38. 4万人, 只占总人口比重的40. 2%, 即在行政村一级, 人口较少民族的分布仍然是与其他民族呈交错杂居的格局, 并且在行政村这一区域中, 不同民族的贫困程度在总体上差异不大, 而以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自然村为重点的政策瞄准机制造成同区域内相同贫困程度的不同民族实行不同扶持政策的情况。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 造成新的民族间的不平衡。因此, 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瞄准机制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4]65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

明显改善, 因此, 根据政策实施的成效以及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扶持政策也应相应进行调整优化。

1. 调整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绩效评估模式, 从只重视政府的经济效益的评估, 扩展延伸到宏观效益的评估。前一阶段的扶持中, 对扶持政策效益的评价, 更多关注于单一经济发展指标及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重视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等对社会发展有显性作用的因素, 而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 忽视扶持政策的宏观社会效益评估。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背景下, 显得日益突出。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大部分都分布在边境一线, 只重视政策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政策的宏观社会效益与我国的文化安全战略不相符合。因此, 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效益的评估必须扩展与延伸到宏观效益的评估, 从宏观层面评估其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作用。考虑到云南的人口较少民族多分布于边境一线, 宏观社会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相比较不仅涵盖了个体、局部的利益, 而且体现了国家安全的利益, 因此, 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宏观社会效益对于我国西南边疆安全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增加人口较少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增强抵御境外文化渗透的能力。在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效益的情况下, 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 建设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文化译制传播中心, 增设民语节目, 为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听得懂、看得懂广播电视的问题提供平台; 增加对乡村文化活动室活动经费的投入, 积极培育乡村民间文艺活动团体和文艺骨干; 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供给的量和力度, 充分满足其文化需求, 利用人口较少民族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方式融入主旋律, 贯穿核心价值, 增强国家认同, 及时占领文化空间; 开展民族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多种形式进课堂的尝试, 充实乡村的文化空间。通过文化建设, 增强边境一线人口较少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 把边疆建

参考文献:

[1] 中共德宏州委. 加快人口较少数民族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R]. 2007.

[2]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云南省编辑组. 德昂族

社会历史调查[M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198.

设成为文化边疆和体现人口较少民族高度国家认同感的精神边疆, 增强反文化渗透的能力。

3. 全方位地加强人口较少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的管理, 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信仰在抵御境外文化渗透中的作用。对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信仰文化给以重视, 并适度予以一定扶持, 在宗教工作中充分重视和运用民族约定俗成、有长期历史传统的信仰文化来作为抵御外来宗教的有效文化工具。在宗教的管理工作中, 充分激发宗教的正功能为我所有, 有效抵制境外文化的渗透。

目前, 在对宗教的管理工作中, 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其负功能的防范, 对宗教社会功能的复杂性和双重性认识不足, 积极引导、发挥宗教正功能的力度不够, 宗教的正功能在民族关系, 特别是抵制边境外来文化渗透方面的积极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学术界对宗教的正功能的研究严重滞后, 不能为其正功能的实际运用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与指导, 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 制定科学的扶持政策瞄准机制。目前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是以民族来认定的, 上述扶持模式客观上强化了民族意识、民族差别。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应考虑到扶持政策对民族关系的调适, 以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在云南, 人口较少民族往往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 贫困程度也差不多。建议在不弱化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力度的同时, 对同区域相同贫困程度的群体也加大扶持力度, 把小区域扶贫与民族扶贫有机结合。对散杂居地区的特困群体的扶持, 应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贫困程度来作为相关扶持政策的基准, 而不是以民族成分来作为是否享受扶持政策的依据。

5. 实行扶持政策的动态管理和优化。加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施成效的统计、监测和舆情反馈工作, 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政策实施的情况与效果, 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 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依据, 适时进行政策的调适和优化。

[3] 李晓武. 异地搬迁与文化调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9

(1) .

[4]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丛书编委会.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

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 程 苹)

          

第30卷第6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 30No. 62010年11月      Journ al of S outh-Central Un ivers 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Nov. 2010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以云南德昂族为例李晓斌1, 杨晓兰2

(1.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650091; 2. 德宏州州委会党校, 云南德宏678400) 摘 要:从2005年到2010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效益, 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体现为, 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 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的不平衡。这使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空间进一步变化, 也一定程度地造成民族识别与认同的混乱, 还给民族关系造成一定影响。扶持政策的瞄准机制欠科学和扶持政策推进实施的阶段性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下一步的实践中, 扶持政策应从以微观经济效益为主向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社会效益并重转变。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 德昂族; 扶持政策

中图分类号:D633.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0) 06-0012-05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是指国家针对我国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制定和实施的

一系列政策。2005年5月, 国务院通过并开始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 》(以下简称《规划》) 。经过5年的努力,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是《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 本文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德昂族为例, 对扶持政策实施的情况与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下一阶段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一、扶持德昂族政策措施的成效

1. 调查点概况。三台山德昂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 位于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中部, 距市府22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58平方公里, 辖4个村民委员会, 31个自然村, 34个村民小组, 共有1578户6517人。主要居住着德昂族、景颇族和汉族, 其中德昂族村寨19个, 933户, 3851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59. 1%, 占全国德昂族人口的23%; 景颇族村寨7个, 295户, 1148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17. 6%; 汉族村寨8个, 350户, 1518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23. 3%。

2. 扶持政策的成效。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成立之初, 基础条件很差, 村民生活水平低下, 发展滞后。

  收稿日期:2010-06-20

1987年, 全乡经济总收入只有153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18元, 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03公斤; 黑白电视

机17台, 自行车41辆, 全乡上下除原滇缅公路外, 全部都是土路。2005年以来, 按照《规划》的总体安排, 德宏州整合“兴边富民”、“较少民族项目”、“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海对口帮扶”等建设资金, 分别组织实施了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科技推广及培训三大类的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2009年, 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84. 18万元, 农民所得总收入1109. 3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875元, 分别比2005年增长56. 7%、72. 7%和73%。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 人居环境得到改善。2005年, 三台山乡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和危房的有402户1845人, 占农业户的28. 9%, 其中德昂族295户1326人, 占农业户的20. 8%。2005-2009年全乡实施安居工程720户, 实施易地搬迁435户, 将14个德昂族村民小组的村内道路修成水泥路、弹石路面, 实施安居抗震房改造160户, 基本消除了茅草房、杈杈房和危房,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德昂族人住楼上、畜关楼下的生活习俗, 改善了村内卫生脏乱差的现状。基本实现农村道路硬化, 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农村环境

[1]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08JZD0023-3) 。  作者简介:李晓斌(1973—) , 男(白族) , 云南大学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西南民族关系。E-mail:x iao binli121@163. com

本文中所用数据除专门注明外, 均为笔者实地调研所获。

第30卷         李晓斌, 杨晓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有了很大的改观。

第二, 经济收入增多, 生活质量逐步提高。2005年末, 三台山乡德昂族绝对贫困人口206人, 占农业人口的3. 2%, 德昂族相对贫困人口3302人, 占农业人口的51. 9%; 农村经济收入2389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874元, 粮食总产量3681吨, 人均口粮225公斤。200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2984. 1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875元; 人均口粮300公斤。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最为明显的是三台山乡出冬瓜村(德昂族村) , 通过扶持, 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631. 74万元, 比2004年的390. 6万元增加241. 14万元, 增61. 7%; 农民人均纯收入1586元, 比2004年的604元增加982元, 增162. 6%; 人均口粮353公斤, 比2004年的263公斤增加90公斤, 增34. 2%。

第三,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改善。三台山德昂族乡地质属断裂层结构, 人畜饮用水不足是三台山德昂族乡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为此全乡借助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机遇,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提高灌溉供水能力, 增加科技投入, 加大了平田改土力度, 优先解决涉及面积广、受益人数多的拦水坝、小塘坝和引水沟渠的损毁和欠缺问题。2003—2007年, 乡政府共投入153. 5万元, 实施了29个异地搬迁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的新建、维修和扩建, 总长度70. 32公里, 解决了795户3402人及1486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投入58. 55万元, 完成乡内42件大小型取水坝、拦水坝及水毁工程的新建、修缮等工作, 改善灌溉面积767亩, 建设沼气池333口, 修建农田沟渠5000多立方米, 架设输电线路11. 5公里, 改善了农田的抗险能力, 把部分“雷响田”建成“饱水田”, 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 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改善的基础上, 又调整了产业结构, 先后种植茶叶1630亩、澳洲坚果370亩、香蕉325亩、板栗500亩、咖啡900亩、八角150亩、核桃140亩和竹子1260亩等等。

第四, 养殖业获得长足发展。德昂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四个派别润、摆奘、多列和左抵在德昂族地区都有传播。三台山的德昂族大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多列派。按此派教规, 一般不饲养除耕牛以外的牲畜家禽, 不杀牲, 见杀不吃, 闻声不吃[2]。这也是德昂族村的畜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都很小的主要原因。但通过5年的引导、带动, 养殖业获得长足发展, 全乡形成了以允欠三组为代表的一大批德昂族养猪大户及养猪示范村, 养

殖大户年出售仔猪100头以上的有3户, 仔猪销售从过去的0头增加到2009年4560头, 收入达136. 8万元, 占畜牧业收入的22. 8%。

第五,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夯实。全乡34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公路, 其中4个村委会所在地和17个村民小组都通弹石路, 3个村民小组通水泥路, 11个村小组都通砂石路, 正在建一个乡村柏油路; 有26个村民小组架通自来水, 有8个村民小组用电力抽水, 通水率达100%; 全乡4个村委会和34个村民小组都通电和通广播电视, 通电率达100%, 有3个村民小组74户334人实现了“村村通”。

二、德昂族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扶持政策在取得良好政治、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调查中反映较多的是扶持政策不平衡的问题,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 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的不平衡。

1. 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在三台山乡, 从2003—2009年, 全乡所获各类扶持经费2770万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为150万元, 占总经费的5%, 但这些经费是用于文化活动室的土建, 没有包括文化活动室的活动经费, 其他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也严重不足, 开展文化建设的经费非常紧张。仅2009年一年乡政府向各级部门报送请求增加文化建设经费的请示报告就多达21份。从近年乡人大议案的情况看, 涉及文化需求的议案呈上升态势, 历年都有乡人大代表提出涉及文化需求的议案。以2008年为例, 当年乡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56件, 其中包括邦外、拱别等11个村民小组要求建盖文化活动室和增加活动经费的11件议案, 邦外村组建民间乐队议案一件。从议案回复的情况看, 得到解决的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类, 而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水电、道路、生产和产业扶持项目上, 这些议案因为与扶持政策的指向一致而较快得到解决。扶持政策中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明显偏弱, 因而与文化建设有关的议案的解决难度较大, 上述提到的涉及文化需求的11件议案中, 8件议案都只能是“在今后的项目申报中积极向上级争取立项解决”, 得到部分解决的3件议案的资金也是来自企业赞助, 而非国家的扶持。

上述情况反映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 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足, 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文化活动经费缺乏, 村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扶持政策的这种不平衡使得近年来德昂族的文化空间进一步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

其一, 国内主流文化空间的变化。在三台山所辖4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中, 建成文化站的不到一半。而已建成的这些文化站又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 无法开展活动, 大部分被当作会议室用。文化活动室作为本民族文化传承场和宣传主流文化阵地的功能并没有得到体现。三台山乡德昂族了解认识主流文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大众传媒。目前, 全乡1536户6468人, 其中有电视的农户有1254户, 电视拥有率为81%, 但实现“村村通”的只有出冬瓜自然村和允欠三组的63户315人, 而农户自行安装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的有695户。“村村通”项目属于经费配套工程, 实施需要当地政府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 但市、乡财政困难, “村村通”配套资金紧缺, 无法解决相应的配套资金, 故在接收方式上, 乡上大多数群众还是通过卫星地面接收器来收看电视节目, 即使是在乡政府也无法观看到有线电视。这带来几个问题:一是不能观看到本地民族语的电视节目, 而部分德昂族特别是35岁以上的德昂族还有一大部分听不懂汉语, 因此, 他们很难通过大众传媒这一重要途径来了解认识主流文化, 形成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间的错位。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经费不足, 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不平衡, 形成很大急待填充的空间。三是尽管相关部门曾进行过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转星调整工作, 但因为我们的文化供给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为境外广播电视渗透并占据部分文化空间创造了条件。在边境沿线, 境外的电视发射台转播境外电视台的节目, 同时还以短波广播方式转播英国BBC 等境外电台。现阶段还出现了境外调频广播, 对我方进行渗透。在XX 市, 50%的德昂村寨都能收看到境外节目。

其二, 本民族传统文化空间的变化。传统文化空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年来, 由缅甸德昂族(在缅甸称崩龙族) 所新创制的德昂族文字、德昂族图腾——龙阳塔, 伴随着缅甸德昂族歌手所创作的德昂流行歌曲, 开始在我国德昂族中流传, 德昂族文化重心向缅甸转移。二是传统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影响减弱。德昂族的传统信仰是南传上座部佛教, 近年来, 因为经费缺乏的问题, 寺院得不到及时修缮, 比丘得不到及时补充, 特别是在扶贫过程中, 大量村落异地搬迁后, 寺庙也因经费问题没有及时建设起来或建的很简陋, 佛教在村中的影响减弱。在三台山乡, 初冬瓜四组是2005年从初冬瓜一组中搬迁出来的新寨。调查中发现, 在浇花节、进洼、出洼等重要的宗教节日时, 四组的人们在新奘房只举行简单的仪式, 第二天就全回老寨过节, 并要到“老奘房绕三圈”, 因为在他们看来, “新寨人回老寨象征着整个寨子的团结”。短时期内, 新奘房在社会整合、村

民主体性归属感、村落共同体的认同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是无法和老寨奘房相比的[3], 因此, 宗教对初冬瓜四组社会控制的影响也一定程度弱化, 这是宗教对村寨社会控制弱化的表现之一。传统宗教影响的弱化为境外宗教的渗透创造了条件。另外, 随着本民族文化影响的弱化, 文化空间的转换, 宗教交叉信仰的问题日益突出。同一民族宗教交叉信仰的问题造成同一民族内部的分化、冲突, 如共居于同一村落中, 则小到婚礼、葬礼等日常生活习俗, 大到奘房、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的集资问题都成为容易引发纠纷的问题。

2. 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2005—2009年三台山乡先后获得“兴边富民”、“较少民族项目”、“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海对口帮扶”等重大扶持项目, 建设资金总数约达2770. 528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存在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的问题。在上述这些经费中, 德昂族所获得的经费在全部经费中占了绝大部分。根据对“较少民族项目”、“兴边富民”、“整村推进”三大项目的统计, 在全乡34个村民小组中, 划拨到19个德昂族村的经费约为814万, 占这三大类项目经费总数的68%。从人口比例的情况来看, 德昂族占乡总人口的59. 14%, 而所获扶持经费的比例显然大大超出这一比例。剩下的款项中还有部分用于全乡公共事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单是2002年, 就投入资金12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5267平方米的三台山乡综合农贸市场。因此, 占全乡人口59%的德昂族获得了大部分的项目经费, 全乡40%的人口只分享不到20%的扶持经费, 而三台山乡的其他民族的贫困程度与德昂族基本在同一水平上, 有的甚至比德昂族还低。

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对周边民族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遮放镇户门村巴托寨的傣族说:我们干脆也并给你们寨子算你们德昂(族) 算了。在三台山乡允欠村务工的几位江东村的汉族民工说:“这几年他们(德昂族) 项目多了, 我们村条件比他们差多了, 苦也比他们苦多了, 但什么(项目) 都见不着。”

另外, 由于扶持政策的不平衡, 乡上其他民族多次写申请和找乡领导要项目, 给乡政府造成很大压力。调查中发现, 从统筹兼顾的角度, 为实现全乡的

第30卷         李晓斌, 杨晓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均衡发展, 也为了消解扶持政策不平衡给其他民族所带来的心理的影响, 在具体的运作中, 乡上尽可能从德昂族的项目中留一部分分给其他民族。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还造成民族识别与认同的混乱。遮放农场四队汉族赖某看到德昂政策好, 直接找到允欠小组一户赖姓的德昂族家提出重新归宗认门。在德昂族与其他民族的散杂居地区, 出现了部分其他民族的村民要求改为德昂族的情况, 因为只有村中德昂族的户数占到一定比例后才能认定为德昂村, 从而享受到相应政策。

另外, 相同或相近贫困程度的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 还给民族关系造成一定影响。虽然目前未因此出现冲突纠纷, 但从这几年三台山德昂族乡领导干部直接处理的几起主要的村民矛盾纠纷来看, 存在“国家已给德昂族那么多好处了, 还来和我们争这点点”的心态。因此, 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的问题是影响同区域内民族关系的潜在因素。三、德昂族扶持政策成效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扶持政策的瞄准机制欠科学。包括德昂族在内的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瞄准机制是以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自然村作为对象。在制定《规划》时, 明确提出将扶持政策的适用范围确定为云南、西藏、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10个省区中人口较少民族集中分布的640个行政村中的自然村。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扶贫开发资源一定程度上的外溢, 可以充分发挥扶贫开发资源效益, 快速降低贫困的发生率, 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从而达到“解决中国近一半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的政治意

[4]5义”。另外, 这一模式也与国家实行整村推进的扶

2. 扶持政策逐层推进的实施步骤和重点调整不及时。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问题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4]

323

, 在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的特征清晰把

握的基础上, 扶持政策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特点

确定了政策步骤:“十五”期间, 首先是要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因此, 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群众增收为实施重点[4]

323

之后, 再用5年时间, 在2010年前, 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条件, 较大幅度地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使大部分群众达到小康, 接近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上述政策的实施步骤实际上确定了政策不同阶段的扶持重点。为与上述步骤相适应, 扶持政策在这一实施步骤中的重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培育[4]

323

。从扶持政策的实施步骤

和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看, 文化建设显然不是重点, 这也是在上述德昂族的扶持政策中, 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随着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成效的逐步显现, 其社会特点的相应变化, 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也应相应进行调整, 以适应这种变化。经过近5年的扶持,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此基础上, 应该从初期主要着眼于生活生存、贫困等物质层面问题的解决, 向民族认同、文化调适、民族心理等精神、文化层面推进和深化。从政策的步骤上看, 在第一阶段扶持政策已取得良好政治、经济效益, 人口较少民族温饱问题初步解决的情况下, 下一阶段的扶持政策应着重考虑, 如何在此基础上增强人口较少民族的国家认同, 如何带动相邻其他民族的发展, 以及为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发展创造融洽的周边民族关系, 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从而形成与边疆其他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局面。因此, 下一步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应从以微观经济效益为主向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社会效益并重转变。

四、进一步优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思考从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问题突出的社会发展特点出发, 前一阶段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主要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为实施重点。经过近五年的扶持, 上述状况得到

贫开发政策相衔接。但随着扶持政策的实施, 这一扶贫模式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 其存在的问题也逐

渐显现出来。笔者注意到, 在22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640个村中, 总人口95. 6万人, 其中人口较少民族38. 4万人, 只占总人口比重的40. 2%, 即在行政村一级, 人口较少民族的分布仍然是与其他民族呈交错杂居的格局, 并且在行政村这一区域中, 不同民族的贫困程度在总体上差异不大, 而以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自然村为重点的政策瞄准机制造成同区域内相同贫困程度的不同民族实行不同扶持政策的情况。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差异过大, 造成新的民族间的不平衡。因此, 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瞄准机制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4]65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

明显改善, 因此, 根据政策实施的成效以及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扶持政策也应相应进行调整优化。

1. 调整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绩效评估模式, 从只重视政府的经济效益的评估, 扩展延伸到宏观效益的评估。前一阶段的扶持中, 对扶持政策效益的评价, 更多关注于单一经济发展指标及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重视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等对社会发展有显性作用的因素, 而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 忽视扶持政策的宏观社会效益评估。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背景下, 显得日益突出。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大部分都分布在边境一线, 只重视政策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政策的宏观社会效益与我国的文化安全战略不相符合。因此, 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效益的评估必须扩展与延伸到宏观效益的评估, 从宏观层面评估其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作用。考虑到云南的人口较少民族多分布于边境一线, 宏观社会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相比较不仅涵盖了个体、局部的利益, 而且体现了国家安全的利益, 因此, 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宏观社会效益对于我国西南边疆安全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增加人口较少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增强抵御境外文化渗透的能力。在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效益的情况下, 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 建设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文化译制传播中心, 增设民语节目, 为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听得懂、看得懂广播电视的问题提供平台; 增加对乡村文化活动室活动经费的投入, 积极培育乡村民间文艺活动团体和文艺骨干; 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供给的量和力度, 充分满足其文化需求, 利用人口较少民族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方式融入主旋律, 贯穿核心价值, 增强国家认同, 及时占领文化空间; 开展民族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多种形式进课堂的尝试, 充实乡村的文化空间。通过文化建设, 增强边境一线人口较少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 把边疆建

参考文献:

[1] 中共德宏州委. 加快人口较少数民族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R]. 2007.

[2]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云南省编辑组. 德昂族

社会历史调查[M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198.

设成为文化边疆和体现人口较少民族高度国家认同感的精神边疆, 增强反文化渗透的能力。

3. 全方位地加强人口较少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的管理, 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信仰在抵御境外文化渗透中的作用。对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信仰文化给以重视, 并适度予以一定扶持, 在宗教工作中充分重视和运用民族约定俗成、有长期历史传统的信仰文化来作为抵御外来宗教的有效文化工具。在宗教的管理工作中, 充分激发宗教的正功能为我所有, 有效抵制境外文化的渗透。

目前, 在对宗教的管理工作中, 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其负功能的防范, 对宗教社会功能的复杂性和双重性认识不足, 积极引导、发挥宗教正功能的力度不够, 宗教的正功能在民族关系, 特别是抵制边境外来文化渗透方面的积极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学术界对宗教的正功能的研究严重滞后, 不能为其正功能的实际运用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与指导, 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 制定科学的扶持政策瞄准机制。目前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是以民族来认定的, 上述扶持模式客观上强化了民族意识、民族差别。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应考虑到扶持政策对民族关系的调适, 以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在云南, 人口较少民族往往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 贫困程度也差不多。建议在不弱化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力度的同时, 对同区域相同贫困程度的群体也加大扶持力度, 把小区域扶贫与民族扶贫有机结合。对散杂居地区的特困群体的扶持, 应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贫困程度来作为相关扶持政策的基准, 而不是以民族成分来作为是否享受扶持政策的依据。

5. 实行扶持政策的动态管理和优化。加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施成效的统计、监测和舆情反馈工作, 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政策实施的情况与效果, 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 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依据, 适时进行政策的调适和优化。

[3] 李晓武. 异地搬迁与文化调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9

(1) .

[4]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丛书编委会.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

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 程 苹)


相关文章

  • 德昂族农业生产的变迁
  • 摘要:德昂族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德昂族传统和当代的农业生产概况以及相对应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反映德昂族农业生产的变迁,对这种变迁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以为后来研究德昂族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德昂族:农业生产:变迁 ...查看


  • 云南民族节地生态安葬调查统计
  • 云南民族节地生态安葬调查统计问卷 一.麒麟区2015年末总人口数量?死亡人数? 麒麟区2015年末总人口数量75.3万,3052人 二.麒麟区2015年末25种少数民族人口总数?25种少数民族人口死亡人数? 麒麟区2015年末25种少数民族 ...查看


  • 2016民族团结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 2016民族团结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下面是2016民族团结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2016民族团结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 ...查看


  • 39.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立足以人为本 坚持科学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云南 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1月12日) 白恩培 同志们: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 ...查看


  • 少数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少数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A 共同血缘 B共同习俗 C共同信仰 D共同经济生活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我国已经 ...查看


  • 少数民族建筑
  • 竹民俗:云南少数民族竹楼建筑 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竹楼是采用干 ...查看


  • 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 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查看


  • 云南导游复习基础知识
  • 云南导游复习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选择题)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 1.开远小龙潭是我国第一个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开远腊玛古猿生活年代约为1500万年前. 2.禄丰县石灰坝被认定是世界上腊玛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方,禄丰腊玛古猿生活年代约为 80 ...查看


  • 56个民族的节日
  • 56个民族的节日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