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二十二中学
“绿色生态校园”星级管理评估验收
汇报材料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二十二中学
“绿色生态校园”星级管理评估验收
汇报材料
学校现有10个班级,393名学生,55名教师。几年来,在教育、环保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校以“建设绿色、文明、书香校园,孕育绿色心灵,促进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最优环境,向充满希望的生态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绿色学校迈进”为目标。
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精神,根据呼和浩特市绿色生态学校创建工作的要求,按照“思想到位,学科渗透、活动体验”的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我校坚持总体规划、强化管理、全面渗透、活动体验、逐步提升的策略,做到创绿工作与常规教育相结合、与学科渗透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争创绿色学校作为近年来的学校主要工作目标,认真积极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领导机制,加强教育宣传
1、加强创绿工作组织领导。师生对创建“绿色学校”的正确认识,是学校真正落实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环境教育的基础,而学校领导班子对该项工作的重视与组织管理,决定了创建工作过程的务实与成效。我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率先学习有关理论,不断强化“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的理念;制定环境教育
实施方案,制定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做到了环境教育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检查。学校建设也同时考虑校园环境和文化,从而把环境教育纳入了学校整体工作之中。由于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协调,为学校成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2、重视创绿工作制度建设。详细健全的创绿制度是有效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切实保障。为此学校以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强化卫生管理制度,卫生区包干到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意识,做到校园内无果皮纸屑、无烟蒂、无卫生死角,环境洁净亮美。其次,学校为提高师生对社会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绿色生活观念,制定了节水节电制度,在醒目位置贴有“节约用水”标语,采用登记制度严格控制纸张的使用。再次,学校积极采取有效控制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染,使校园净化,课堂整洁。如在校园内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垃圾回收。这些制度使师生投入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了方向与依据,规范了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行为,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开始呈现制度化、规范化的格局。
3、注重创绿工作师资培训。近年来,学校积极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校长、教导主任和大队辅导员带头参加,每学期通过讲座、网络资源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环境教育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现在各教师都有较强的环境教育意识,而且能够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4、加大投入,创造校园优美环境。对校园内的操场、绿化带进行改造,着重绿化旧的教室、家属区拆除后留有的空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改造原有绿化带2000平方米,移栽树木、草坪绿化学校教学楼后广场2600平方米;新增教学楼两侧绿化带2100平方米。栽种了雪松、龙柳、云杉、圆柏、法桐、国
槐、连翘、三叶草等花草树木,使校园绿化覆盖面积达到8900平方米,校园场地全部硬化,形成终年可见绿的优美校园,使校园环境更洁静,给师生创造了一个清新的教育氛围。操场铺设了人工草坪,使运动场四季如茵,更增加了校园的勃勃生机。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育实效
在这几年的创建过程中,我校紧紧围绕环境教育这一主题,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文明校园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校园结合起来、与创建节约型校园结合起来,把创建绿色学校融入常规管理之中,使它们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作用。
1、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平安校园结合起来
学校每个学期都根据赛罕区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的要求,加强预防疾病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控疾病进入校园;平时,坚持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对学校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防火设备;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逃生演练;学校还严格师生饮食管理,对食堂工作人员在操作等方面提高要求,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及传染病感染等事件。
2、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文明校园结合起来
为了创造一个文明优雅的育人氛围,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近年来,学校设置了电教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先后建成了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在教学楼、宿舍楼、餐厅走廊墙壁的醒目地方,张贴了名人名言等。使师生在文明优雅的校园里,情操得到陶冶,行为也自觉地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和谐,从而促进学生、学校的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
为了整治环境,提高师生素养,树立文明新风,我校还坚持开展了绿色班级评比活动。学校把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净化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次总评比,被评为先进班级的给予适当奖励,并把环境教育和爱护校园列入评选“先进班集体”的重要条件。
3、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节约型校园结合起来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师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养成自觉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一张纸、一滴油、一分钱的良好习惯,在全校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良好风尚。学校健全办公用品购买、领用制度,节约使用稿纸和复印纸,提倡双面用纸,对使用过的复印纸尽量进行再利用。现在走进校园,地上基本看不到一张废纸、一个塑料袋、一个饮料瓶, “节约利己利社会”已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
(三)、注重学科渗透,拓宽教育渠道
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有效形式,各学科认真进行渗透教育,把环保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学校要求教师必须着力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结合实际生活,做好环境教育工作,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力求做到紧扣教材,自然贴近,有意渗透,持之以恒。使每位学生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四)、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内涵
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主要侧重于认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但光靠课堂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创绿工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近年来,
我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结合重要节日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加强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3月12日“植树节”开展“植树护绿美化校园”活动,3月22日“世界水日”开展 “节约水资源”活动,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 开展 “只有一个地球” 主题队会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主题(当年主题)宣传”活动及环保小制作活动。
2、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与绿色牵手”活动,熟悉各种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存条件,采集标本;深入农村农户进行参观考察宣传活动,让学生实地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启迪他们环保意识,更自觉地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五)、整合家庭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十分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成立环保小分队,积极向家庭和社会宣传环保,师生员工家庭自觉地使用环保产品,促进群众规范环保行为,社会反响较好。现在,许多家长在学生的影响下在家中种花种草绿化家园,水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回收废纸,多使用再生纸,拒用一次性餐具,用无磷洗衣粉等等。通过这些校外活动,学生们在自身环保意识提高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环保教育宣传活动中,使学校的环境教育的影响向社会辐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我们的收获
几年来,我校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各类环境教育、管理与实践活动,环境教育随着学校发展品位的提高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校园环境不断美化。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布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是绿色学校最基本的标志和必要的条件。人建环境,环境育人。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随之发生变化,学校对外形象得到了提升,从而形成团结、奋进、和谐、互助的氛围。
2、环保意识明显增强。随着环保工作、环境宣传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广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参与度越来越高,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如今学生随地扔纸屑、踩踏花坪、浪费纸张、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行为极少看到。许多学生能把自己种的花草带到学校,以美化教室。环保行为也已开始产生经济效益,学校的水电费支出在逐年降低。
3、环保能力日益提高。开展环境教育使学生受益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它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校采用多种渠道不断丰富师生的环保知识:专题宣传,黑板报墙报,书画摄影,手抄报,小制作小发明,读书征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等。
4、家校关系日趋和谐。从学校“三满意社会调查情况” 来看,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学、环境等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从而使学校环境教育成果推进到家庭、社会,使学校环境教育向着“教育一代人,影响二代人”的目标迈进。
三、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我们虽然在环境教育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距离,特别是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提高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还要持续不断的努力;环保实践还需拓展,要挖掘农村资源,配备校外环保辅导员,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要走出校园,将环保从校园延伸到社会。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做到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校本研
究、培训和课程开发;多利用一些途径,加强环境教育对家庭、农村发挥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总之,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而意义深刻的大事,是学校环境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搞好环境教育工作,积极实施绿色校园、绿色文明,为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呼和浩特市赛罕第二十二中学2012年4月17日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二十二中学
“绿色生态校园”星级管理评估验收
汇报材料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二十二中学
“绿色生态校园”星级管理评估验收
汇报材料
学校现有10个班级,393名学生,55名教师。几年来,在教育、环保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校以“建设绿色、文明、书香校园,孕育绿色心灵,促进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最优环境,向充满希望的生态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绿色学校迈进”为目标。
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精神,根据呼和浩特市绿色生态学校创建工作的要求,按照“思想到位,学科渗透、活动体验”的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我校坚持总体规划、强化管理、全面渗透、活动体验、逐步提升的策略,做到创绿工作与常规教育相结合、与学科渗透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争创绿色学校作为近年来的学校主要工作目标,认真积极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领导机制,加强教育宣传
1、加强创绿工作组织领导。师生对创建“绿色学校”的正确认识,是学校真正落实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环境教育的基础,而学校领导班子对该项工作的重视与组织管理,决定了创建工作过程的务实与成效。我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率先学习有关理论,不断强化“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的理念;制定环境教育
实施方案,制定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做到了环境教育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检查。学校建设也同时考虑校园环境和文化,从而把环境教育纳入了学校整体工作之中。由于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协调,为学校成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2、重视创绿工作制度建设。详细健全的创绿制度是有效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切实保障。为此学校以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强化卫生管理制度,卫生区包干到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意识,做到校园内无果皮纸屑、无烟蒂、无卫生死角,环境洁净亮美。其次,学校为提高师生对社会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绿色生活观念,制定了节水节电制度,在醒目位置贴有“节约用水”标语,采用登记制度严格控制纸张的使用。再次,学校积极采取有效控制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染,使校园净化,课堂整洁。如在校园内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垃圾回收。这些制度使师生投入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了方向与依据,规范了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行为,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开始呈现制度化、规范化的格局。
3、注重创绿工作师资培训。近年来,学校积极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校长、教导主任和大队辅导员带头参加,每学期通过讲座、网络资源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环境教育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现在各教师都有较强的环境教育意识,而且能够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4、加大投入,创造校园优美环境。对校园内的操场、绿化带进行改造,着重绿化旧的教室、家属区拆除后留有的空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改造原有绿化带2000平方米,移栽树木、草坪绿化学校教学楼后广场2600平方米;新增教学楼两侧绿化带2100平方米。栽种了雪松、龙柳、云杉、圆柏、法桐、国
槐、连翘、三叶草等花草树木,使校园绿化覆盖面积达到8900平方米,校园场地全部硬化,形成终年可见绿的优美校园,使校园环境更洁静,给师生创造了一个清新的教育氛围。操场铺设了人工草坪,使运动场四季如茵,更增加了校园的勃勃生机。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育实效
在这几年的创建过程中,我校紧紧围绕环境教育这一主题,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文明校园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校园结合起来、与创建节约型校园结合起来,把创建绿色学校融入常规管理之中,使它们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作用。
1、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平安校园结合起来
学校每个学期都根据赛罕区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的要求,加强预防疾病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控疾病进入校园;平时,坚持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对学校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防火设备;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逃生演练;学校还严格师生饮食管理,对食堂工作人员在操作等方面提高要求,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及传染病感染等事件。
2、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文明校园结合起来
为了创造一个文明优雅的育人氛围,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近年来,学校设置了电教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先后建成了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在教学楼、宿舍楼、餐厅走廊墙壁的醒目地方,张贴了名人名言等。使师生在文明优雅的校园里,情操得到陶冶,行为也自觉地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和谐,从而促进学生、学校的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
为了整治环境,提高师生素养,树立文明新风,我校还坚持开展了绿色班级评比活动。学校把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净化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次总评比,被评为先进班级的给予适当奖励,并把环境教育和爱护校园列入评选“先进班集体”的重要条件。
3、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节约型校园结合起来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师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养成自觉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一张纸、一滴油、一分钱的良好习惯,在全校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良好风尚。学校健全办公用品购买、领用制度,节约使用稿纸和复印纸,提倡双面用纸,对使用过的复印纸尽量进行再利用。现在走进校园,地上基本看不到一张废纸、一个塑料袋、一个饮料瓶, “节约利己利社会”已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
(三)、注重学科渗透,拓宽教育渠道
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有效形式,各学科认真进行渗透教育,把环保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学校要求教师必须着力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结合实际生活,做好环境教育工作,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力求做到紧扣教材,自然贴近,有意渗透,持之以恒。使每位学生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四)、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内涵
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主要侧重于认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但光靠课堂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创绿工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近年来,
我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结合重要节日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加强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3月12日“植树节”开展“植树护绿美化校园”活动,3月22日“世界水日”开展 “节约水资源”活动,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 开展 “只有一个地球” 主题队会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主题(当年主题)宣传”活动及环保小制作活动。
2、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与绿色牵手”活动,熟悉各种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存条件,采集标本;深入农村农户进行参观考察宣传活动,让学生实地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启迪他们环保意识,更自觉地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五)、整合家庭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十分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成立环保小分队,积极向家庭和社会宣传环保,师生员工家庭自觉地使用环保产品,促进群众规范环保行为,社会反响较好。现在,许多家长在学生的影响下在家中种花种草绿化家园,水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回收废纸,多使用再生纸,拒用一次性餐具,用无磷洗衣粉等等。通过这些校外活动,学生们在自身环保意识提高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环保教育宣传活动中,使学校的环境教育的影响向社会辐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我们的收获
几年来,我校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各类环境教育、管理与实践活动,环境教育随着学校发展品位的提高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校园环境不断美化。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布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是绿色学校最基本的标志和必要的条件。人建环境,环境育人。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随之发生变化,学校对外形象得到了提升,从而形成团结、奋进、和谐、互助的氛围。
2、环保意识明显增强。随着环保工作、环境宣传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广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参与度越来越高,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如今学生随地扔纸屑、踩踏花坪、浪费纸张、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行为极少看到。许多学生能把自己种的花草带到学校,以美化教室。环保行为也已开始产生经济效益,学校的水电费支出在逐年降低。
3、环保能力日益提高。开展环境教育使学生受益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它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校采用多种渠道不断丰富师生的环保知识:专题宣传,黑板报墙报,书画摄影,手抄报,小制作小发明,读书征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等。
4、家校关系日趋和谐。从学校“三满意社会调查情况” 来看,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学、环境等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从而使学校环境教育成果推进到家庭、社会,使学校环境教育向着“教育一代人,影响二代人”的目标迈进。
三、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我们虽然在环境教育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距离,特别是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提高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还要持续不断的努力;环保实践还需拓展,要挖掘农村资源,配备校外环保辅导员,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要走出校园,将环保从校园延伸到社会。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做到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校本研
究、培训和课程开发;多利用一些途径,加强环境教育对家庭、农村发挥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总之,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而意义深刻的大事,是学校环境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搞好环境教育工作,积极实施绿色校园、绿色文明,为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呼和浩特市赛罕第二十二中学2012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