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

  摘要:苏联模式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从列宁积极的“试错”式的探索到斯大林模式的成型,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教训应该是在苏共长期执政中,往往偏好于寻求一种捷径,最终导致了苏共的执政惰性,把苏联推到崩溃的境地。   Abstract: The Soviet Model once had created the magnificent history, positive “tries wrong” the type exploration Stalin pattern formation from Lenin, Soviet Union socialism pattern defeat's lesson should be in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is in power for a long timea, often by chance in seeking one shortcut, has caused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s ruling inertia finally, advances the collapse Soviet Union the region.   关键词:战士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执政惰性   key words: Soldier communism new economic policy Stalin pattern being in power inert   作者简介:李聪,男,现任西华大学政治学院讲师      一、列宁时期的探索   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列宁时期的探索,可以概括为“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的指引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面对国外势力的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新生的政权受到威胁,于是苏俄走上“战时共产主义”。这种体制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广泛国有化;集中全力应付战争等。这样的措施可以极大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付战争;可以及有效地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最直接的效果是扩大了党对国民经济直接有力地领导。然而,战争一结束,这种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在这样的形势下,苏俄于1921年5月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特点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市场取向,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权体制。“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是,认定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其间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成分有一定发展,…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课程。   二、斯大林时期的探索   在列宁去世后的五年时间里,新经济政策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斯大林模式。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真正实施了不到5年时间,算不上是一种模式,只能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而相比之下,斯大林模式是典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政治上高度集权,缺少民主和监督;经济上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文化上实行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强调舆论一致,推崇个人崇拜;对外关系上搞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三、苏共的执政惰性   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俄共(布)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摸索进行。   面对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苏俄只能选择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体制。所以,战时共产主义只能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而非一项长期战略。但包括列宁在内的俄共党人却“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想”,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人们大都认为,使用非常手段能够取得战争胜利,也必然能够用来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捷径。这样的思考对以后苏联模式甚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其实,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从实施措施的实质看,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延续和强化。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市场取向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精神实质是补资本主义发展的课,突出一个“放”字。但斯大林模式又重新回到高度集中的体制上来,形式上达到空前的一致,实际上是突出一个“收”字。姑且不论别的领域如何,而单就思想文化领域,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政治上的个人高度集权非常有利于政令的上行下达,能有效提高行政效率,但颠倒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阻止了民主与监督的开展,造成了有悖于社会主义的个人专断作风,窒息了党的生命。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怕的是鸦雀无声”。   经济上单纯的国家所有制和行政指令性经济能够有效地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能够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到最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它完全置经济运行的规律于不顾,排斥市场调节,最终降低了经济效率,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僵化了经济体制。   思想文化上,实行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导致思想僵化。这是执政惰性最典型的表现。诸如,领袖的指示就是法律,甚至高于法律,违反指示就是犯法等,原本可以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荡然无存,而成了僵化的教条。正如邓小平说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小结   苏联模式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而它的昙花一现又给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留下长长的叹息,总结它的经验与教训显得尤为重要。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以后的苏联领导人,谁都强调改革,可谁也没有放下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都是在寻找“捷径”中丧失经济社会本身的运行规律的。而破除执政党执政惰性的根本方式就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改革;正如江泽民所说“住抓机遇,加快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我们都很紧要”。只有以这样的执政勇气去突破自己的执政惰性,才能永葆政党自身的先进性,才能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才能避免重走苏联的老路。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摘要:苏联模式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从列宁积极的“试错”式的探索到斯大林模式的成型,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教训应该是在苏共长期执政中,往往偏好于寻求一种捷径,最终导致了苏共的执政惰性,把苏联推到崩溃的境地。   Abstract: The Soviet Model once had created the magnificent history, positive “tries wrong” the type exploration Stalin pattern formation from Lenin, Soviet Union socialism pattern defeat's lesson should be in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is in power for a long timea, often by chance in seeking one shortcut, has caused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s ruling inertia finally, advances the collapse Soviet Union the region.   关键词:战士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执政惰性   key words: Soldier communism new economic policy Stalin pattern being in power inert   作者简介:李聪,男,现任西华大学政治学院讲师      一、列宁时期的探索   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列宁时期的探索,可以概括为“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的指引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面对国外势力的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新生的政权受到威胁,于是苏俄走上“战时共产主义”。这种体制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广泛国有化;集中全力应付战争等。这样的措施可以极大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付战争;可以及有效地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最直接的效果是扩大了党对国民经济直接有力地领导。然而,战争一结束,这种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在这样的形势下,苏俄于1921年5月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特点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市场取向,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权体制。“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是,认定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其间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成分有一定发展,…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课程。   二、斯大林时期的探索   在列宁去世后的五年时间里,新经济政策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斯大林模式。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真正实施了不到5年时间,算不上是一种模式,只能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而相比之下,斯大林模式是典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政治上高度集权,缺少民主和监督;经济上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文化上实行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强调舆论一致,推崇个人崇拜;对外关系上搞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三、苏共的执政惰性   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俄共(布)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摸索进行。   面对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苏俄只能选择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体制。所以,战时共产主义只能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而非一项长期战略。但包括列宁在内的俄共党人却“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想”,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人们大都认为,使用非常手段能够取得战争胜利,也必然能够用来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捷径。这样的思考对以后苏联模式甚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其实,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从实施措施的实质看,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延续和强化。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市场取向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精神实质是补资本主义发展的课,突出一个“放”字。但斯大林模式又重新回到高度集中的体制上来,形式上达到空前的一致,实际上是突出一个“收”字。姑且不论别的领域如何,而单就思想文化领域,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政治上的个人高度集权非常有利于政令的上行下达,能有效提高行政效率,但颠倒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阻止了民主与监督的开展,造成了有悖于社会主义的个人专断作风,窒息了党的生命。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怕的是鸦雀无声”。   经济上单纯的国家所有制和行政指令性经济能够有效地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能够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到最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它完全置经济运行的规律于不顾,排斥市场调节,最终降低了经济效率,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僵化了经济体制。   思想文化上,实行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导致思想僵化。这是执政惰性最典型的表现。诸如,领袖的指示就是法律,甚至高于法律,违反指示就是犯法等,原本可以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荡然无存,而成了僵化的教条。正如邓小平说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小结   苏联模式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而它的昙花一现又给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留下长长的叹息,总结它的经验与教训显得尤为重要。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以后的苏联领导人,谁都强调改革,可谁也没有放下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都是在寻找“捷径”中丧失经济社会本身的运行规律的。而破除执政党执政惰性的根本方式就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改革;正如江泽民所说“住抓机遇,加快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我们都很紧要”。只有以这样的执政勇气去突破自己的执政惰性,才能永葆政党自身的先进性,才能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才能避免重走苏联的老路。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相关文章

  • 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认识和评价
  • 1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认识和评价 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 2111003030 0. 摘要 本文首先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三方面说明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利 ...查看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辩析
  • 作者:周新城 学术探索 2004年10期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4)08-0069-06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苏联演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乍一听来,颇为有理:苏 ...查看


  • 准确认识和评价斯大林模式
  • 扩 迷澳 扩 一 飞 扩 飞 扩 , 飞 广 飞 扩气 护 认 气 才 气 嚎 安 识 演 匆 和 飞 广 少 上 . 护 . 甲 ' ' . ' 飞 声 演 瓦 飞 才 飞 扩 匹 人逐 竺 薛伟 强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时期 形成的一 种 ...查看


  • [苏联的崛起]教案3
  •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教学目标: 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 3.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4.1936年苏联宪法: 5.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 ...查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辨析
  • TheoryResearch 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辨析 程永锋 (嘉应学院社会科学部,广东梅州51401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查看


  •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
  •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 徐春莲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河南安阳 摘要:斯大林模式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总结它的经验和教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查看


  •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测试题
  • 必修二专题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35题,每题2分,合计70分)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 ...查看


  • 对建国初学习苏联经验的历史回顾和思考
  • 对建国初学习苏联经验的历史回顾和思考 摘要:新中国建立之初,缘于历史的过程和政治.经济条件,实行了向当时的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有一种看法认为,建国初学习苏联经验使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有一种看法却相反,对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经 ...查看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教学设计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教材分析] 十月革命后,如何向社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