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中学生物教研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之培训文稿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湄潭中学——李海
一、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 必要性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然而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有必要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环节;另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也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富有智慧。当然也不要走极端,处处和法制问题挂钩,三句话不离法律,招致学生反感。
三、渗透的原则
渗透的原则要求教师要有目的,不能为渗透而渗透,要注重情感,注重趣味,要满含感情,让学生易学易懂。对不懂和不专业的知识要注意把握尺度,力求准确。要注意法制教育的学科教育渗透程度,要适量适度,让学生受到教育就行。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1
1、 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同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所以,只有找准渗透点,才能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法制教育才
2
4、适量性原则。 要遵循适量性原则,就要注意掌握好“渗透度”。
一般来说,每次渗透法制内容,可以是几十秒到2、3分钟,最长不超过5分钟。
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法制教育渗透的分量必须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5、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思想情感的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6、有趣性原则。
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有趣”的关键是“激趣”。在生物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做到知识性与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四、如何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1、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
2、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除课堂教学外,实验、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
3、要关注社会与生活。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 3
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4、要善于创设话题。
五、渗透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联系生活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3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
4、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5、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李海
4
湄潭中学生物教研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之培训文稿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湄潭中学——李海
一、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 必要性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然而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有必要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环节;另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也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富有智慧。当然也不要走极端,处处和法制问题挂钩,三句话不离法律,招致学生反感。
三、渗透的原则
渗透的原则要求教师要有目的,不能为渗透而渗透,要注重情感,注重趣味,要满含感情,让学生易学易懂。对不懂和不专业的知识要注意把握尺度,力求准确。要注意法制教育的学科教育渗透程度,要适量适度,让学生受到教育就行。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1
1、 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同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所以,只有找准渗透点,才能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法制教育才
2
4、适量性原则。 要遵循适量性原则,就要注意掌握好“渗透度”。
一般来说,每次渗透法制内容,可以是几十秒到2、3分钟,最长不超过5分钟。
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法制教育渗透的分量必须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5、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思想情感的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6、有趣性原则。
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有趣”的关键是“激趣”。在生物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做到知识性与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四、如何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1、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
2、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除课堂教学外,实验、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
3、要关注社会与生活。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 3
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4、要善于创设话题。
五、渗透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联系生活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3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
4、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5、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李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