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再生: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原因论析

  

 2014年9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Sep.,2014 

                       

第33卷第9期  

帝国的再生: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原因论析

胡长江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对东西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迁都后的帝国保存了大量罗马时代的文化和社会习俗传统。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的新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在古典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及近东地区古代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基础上,创造了长达千余年之久的拜占庭文明。  关键词: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堡;3世纪危机;基督教;拜占庭文明  中图分类号:K126  收稿日期:2014-05-01

  作者简介:胡长江(1982-),男,河南周口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4)09-0061-05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的都城由罗马城迁往拜占庭城,为表示帝国是罗马的继承体,他将新都命名为“新罗马”。此次迁都直接导致了一个新的帝国———拜占庭帝国的诞生。①该历史事件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爱德华・吉本对新罗马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君士坦丁堡同时具备了美观、安全和富足,可以证明君士坦丁的选择极为正确,不应引起质疑。”

[1]147

迁都之后,以新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了一种新的以希腊语为媒介和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拜占庭文明或东方基督教文明。君士坦丁大帝的迁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需要。迁都之后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了新的帝国和帝国新的政治、经济、宗教及文化中心。

[3]60

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

[2]42

首先,迁都是帝国的政治需要。罗马帝国晚期,随着以元老院贵族为代表的社会上层阶层日益腐朽,奴隶制经济濒临崩溃,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了以3世纪危机为标志的社会大动荡。罗马社会经济全面崩溃,昔日繁华的古代商品经济结构彻底瓦解,城市生活破败,商业贸易凋敝,农村土地荒芜,人口总数锐减。装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力。

[8]12

[7]114

[6]36

基则写道:“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几项建城工程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城址的选择就意义非凡。”将其说成是东部帝国的胜利,“君士坦丁通过承认基督教在帝国的合法性和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建立新都城这两大举措,毫无疑义地强调了东部帝国的胜利”

[2]42

。A.A.瓦西列夫则把其与君士坦丁大帝

[3]57

经过这场危

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这两件事说成是君士坦丁大帝一生统治事业中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

塔夫里阿诺斯则写道:“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在帝国统治的连续性和范围方面,能与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

[4]400

L.S.斯

机,整个罗马帝国在国家政治上陷入政局动荡、武

在这种政治混乱、经

济几近崩溃的局面面前,中央政府却显得无能为

“从3世纪末开始,罗马帝国像一个没落的

[9]91

也正因为该城地主,拼命地想要挽留昔日的风光和繁华。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更为重要的是这场危

机使罗马帝国东西部的差异日益明显。3世纪危机期间,帝国的东西两部分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东方贸易生活的繁荣,与西方城市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

[10]21-24

的重要性,人们才把它称为君士坦丁的城———君士坦丁堡。然而,关于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原因问题的

专题研究目前学界尚不多见。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及文化等视角对君士坦丁大帝迁都的原因加以分析,以便于人们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该问题,更好地把握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而与帝国西部深刻的社会动荡相比,

帝国东部的危机相对缓和,内外形势也相对稳

一、迁都是帝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拜占庭帝国或拜占庭文明是以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为起点的。

[5]130-135

即在君士坦丁大帝

关于拜占庭历史起始年代问题,一直以来是研究拜占庭历史学

者中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本论文采用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说这一提法。相关研究可以参看陈志强:枟拜占庭史研究入门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0~135页。

・62・定。

[6]37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也正是在危机之后帝国东部的政治地位日后,罗马帝国东西部的差异迅速加大。当西部的奴隶制经济全面崩溃之时,一种新型的隶农制生产方式在东部地区逐渐发展起来。种经济形态。

[16]123

[6]41

渐上升。这些因素使帝国晚期的皇帝们大多偏爱东部而偏离西部帝国。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李锡尼都曾长期在帝国东部生活,并把其政治中心迁到东部。了”

[3]58

同时在帝国东部

地区盛产谷物的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地区长期存在各

这些因素都极大地缓和了危机对

帝国东部地区造成的冲击,使东部地区很快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恢复,为帝国东部度过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42

“皇帝很少待在意大利,更遑论罗马城

[7]111

,因此,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到东部地区正是

对前朝事业的继续和对帝国当时政治生活的切实反映。“晚期罗马帝国政治中心的东移绝不是由个别皇帝好恶决定的,而是东西部政局演变的巨大差异

再次,迁都后帝国的政治中心及新都君士坦丁使然。”

[6]42

此外,试图“摆脱尴尬的共和国传统”

[11]284

是迁都的重要动因。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改革给帝国带来了接连不断的内战,使帝国深受其害。君士坦丁大帝在324年击败李锡尼之后随即决定兴建新都,正是渴望抛弃以往的混乱政体,建立一个截然不同于以往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体。当时帝国政治发展的现实也迫使他“必须选择一个不受传统羁绊的中心点”

[12]345

。实际上,早在迁都之前,表面上“罗马城依旧是帝国最大的城市,但这座城市以及元老院已经逐渐滑到了政治生活的边

缘”[7]111

;在迁都之后,按照君士坦丁大帝制定的制度,元老院已经成了一个咨询机构

[2]35

,元老院地位

的变化表明君士坦丁大帝渴望通过迁都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君士坦丁堡无论坐落在哪里“都不仅仅是皇帝的住所,也展现了国家、宗教和文化的新面貌”

[12]344-345

。“新的统治中心是一个基督教的

都城,完全摆脱了旧罗马那些异教组织机构。”[13]2

“拜占庭帝国最为重要的特点是高度的集权统治,

权力掌握在至尊无上的皇帝手中。这一特点在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就已经显而易见了。”[14]340

都城从选

址到兴建到最后的迁都都表现了君士坦丁大帝非凡

的政治才能。

[15]60-62

有人因此认为把迁都之年的

330年定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之年是最合适的。

[8]11

其次,迁都是罗马帝国晚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帝国中央中心的东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东部地区拥有更密集的人口及更雄厚的经济资源”

[2]40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东部正

是看到了东部地区在经济上比西部地区所具有的这种巨大优势。“之所以建造新都,是因为地中海东部地区是罗马帝国富足多产的地区。”

[14]339

据史料记载,君士坦丁大帝最初是想把都城迁到其出生和生活过的尼斯等地的,但是当他看到君士坦丁堡巨大的优势时,立马改变了当初的计划而选中了这么个在当时不怎么显眼的小渔村。

[8]11

3世纪危机过

堡所处的位置使帝国在经济上占据了巨大优势。“拜占庭帝国位于欧洲以及欧洲和非洲各路交通的接合点处,所有把东欧与地中海沟通起来的陆地、海洋和河流的线路都要通过拜占庭领土。……从商业角度看,这样的地理位置就是无与伦比的福地,因为它自然而然地就使拜占庭帝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13]57

而博斯普鲁斯海峡恰恰就位于历史上两

大商路的交汇处。[8]10

君士坦丁堡更是“控制着从黑

海到爱琴海到地中海的整个贸易,这种优势使其成为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经济往来的中间人”

[3]60

。“从

日耳曼和西叙亚的森林直到遥远的塔内斯湖和玻里斯提尼斯河的源头,所有能收集到未曾加工的产物,欧洲或亚洲的工匠所制造的任何手工艺品,加上埃及的谷物,印度的宝石和香料,始终随着季风的方向,行驶进入君士坦丁堡的港口。”

[1]147

正因为

如此,连续多个世纪,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古代世界

商业的中心。[1]147

以至于马克思称其为“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

[17]263

。君士坦丁大帝的迁都正是顺应

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罗马帝国晚期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君士坦丁大帝希望摆脱以往混乱、破败的帝国旧政治中心,兴建新罗马,为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舞台。这对帝国此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拜占庭之所以能支配地中海东部的政治和军事事务,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14]346

二、迁都是帝国加强军事防务的需要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是出于加强军事防务的需要。“迁都能使帝国政府近距离观察萨珊波斯帝国和生活在多瑙河下游的日耳曼各族的动向。”

[14]339

罗马帝国晚期所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北方以日耳曼各族为代表的蛮族人,另一方面是南方存在的波斯帝国。“迁都的一个原因是帝国在东部面临新的防务问题,特别是在多瑙河下游地区,那里的入侵来自北方的蛮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63・

“君士坦丁认为最佳的地点位于欧亚边界,可以部署强大的兵力,一方面用来压制居住在多瑙河和塔内斯河之间的蛮族;另一方面对波斯保持警觉,该国国王受到屈辱条约强加在身的束缚,始终感到怒气填膺。”

[1]141

族,还有近东地区东山再起的波斯帝国在萨珊王朝统治时期成为帝国日益严重的威胁。”

[2]40

对罗马帝

国而言,“日耳曼人和波斯人是两支颇具威胁的敌人,他们各据帝国一端,分别向罗马军队发动进攻”

[18]234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就是希望加强军总之,“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君士坦

[1]146

事力量,以应对来自这两方面的威胁。之所以迁都到君士坦丁堡,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

[4]400

丁堡的确具有优越地位,仿佛是大自然专为君主国家设计的政治中心和首都”。“当西罗马帝国土崩瓦解的同时,东罗马帝国却因强大的海军优势、丰富的财源以及首都的天然力量而安然无

。“4—5世纪期间,日耳曼

人的多次入侵成为东、西部帝国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决定性的因素是君士坦丁堡占据的地理优势和战略位置。”

[13]5

蛮族问题是罗马帝国晚期一直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正是这些蛮族人最早瓦解了帝国。

[19]4

生活在

欧亚大陆偏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在公元前3—2世纪即开始了长期的迁徙运动,至公元4—5世纪形成了民族大迁徙的最高峰。其中最早和罗马帝国发生接触的是其中的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部落。

[16]10-13

据史料记载,238年他们便大规模地拥入多瑙河下游、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273年,罗马帝国政府被迫允许他们在多瑙河下游达吉亚省居住。[6]39

而在3世纪危机中,被内部危机困扰得焦头烂额的帝国政府已经无力对付其中日益强盛的哥特人了。因为“它的军事构架陷入严重混乱,大大削弱了对付外来威胁的能力”[7]114

,致使哥特人乘机向多瑙河南

岸入侵

[6]39

。至4世纪时期更是允许哥特人在帝国

内部定居且允许他们从军作战。[3]86

从此,罗马帝国

晚期的军队逐渐开始蛮族化。

此外,诸如阿兰人和匈奴人也慢慢侵入帝国边陲,抢劫帝国的边境居民。

[6]41

这些所谓蛮族的迁徙

和入侵使帝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随着哥特人军事力量的增强,他们便越来越多地干预帝国内外政策了。

[6]41

而此时的波斯萨珊王朝,“要求以祖先遗产

的名义行使罗马帝国全部东部领土的主权。这种挑衅行为以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为后盾,极大地恶化了罗马的战略形势。就这种行为的严重程度而论,它对罗马的军事威胁绝不亚于来自北方的日耳曼威胁”

[18]283

。所以此时的帝国“不仅遭到来自多

瑙河北岸的蛮族的一系列侵略,而且遭受了好扩张的西方的进攻,以及复兴的东方的袭击”

[4]399

。因

此,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就是试图摆脱西部破败不堪的经济现实,到东部去寻求经济的新发展,以便加强帝国的军事力量,从而能应对帝国面临的各种外部威胁。之所以迁都到君士坦丁堡,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普通,但战略意义却很大的地方”

[14]338

恙。”

[4]317-318

三、迁都是社会宗教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拜占庭文明与以罗马城为中心的罗马古典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具有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色和完整的体系,对此后欧洲和地中海世界乃至全

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0]244

“它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

起传给了子孙后代。”[4]416

而这一切的发生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与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这一事件密不可分。而君士坦丁大帝的迁都行为本身又具有复杂的宗教和文化因素。

首先,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是为了适应罗马帝国晚期社会内部宗教发展的需要,即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通过赋予其如同国教的地位加以控制和利用。①君士坦丁大帝在高卢统治时期就已经开始保护基督教徒的利益,希望在内战中得到他们的支持。“在君士坦丁对这几个高卢省份实行有限统治的时期,他的信奉基督教的臣民一直受到了这位君王的权威和他所制定的法律的保护。”

[1]436

其后在

和马克森提和李锡尼的内战中,更是认识到了基督教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并以宽容的政策对之,以争取基督教徒对其军事政策的支持。“在战斗中他命令在士兵的盾牌上雕刻上十字架象征图形,他希望利用这些护身符在胜利之神的保佑下与敌人背水一

战”[9]33,即利用基督教扩大统一帝国的力量[6]51

。因此,他在击败李锡尼之后决定迁都时,就已经让未来的新都新罗马具有了鲜明的基督教色彩。“君士坦丁堡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基督教特色,而其

居民大多讲希腊语。”

[2]42

基督教最初于公元1世纪前后形成于罗马帝国东部的巴勒斯坦地区,这里的居民大多讲希腊

基督教最终取得国教的地位是在赛奥多西大帝统治时期,公元381年赛奥多西大帝通过召开基督教大公会议宣布基督教为拜占庭帝国的官方宗教。

・64・语。

[14]29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公元3世纪危机时期,罗马帝国社会受到中人们的文化生活自然也难避其害。罗马帝国晚期,帝国内部的腐朽和外部蛮族的入侵已经耗尽了罗马昔日光辉成就的最后一丝光明。意大利半岛地区作为古典文明中心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欧洲文明的中心已开始向东地中海沿岸转移。

[22]167-168

了严重冲击,社会日益衰败,内战不止。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对现实绝望,希望能在宗教内得到

解脱。具有普世性的基督教满足了人们这种渴望摆脱现实、追求来世幸福的愿望。“苦难深重的危机时代已经开启了人们转向宗教和来世的时代。”基督教得以在罗马帝国境内迅速传播开来。甚至于在罗马帝国晚期发展成为一股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强大力量。然而,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尤其在戴

[2]28

国文明开始让位于蛮族的入侵和基督教的扩张。无

怪乎吉本把罗马帝国的衰亡说成是蛮族的入侵和基督教的胜利。

[23]308

而此时帝国东部的巴勒斯坦和叙

利亚等地区,以安条克和耶路撒冷为代表的古代文克里先时期,[2]43

基督教在帝国境内是受到帝国皇帝迫害的

[14]317

,对基督教的迫害不仅没能拯救已垂死的希腊多神教,而且还给帝国本身带来了深重灾

难。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帝国东西两部日益分裂,“从另一个方面迫使帝国政治中心东

移”[2]43

。直至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以后,罗马帝国才“发生了巨大变化”[21]33

君士坦丁大帝继位之时基督教已经传遍整个罗

马帝国,尤其帝国东部地区。

[14]317

君士坦丁大帝吸

取了前朝迫害基督教政策失败的教训,开始认识到基督教的巨大潜力。他相信上帝能够帮助他战胜他的对手。

[14]329-330

312年他和李锡尼联合颁布枟宽容

敕令枠,325年亲自号召在尼西亚召开第一次宗教大会,表明君士坦丁大帝认识到了基督教的巨大潜力,渴望对其加以利用,让基督教为帝国利益服务。而“拜占庭基督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与帝国政府的密切关系”[14]35

。君士坦丁大帝赋予了基督

教高于其他所有异教的特权[3]52

,并在全国兴建大

量基督教堂

[3]53

。君士坦丁大帝统治结束后不久,

在帝国内部很快初步形成了三个基督教中心,即罗马、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

[3]54

早在君士坦丁大帝

统治之初基督教对国家的影响就已经不容忽视,罗马帝国尤其是帝国东部地区此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基督教的世界了。而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到东部去,正是顺应了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的发展趋势,渴望对其加以利用。“君士坦丁还创造了一个先例,那就是为他的统治罩上神圣的光环。”

[14]340

他还实施了被历史学家称为saropapism行统治,而)的政策且在教,会规定皇帝不仅作为世俗君主进“政教合一制度”(cae-事务上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14]341

其次,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顺应了罗马帝国晚期社会中文化发展的大势,是对罗马帝国晚期社会中人们文化生活的切合实际的反应。3世纪危机对帝国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罗马帝国晚期社会

明中心仍一直保持旺盛的文化发展势头,且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已成了新文化中心地带。

[3]117-118

君士坦

丁大帝决定迁都到东部去正是对罗马帝国晚期整个帝国政治中心东移做出的反应,顺应了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拜占庭正是在蛮族的侵扰

毁灭了罗马西部的古代文明时,保存了希腊化时期的遗产。”

[21]452

君士坦丁大帝继位伊始,西部罗马已破败不

堪,帝国的文化生活在蛮族入侵中已濒临灭亡。君士坦丁大帝不但要重建帝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结构,而且还面临着重建帝国文化生活的艰巨任务。他必须为帝国重新选一个“没有分裂的帝国中心”

[24]447

。而此时,在帝国东部地区以基督教为代

表的希腊化文化方兴未艾,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整个帝国的文化发展呈现了东盛西衰的特点。此时,“古典时代的世俗哲学开始慢慢被基督教神学代替。古代科学的传统开始仅仅成为神学的教育的助力。诗歌、音乐、造型艺术也都成为了‘神学的附庸’;所谓‘圣者生涯’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部分”

[21]453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著名学者活动的区域及他们的著作也明显地反映出当时文化发展的东盛西衰这一特点和趋势。譬如此时开始出现的、对后世历史研究有重要影响的所谓“教会史学家”,大多出生和活动于帝国东部地区。

[22]166-169

被称为教会史之父的尤

西比乌斯(Eusebius)就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凯撒利亚城,后在该地区任教会主教。其活动区域也主要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他在拜占庭早期的文化领

域内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成果历来受到研究拜占庭的历史学家的重视。“他作为两卷本编年史的作者,是最早一批编年史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拜占庭帝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他的10卷本教会史巨著则是创立史书新体例的开山之作。”[2]22

其本人更是得到了历史学家的高度评价。

[3]120

由此可

以看出,君士坦丁大帝时代晚期罗马帝国的文化中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65・

Empire:Vol.2[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2]OstrogorskyG.HistoryoftheByzantineState[M].Rutgers:[3]VasilievAA.HistoryoftheByzantineEmpire[M].Madi-[4]斯塔夫里阿诺斯LS.全球通史———1500以前的世界

[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5]陈志强.拜占庭史研究入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son:The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1958.RutgersUniversityPress,1957.Press,2013.

心已由意大利半岛地区转移到了东地中海沿岸。而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到东部去便是顺应了文化发展的这一特点和趋势,从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切实地反映了国家文化发展的现实和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3世纪危机对罗马帝国晚期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而又深远。它直接促使罗马帝国晚期东西部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导致罗马帝国晚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由意大利半岛地区转移到了东地中海沿岸。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正是其直接影响产生的结果。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活动本身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君士坦丁大帝迁都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反映了当时帝国政治生活的真实要求。正是由于以君士坦丁大帝为代表的杰出皇帝的领导,迁都后的帝国摆脱了罗马帝国晚期许多腐朽的旧的传统,通过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该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达千余年之久,对人类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对帝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政治上帝国摆脱了罗马帝国晚期混乱腐朽的局面,借助于东部地区优越的经济资源,很快使国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和军事上帝国实力得到增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君士坦丁堡连续多个世纪成为古代世界商业的中心。发达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贸业为帝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帝国的军事实力在此后的发展中得到增强,使帝国在后来的发展中即使面对多重外部威胁,仍保持发展长达千余年之久,避免了陷于蛮族人之手。迁都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帝国的宗教和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实力强大、内容丰富的东正教文化圈。该文化圈对其周围相对落后的各民族起到了文化普及和文化教导的作用,尤其是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西欧中古晚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更是在拜占庭文明直接影响下发生和进行的;在与阿拉伯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拜占庭文明和阿拉伯文明成为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两大明珠。拜占庭文明创造的灿烂文化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瑰丽诗篇。

[参 考 文 献]

[1]GibbonE.TheHistoryof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

社,2012.

[6]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13.

[7]安德林・戈德斯沃司.非常的三百年———罗马帝国衰亡

记[M].郭凯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8]RuncimanS.ByzantineCivilization[M].NewYork:Cam-[9]菲迪南bridgeUniversity・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Press,1964.

[M].王春侠,等,译.上

海:三联书店,2008.

[10]徐家玲.论4至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复苏与转轨

[J].历史教学,2000(4).

[11]斯托巴特JC.伟大属于罗马[M].王三义,译.上海:三

联书店,2011.

[12]BurckhardtJ.TheAgeofConstantinetheGreat[M].Cali-[13]拜尼斯fornia:UniversityNH.拜占庭ofCalifornia:东罗马文明概论Press,1949.[M].陈志强,

等,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14]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上[M].3

版.魏凤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OmanCWC.TheByzantineEmpire[M].NewYork:[16]朱寰Westholme.世界中古史Publishing[M].,200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85.

[18]MichaelGrant.HistoryofRome[M].NewYork:Prentice[19]BuryHall,1993.

JB.TheInvasionofEuropebytheBarbarians[M].[20]陈志强NewYork.拜占庭学研究:TheNortonLibrary[M].北京,1967.:人民出版社,2001.[21]徐家玲.拜占庭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CameronA.TheLaterRomanEmpire[M].Cambridge:[23]GibbonHarvardEUniversity.TheHistoryPressof,1993.theDeclineandFalloftheRo-

manPressEmpire,2013.

:Vol.7[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24]韦尔斯.世界史纲[M].吴文藻,等,译.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湛贵成]

帝国的再生: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原因论析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胡长江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2014(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ysfxyxb201409010.aspx

  

 2014年9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Sep.,2014 

                       

第33卷第9期  

帝国的再生: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原因论析

胡长江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对东西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迁都后的帝国保存了大量罗马时代的文化和社会习俗传统。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的新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在古典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及近东地区古代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基础上,创造了长达千余年之久的拜占庭文明。  关键词: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堡;3世纪危机;基督教;拜占庭文明  中图分类号:K126  收稿日期:2014-05-01

  作者简介:胡长江(1982-),男,河南周口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4)09-0061-05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的都城由罗马城迁往拜占庭城,为表示帝国是罗马的继承体,他将新都命名为“新罗马”。此次迁都直接导致了一个新的帝国———拜占庭帝国的诞生。①该历史事件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爱德华・吉本对新罗马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君士坦丁堡同时具备了美观、安全和富足,可以证明君士坦丁的选择极为正确,不应引起质疑。”

[1]147

迁都之后,以新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了一种新的以希腊语为媒介和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拜占庭文明或东方基督教文明。君士坦丁大帝的迁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需要。迁都之后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了新的帝国和帝国新的政治、经济、宗教及文化中心。

[3]60

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

[2]42

首先,迁都是帝国的政治需要。罗马帝国晚期,随着以元老院贵族为代表的社会上层阶层日益腐朽,奴隶制经济濒临崩溃,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了以3世纪危机为标志的社会大动荡。罗马社会经济全面崩溃,昔日繁华的古代商品经济结构彻底瓦解,城市生活破败,商业贸易凋敝,农村土地荒芜,人口总数锐减。装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力。

[8]12

[7]114

[6]36

基则写道:“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几项建城工程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城址的选择就意义非凡。”将其说成是东部帝国的胜利,“君士坦丁通过承认基督教在帝国的合法性和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建立新都城这两大举措,毫无疑义地强调了东部帝国的胜利”

[2]42

。A.A.瓦西列夫则把其与君士坦丁大帝

[3]57

经过这场危

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这两件事说成是君士坦丁大帝一生统治事业中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

塔夫里阿诺斯则写道:“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在帝国统治的连续性和范围方面,能与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

[4]400

L.S.斯

机,整个罗马帝国在国家政治上陷入政局动荡、武

在这种政治混乱、经

济几近崩溃的局面面前,中央政府却显得无能为

“从3世纪末开始,罗马帝国像一个没落的

[9]91

也正因为该城地主,拼命地想要挽留昔日的风光和繁华。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更为重要的是这场危

机使罗马帝国东西部的差异日益明显。3世纪危机期间,帝国的东西两部分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东方贸易生活的繁荣,与西方城市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

[10]21-24

的重要性,人们才把它称为君士坦丁的城———君士坦丁堡。然而,关于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原因问题的

专题研究目前学界尚不多见。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及文化等视角对君士坦丁大帝迁都的原因加以分析,以便于人们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该问题,更好地把握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而与帝国西部深刻的社会动荡相比,

帝国东部的危机相对缓和,内外形势也相对稳

一、迁都是帝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拜占庭帝国或拜占庭文明是以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为起点的。

[5]130-135

即在君士坦丁大帝

关于拜占庭历史起始年代问题,一直以来是研究拜占庭历史学

者中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本论文采用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说这一提法。相关研究可以参看陈志强:枟拜占庭史研究入门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0~135页。

・62・定。

[6]37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也正是在危机之后帝国东部的政治地位日后,罗马帝国东西部的差异迅速加大。当西部的奴隶制经济全面崩溃之时,一种新型的隶农制生产方式在东部地区逐渐发展起来。种经济形态。

[16]123

[6]41

渐上升。这些因素使帝国晚期的皇帝们大多偏爱东部而偏离西部帝国。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李锡尼都曾长期在帝国东部生活,并把其政治中心迁到东部。了”

[3]58

同时在帝国东部

地区盛产谷物的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地区长期存在各

这些因素都极大地缓和了危机对

帝国东部地区造成的冲击,使东部地区很快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恢复,为帝国东部度过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42

“皇帝很少待在意大利,更遑论罗马城

[7]111

,因此,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到东部地区正是

对前朝事业的继续和对帝国当时政治生活的切实反映。“晚期罗马帝国政治中心的东移绝不是由个别皇帝好恶决定的,而是东西部政局演变的巨大差异

再次,迁都后帝国的政治中心及新都君士坦丁使然。”

[6]42

此外,试图“摆脱尴尬的共和国传统”

[11]284

是迁都的重要动因。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改革给帝国带来了接连不断的内战,使帝国深受其害。君士坦丁大帝在324年击败李锡尼之后随即决定兴建新都,正是渴望抛弃以往的混乱政体,建立一个截然不同于以往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体。当时帝国政治发展的现实也迫使他“必须选择一个不受传统羁绊的中心点”

[12]345

。实际上,早在迁都之前,表面上“罗马城依旧是帝国最大的城市,但这座城市以及元老院已经逐渐滑到了政治生活的边

缘”[7]111

;在迁都之后,按照君士坦丁大帝制定的制度,元老院已经成了一个咨询机构

[2]35

,元老院地位

的变化表明君士坦丁大帝渴望通过迁都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君士坦丁堡无论坐落在哪里“都不仅仅是皇帝的住所,也展现了国家、宗教和文化的新面貌”

[12]344-345

。“新的统治中心是一个基督教的

都城,完全摆脱了旧罗马那些异教组织机构。”[13]2

“拜占庭帝国最为重要的特点是高度的集权统治,

权力掌握在至尊无上的皇帝手中。这一特点在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就已经显而易见了。”[14]340

都城从选

址到兴建到最后的迁都都表现了君士坦丁大帝非凡

的政治才能。

[15]60-62

有人因此认为把迁都之年的

330年定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之年是最合适的。

[8]11

其次,迁都是罗马帝国晚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帝国中央中心的东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东部地区拥有更密集的人口及更雄厚的经济资源”

[2]40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东部正

是看到了东部地区在经济上比西部地区所具有的这种巨大优势。“之所以建造新都,是因为地中海东部地区是罗马帝国富足多产的地区。”

[14]339

据史料记载,君士坦丁大帝最初是想把都城迁到其出生和生活过的尼斯等地的,但是当他看到君士坦丁堡巨大的优势时,立马改变了当初的计划而选中了这么个在当时不怎么显眼的小渔村。

[8]11

3世纪危机过

堡所处的位置使帝国在经济上占据了巨大优势。“拜占庭帝国位于欧洲以及欧洲和非洲各路交通的接合点处,所有把东欧与地中海沟通起来的陆地、海洋和河流的线路都要通过拜占庭领土。……从商业角度看,这样的地理位置就是无与伦比的福地,因为它自然而然地就使拜占庭帝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13]57

而博斯普鲁斯海峡恰恰就位于历史上两

大商路的交汇处。[8]10

君士坦丁堡更是“控制着从黑

海到爱琴海到地中海的整个贸易,这种优势使其成为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经济往来的中间人”

[3]60

。“从

日耳曼和西叙亚的森林直到遥远的塔内斯湖和玻里斯提尼斯河的源头,所有能收集到未曾加工的产物,欧洲或亚洲的工匠所制造的任何手工艺品,加上埃及的谷物,印度的宝石和香料,始终随着季风的方向,行驶进入君士坦丁堡的港口。”

[1]147

正因为

如此,连续多个世纪,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古代世界

商业的中心。[1]147

以至于马克思称其为“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

[17]263

。君士坦丁大帝的迁都正是顺应

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罗马帝国晚期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君士坦丁大帝希望摆脱以往混乱、破败的帝国旧政治中心,兴建新罗马,为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舞台。这对帝国此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拜占庭之所以能支配地中海东部的政治和军事事务,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14]346

二、迁都是帝国加强军事防务的需要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是出于加强军事防务的需要。“迁都能使帝国政府近距离观察萨珊波斯帝国和生活在多瑙河下游的日耳曼各族的动向。”

[14]339

罗马帝国晚期所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北方以日耳曼各族为代表的蛮族人,另一方面是南方存在的波斯帝国。“迁都的一个原因是帝国在东部面临新的防务问题,特别是在多瑙河下游地区,那里的入侵来自北方的蛮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63・

“君士坦丁认为最佳的地点位于欧亚边界,可以部署强大的兵力,一方面用来压制居住在多瑙河和塔内斯河之间的蛮族;另一方面对波斯保持警觉,该国国王受到屈辱条约强加在身的束缚,始终感到怒气填膺。”

[1]141

族,还有近东地区东山再起的波斯帝国在萨珊王朝统治时期成为帝国日益严重的威胁。”

[2]40

对罗马帝

国而言,“日耳曼人和波斯人是两支颇具威胁的敌人,他们各据帝国一端,分别向罗马军队发动进攻”

[18]234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就是希望加强军总之,“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君士坦

[1]146

事力量,以应对来自这两方面的威胁。之所以迁都到君士坦丁堡,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

[4]400

丁堡的确具有优越地位,仿佛是大自然专为君主国家设计的政治中心和首都”。“当西罗马帝国土崩瓦解的同时,东罗马帝国却因强大的海军优势、丰富的财源以及首都的天然力量而安然无

。“4—5世纪期间,日耳曼

人的多次入侵成为东、西部帝国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决定性的因素是君士坦丁堡占据的地理优势和战略位置。”

[13]5

蛮族问题是罗马帝国晚期一直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正是这些蛮族人最早瓦解了帝国。

[19]4

生活在

欧亚大陆偏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在公元前3—2世纪即开始了长期的迁徙运动,至公元4—5世纪形成了民族大迁徙的最高峰。其中最早和罗马帝国发生接触的是其中的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部落。

[16]10-13

据史料记载,238年他们便大规模地拥入多瑙河下游、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273年,罗马帝国政府被迫允许他们在多瑙河下游达吉亚省居住。[6]39

而在3世纪危机中,被内部危机困扰得焦头烂额的帝国政府已经无力对付其中日益强盛的哥特人了。因为“它的军事构架陷入严重混乱,大大削弱了对付外来威胁的能力”[7]114

,致使哥特人乘机向多瑙河南

岸入侵

[6]39

。至4世纪时期更是允许哥特人在帝国

内部定居且允许他们从军作战。[3]86

从此,罗马帝国

晚期的军队逐渐开始蛮族化。

此外,诸如阿兰人和匈奴人也慢慢侵入帝国边陲,抢劫帝国的边境居民。

[6]41

这些所谓蛮族的迁徙

和入侵使帝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随着哥特人军事力量的增强,他们便越来越多地干预帝国内外政策了。

[6]41

而此时的波斯萨珊王朝,“要求以祖先遗产

的名义行使罗马帝国全部东部领土的主权。这种挑衅行为以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为后盾,极大地恶化了罗马的战略形势。就这种行为的严重程度而论,它对罗马的军事威胁绝不亚于来自北方的日耳曼威胁”

[18]283

。所以此时的帝国“不仅遭到来自多

瑙河北岸的蛮族的一系列侵略,而且遭受了好扩张的西方的进攻,以及复兴的东方的袭击”

[4]399

。因

此,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就是试图摆脱西部破败不堪的经济现实,到东部去寻求经济的新发展,以便加强帝国的军事力量,从而能应对帝国面临的各种外部威胁。之所以迁都到君士坦丁堡,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普通,但战略意义却很大的地方”

[14]338

恙。”

[4]317-318

三、迁都是社会宗教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拜占庭文明与以罗马城为中心的罗马古典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具有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色和完整的体系,对此后欧洲和地中海世界乃至全

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0]244

“它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

起传给了子孙后代。”[4]416

而这一切的发生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与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这一事件密不可分。而君士坦丁大帝的迁都行为本身又具有复杂的宗教和文化因素。

首先,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是为了适应罗马帝国晚期社会内部宗教发展的需要,即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通过赋予其如同国教的地位加以控制和利用。①君士坦丁大帝在高卢统治时期就已经开始保护基督教徒的利益,希望在内战中得到他们的支持。“在君士坦丁对这几个高卢省份实行有限统治的时期,他的信奉基督教的臣民一直受到了这位君王的权威和他所制定的法律的保护。”

[1]436

其后在

和马克森提和李锡尼的内战中,更是认识到了基督教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并以宽容的政策对之,以争取基督教徒对其军事政策的支持。“在战斗中他命令在士兵的盾牌上雕刻上十字架象征图形,他希望利用这些护身符在胜利之神的保佑下与敌人背水一

战”[9]33,即利用基督教扩大统一帝国的力量[6]51

。因此,他在击败李锡尼之后决定迁都时,就已经让未来的新都新罗马具有了鲜明的基督教色彩。“君士坦丁堡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基督教特色,而其

居民大多讲希腊语。”

[2]42

基督教最初于公元1世纪前后形成于罗马帝国东部的巴勒斯坦地区,这里的居民大多讲希腊

基督教最终取得国教的地位是在赛奥多西大帝统治时期,公元381年赛奥多西大帝通过召开基督教大公会议宣布基督教为拜占庭帝国的官方宗教。

・64・语。

[14]29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公元3世纪危机时期,罗马帝国社会受到中人们的文化生活自然也难避其害。罗马帝国晚期,帝国内部的腐朽和外部蛮族的入侵已经耗尽了罗马昔日光辉成就的最后一丝光明。意大利半岛地区作为古典文明中心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欧洲文明的中心已开始向东地中海沿岸转移。

[22]167-168

了严重冲击,社会日益衰败,内战不止。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对现实绝望,希望能在宗教内得到

解脱。具有普世性的基督教满足了人们这种渴望摆脱现实、追求来世幸福的愿望。“苦难深重的危机时代已经开启了人们转向宗教和来世的时代。”基督教得以在罗马帝国境内迅速传播开来。甚至于在罗马帝国晚期发展成为一股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强大力量。然而,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尤其在戴

[2]28

国文明开始让位于蛮族的入侵和基督教的扩张。无

怪乎吉本把罗马帝国的衰亡说成是蛮族的入侵和基督教的胜利。

[23]308

而此时帝国东部的巴勒斯坦和叙

利亚等地区,以安条克和耶路撒冷为代表的古代文克里先时期,[2]43

基督教在帝国境内是受到帝国皇帝迫害的

[14]317

,对基督教的迫害不仅没能拯救已垂死的希腊多神教,而且还给帝国本身带来了深重灾

难。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帝国东西两部日益分裂,“从另一个方面迫使帝国政治中心东

移”[2]43

。直至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以后,罗马帝国才“发生了巨大变化”[21]33

君士坦丁大帝继位之时基督教已经传遍整个罗

马帝国,尤其帝国东部地区。

[14]317

君士坦丁大帝吸

取了前朝迫害基督教政策失败的教训,开始认识到基督教的巨大潜力。他相信上帝能够帮助他战胜他的对手。

[14]329-330

312年他和李锡尼联合颁布枟宽容

敕令枠,325年亲自号召在尼西亚召开第一次宗教大会,表明君士坦丁大帝认识到了基督教的巨大潜力,渴望对其加以利用,让基督教为帝国利益服务。而“拜占庭基督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与帝国政府的密切关系”[14]35

。君士坦丁大帝赋予了基督

教高于其他所有异教的特权[3]52

,并在全国兴建大

量基督教堂

[3]53

。君士坦丁大帝统治结束后不久,

在帝国内部很快初步形成了三个基督教中心,即罗马、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

[3]54

早在君士坦丁大帝

统治之初基督教对国家的影响就已经不容忽视,罗马帝国尤其是帝国东部地区此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基督教的世界了。而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到东部去,正是顺应了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的发展趋势,渴望对其加以利用。“君士坦丁还创造了一个先例,那就是为他的统治罩上神圣的光环。”

[14]340

他还实施了被历史学家称为saropapism行统治,而)的政策且在教,会规定皇帝不仅作为世俗君主进“政教合一制度”(cae-事务上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14]341

其次,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顺应了罗马帝国晚期社会中文化发展的大势,是对罗马帝国晚期社会中人们文化生活的切合实际的反应。3世纪危机对帝国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罗马帝国晚期社会

明中心仍一直保持旺盛的文化发展势头,且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已成了新文化中心地带。

[3]117-118

君士坦

丁大帝决定迁都到东部去正是对罗马帝国晚期整个帝国政治中心东移做出的反应,顺应了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拜占庭正是在蛮族的侵扰

毁灭了罗马西部的古代文明时,保存了希腊化时期的遗产。”

[21]452

君士坦丁大帝继位伊始,西部罗马已破败不

堪,帝国的文化生活在蛮族入侵中已濒临灭亡。君士坦丁大帝不但要重建帝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结构,而且还面临着重建帝国文化生活的艰巨任务。他必须为帝国重新选一个“没有分裂的帝国中心”

[24]447

。而此时,在帝国东部地区以基督教为代

表的希腊化文化方兴未艾,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整个帝国的文化发展呈现了东盛西衰的特点。此时,“古典时代的世俗哲学开始慢慢被基督教神学代替。古代科学的传统开始仅仅成为神学的教育的助力。诗歌、音乐、造型艺术也都成为了‘神学的附庸’;所谓‘圣者生涯’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部分”

[21]453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著名学者活动的区域及他们的著作也明显地反映出当时文化发展的东盛西衰这一特点和趋势。譬如此时开始出现的、对后世历史研究有重要影响的所谓“教会史学家”,大多出生和活动于帝国东部地区。

[22]166-169

被称为教会史之父的尤

西比乌斯(Eusebius)就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凯撒利亚城,后在该地区任教会主教。其活动区域也主要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他在拜占庭早期的文化领

域内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成果历来受到研究拜占庭的历史学家的重视。“他作为两卷本编年史的作者,是最早一批编年史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拜占庭帝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他的10卷本教会史巨著则是创立史书新体例的开山之作。”[2]22

其本人更是得到了历史学家的高度评价。

[3]120

由此可

以看出,君士坦丁大帝时代晚期罗马帝国的文化中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65・

Empire:Vol.2[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2]OstrogorskyG.HistoryoftheByzantineState[M].Rutgers:[3]VasilievAA.HistoryoftheByzantineEmpire[M].Madi-[4]斯塔夫里阿诺斯LS.全球通史———1500以前的世界

[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5]陈志强.拜占庭史研究入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son:The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1958.RutgersUniversityPress,1957.Press,2013.

心已由意大利半岛地区转移到了东地中海沿岸。而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到东部去便是顺应了文化发展的这一特点和趋势,从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切实地反映了国家文化发展的现实和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3世纪危机对罗马帝国晚期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而又深远。它直接促使罗马帝国晚期东西部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导致罗马帝国晚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由意大利半岛地区转移到了东地中海沿岸。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正是其直接影响产生的结果。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活动本身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君士坦丁大帝迁都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反映了当时帝国政治生活的真实要求。正是由于以君士坦丁大帝为代表的杰出皇帝的领导,迁都后的帝国摆脱了罗马帝国晚期许多腐朽的旧的传统,通过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该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达千余年之久,对人类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对帝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政治上帝国摆脱了罗马帝国晚期混乱腐朽的局面,借助于东部地区优越的经济资源,很快使国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和军事上帝国实力得到增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君士坦丁堡连续多个世纪成为古代世界商业的中心。发达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贸业为帝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帝国的军事实力在此后的发展中得到增强,使帝国在后来的发展中即使面对多重外部威胁,仍保持发展长达千余年之久,避免了陷于蛮族人之手。迁都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帝国的宗教和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实力强大、内容丰富的东正教文化圈。该文化圈对其周围相对落后的各民族起到了文化普及和文化教导的作用,尤其是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西欧中古晚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更是在拜占庭文明直接影响下发生和进行的;在与阿拉伯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拜占庭文明和阿拉伯文明成为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两大明珠。拜占庭文明创造的灿烂文化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瑰丽诗篇。

[参 考 文 献]

[1]GibbonE.TheHistoryof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

社,2012.

[6]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13.

[7]安德林・戈德斯沃司.非常的三百年———罗马帝国衰亡

记[M].郭凯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8]RuncimanS.ByzantineCivilization[M].NewYork:Cam-[9]菲迪南bridgeUniversity・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Press,1964.

[M].王春侠,等,译.上

海:三联书店,2008.

[10]徐家玲.论4至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复苏与转轨

[J].历史教学,2000(4).

[11]斯托巴特JC.伟大属于罗马[M].王三义,译.上海:三

联书店,2011.

[12]BurckhardtJ.TheAgeofConstantinetheGreat[M].Cali-[13]拜尼斯fornia:UniversityNH.拜占庭ofCalifornia:东罗马文明概论Press,1949.[M].陈志强,

等,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14]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上[M].3

版.魏凤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OmanCWC.TheByzantineEmpire[M].NewYork:[16]朱寰Westholme.世界中古史Publishing[M].,200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85.

[18]MichaelGrant.HistoryofRome[M].NewYork:Prentice[19]BuryHall,1993.

JB.TheInvasionofEuropebytheBarbarians[M].[20]陈志强NewYork.拜占庭学研究:TheNortonLibrary[M].北京,1967.:人民出版社,2001.[21]徐家玲.拜占庭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CameronA.TheLaterRomanEmpire[M].Cambridge:[23]GibbonHarvardEUniversity.TheHistoryPressof,1993.theDeclineandFalloftheRo-

manPressEmpire,2013.

:Vol.7[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24]韦尔斯.世界史纲[M].吴文藻,等,译.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湛贵成]

帝国的再生: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原因论析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胡长江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2014(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ysfxyxb201409010.aspx


相关文章

  • 世界君主第一位 君士坦丁大帝
  • 第一位 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大帝 Constantine the Great(280-337年),罗马皇帝(306-337年在位) 自此以往,就我们现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创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纪的耶稣基督,而是公元4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 ...查看


  • 凝固的"地下乐章"
  • --土耳其地下水宫探秘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8日   05 版) 地下水宫的美杜莎头像 土耳其地下水宫 资料图片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以此而论,土耳其的地下水宫( ...查看


  • 世界史上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六大古帝国
  • 第一个帝国: 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 波斯和伊朗 自从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地区帕斯(Pars).直到1935年,欧洲 ...查看


  • 实录千年前世界几座古老而强大的城市,最出名的一个在中国
  • 巴格达是伊拉克首都,同时也是巴格达省省会,当时人口12万左右,伊斯兰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在8世纪中期至9世纪时期进入到了鼎盛时期,文化繁荣,交通四通八达,当时被誉为全球的知识中心. 开罗是埃及首都及最大的城市,当时人口13万左右,也是非洲[及 ...查看


  • 古罗马帝国
  •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图书封面 书 名: 古罗马帝国(精装) 作 者:(德)埃尔恩斯特·库恩茨尔 文,(德)皮特·克劳克 图,王勋华 译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ISBN: [1**********]06 开本: ...查看


  • 圣经中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表
  • 纪年 圣经中重要事件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最初... 上帝创造天地     最初... 创作,休息 (7天)     公元前4223年亚当(公元前4223年 - 公元前3293年 - 930岁)夏娃     公元前4093年該隱 ,塞特(公 ...查看


  • 小亚细亚阴霾
  • 小亚细亚阴霾 作者: 萧西之水 | 发表时间:2015.11.30 刊发于总2137期<中国经营报>[先锋话题]版 0条评论 被36次查看 收藏 拜占庭帝国,留下了什么?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 大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身 ...查看


  • [地缘看世界]古罗马篇 总第三十七回 查理曼帝国的兴盛
  • 第一百零七节    阿拉伯帝国对西班牙的征服 附:查里曼帝国地缘结构图 "日耳曼战国时代"与中国的"战国时代"历时都为200多年.这样长的时间跨度,足以体现出地缘影响力,并且帮助我们从大历史的角度,来 ...查看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中古欧洲社会
  • 基础教案 个性化设计 教学方法:自学诱导法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西欧封 知识目标:法兰克王国,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 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圣索 . < 产生.传播.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