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有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刘纪红

最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李镇西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内心颇有感触。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书中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识才学影响和教育学生;

2、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德才兼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也如此;

3、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时,教育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师除自身应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外,如何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共同讨论,益处更多。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总之,智慧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应成为我们每位教师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刘纪红

最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李镇西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内心颇有感触。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书中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识才学影响和教育学生;

2、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德才兼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也如此;

3、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时,教育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师除自身应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外,如何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共同讨论,益处更多。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总之,智慧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应成为我们每位教师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相关文章

  • 读[孔子的智慧]有感
  • 读<孔子的智慧>有感 读<孔子的智慧>有感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智慧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学的智慧,有历史的 ...查看


  • 读[幼儿园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 读<幼儿园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教师一词,含义很多,幼儿园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她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我作为这样的一名启蒙老师,每天面对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心中顿时有了一种更大的责任感.翻到书的总序,一段话映入眼帘:作为一名 ...查看


  • 读教师的二十项修炼有感
  • 读<教师的二十项修炼>有感 中国有句谚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有一条重要的建议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最近拜读了郭云 ...查看


  • 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 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攻 心 为 上--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它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实践篇 ...查看


  • 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有感
  • <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有感 最美的相遇,莫过于人与书的遇见.遇见<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是在学校的图书角,蓝色的封面,散发着淡淡的书香气息,给人以一种温馨的感觉.这本书是侯登强老师持续三年陪伴一个班时写下的随笔,记录了 ...查看


  •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水寨镇左寨小学 王萍萍 上个月,我们小学数学联盟组织联盟成员读一本书,因此,我有幸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在吴老师的评课中,老师们感悟着吴老师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体悟这什么叫&q ...查看


  • 读[教育西游记]有感
  • 读<教育西游记> 取教育的真经 <教育西游记>的作者钟杰,女,网名和QQ 昵称是艾岚,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班级自主教育管理实验领军人物,德育预设的实践者. 钟老师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很有成效 ...查看


  • 读[走近陶行知]有感
  • 读<走进陶行知>有感 南化三小:戴永红 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我才真正地走近大师,走近这位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 ...查看


  • 学习[师爱的智慧]有感
  • 学习<师爱的智慧>的感受 学习了讲座,我被徐敏教授的精彩论述所折服,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师爱.正如弗洛姆所说:"爱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在平日的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认为师爱就是关心.爱护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