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之--微绿球藻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或叫眼状微绿球藻。本属还有其它几种培养作为水产动物的活饵料的。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属,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一、形态特

征:细胞为

球形,直径

为2—4微

米,单独或

集合,色素

体一个,淡

绿色,侧生,

仅占着周

围的一部

分,眼点圆

形,淡橘红

色。在活泼

生长的情

况下,色素

体颜色很

深,不容易

观察到眼点,在氮缺乏的培养中,色素体变淡,眼点明显。没有蛋白核。有淀粉粒1—3个,明显,侧生。细胞壁极薄,幼年细胞看不到,在分裂之前才变得明显。分裂进行时,细胞壁扩大,与细胞之间形成空隙。

二、繁殖方式:微绿球藻进行二分裂繁殖,细胞分裂成为2个子细胞,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由母细胞的细胞壁裂开处脱出,子细胞附着在细胞壁上,互相连结成为一个松散的树枝状群体。

三、生态条件:

1、盐度:微绿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4—36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并可保养在2—54的盐度范围内。江西省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技术。

2、温度:微绿球藻在10--36℃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的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

3、光照:在适温条件下,最适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

4、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7.5—8.5。

微绿球藻在有机质多,特别是氮肥多,氨盐丰富的水体中,生长特别繁茂。

单细胞藻类之--塔胞藻

塔胞藻(Pyramimonas sp.)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塔胞藻属。可以用于海湾扇贝幼体的饵料。

一、形态特征:单细胞,不具细胞壁,多数呈梨形、侧卵形,少数呈半球形。细胞长12—16

微米,宽8—12微米,前端具有一圆锥形凹陷,由凹陷处中央向前伸出4条鞭毛。色素体杯状,少数呈网状,具一个蛋白核。眼点位于细胞的一侧或无眼点。细胞单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偏前端。 塔胞藻易于培养,一般采用扁藻的培养条件及营养盐配方。其耐温下限比较扁藻低,藻细胞生长良好时,集群上浮,形成如扁藻一般的水团。

单细胞藻类之--小球藻

小球藻(Chlorella spp;)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营养丰富,多用于培养轮虫。小球藻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常见的有蛋白核小球藻,其他有眼点小球藻,卵形小球藻,盐生小球藻和海生小球藻等。

1、形态特征:小球藻细胞球形或广椭圆形。细胞内具有杯状(蛋白核小球藻)或呈边缘生板状(卵形小球藻)的色素体。蛋白核小球藻的杯状色素体中含有一个球形的蛋白核。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细胞的大小依种类而有所不同,蛋白核小球藻直径一般为3—5微米,在人工培养的情况下,条件优良,小球藻会变小一点。

2、繁殖方式:以似亲孢子的方式行无性生殖,首先在细胞内部进行原生质分裂,把原生质分裂为2、4、8……个孢子,然后这些孢子

破母细胞而出,每个孢子长成一个新

个体。

3、生态条件:小球藻的生态条件依种

类而有不同。

盐度:不同种类的小球藻可以生活

在自然的海水和淡水中,淡水种类较

多,海水种对盐度的适应性很强,在

河口,港湾,半咸水中都可以生存,

也能移植到淡水中。

温度:一般的小球藻在10—36度

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地繁殖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25度左右。

光照:在适温下生长的最适应的光照强度在10000勒克斯左右。

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为PH6—8左右。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编著。

小球藻在含有有机质(特别是氮肥多)的水体中生长很繁茂。

单细胞藻类之盐藻

盐藻属(Dunaliella sp.)中,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D.salina Teod)。盐藻又称杜氏藻,嗜盐,在高盐水中培养,生长良好。盐藻富含甘油和β-胡萝卜素,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原料,培养刺参幼体效果良好。盐藻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

形态特征:盐藻没有细胞壁,细胞外只有一层弹性膜,所以体形变化很大,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和纺锤形等。体内有一个杯状的色素体,色素体内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生活条件不良时,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现红色。在色素体内靠近基部有一大的蛋白核。细胞上部有一个红色的眼点。有一个细胞核,位于中央原生质中。前端生出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比细胞长约1/3。细胞长16—24微米,宽10—13微米。见图: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游动中直接

进行纵分裂为两个游动的子细胞,在

环境不良时,进行有性繁殖。

生态条件:

1、盐度:盐藻在高盐度海水中生长特

别良好,于实验室内可培养在饱和的

食盐溶液中,最适合的盐度为60—70。

2、温度:盐藻可以在4—40度的温

度下存活,在4℃的低温下仍可以运动

的营养细胞形式存在,最适温度范围

在25—35度之间。

3、光照:盐藻对光的适应性较强,最适的光照强度为2000—6000勒克斯。

4、酸碱度:适应范围在PH7—9之间,最适范围为PH 7—8.5。宜春专利中心编著。

单细胞藻类之--扁藻

扁藻(Platymonus spp.)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是许多贝类幼体(特别是后期幼体)的优良饵料。扁藻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常用种类有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

1、形态特征:

亚心形扁藻的藻体一般扁压,细胞前面观广卵形,前端较宽阔,顶端前部凹陷。鞭毛4条由洼处生出。细胞内有一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靠近后端有一呈内上开口的杯状蛋白核,有一个到多个红色眼点比较稳定

地位于蛋白核附近,细胞中间

略前,色素体外的原生质里有

一个细胞核。细胞外具有一层

比较薄的纤维质细胞壁。细胞

长在11—16微米之间,一般

长11—14微米,宽7—9微米,

厚3—5微米。运动靠鞭毛,在

水中游动迅速活泼。见图所示:

青岛大扁藻体长在16—30

微米,一般是20—24微米,

宽12—15微米,厚7—10微

米,体形左右对称,在生活条件正常分裂较速时,略有背腹之分,背部隆起,腹部略凹入。尾部略窄或略尖。眼点2—3个,少数有4个。

2、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少数情况下为4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

3、生态条件:

① 盐度:亚心形扁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8—80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最适应的盐度范围在30—40之间。

② 温度:亚心形扁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广,在7--30℃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为20--28℃之间。

③ 光照:亚心形扁藻在光照强度为1000—20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而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勒克斯之间。

④ 酸碱度:一般在PH6—9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绿藻门的种类在含有有机质丰富的水中生长良好。宜春专利中心供光合细菌培养基和培养技术。

海水养殖中常用的饵料微藻种类

饵料微藻指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可以被海水动物幼体摄食,并能满足它们营养需要的微型藻类的统称。目前世界上在海水人工养殖业中常用的饵料微藻约有20多种。我国在海水动物人工育苗中常用的饵料微藻主要有:硅藻类的牟氏角刺藻(Cheatoceros muelleri),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ecornut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底栖舟形藻(Navicula sp.)、底栖卵形藻(Cocconeis sp.);金藻类的绿光等鞭藻(Isochrysis galbana)及其3011品系和8701品系;绿藻类的亚心形四片藻(Tetraselmis

subcordiformis)、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和蓝藻类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以及裸藻类的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等。如下表。其实在大规模的海水养殖育苗生产中,各育苗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2—3种藻类进行培养培育,就能满满足整个育苗过程的需要。宜春专利中心供光合细菌发生剂培养技术。

关于饵料

饵料一般是指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专指鱼、虾、蟹、贝的食物而言。多以活的生物作为饵,有诱饵之称,使鱼、虾集群之意,且大多用于水产动物育苗阶段所用之饵料。

1、生物饵料(living food):是指活的生物,能在人工培养下快速繁殖生长的有效生物种,或称活饵料,是近年来基于人工合成饵料之后新生之术语。它和饵料生物大同小异。生物饵料的范围不大,仅指既经生产应用,确认是有经济效益的生物,而且又经人们长期培养,对其生长,繁殖已有掌握,用作水产经济动物幼体的活的饵料,效果明显。如现在国内外常用的生物饵料品种:植物性的有:单细胞藻类(褐指藻、菱形藻、角毛藻、扁藻、盐藻、小球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等),动物性饵料(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端足类、糠虾及卤虫等)。

上述种类,均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培养,作为鱼,虾,蟹类幼体生活阶段的某一生长期的活饵料来源。这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内容。从顺序上讲,是从单细胞藻类为基础的,因为培养轮虫、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糠虾、蜾蠃蜚等都是以单细胞藻类为饵。这些饵料系列,呈现环状食物链,称之为食物环(food cycle)结构。在实验生态学研究领域,从事能量传递的研究,必先从食物环结构做起,这是当前研究渔业资源潜力,水产动物养殖的生物饵料培养中的重点研究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发生剂。

在食物环结构中,单细胞藻类则是生物饵料种类中的饵料中心,也可以说,是饵料的饵料。因此,又叫单细胞藻类为基础生物饵料。所以,在介绍生物饵料中的动物性饵料之前,首先必须谈植物性饵料中有关问题和培养方法,便于更好地培养动物性饵料。

2、生物饵料中的植物性生物饵料------饵料微藻

单细胞藻类是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水域中的生物,由于它们都是

以单个细胞为生物体,故以单细胞称。它们由于大多数都是在水域中营

漂浮生活,又称为浮游植物。它们的个体都不大,多数在5—25微米之间,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大小,色泽,形态及活动,因此又有微藻之称。

单细胞藻类,个体虽小但种类繁多,而且色泽也各异。有绿色、蓝色、红色即所谓的绿藻、蓝藻、红藻之分;也有金黄色、黄绿色、及棕褐色之分,即为金藻、褐指藻、菱形藻及角毛藻等。它们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固定太阳能,从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的重要作用。它们的藻体内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据报道,含蛋白质占干藻重的30—40%,最高可达60—70%,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

单细胞藻类由于有色素,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同时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鱼类的排泄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氨氮),从而可改良恶化的水质,有利于动物幼体的发育和快速生长。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对本文具有编著权,凡转载者请通知本站。

单细胞藻类中的饵料种,大多数具有生长繁殖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培养周期短的特点,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由于它们生长繁殖的适温、适盐范围与鱼、虾、蟹、贝育苗期相吻合,所以在水产动物人工育苗中,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生物饵料。有人认为,贝类是以藻类为饵,虾、蟹早期生活阶段,如无节幼虫和蚤状幼虫前期,都以单细胞藻类为食,而鱼类

的初孵仔鱼,开口就要吃轮虫。要知道,轮虫主要以单细胞藻类为饵,离开了单细胞藻类,虽可

以用别的来代替,但繁殖生长的速度会受到限制。从这一点来分析,初孵仔鱼苗开口后必须吃轮虫,轮虫又必须以单细胞藻类为饵,所以,单细胞藻类,则又是初孵鱼苗必需要的间接饵料。

3、生物饵料中的动物性生物饵料------

动物性生生饵料作为鱼,虾,蟹类幼体的饵料,则主要是指一些可以供培养的小型动物,它们的个体虽小,有的是营养浮游性生活,如轮虫、桡足类等;有的是近底栖生活的糠虾类;还有的则是生活在沿岸的河床两侧,退潮后,潜居在细沙,软泥交混的洞穴中营穴居管居生活的端足类,如蜾蠃蜚、钩虾,以及多毛类的沙蚕等;另有生活在高盐水域中的盐水生物,如盐田中的卤虫等。上述类群,尽管生态条件各异,经研究确是鱼、虾、蟹类幼体生活阶段的优质饵料,已在开发利用中,且可在人工条件下大量培养和繁殖,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的养殖,是好的活饵料来源。

生物饵料的应用

2007-6-2 15:58:05 文章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1081

生物饵料的应用

在水产养殖中,鱼、虾、蟹、贝的人工育苗养殖的发展是与生物饵料的研究息息相关的。

一、饵料微藻:贝类除了无壳翼足类为肉食者、被壳翼足类多为植物食性的滤食者外,双壳贝类不管是幼虫还是成虫,都是终生以单细胞藻类中的微藻为饵的。没有饵料微藻,它们就不能成活,贝类人工育苗养殖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虾、蟹幼体阶段也是离不开微藻,否则,初孵的幼体成活率就不高。日本的藤水1933年进行了日本对虾人工产卵孵化试验培养初获成功,仅有1%左右的蚤状幼体能成活到糠虾期;松江1941年研究中肋骨条藻的单种培养试验获得成功,藤水用了这种藻投喂对虾蚤状幼体,一直养到糠虾期幼体,其成活率达到了30%。之后,用骨条藤藻投喂蚤状幼体的同时,以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糠虾和仔虾,终于在1958年首次生产出达到商品规格的日本对虾苗10千克,这在当时来讲是一个突破。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发生剂。 由于骨条藤藻培养容易老化,需要经常更新培养液,加之骨条藤藻繁殖密度大,不易控制培养,还易形成赤潮,影响育苗养殖的水质,所以,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内外先后沿岸采集、分离、筛选培养出角毛藻、褐指藻等,替代了骨条藤藻,加之轮虫、卤虫相继在对虾、蟹类育苗中的应用,虾、蟹育苗发展才趋向于稳定,并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轮虫、卤虫:轮虫、卤虫是鱼、虾、蟹类育苗养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饵来源。 ① 轮虫:用作为初孵开口后仔鱼的饵料,20世纪50年代前后才逐渐普遍应用和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张孝威教授领导下的海产鱼类繁殖组(1978)指出,1959年找到了一种适于作为开口仔鱼饵料的轮虫(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并应用了卤虫初孵无节幼虫,相继养成了多种海产鱼类(包括咸淡水繁殖培育养成的梭鱼等)苗种。为我国海产鱼类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打下了基础。

② 卤虫:卤虫用于鱼类培苗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0

年美国的

seale、1939年挪威的Rollefsen先后报道了卤虫初孵幼虫作为仔、稚鱼的活饵料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卤虫的初孵无节幼虫作对虾幼体的饵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饵料效果。卤虫才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的重视。

三、糠虾、蜾蠃蜚:糠虾、蜾蠃蜚在我国于20世纪70—80年代间被认为和确定为有效的生物饵料品种。

① 糠虾;如在广东沿岸的海马养殖中就要用糠虾作为活饵料,如黑褐新糠虾,已可在水泥池或是土池中进行大量的培养,是鱼种养殖很好的活饵来源。

② 蜾蠃蜚:在山东沿岸资源丰富,是对虾幼虾、稚虾的优质饵料。

四、桡足类、枝角类:桡足类、和枝角类是鱼、虾、蟹类的天然优质饵料。海水、淡水和半咸水中均有分布,是继轮虫、卤虫之后的又一良好活饵来源。

近年来,国内外对桡足类,枝角类的研究,培养技术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外进展较早,已经可以连续持久地做恒定数量的培养,以期替代和减少对卤虫的用量。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发生剂。中国虽进行土池灌水引种、施肥培养桡足类和枝角类,但由于桡足类个体偏大,游动快速,不适于鱼、虾幼体的摄取。加之,半咸水的沟渠能自然繁生大量的桡足类和枝角类,尤其是枝角类,在每年的春、夏、秋季节,即使在污水区也可以大量繁生,致使水色发红(俗称红虫子)。需要用时,人们可以自行采捕,故而忽视了对它们的培养应用技术的研究。近年来,由于卤虫价格昂贵,人们又逐渐转向对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培养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水产动物的食性和饵料关系之一

在选择饲养一种水产经济型动物之前,首先就要了解和掌握所要养殖的鱼类的食性是什么,也就是要吃什么,吃多少等。从而再进一步研究其饵料系列,最后要解决饵料来源和大量培养问题。因而,饵料的研究在水产养殖中显得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种苗培育阶段,饵料的培养和提供更为重要。因为养殖关键是在幼虫,幼虫关键又在饵料上。饵料是鱼、虾、蟹、贝赖以生存,生长,发育,繁殖的物质基础。

当前,国内外所养的经济型水产动物很多,诸如鱼,虾,蟹,贝,仅鱼类而言,当今世界养殖鱼类据不完全统计,约达300余种,海水或咸淡水养殖鱼种,约占1/3,即近百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把鱼类,肉类和豆类并列为三大蛋白质来源,海洋鱼类则是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已引起世界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的极大关注。当前鱼,虾,蟹,贝的种苗生产,已进入了工厂化育苗。尽管鱼,虾,蟹,贝有不同的食性类型,对饵料要求有所不同,但它们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营养需要都是有共性的,当然它们之间所要求的数量配比是有差异的。以鱼类为例:鱼类对蛋白质的含量要求为40—50%,高于陆生的动物如家禽的20%,幼鱼对蛋白质的要求又比之成鱼要高。特别应指出的是,蛋白质一般由20种氨基酸组成,有些氨基酸在鱼体内又不能自行合成,若缺乏某种必需氨基酸,不管是哪种动物,都会导致营养不良症,如鱼类的食欲不佳,生长停滞,发育畸形,出现疾病和死亡等,所以,从食物中获得和补充必需氨基酸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即介绍一些我国和世界重要的养殖品种中的几种鱼类、对虾、河蟹和一般食性、饵料,以期人们能了解它们的食性类型、饵料系列以及发育阶段中的食

性更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在发展我国生物饵 料研究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和发展我国的水产动物养殖。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发生剂培养基和成套技术。

一,贝类的食性和饵料:

贝类的种类繁多,除无壳的翼足类为贪食的肉食者外,被壳翼足类则多为植物性的滤食性者,另外如:双壳贝类的所有贝类,其幼虫食性均属于滤食性,即它们的生命的自始至终,均以微型的单细胞藻类为食。

近年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养殖日趋发展,这就要求对适于贝类育苗阶段所需要的饵料微藻如: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等进行稳产,高产的工厂化生产,才能适应贝类苗种的生产的饵料需要。

未完待续。

水产动物的食性和饵料关系之二

二、虾、蟹幼体阶段的食性和饵料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n)是我国的珍贵水产品,在我国已开展了工厂化的育苗。

对虾幼体是指受精卵破膜孵化后的各期幼体。它从无节幼体(Nauplius)——N期,经蚤状幼体(Zoea)——Z期,糠虾幼体(Mysis)——M期,发育到变态完全的仔虾幼体(Post Larvine)——PL期。

上述发育期,是根据对虾各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发育的变化、食性的转变和摄食饵料对象的不同而划分的。

1、 对虾各期幼体生活阶段的食性和摄食:

⑴ 无节幼体期——N期:其中又分N1—N6,它们不摄食外界饵料,均以自身卵黄为营养,即一般所谓的内部营养阶段。为了保障育苗阶段初变蚤状幼体的饵料供应,从N5—N6就应在育池内提前接入微型单细胞藻类,如褐指藻、角毛藻等。

⑵ 蚤状幼体期——Z期:其中又分为Z1—Z3,蚤状幼体Ⅰ期(Z1)变由内营养转变为外营养,开始以微型藻类为饵,藻细胞的密度为10×104--20×104个细胞/毫升。蚤状幼体2—3期(Z2—Z3),则逐步转以轮虫为饵,投喂轮虫的维持量约为2—3个/毫升。

⑶ 糠虾幼虫期——M期:这一期以动物饵料为主,除了摄食轮虫外,还要摄

食卤虫幼体,同时,还应维持一定量的藻液。考虑到由蚤状期发育到糠虾期,

有些可能发育不整齐(不能同步),所以还应加些轮虫和藻液,以维持各期的

幼体均有适口的饵料获得。加藻液入育苗池,还可以提供育苗池轮虫和卤虫幼体的饵料,否则,缺饵的轮虫和卤虫幼体,其营养成分是不高的。糠虾幼体又分为三个阶段(M1—M3),不同阶段的摄食量不等。必须依其大小,适量增补饵料的不足。

⑷ 仔虾期——PL期:主要为动物性食性。摄食量大,性贪食,卤虫的维持量约为10个/毫升,在仔虾后期(PL3—PL5)以后,适量补些肉糜,以代替昂贵的卤虫,否则,同池仔虾则有可能相互残食,影响最后的出苗量。

综合对虾幼体各个生活阶段的食性,从Z1—Z2期,是以微藻为食的食性;之后的Z3期过渡到以微藻+轮虫交替的食性;发育到糠虾期M

期,则以轮虫+卤虫为主,但仍不失去藻类的

投喂;生长发育到仔虾PL期,则全以卤虫、鱼、贝、肉糜为饵料。的动物食性。

若从对虾的无节幼体,一直到仔虾期来划分其食性,前者的无节幼体期为内营养阶段,之后的各期幼体期均为外营养阶段。外营养阶段,是以微藻为食(Z1—Z2);过渡到动、植物交混的杂食性(Z3);随后,进入以动物为主的动物食性(M1—M3);最后转入以卤虫等为食的全动物食性PL。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对虾各期生活阶段的幼体,食性转换比较明显,必须注意食性转换过程中各转换食物的过渡,其间仍不失去前一阶段的食物,也就是两个阶段食物过渡之间,仍需要保持食物转换之间的过渡性食物,否则,将会影响对虾各期幼体阶段转换间的存活率。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和整套培养技术。

注:*为饵料微藻;**为轮虫;***为卤虫无节幼虫;

对虾仔虾期到入池后的稚虾,幼虾,则以移植入池的蜾蠃蜚和人工配合饵料为主。

对虾的食性与饵料关系之三

2、对虾适宜的饵料微藻

所谓饵料微藻,是指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可供对虾幼体摄食,而且无毒,并能满足对虾营养需要的微型有效的饵料藻类。

饵料微藻多数是单个体细胞藻类,如角刺藻(角毛藻)、等鞭金藻(3011)、褐指藻(三角褐指藻)、四片藻、小球藻、扁藻等;也有少数是链状群体,如骨条藻等;还有的则是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如螺旋藻等。

各期对虾幼体的适宜饵料微藻,当前世界海水养殖业中常用的约有20多种,而用于对虾育苗生产,饵料系数效果好的有10多种。我国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常用的饵料藻类种类仅6—7种。其实在对虾大规模育苗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2—3种微藻,进行有效培养投喂,就能够满足对虾育苗生产过程中的需要。

3、饵料微藻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的作用

国内外利用饵料微藻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更具体一点地说:饵料微藻在对虾育苗中除了满足幼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外,还能平衡育苗池内的水质,改善育苗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在育苗水体中,常有由动物代谢分泌的氨氮,以及水体中幼体尸体和残饵等有机物,及它们分解产生的氨氮等有害因子。而在育苗池中加入饵料微藻,氨氮浓度就能很快地降低。

黄海水产研究所1989年和1990年在青岛市黄岛区水产研究部一个综合育苗场育苗时,因苗池海水欠肥又受到电厂尘埃的污染,海水PH常在6.8—7.2的范围内,在蚤状Ⅰ期向Ⅱ期变态过程中,常会暴发大面积的链壶菌病,而投喂金藻和硅藻等饵料微藻达

10×104--10×105细胞/毫升时,PH值就能维持在7.9—8.2之间了,并且

不再发生链壶菌病。K.Kogure等(1979)曾对中肋骨条藻的抑菌效果进行了

测定,一般情况下,骨条藻能抑制弧菌和假单胞菌的生长,在3000勒光照下,

指数生长期的骨条藻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中肋骨条藻培养物的滤出液对细菌的生长也有轻微

的抑制作用。宜春高新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发生剂,和整套光合菌培养技术。

饵料微藻在贝、虾、蟹类的育苗养殖中是重要的,而且是直接的活饵料,就是作为鱼、虾、蟹类的幼体的重要活饵料的轮虫、卤虫、桡足类等,也是以多种饵料微藻为饵,所以,饵料微藻又是鱼类育苗养殖的重要间接饵料。

关于轮虫、卤虫、桡足类在鱼、虾、蟹类育苗中的用量,在以后将会介绍。

卤虫初孵幼体,全长约450微米,体宽约为170微米,重约在0.01克。是继轮虫后,对虾糠虾期的饵料,更适于糠虾期至仔虾期幼体的摄食获得。有试验认为,每毫升培养液以维持卤虫1—5个无节幼体为宜。投饵的多少,还应依水体中对虾幼体的密度而定。

上述 的微藻、轮虫、卤虫是多种对虾育苗阶段的重要生物饵料,既不污染水质,又可以提高对虾幼体各生活阶段的成活率。它比配合饲料或其他饵料代用品都好,是对虾育苗阶段利用生物饵料中最佳的选择。

现在在对虾育苗中,引人注意的是对虾幼体由以藻类为饵料过渡到卤虫无节幼虫的饵料转换阶段,死亡率最高,这是因为,一般常用的藻类大小约为8—14微米,而初孵的无节幼虫大小约为430微米,这两者的大小差距很大,轮虫大小一般在50—300微米之间,介于微藻和卤虫无节幼体大小之间,是适合的藻与卤虫无节幼体之间过渡饵料。通过多年的试验应用,我们认为,轮虫适于对虾Z2—Z3,甚至可以维持到对虾的M1期,到糠虾后期,轮虫就不适于作饵,因个体小不能满足营养的需要,必须用卤虫无节幼体为饵。考虑到卤虫卵的价格昂贵,为降低育苗成本,还必须研究筛选培养出大型轮虫或其他饵料种,如桡足类、枝角类等,个体能在400微米以上,以替代卤虫初孵的无节幼体,这是当前生物饵料学家应着眼研究的课题。综合以上可能看出,饵料微藻、轮虫以及卤虫无节幼体,是对虾育苗阶段的最适合的生物饵料系列,也是在国内外多种对虾育苗生产中应用中的最好的选择。

尽管目前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对虾育苗生产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般的配合饵料都有悬浮性差、易分散、保形时间短、易污染水质和引起病害等缺点。尤其是近年来,各对虾种苗生产单位,为了省时省事,缩减应用微藻、轮虫的培养池,用以扩大育苗水体,完全采用豆浆代替微藻,以鸡蛋黄代替轮虫。尽管育苗是成功的,但对于种苗的成活率、入池后的抵抗力和发病率却全然不顾。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设想育苗池的排污进入近岸,必然引起沿岸养虾池水质的污染,引来不可抗拒的对虾养成的各种虾病,不能不引起对虾养殖者的关注。

单细胞藻类之--微绿球藻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或叫眼状微绿球藻。本属还有其它几种培养作为水产动物的活饵料的。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属,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一、形态特

征:细胞为

球形,直径

为2—4微

米,单独或

集合,色素

体一个,淡

绿色,侧生,

仅占着周

围的一部

分,眼点圆

形,淡橘红

色。在活泼

生长的情

况下,色素

体颜色很

深,不容易

观察到眼点,在氮缺乏的培养中,色素体变淡,眼点明显。没有蛋白核。有淀粉粒1—3个,明显,侧生。细胞壁极薄,幼年细胞看不到,在分裂之前才变得明显。分裂进行时,细胞壁扩大,与细胞之间形成空隙。

二、繁殖方式:微绿球藻进行二分裂繁殖,细胞分裂成为2个子细胞,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由母细胞的细胞壁裂开处脱出,子细胞附着在细胞壁上,互相连结成为一个松散的树枝状群体。

三、生态条件:

1、盐度:微绿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4—36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并可保养在2—54的盐度范围内。江西省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技术。

2、温度:微绿球藻在10--36℃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的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

3、光照:在适温条件下,最适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

4、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7.5—8.5。

微绿球藻在有机质多,特别是氮肥多,氨盐丰富的水体中,生长特别繁茂。

单细胞藻类之--塔胞藻

塔胞藻(Pyramimonas sp.)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塔胞藻属。可以用于海湾扇贝幼体的饵料。

一、形态特征:单细胞,不具细胞壁,多数呈梨形、侧卵形,少数呈半球形。细胞长12—16

微米,宽8—12微米,前端具有一圆锥形凹陷,由凹陷处中央向前伸出4条鞭毛。色素体杯状,少数呈网状,具一个蛋白核。眼点位于细胞的一侧或无眼点。细胞单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偏前端。 塔胞藻易于培养,一般采用扁藻的培养条件及营养盐配方。其耐温下限比较扁藻低,藻细胞生长良好时,集群上浮,形成如扁藻一般的水团。

单细胞藻类之--小球藻

小球藻(Chlorella spp;)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营养丰富,多用于培养轮虫。小球藻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常见的有蛋白核小球藻,其他有眼点小球藻,卵形小球藻,盐生小球藻和海生小球藻等。

1、形态特征:小球藻细胞球形或广椭圆形。细胞内具有杯状(蛋白核小球藻)或呈边缘生板状(卵形小球藻)的色素体。蛋白核小球藻的杯状色素体中含有一个球形的蛋白核。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细胞的大小依种类而有所不同,蛋白核小球藻直径一般为3—5微米,在人工培养的情况下,条件优良,小球藻会变小一点。

2、繁殖方式:以似亲孢子的方式行无性生殖,首先在细胞内部进行原生质分裂,把原生质分裂为2、4、8……个孢子,然后这些孢子

破母细胞而出,每个孢子长成一个新

个体。

3、生态条件:小球藻的生态条件依种

类而有不同。

盐度:不同种类的小球藻可以生活

在自然的海水和淡水中,淡水种类较

多,海水种对盐度的适应性很强,在

河口,港湾,半咸水中都可以生存,

也能移植到淡水中。

温度:一般的小球藻在10—36度

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地繁殖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25度左右。

光照:在适温下生长的最适应的光照强度在10000勒克斯左右。

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为PH6—8左右。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编著。

小球藻在含有有机质(特别是氮肥多)的水体中生长很繁茂。

单细胞藻类之盐藻

盐藻属(Dunaliella sp.)中,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D.salina Teod)。盐藻又称杜氏藻,嗜盐,在高盐水中培养,生长良好。盐藻富含甘油和β-胡萝卜素,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原料,培养刺参幼体效果良好。盐藻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

形态特征:盐藻没有细胞壁,细胞外只有一层弹性膜,所以体形变化很大,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和纺锤形等。体内有一个杯状的色素体,色素体内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生活条件不良时,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现红色。在色素体内靠近基部有一大的蛋白核。细胞上部有一个红色的眼点。有一个细胞核,位于中央原生质中。前端生出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比细胞长约1/3。细胞长16—24微米,宽10—13微米。见图: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游动中直接

进行纵分裂为两个游动的子细胞,在

环境不良时,进行有性繁殖。

生态条件:

1、盐度:盐藻在高盐度海水中生长特

别良好,于实验室内可培养在饱和的

食盐溶液中,最适合的盐度为60—70。

2、温度:盐藻可以在4—40度的温

度下存活,在4℃的低温下仍可以运动

的营养细胞形式存在,最适温度范围

在25—35度之间。

3、光照:盐藻对光的适应性较强,最适的光照强度为2000—6000勒克斯。

4、酸碱度:适应范围在PH7—9之间,最适范围为PH 7—8.5。宜春专利中心编著。

单细胞藻类之--扁藻

扁藻(Platymonus spp.)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是许多贝类幼体(特别是后期幼体)的优良饵料。扁藻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常用种类有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

1、形态特征:

亚心形扁藻的藻体一般扁压,细胞前面观广卵形,前端较宽阔,顶端前部凹陷。鞭毛4条由洼处生出。细胞内有一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靠近后端有一呈内上开口的杯状蛋白核,有一个到多个红色眼点比较稳定

地位于蛋白核附近,细胞中间

略前,色素体外的原生质里有

一个细胞核。细胞外具有一层

比较薄的纤维质细胞壁。细胞

长在11—16微米之间,一般

长11—14微米,宽7—9微米,

厚3—5微米。运动靠鞭毛,在

水中游动迅速活泼。见图所示:

青岛大扁藻体长在16—30

微米,一般是20—24微米,

宽12—15微米,厚7—10微

米,体形左右对称,在生活条件正常分裂较速时,略有背腹之分,背部隆起,腹部略凹入。尾部略窄或略尖。眼点2—3个,少数有4个。

2、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少数情况下为4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

3、生态条件:

① 盐度:亚心形扁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8—80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最适应的盐度范围在30—40之间。

② 温度:亚心形扁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广,在7--30℃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为20--28℃之间。

③ 光照:亚心形扁藻在光照强度为1000—20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而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勒克斯之间。

④ 酸碱度:一般在PH6—9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绿藻门的种类在含有有机质丰富的水中生长良好。宜春专利中心供光合细菌培养基和培养技术。

海水养殖中常用的饵料微藻种类

饵料微藻指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可以被海水动物幼体摄食,并能满足它们营养需要的微型藻类的统称。目前世界上在海水人工养殖业中常用的饵料微藻约有20多种。我国在海水动物人工育苗中常用的饵料微藻主要有:硅藻类的牟氏角刺藻(Cheatoceros muelleri),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ecornut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底栖舟形藻(Navicula sp.)、底栖卵形藻(Cocconeis sp.);金藻类的绿光等鞭藻(Isochrysis galbana)及其3011品系和8701品系;绿藻类的亚心形四片藻(Tetraselmis

subcordiformis)、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和蓝藻类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以及裸藻类的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等。如下表。其实在大规模的海水养殖育苗生产中,各育苗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2—3种藻类进行培养培育,就能满满足整个育苗过程的需要。宜春专利中心供光合细菌发生剂培养技术。

关于饵料

饵料一般是指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专指鱼、虾、蟹、贝的食物而言。多以活的生物作为饵,有诱饵之称,使鱼、虾集群之意,且大多用于水产动物育苗阶段所用之饵料。

1、生物饵料(living food):是指活的生物,能在人工培养下快速繁殖生长的有效生物种,或称活饵料,是近年来基于人工合成饵料之后新生之术语。它和饵料生物大同小异。生物饵料的范围不大,仅指既经生产应用,确认是有经济效益的生物,而且又经人们长期培养,对其生长,繁殖已有掌握,用作水产经济动物幼体的活的饵料,效果明显。如现在国内外常用的生物饵料品种:植物性的有:单细胞藻类(褐指藻、菱形藻、角毛藻、扁藻、盐藻、小球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等),动物性饵料(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端足类、糠虾及卤虫等)。

上述种类,均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培养,作为鱼,虾,蟹类幼体生活阶段的某一生长期的活饵料来源。这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内容。从顺序上讲,是从单细胞藻类为基础的,因为培养轮虫、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糠虾、蜾蠃蜚等都是以单细胞藻类为饵。这些饵料系列,呈现环状食物链,称之为食物环(food cycle)结构。在实验生态学研究领域,从事能量传递的研究,必先从食物环结构做起,这是当前研究渔业资源潜力,水产动物养殖的生物饵料培养中的重点研究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发生剂。

在食物环结构中,单细胞藻类则是生物饵料种类中的饵料中心,也可以说,是饵料的饵料。因此,又叫单细胞藻类为基础生物饵料。所以,在介绍生物饵料中的动物性饵料之前,首先必须谈植物性饵料中有关问题和培养方法,便于更好地培养动物性饵料。

2、生物饵料中的植物性生物饵料------饵料微藻

单细胞藻类是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水域中的生物,由于它们都是

以单个细胞为生物体,故以单细胞称。它们由于大多数都是在水域中营

漂浮生活,又称为浮游植物。它们的个体都不大,多数在5—25微米之间,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大小,色泽,形态及活动,因此又有微藻之称。

单细胞藻类,个体虽小但种类繁多,而且色泽也各异。有绿色、蓝色、红色即所谓的绿藻、蓝藻、红藻之分;也有金黄色、黄绿色、及棕褐色之分,即为金藻、褐指藻、菱形藻及角毛藻等。它们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固定太阳能,从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的重要作用。它们的藻体内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据报道,含蛋白质占干藻重的30—40%,最高可达60—70%,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

单细胞藻类由于有色素,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同时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鱼类的排泄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氨氮),从而可改良恶化的水质,有利于动物幼体的发育和快速生长。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对本文具有编著权,凡转载者请通知本站。

单细胞藻类中的饵料种,大多数具有生长繁殖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培养周期短的特点,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由于它们生长繁殖的适温、适盐范围与鱼、虾、蟹、贝育苗期相吻合,所以在水产动物人工育苗中,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生物饵料。有人认为,贝类是以藻类为饵,虾、蟹早期生活阶段,如无节幼虫和蚤状幼虫前期,都以单细胞藻类为食,而鱼类

的初孵仔鱼,开口就要吃轮虫。要知道,轮虫主要以单细胞藻类为饵,离开了单细胞藻类,虽可

以用别的来代替,但繁殖生长的速度会受到限制。从这一点来分析,初孵仔鱼苗开口后必须吃轮虫,轮虫又必须以单细胞藻类为饵,所以,单细胞藻类,则又是初孵鱼苗必需要的间接饵料。

3、生物饵料中的动物性生物饵料------

动物性生生饵料作为鱼,虾,蟹类幼体的饵料,则主要是指一些可以供培养的小型动物,它们的个体虽小,有的是营养浮游性生活,如轮虫、桡足类等;有的是近底栖生活的糠虾类;还有的则是生活在沿岸的河床两侧,退潮后,潜居在细沙,软泥交混的洞穴中营穴居管居生活的端足类,如蜾蠃蜚、钩虾,以及多毛类的沙蚕等;另有生活在高盐水域中的盐水生物,如盐田中的卤虫等。上述类群,尽管生态条件各异,经研究确是鱼、虾、蟹类幼体生活阶段的优质饵料,已在开发利用中,且可在人工条件下大量培养和繁殖,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的养殖,是好的活饵料来源。

生物饵料的应用

2007-6-2 15:58:05 文章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1081

生物饵料的应用

在水产养殖中,鱼、虾、蟹、贝的人工育苗养殖的发展是与生物饵料的研究息息相关的。

一、饵料微藻:贝类除了无壳翼足类为肉食者、被壳翼足类多为植物食性的滤食者外,双壳贝类不管是幼虫还是成虫,都是终生以单细胞藻类中的微藻为饵的。没有饵料微藻,它们就不能成活,贝类人工育苗养殖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虾、蟹幼体阶段也是离不开微藻,否则,初孵的幼体成活率就不高。日本的藤水1933年进行了日本对虾人工产卵孵化试验培养初获成功,仅有1%左右的蚤状幼体能成活到糠虾期;松江1941年研究中肋骨条藻的单种培养试验获得成功,藤水用了这种藻投喂对虾蚤状幼体,一直养到糠虾期幼体,其成活率达到了30%。之后,用骨条藤藻投喂蚤状幼体的同时,以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糠虾和仔虾,终于在1958年首次生产出达到商品规格的日本对虾苗10千克,这在当时来讲是一个突破。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发生剂。 由于骨条藤藻培养容易老化,需要经常更新培养液,加之骨条藤藻繁殖密度大,不易控制培养,还易形成赤潮,影响育苗养殖的水质,所以,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内外先后沿岸采集、分离、筛选培养出角毛藻、褐指藻等,替代了骨条藤藻,加之轮虫、卤虫相继在对虾、蟹类育苗中的应用,虾、蟹育苗发展才趋向于稳定,并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轮虫、卤虫:轮虫、卤虫是鱼、虾、蟹类育苗养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饵来源。 ① 轮虫:用作为初孵开口后仔鱼的饵料,20世纪50年代前后才逐渐普遍应用和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张孝威教授领导下的海产鱼类繁殖组(1978)指出,1959年找到了一种适于作为开口仔鱼饵料的轮虫(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并应用了卤虫初孵无节幼虫,相继养成了多种海产鱼类(包括咸淡水繁殖培育养成的梭鱼等)苗种。为我国海产鱼类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打下了基础。

② 卤虫:卤虫用于鱼类培苗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0

年美国的

seale、1939年挪威的Rollefsen先后报道了卤虫初孵幼虫作为仔、稚鱼的活饵料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卤虫的初孵无节幼虫作对虾幼体的饵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饵料效果。卤虫才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的重视。

三、糠虾、蜾蠃蜚:糠虾、蜾蠃蜚在我国于20世纪70—80年代间被认为和确定为有效的生物饵料品种。

① 糠虾;如在广东沿岸的海马养殖中就要用糠虾作为活饵料,如黑褐新糠虾,已可在水泥池或是土池中进行大量的培养,是鱼种养殖很好的活饵来源。

② 蜾蠃蜚:在山东沿岸资源丰富,是对虾幼虾、稚虾的优质饵料。

四、桡足类、枝角类:桡足类、和枝角类是鱼、虾、蟹类的天然优质饵料。海水、淡水和半咸水中均有分布,是继轮虫、卤虫之后的又一良好活饵来源。

近年来,国内外对桡足类,枝角类的研究,培养技术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外进展较早,已经可以连续持久地做恒定数量的培养,以期替代和减少对卤虫的用量。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发生剂。中国虽进行土池灌水引种、施肥培养桡足类和枝角类,但由于桡足类个体偏大,游动快速,不适于鱼、虾幼体的摄取。加之,半咸水的沟渠能自然繁生大量的桡足类和枝角类,尤其是枝角类,在每年的春、夏、秋季节,即使在污水区也可以大量繁生,致使水色发红(俗称红虫子)。需要用时,人们可以自行采捕,故而忽视了对它们的培养应用技术的研究。近年来,由于卤虫价格昂贵,人们又逐渐转向对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培养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水产动物的食性和饵料关系之一

在选择饲养一种水产经济型动物之前,首先就要了解和掌握所要养殖的鱼类的食性是什么,也就是要吃什么,吃多少等。从而再进一步研究其饵料系列,最后要解决饵料来源和大量培养问题。因而,饵料的研究在水产养殖中显得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种苗培育阶段,饵料的培养和提供更为重要。因为养殖关键是在幼虫,幼虫关键又在饵料上。饵料是鱼、虾、蟹、贝赖以生存,生长,发育,繁殖的物质基础。

当前,国内外所养的经济型水产动物很多,诸如鱼,虾,蟹,贝,仅鱼类而言,当今世界养殖鱼类据不完全统计,约达300余种,海水或咸淡水养殖鱼种,约占1/3,即近百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把鱼类,肉类和豆类并列为三大蛋白质来源,海洋鱼类则是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已引起世界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的极大关注。当前鱼,虾,蟹,贝的种苗生产,已进入了工厂化育苗。尽管鱼,虾,蟹,贝有不同的食性类型,对饵料要求有所不同,但它们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营养需要都是有共性的,当然它们之间所要求的数量配比是有差异的。以鱼类为例:鱼类对蛋白质的含量要求为40—50%,高于陆生的动物如家禽的20%,幼鱼对蛋白质的要求又比之成鱼要高。特别应指出的是,蛋白质一般由20种氨基酸组成,有些氨基酸在鱼体内又不能自行合成,若缺乏某种必需氨基酸,不管是哪种动物,都会导致营养不良症,如鱼类的食欲不佳,生长停滞,发育畸形,出现疾病和死亡等,所以,从食物中获得和补充必需氨基酸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即介绍一些我国和世界重要的养殖品种中的几种鱼类、对虾、河蟹和一般食性、饵料,以期人们能了解它们的食性类型、饵料系列以及发育阶段中的食

性更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在发展我国生物饵 料研究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和发展我国的水产动物养殖。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发生剂培养基和成套技术。

一,贝类的食性和饵料:

贝类的种类繁多,除无壳的翼足类为贪食的肉食者外,被壳翼足类则多为植物性的滤食性者,另外如:双壳贝类的所有贝类,其幼虫食性均属于滤食性,即它们的生命的自始至终,均以微型的单细胞藻类为食。

近年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养殖日趋发展,这就要求对适于贝类育苗阶段所需要的饵料微藻如: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等进行稳产,高产的工厂化生产,才能适应贝类苗种的生产的饵料需要。

未完待续。

水产动物的食性和饵料关系之二

二、虾、蟹幼体阶段的食性和饵料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n)是我国的珍贵水产品,在我国已开展了工厂化的育苗。

对虾幼体是指受精卵破膜孵化后的各期幼体。它从无节幼体(Nauplius)——N期,经蚤状幼体(Zoea)——Z期,糠虾幼体(Mysis)——M期,发育到变态完全的仔虾幼体(Post Larvine)——PL期。

上述发育期,是根据对虾各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发育的变化、食性的转变和摄食饵料对象的不同而划分的。

1、 对虾各期幼体生活阶段的食性和摄食:

⑴ 无节幼体期——N期:其中又分N1—N6,它们不摄食外界饵料,均以自身卵黄为营养,即一般所谓的内部营养阶段。为了保障育苗阶段初变蚤状幼体的饵料供应,从N5—N6就应在育池内提前接入微型单细胞藻类,如褐指藻、角毛藻等。

⑵ 蚤状幼体期——Z期:其中又分为Z1—Z3,蚤状幼体Ⅰ期(Z1)变由内营养转变为外营养,开始以微型藻类为饵,藻细胞的密度为10×104--20×104个细胞/毫升。蚤状幼体2—3期(Z2—Z3),则逐步转以轮虫为饵,投喂轮虫的维持量约为2—3个/毫升。

⑶ 糠虾幼虫期——M期:这一期以动物饵料为主,除了摄食轮虫外,还要摄

食卤虫幼体,同时,还应维持一定量的藻液。考虑到由蚤状期发育到糠虾期,

有些可能发育不整齐(不能同步),所以还应加些轮虫和藻液,以维持各期的

幼体均有适口的饵料获得。加藻液入育苗池,还可以提供育苗池轮虫和卤虫幼体的饵料,否则,缺饵的轮虫和卤虫幼体,其营养成分是不高的。糠虾幼体又分为三个阶段(M1—M3),不同阶段的摄食量不等。必须依其大小,适量增补饵料的不足。

⑷ 仔虾期——PL期:主要为动物性食性。摄食量大,性贪食,卤虫的维持量约为10个/毫升,在仔虾后期(PL3—PL5)以后,适量补些肉糜,以代替昂贵的卤虫,否则,同池仔虾则有可能相互残食,影响最后的出苗量。

综合对虾幼体各个生活阶段的食性,从Z1—Z2期,是以微藻为食的食性;之后的Z3期过渡到以微藻+轮虫交替的食性;发育到糠虾期M

期,则以轮虫+卤虫为主,但仍不失去藻类的

投喂;生长发育到仔虾PL期,则全以卤虫、鱼、贝、肉糜为饵料。的动物食性。

若从对虾的无节幼体,一直到仔虾期来划分其食性,前者的无节幼体期为内营养阶段,之后的各期幼体期均为外营养阶段。外营养阶段,是以微藻为食(Z1—Z2);过渡到动、植物交混的杂食性(Z3);随后,进入以动物为主的动物食性(M1—M3);最后转入以卤虫等为食的全动物食性PL。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对虾各期生活阶段的幼体,食性转换比较明显,必须注意食性转换过程中各转换食物的过渡,其间仍不失去前一阶段的食物,也就是两个阶段食物过渡之间,仍需要保持食物转换之间的过渡性食物,否则,将会影响对虾各期幼体阶段转换间的存活率。宜春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和整套培养技术。

注:*为饵料微藻;**为轮虫;***为卤虫无节幼虫;

对虾仔虾期到入池后的稚虾,幼虾,则以移植入池的蜾蠃蜚和人工配合饵料为主。

对虾的食性与饵料关系之三

2、对虾适宜的饵料微藻

所谓饵料微藻,是指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可供对虾幼体摄食,而且无毒,并能满足对虾营养需要的微型有效的饵料藻类。

饵料微藻多数是单个体细胞藻类,如角刺藻(角毛藻)、等鞭金藻(3011)、褐指藻(三角褐指藻)、四片藻、小球藻、扁藻等;也有少数是链状群体,如骨条藻等;还有的则是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如螺旋藻等。

各期对虾幼体的适宜饵料微藻,当前世界海水养殖业中常用的约有20多种,而用于对虾育苗生产,饵料系数效果好的有10多种。我国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常用的饵料藻类种类仅6—7种。其实在对虾大规模育苗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2—3种微藻,进行有效培养投喂,就能够满足对虾育苗生产过程中的需要。

3、饵料微藻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的作用

国内外利用饵料微藻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更具体一点地说:饵料微藻在对虾育苗中除了满足幼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外,还能平衡育苗池内的水质,改善育苗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在育苗水体中,常有由动物代谢分泌的氨氮,以及水体中幼体尸体和残饵等有机物,及它们分解产生的氨氮等有害因子。而在育苗池中加入饵料微藻,氨氮浓度就能很快地降低。

黄海水产研究所1989年和1990年在青岛市黄岛区水产研究部一个综合育苗场育苗时,因苗池海水欠肥又受到电厂尘埃的污染,海水PH常在6.8—7.2的范围内,在蚤状Ⅰ期向Ⅱ期变态过程中,常会暴发大面积的链壶菌病,而投喂金藻和硅藻等饵料微藻达

10×104--10×105细胞/毫升时,PH值就能维持在7.9—8.2之间了,并且

不再发生链壶菌病。K.Kogure等(1979)曾对中肋骨条藻的抑菌效果进行了

测定,一般情况下,骨条藻能抑制弧菌和假单胞菌的生长,在3000勒光照下,

指数生长期的骨条藻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中肋骨条藻培养物的滤出液对细菌的生长也有轻微

的抑制作用。宜春高新专利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发生剂,和整套光合菌培养技术。

饵料微藻在贝、虾、蟹类的育苗养殖中是重要的,而且是直接的活饵料,就是作为鱼、虾、蟹类的幼体的重要活饵料的轮虫、卤虫、桡足类等,也是以多种饵料微藻为饵,所以,饵料微藻又是鱼类育苗养殖的重要间接饵料。

关于轮虫、卤虫、桡足类在鱼、虾、蟹类育苗中的用量,在以后将会介绍。

卤虫初孵幼体,全长约450微米,体宽约为170微米,重约在0.01克。是继轮虫后,对虾糠虾期的饵料,更适于糠虾期至仔虾期幼体的摄食获得。有试验认为,每毫升培养液以维持卤虫1—5个无节幼体为宜。投饵的多少,还应依水体中对虾幼体的密度而定。

上述 的微藻、轮虫、卤虫是多种对虾育苗阶段的重要生物饵料,既不污染水质,又可以提高对虾幼体各生活阶段的成活率。它比配合饲料或其他饵料代用品都好,是对虾育苗阶段利用生物饵料中最佳的选择。

现在在对虾育苗中,引人注意的是对虾幼体由以藻类为饵料过渡到卤虫无节幼虫的饵料转换阶段,死亡率最高,这是因为,一般常用的藻类大小约为8—14微米,而初孵的无节幼虫大小约为430微米,这两者的大小差距很大,轮虫大小一般在50—300微米之间,介于微藻和卤虫无节幼体大小之间,是适合的藻与卤虫无节幼体之间过渡饵料。通过多年的试验应用,我们认为,轮虫适于对虾Z2—Z3,甚至可以维持到对虾的M1期,到糠虾后期,轮虫就不适于作饵,因个体小不能满足营养的需要,必须用卤虫无节幼体为饵。考虑到卤虫卵的价格昂贵,为降低育苗成本,还必须研究筛选培养出大型轮虫或其他饵料种,如桡足类、枝角类等,个体能在400微米以上,以替代卤虫初孵的无节幼体,这是当前生物饵料学家应着眼研究的课题。综合以上可能看出,饵料微藻、轮虫以及卤虫无节幼体,是对虾育苗阶段的最适合的生物饵料系列,也是在国内外多种对虾育苗生产中应用中的最好的选择。

尽管目前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对虾育苗生产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般的配合饵料都有悬浮性差、易分散、保形时间短、易污染水质和引起病害等缺点。尤其是近年来,各对虾种苗生产单位,为了省时省事,缩减应用微藻、轮虫的培养池,用以扩大育苗水体,完全采用豆浆代替微藻,以鸡蛋黄代替轮虫。尽管育苗是成功的,但对于种苗的成活率、入池后的抵抗力和发病率却全然不顾。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设想育苗池的排污进入近岸,必然引起沿岸养虾池水质的污染,引来不可抗拒的对虾养成的各种虾病,不能不引起对虾养殖者的关注。


相关文章

  • 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征求意见稿)
  • <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征求意见稿) 编 制 说 明 <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标准编制组 二○一一年六月 项 目 名 称:水质 用绿藻类栅薄属的Subspicatus ...查看


  •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 第26卷第1期 2007年1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INGEOGRAPHYVol.26,No.1Jan.,2007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江用彬1,季宏兵1,2 (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首都圈生态环境过程重点实验 ...查看


  •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1
  • 第26卷第1期 2007年1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INGEOGRAPHYVol.26,No.1Jan.,2007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江用彬1,季宏兵1,2 (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首都圈生态环境过程重点实验 ...查看


  • 新人教版藻类植物教案
  • 教案 授课人: 课题 第一节藻类植物 备课时间:2015 年 2 月 5 日 第 授课日期:2015 年 3 月 9 日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在学习了植物体结构 层次的知识后,进 ...查看


  • 海洋生物学论文1
  • 海洋生物学公选课论文 论文题目 藻类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所在学院 交通学院 专 业 交通运输 年 级 10级 学生姓名 覃杰 学 号 [1**********]1 编 号 104 2011年 11月 9日 海洋生物学课程论文的写作 藻类在环 ...查看


  • 藻类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
  • 藻类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 一. 引言 我国是个多湖泊国家,大于lkm2的天然湖泊有2300余个,湖泊总面积为70988km2,总贮水量为708亿m ³,其中淡水贮水量为225亿m ³,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具有水利防洪.通水 ...查看


  • 环境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26卷 第5期 2002年9月水生生物学报AC 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Vol. 26, No . 5Sep . , 200 2综 述 环境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沈 宏 周培疆 (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 ...查看


  • 水生生物学答案
  • 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 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 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 ...查看


  • 海洋生物学论文
  •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浅谈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目 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 容 摘 要 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