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竞赛必备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Ⅰ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单纯酶

(蛋白质本质)

仅含蛋白质 如胃蛋白质酶

蛋白质

复合酶

辅助因子离子

唾液淀粉酶含Cl-

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2+ 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2+

辅酶

NADP(辅酶Ⅱ) B族维生素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有机物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RNA 端粒酶含RNA

(核酸本质)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终产物 „„ 酶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细胞分裂 矿质元素吸收 新物质合成 植株的生长 神经传导和生物电 肌肉收缩 吸收和分泌 合成代谢 生物发光

植物

ATP ——→ADP+Pi+能量

动物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橙黄色)胡萝卜素 快 (黄色)叶黄素

(蓝绿色)叶绿素a (黄绿色)叶绿素b 慢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大部分叶绿素a 叶绿素b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胡萝卜素 叶黄素 a b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2.7 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2.8 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2.9 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叶肉细胞

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PEP。

维管束鞘细胞

2.10 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提高复种指数:改一年一季为一年多季 合理密植

套种(不同时播种)

因地制宜:阳生植物种阳地

阴生植物种阴地

红光照,糖类增多

N

ATP、NADP+的成分

P

K: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Mg:叶绿素的成分

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14.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由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看作一层半透膜(本质是选择透过性) ①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之间构成 ②每两个植物细胞之间构成

2.14.2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物质由高到低的移动方式,利用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需要能量 特指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等)的扩散,需特定的条件

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2.14.4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产生蒸腾拉力

2.14.5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①根持续吸水的动力 ②物质运输的载体 ③降低叶片温度

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

2.17生物固氮

的 过

3营养

要作用

2.19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NH3——→NO2-、NO3-

注意:不同的根瘤菌具有共生专一性。如蚕豆根瘤菌与蚕豆、

豌豆、豇豆共生;大豆根瘤菌只能与大豆共生。

固氮酶

NO2-、NO3- ——→N2

Ⅱ 动物与微生物代谢部分:三大类营养代谢、细胞呼吸、代谢基本类型、微生物类群、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发酵工程简介

2.20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11页

2.2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

2.26新陈代谢的类型

绝大多数动物,腐生的真菌,大多数细菌 多数动植物

一些细菌(如光合细菌,供氢体不是水,不放O2) 蛔虫等

第12页

吸收养料—营养

产生孢子—繁殖

第13页

第14页

2.30微生物的生长

第15页

2.3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菌体数目

注意

2.32发酵工程简介

(lg)

生长速率=繁殖率—死亡率

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产品; 或者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基因诱变——传统,常用。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细胞融合

工程菌(工程细胞)

pH→分装→灭菌

严格杀灭培养基和发酵设备中的各种微生物,保证菌种是单一纯种

选育的良种要经多次扩大培养,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

pH、溶氧、通气量、转速)

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

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

第16页

啤酒、果酒、食醋等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包括植物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与稳态、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免疫)

3.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激素调节

第17页

3.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第18页

第19页

3.4

3.5内环境与物质交换

3.6水、钠、钾的来源与去向

下丘脑 下丘脑 产生激素真不少 通过垂体控性甲 有种激素抗利尿

体温调节是中枢 血糖平衡功不小 水盐代谢没有它 什么事都做不了

3.9

3.10免疫概述

3.11抗原与抗体

T细胞受体及抗体结合,

10000的物质。蛋白质、脂多糖、多糖等 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B细胞只接受一种抗原决定族的刺激

B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球蛋白

3.1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1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13免疫学的应用(选学)

第四单元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包括生殖的种类、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4.2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精细胞

四种精子 (一种卵细胞)

4.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4.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4.6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7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31页

第五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第32页

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5.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第33页

5.4 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5.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5.6 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第34页

5.7 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第35页

5.8 DNA分子的复制

3’

5’

5’端 3’端

5.9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Ⅱ代

全轻

第36页

DNA

5.10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第37页

5.11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

5.12人类基因组研究

第38页

第39页

5.12.5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5.13遗传的中心法则

蛋白质(性状)

5.14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5.15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5.16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5.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

5.18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5.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5.21 杂交育种

5.21.1培育显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方法同上。纯合更加困难,育种难度大

2n1r

x%(n100% (n表示自交的代数;r表示等位基因对数)

2

5.21.2培育隐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Aa aa

自交,选择aa

5.22 人类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

5.23 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

5.24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5.25伴性遗传的特点

说明:这里讨论致病基因的遗传。隐性遗传表示隐性基因致病,显性遗传表示显性基因致病。

5.26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

5.28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X遗传病的比较

5.29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

母方性状

×

父方性状

母方性状

5.30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

5.31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选学)

S(rr) N(rr) N(RR)

♀ S(rr) N(rr) ♂♀ S(rr) N(RR) S(rr) (可育) S(Rr)

5.32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

5.3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5.34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Ⅰ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单纯酶

(蛋白质本质)

仅含蛋白质 如胃蛋白质酶

蛋白质

复合酶

辅助因子离子

唾液淀粉酶含Cl-

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2+ 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2+

辅酶

NADP(辅酶Ⅱ) B族维生素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有机物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RNA 端粒酶含RNA

(核酸本质)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终产物 „„ 酶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细胞分裂 矿质元素吸收 新物质合成 植株的生长 神经传导和生物电 肌肉收缩 吸收和分泌 合成代谢 生物发光

植物

ATP ——→ADP+Pi+能量

动物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橙黄色)胡萝卜素 快 (黄色)叶黄素

(蓝绿色)叶绿素a (黄绿色)叶绿素b 慢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大部分叶绿素a 叶绿素b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胡萝卜素 叶黄素 a b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2.7 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2.8 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2.9 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叶肉细胞

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PEP。

维管束鞘细胞

2.10 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提高复种指数:改一年一季为一年多季 合理密植

套种(不同时播种)

因地制宜:阳生植物种阳地

阴生植物种阴地

红光照,糖类增多

N

ATP、NADP+的成分

P

K: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Mg:叶绿素的成分

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14.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由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看作一层半透膜(本质是选择透过性) ①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之间构成 ②每两个植物细胞之间构成

2.14.2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物质由高到低的移动方式,利用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需要能量 特指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等)的扩散,需特定的条件

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2.14.4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产生蒸腾拉力

2.14.5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①根持续吸水的动力 ②物质运输的载体 ③降低叶片温度

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

2.17生物固氮

的 过

3营养

要作用

2.19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NH3——→NO2-、NO3-

注意:不同的根瘤菌具有共生专一性。如蚕豆根瘤菌与蚕豆、

豌豆、豇豆共生;大豆根瘤菌只能与大豆共生。

固氮酶

NO2-、NO3- ——→N2

Ⅱ 动物与微生物代谢部分:三大类营养代谢、细胞呼吸、代谢基本类型、微生物类群、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发酵工程简介

2.20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11页

2.2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

2.26新陈代谢的类型

绝大多数动物,腐生的真菌,大多数细菌 多数动植物

一些细菌(如光合细菌,供氢体不是水,不放O2) 蛔虫等

第12页

吸收养料—营养

产生孢子—繁殖

第13页

第14页

2.30微生物的生长

第15页

2.3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菌体数目

注意

2.32发酵工程简介

(lg)

生长速率=繁殖率—死亡率

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产品; 或者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基因诱变——传统,常用。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细胞融合

工程菌(工程细胞)

pH→分装→灭菌

严格杀灭培养基和发酵设备中的各种微生物,保证菌种是单一纯种

选育的良种要经多次扩大培养,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

pH、溶氧、通气量、转速)

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

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

第16页

啤酒、果酒、食醋等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包括植物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与稳态、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免疫)

3.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激素调节

第17页

3.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第18页

第19页

3.4

3.5内环境与物质交换

3.6水、钠、钾的来源与去向

下丘脑 下丘脑 产生激素真不少 通过垂体控性甲 有种激素抗利尿

体温调节是中枢 血糖平衡功不小 水盐代谢没有它 什么事都做不了

3.9

3.10免疫概述

3.11抗原与抗体

T细胞受体及抗体结合,

10000的物质。蛋白质、脂多糖、多糖等 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B细胞只接受一种抗原决定族的刺激

B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球蛋白

3.1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1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13免疫学的应用(选学)

第四单元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包括生殖的种类、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4.2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精细胞

四种精子 (一种卵细胞)

4.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4.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4.6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7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31页

第五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第32页

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5.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第33页

5.4 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5.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5.6 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第34页

5.7 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第35页

5.8 DNA分子的复制

3’

5’

5’端 3’端

5.9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Ⅱ代

全轻

第36页

DNA

5.10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第37页

5.11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

5.12人类基因组研究

第38页

第39页

5.12.5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5.13遗传的中心法则

蛋白质(性状)

5.14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5.15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5.16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5.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

5.18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5.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5.21 杂交育种

5.21.1培育显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方法同上。纯合更加困难,育种难度大

2n1r

x%(n100% (n表示自交的代数;r表示等位基因对数)

2

5.21.2培育隐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Aa aa

自交,选择aa

5.22 人类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

5.23 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

5.24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5.25伴性遗传的特点

说明:这里讨论致病基因的遗传。隐性遗传表示隐性基因致病,显性遗传表示显性基因致病。

5.26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

5.28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X遗传病的比较

5.29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

母方性状

×

父方性状

母方性状

5.30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

5.31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选学)

S(rr) N(rr) N(RR)

♀ S(rr) N(rr) ♂♀ S(rr) N(RR) S(rr) (可育) S(Rr)

5.32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

5.3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5.34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相关文章

  • 励志的衡水中学
  • 衡水中学各科教师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加入衡水中学这个优秀团队,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乐青衿皆怀壮志,嘉才者咸集衡中.这里是高端的平台,任你徜徉: ...查看


  • 小升初必备
  • 小升初必备:成都六城区户口.大成都户口有什么差别?2017年大成都户口如何参加六城区小升初 考试? 发布时间:2017-03-02 09:31 报名[2017绵阳名校小升初知识竞赛], 加入QQ 群:461718055 小升初的问题一直是所 ...查看


  • 高中数理化竞赛参考书推荐
  • 高中化学竞赛参考书特别推荐 常规/高考类: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 <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化学教材): <高中化学研究性 ...查看


  • 浅谈对高中生物奥赛的认识
  • 浅谈对高中生物奥赛的认识 1.基本情况全国生物竞赛组织工作是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由全国生物竞赛委员会具体承办.现任全国中学生物竞赛委员会主任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恩山,竞赛活动依据2001年12月颁布的联赛.竞赛章程进行, ...查看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
  • 附件4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实施办法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省青少年科技基金会主办. 这项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全省性比赛,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组成,负责大赛的领导工作,组委会下设 ...查看


  • 高中三年自我评价(共9篇)
  • 篇一:高中三年的自我鉴定 高中三年的自我鉴定 紧张有序的高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 ...查看


  • 高中阶段各类竞赛简介
  • 高中阶段各类竞赛简介 2015-03-11 培尖教育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1. 竞赛时间:每年4月10日前为省级组织阶段:每年4月10日至8月为全国赛事组织阶段:每年8月下旬到年底为总结阶段. 2. 竞赛方式:提交作品 3. 大赛内 ...查看


  •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大纲
  •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理论部分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可适当参考) 全国竞赛理论考试应当注意那些适用于同一类群中大多数生物的生物学概念.考试不应包括特殊事实.例外或者需要特殊或地方经验的某地特有生物的知识. 大部分试题应当考查学生的理解力 ...查看


  • 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 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几年来坚持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狠抓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科技活动丰富,教育成果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现将我校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使科技教育工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