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体格检查
大家下午好,这节课由我来给大家介绍护理体格检查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对全身检查做一些诠释,在体检手法、各专科疾病阳性体征临床意义。 1 体检的基本要求
人文关怀:
病房要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检查时注意保护隐私、保暖;
检查前先自我介绍;
态度亲切、和蔼;
语言通俗易懂,注意与患者沟通;
2 体检的基本要求
具体为:内容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突出本病表现、突出生命体征、突出重要脏器);
顺序应打破系统的界限、可分部与集中进行(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可分段检查,
统一记录);
注意原则的灵活性(急重症病例、个别检查顺序适当调整);
3 体检的原则
从头到脚;由浅入深;视触叩听嗅;
4 体检的顺序
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
头、颈部
前、侧胸壁(心肺)
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
腹部(腹腔重要脏器,如肝、胆、脾、肾、肠功能等)
肛门直肠
外阴、生殖器
四肢
神经系统
5 体检的器械
必要的: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电筒、叩诊锤、大头针、软尺、直尺、
棉签、标记笔、纱布
选择性的:近视力表、检眼镜、检鼻镜、检耳镜、手套、胶布、滑润油、纱布垫、
腹带、音叉鹅颈灯
6 开始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洗手
病人多取卧位
站在被检者的右侧
检查前的介绍,与患者有效沟通
7 生命体征的检查
体温(发热、体温不升)、脉搏(脉率不规则、洪脉或细脉)、呼吸(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次数、形态、张口呼吸、点头样呼吸)、血压(数值高/低)、身高、体重。 8 一般情况
发育状况(正常、异常---呆小症、佝偻病、在体型上是否为瘦长型、矮胖型) 营养状况(良好、中等、肥胖、营养不良)
神志:与病人沟通即可得知病人神志、意识情况(清晰、淡漠、模糊、嗜睡、昏睡、昏迷)
体位(自主、被动、强迫)
面容与表情(急性/慢性病、贫血/黄疸面容、特殊病面容;表情安静、忧虑、烦燥、痛苦、绝望)
检查合作情况
通过以上一般情况来看,综合评估病人自理能力程度,为我们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9 皮肤
可以局部检查或全身检查皮肤,全身皮肤是否完整、颜色(苍白、发红、紫绀、黄染)、温湿度(有无湿冷)、弹性(是否良好)、水肿(水肿部位,是否为凹陷性水肿,水肿:分三度----轻度,仅有局部软组织,如眼睑、胫前、凹陷轻;中度,全身水肿,有明显凹陷,平复缓慢;重度,全身严重水肿,皮肤发亮,有液体渗出) 皮疹(斑丘疹、荨麻疹)、出血点、瘀点、瘀斑、毛发生长等;蜘蛛痣一般出现
在肝炎、肝硬化患者,用棉签压迫其中心,辐射状血管网立即消失。
10 淋巴结
用两手指指腹滑动触诊检查,淋巴结部位、数目、肿大,硬度及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有几处,先从颈部淋巴结开始,触诊顺序: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淋巴结、枕骨下区的枕后淋巴结、右手(翻掌)指尖触摸颌下及颏下淋巴结、颈颈前三角区先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后三角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的后缘触诊、锁骨上窝内由浅到深触摸锁骨上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的触诊顺序:顶、内侧、前壁、后壁、外侧壁淋巴结;
先查左侧,后查右侧,检查者右手查左腋,左手查右腋;如检查左腋,检查者左手握住被检者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抬高45度,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部(尖群),滑行触诊,依次腋窝内(中央群)、前(胸肌群)、后(肩胛下群),然后再向外,被检者原外展的手臂下垂,触诊腋窝外侧壁(外侧群)。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右腋窝淋巴结。
滑车上淋巴结:上臂内侧,内上踝上方3—4CM 。
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韧带下方股三角内。
腘窝淋巴结:位于腘窝内。
11 头部及其他器官
头部:头颅外形、有无肿块、伤口、瘢痕,触诊压痛,头发多少、分布及色泽; 眼:眉毛、睫毛、眼睑(水肿、下垂),眼球(突出、凹陷、运动,震颤)、结膜(充血、出血、水肿、滤泡)、巩膜(黄染)、角膜(溃疡、云翳、反射)、瞳孔(大小、形态、是否对称、反射)
鼻:外观、鼻前庭、分泌物、出血、通气、鼻窦压痛(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耳:耳廓、耳道有无畸形、分泌物、乳突压痛、听力
口:气味、有无张口呼吸;
唇(颜色、干裂)、牙(缺牙、义齿),牙龈(色泽、肿胀、出血)、舌(舌质、舌苔、是否居中、运动、溃疡)及舌下粘膜、口腔黏膜(出血、溃疡)、咽(分泌物、悬雍垂位置)、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喉(发音、嘶哑、失声)----指导发“啊”音;
12 颈部及器官
去枕平卧位;
颈部外形是否对称、自主活动度、耸肩、转颈的肌力、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搏动;
气管(是否居中):将示指与无名指分别放在两侧胸锁关节上,中指置于气管上,观察两侧间距是否相等,如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气管拉向患侧; 甲状腺(视、触、听):(1)检查时让病人作吞咽动作。(2)注意甲状腺大小、形态、硬度、表面情况、压痛、移动度、震颤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检查者面对患者;另一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后方;前者是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甲状腺的狭部,后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腺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的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的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反复检查,用同法检查甲状腺的另一侧。听诊该区域有无收缩杂音,甲亢病人常出现。
13 前胸部
胸廓外形(对称、畸形、局部隆起、肋间隙有无增宽)
呼吸运动(频率、深度、有无异常)
胸壁检查(皮肤、静脉曲张、皮下气肿或捻发音、双手按压胸廓的两侧,检查胸廓的弹性)
拇指按压胸骨柄及胸骨体中、下部,了解有无压痛;
胸廓的呼吸活动度、胸膜磨檫感: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平放在胸廓前下部的对称处,左右拇指沿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正中线的对称部位,被检者作深呼吸进行检查。 触觉语颤:胸壁两侧上、中、下三个部位,每处双手作一次交叉(注意手形),检查者配合发“YI ”音;
乳房检查(两侧对称、大小、红肿、结节、皮肤有无改变,乳头有无凹陷,压痛): (检查者站在被检者的对面),右手查左侧,左手查右侧,先查键侧,后查患侧 由外上象限开始,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乳头,右手按顺时针方向,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若乳房有肿块,可令被检者两手上举或做两手掌相对推挤动作以观察大小,硬度、移动度。
14 肺部检查
肺部叩诊:间接叩诊,板指与肋骨平行;第一至第四肋间进行;
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比、力度稍重的原则,可直接叩诊、间接叩诊两种;叩诊音有变化处做好标记,计算肋间予以记录。
肺下界的叩诊:正常位置----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腋中线第八肋间,肩胛线第十肋间 前面: 可选择从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三条线,自上而下,由清音到浊音处记录;
肺的听诊:按锁骨中线上、中、下部,腋前线及腋中线的上、下部,左右两侧,进行听诊,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两侧对比;
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运动,每个点至少听1-2次呼吸。
15 心脏的检查
视: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触: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磨察感;用示指及中指并拢,指腹确定心尖博动的位置,用手掌的尺侧缘感觉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叩:心界叩诊及锁骨中线测量;从心尖博动外2-3cm (左第五肋间)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力度轻叩,叩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并标记。叩右界,先从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出肝上界,再上移一肋间(4肋间),由外向内、由下至上叩出右心界,标记并记录。
听: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听诊顺序: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16 背部的检查
视:胸廓外形、呼吸运动;
触:胸廓活动度及对称性;触觉语颤,两拇指放在第10肋水平后正中线的两侧,其余手指置于胸廓的两侧,拇指间距2cm ,两手向脊柱方向推挤,使皮肤松弛,嘱被检者作深呼吸以了解两侧是否对称
叩:后面以肩胛线为标准;
肺部、肺下界及肺下界的移动度;
肺下界移动度:沿肩胛线处的肺下界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同时迅速从肺
下界沿肩胛下角线向下叩出浊音区,作出标记,恢复平静呼吸,再嘱被检者深呼气,且屏住,再从肺下界向上叩出浊音区,作出标记。用直尺量出两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的移动度,正常为6-8cm 。
听:肺部呼吸音、啰音、语音传导、胸膜摩擦音;听诊部位有肩胛间区上下、左右,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左右;
17 背部其他检查
脊柱:脊柱外形、压痛、脊柱叩击痛(直接、间接)
肾脏:肋脊点、肋腰点压痛、肋脊点叩击痛
18 腹部
患者准备:患者平卧、曲膝仰卧位;指导腹式呼吸运动配合;
视:腹部外形、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必要时测量腹围; 触:顺序﹕从健康部位→病变区域,一般从左下腹沿逆时针方向将腹部各区依次进行。全腹(浅触/深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肿块、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触诊:
肝脏:有无肝肿大、结节、硬化等(单、双手、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肝颈静脉反流征;选择在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分别触诊,并测量距肋缘及剑突根部的距离。正常: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至肝下缘在1CM 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 以内;超过以上标准为肝下移或肝肿大;
胆囊:大小、形态、有无压痛,Murphy征;courvoisier 征—胰头癌,黄疸加深、胆囊肿大但无压痛;
脾脏:大小、形态、边缘、移动度,有无压痛,有无脾肿大及意义;轻—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脾缘超过肋下2CM ,在脐水平线以上;重--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肾脏:大小、形态、有无压痛、有无肾脏肿大、触痛等
膀胱:触诊呈囊性感,不可移动,患者如有尿意立即产生尿意感;
输尿管的3个压痛点:季肋点---右第10肋骨前端;上输尿管---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中输尿管---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
腹壁反射:略
叩:全腹;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肝区叩击痛、脾区叩击痛;
听:肠鸣音(在脐周听诊,听一分钟,正常每分钟4—5次,超过10次为增强,3—5分钟未听到或持续未听到为减弱—消失)、腹腔血管杂音、振水音
19 肛门、直肠
根据病情需要检查1
20 外阴、生殖器
根据病情需要检查
21 四肢
双上肢:两侧同时、对比检查
视:皮肤、指甲、关节、运动;观察腕关节、肩关节外形、关节及周围、运动; 触;皮肤温湿度、弹性、肌力;
叩:检查上肢生理神经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霍夫曼征); 双下肢:同上
视:观察外形、皮肤、趾甲;检查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运动、曲趾、伸趾运动等
触:皮肤温湿度、凹陷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及肌力(包括浮髌试验);检查膑阵挛及踝阵孪
叩:检查下肢生理神经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22 病理反射检查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布鲁金斯基征
锥体束征:巴彬斯基征、奥本汉姆征、戈登征、查多克征
巴彬斯基征(Babinski 征)方法﹕病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病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跖关节处转向趾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肩形展开。
奥本汉姆征(Oppenheim 征)方法﹕病者仰卧,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反应同上。
护理体格检查
大家下午好,这节课由我来给大家介绍护理体格检查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对全身检查做一些诠释,在体检手法、各专科疾病阳性体征临床意义。 1 体检的基本要求
人文关怀:
病房要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检查时注意保护隐私、保暖;
检查前先自我介绍;
态度亲切、和蔼;
语言通俗易懂,注意与患者沟通;
2 体检的基本要求
具体为:内容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突出本病表现、突出生命体征、突出重要脏器);
顺序应打破系统的界限、可分部与集中进行(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可分段检查,
统一记录);
注意原则的灵活性(急重症病例、个别检查顺序适当调整);
3 体检的原则
从头到脚;由浅入深;视触叩听嗅;
4 体检的顺序
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
头、颈部
前、侧胸壁(心肺)
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
腹部(腹腔重要脏器,如肝、胆、脾、肾、肠功能等)
肛门直肠
外阴、生殖器
四肢
神经系统
5 体检的器械
必要的: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电筒、叩诊锤、大头针、软尺、直尺、
棉签、标记笔、纱布
选择性的:近视力表、检眼镜、检鼻镜、检耳镜、手套、胶布、滑润油、纱布垫、
腹带、音叉鹅颈灯
6 开始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洗手
病人多取卧位
站在被检者的右侧
检查前的介绍,与患者有效沟通
7 生命体征的检查
体温(发热、体温不升)、脉搏(脉率不规则、洪脉或细脉)、呼吸(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次数、形态、张口呼吸、点头样呼吸)、血压(数值高/低)、身高、体重。 8 一般情况
发育状况(正常、异常---呆小症、佝偻病、在体型上是否为瘦长型、矮胖型) 营养状况(良好、中等、肥胖、营养不良)
神志:与病人沟通即可得知病人神志、意识情况(清晰、淡漠、模糊、嗜睡、昏睡、昏迷)
体位(自主、被动、强迫)
面容与表情(急性/慢性病、贫血/黄疸面容、特殊病面容;表情安静、忧虑、烦燥、痛苦、绝望)
检查合作情况
通过以上一般情况来看,综合评估病人自理能力程度,为我们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9 皮肤
可以局部检查或全身检查皮肤,全身皮肤是否完整、颜色(苍白、发红、紫绀、黄染)、温湿度(有无湿冷)、弹性(是否良好)、水肿(水肿部位,是否为凹陷性水肿,水肿:分三度----轻度,仅有局部软组织,如眼睑、胫前、凹陷轻;中度,全身水肿,有明显凹陷,平复缓慢;重度,全身严重水肿,皮肤发亮,有液体渗出) 皮疹(斑丘疹、荨麻疹)、出血点、瘀点、瘀斑、毛发生长等;蜘蛛痣一般出现
在肝炎、肝硬化患者,用棉签压迫其中心,辐射状血管网立即消失。
10 淋巴结
用两手指指腹滑动触诊检查,淋巴结部位、数目、肿大,硬度及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有几处,先从颈部淋巴结开始,触诊顺序: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淋巴结、枕骨下区的枕后淋巴结、右手(翻掌)指尖触摸颌下及颏下淋巴结、颈颈前三角区先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后三角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的后缘触诊、锁骨上窝内由浅到深触摸锁骨上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的触诊顺序:顶、内侧、前壁、后壁、外侧壁淋巴结;
先查左侧,后查右侧,检查者右手查左腋,左手查右腋;如检查左腋,检查者左手握住被检者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抬高45度,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部(尖群),滑行触诊,依次腋窝内(中央群)、前(胸肌群)、后(肩胛下群),然后再向外,被检者原外展的手臂下垂,触诊腋窝外侧壁(外侧群)。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右腋窝淋巴结。
滑车上淋巴结:上臂内侧,内上踝上方3—4CM 。
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韧带下方股三角内。
腘窝淋巴结:位于腘窝内。
11 头部及其他器官
头部:头颅外形、有无肿块、伤口、瘢痕,触诊压痛,头发多少、分布及色泽; 眼:眉毛、睫毛、眼睑(水肿、下垂),眼球(突出、凹陷、运动,震颤)、结膜(充血、出血、水肿、滤泡)、巩膜(黄染)、角膜(溃疡、云翳、反射)、瞳孔(大小、形态、是否对称、反射)
鼻:外观、鼻前庭、分泌物、出血、通气、鼻窦压痛(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耳:耳廓、耳道有无畸形、分泌物、乳突压痛、听力
口:气味、有无张口呼吸;
唇(颜色、干裂)、牙(缺牙、义齿),牙龈(色泽、肿胀、出血)、舌(舌质、舌苔、是否居中、运动、溃疡)及舌下粘膜、口腔黏膜(出血、溃疡)、咽(分泌物、悬雍垂位置)、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喉(发音、嘶哑、失声)----指导发“啊”音;
12 颈部及器官
去枕平卧位;
颈部外形是否对称、自主活动度、耸肩、转颈的肌力、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搏动;
气管(是否居中):将示指与无名指分别放在两侧胸锁关节上,中指置于气管上,观察两侧间距是否相等,如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气管拉向患侧; 甲状腺(视、触、听):(1)检查时让病人作吞咽动作。(2)注意甲状腺大小、形态、硬度、表面情况、压痛、移动度、震颤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检查者面对患者;另一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后方;前者是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甲状腺的狭部,后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腺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的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的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反复检查,用同法检查甲状腺的另一侧。听诊该区域有无收缩杂音,甲亢病人常出现。
13 前胸部
胸廓外形(对称、畸形、局部隆起、肋间隙有无增宽)
呼吸运动(频率、深度、有无异常)
胸壁检查(皮肤、静脉曲张、皮下气肿或捻发音、双手按压胸廓的两侧,检查胸廓的弹性)
拇指按压胸骨柄及胸骨体中、下部,了解有无压痛;
胸廓的呼吸活动度、胸膜磨檫感: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平放在胸廓前下部的对称处,左右拇指沿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正中线的对称部位,被检者作深呼吸进行检查。 触觉语颤:胸壁两侧上、中、下三个部位,每处双手作一次交叉(注意手形),检查者配合发“YI ”音;
乳房检查(两侧对称、大小、红肿、结节、皮肤有无改变,乳头有无凹陷,压痛): (检查者站在被检者的对面),右手查左侧,左手查右侧,先查键侧,后查患侧 由外上象限开始,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乳头,右手按顺时针方向,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若乳房有肿块,可令被检者两手上举或做两手掌相对推挤动作以观察大小,硬度、移动度。
14 肺部检查
肺部叩诊:间接叩诊,板指与肋骨平行;第一至第四肋间进行;
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比、力度稍重的原则,可直接叩诊、间接叩诊两种;叩诊音有变化处做好标记,计算肋间予以记录。
肺下界的叩诊:正常位置----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腋中线第八肋间,肩胛线第十肋间 前面: 可选择从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三条线,自上而下,由清音到浊音处记录;
肺的听诊:按锁骨中线上、中、下部,腋前线及腋中线的上、下部,左右两侧,进行听诊,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两侧对比;
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运动,每个点至少听1-2次呼吸。
15 心脏的检查
视: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触: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磨察感;用示指及中指并拢,指腹确定心尖博动的位置,用手掌的尺侧缘感觉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叩:心界叩诊及锁骨中线测量;从心尖博动外2-3cm (左第五肋间)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力度轻叩,叩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并标记。叩右界,先从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出肝上界,再上移一肋间(4肋间),由外向内、由下至上叩出右心界,标记并记录。
听: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听诊顺序: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16 背部的检查
视:胸廓外形、呼吸运动;
触:胸廓活动度及对称性;触觉语颤,两拇指放在第10肋水平后正中线的两侧,其余手指置于胸廓的两侧,拇指间距2cm ,两手向脊柱方向推挤,使皮肤松弛,嘱被检者作深呼吸以了解两侧是否对称
叩:后面以肩胛线为标准;
肺部、肺下界及肺下界的移动度;
肺下界移动度:沿肩胛线处的肺下界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同时迅速从肺
下界沿肩胛下角线向下叩出浊音区,作出标记,恢复平静呼吸,再嘱被检者深呼气,且屏住,再从肺下界向上叩出浊音区,作出标记。用直尺量出两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的移动度,正常为6-8cm 。
听:肺部呼吸音、啰音、语音传导、胸膜摩擦音;听诊部位有肩胛间区上下、左右,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左右;
17 背部其他检查
脊柱:脊柱外形、压痛、脊柱叩击痛(直接、间接)
肾脏:肋脊点、肋腰点压痛、肋脊点叩击痛
18 腹部
患者准备:患者平卧、曲膝仰卧位;指导腹式呼吸运动配合;
视:腹部外形、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必要时测量腹围; 触:顺序﹕从健康部位→病变区域,一般从左下腹沿逆时针方向将腹部各区依次进行。全腹(浅触/深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肿块、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触诊:
肝脏:有无肝肿大、结节、硬化等(单、双手、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肝颈静脉反流征;选择在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分别触诊,并测量距肋缘及剑突根部的距离。正常: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至肝下缘在1CM 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 以内;超过以上标准为肝下移或肝肿大;
胆囊:大小、形态、有无压痛,Murphy征;courvoisier 征—胰头癌,黄疸加深、胆囊肿大但无压痛;
脾脏:大小、形态、边缘、移动度,有无压痛,有无脾肿大及意义;轻—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脾缘超过肋下2CM ,在脐水平线以上;重--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肾脏:大小、形态、有无压痛、有无肾脏肿大、触痛等
膀胱:触诊呈囊性感,不可移动,患者如有尿意立即产生尿意感;
输尿管的3个压痛点:季肋点---右第10肋骨前端;上输尿管---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中输尿管---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
腹壁反射:略
叩:全腹;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肝区叩击痛、脾区叩击痛;
听:肠鸣音(在脐周听诊,听一分钟,正常每分钟4—5次,超过10次为增强,3—5分钟未听到或持续未听到为减弱—消失)、腹腔血管杂音、振水音
19 肛门、直肠
根据病情需要检查1
20 外阴、生殖器
根据病情需要检查
21 四肢
双上肢:两侧同时、对比检查
视:皮肤、指甲、关节、运动;观察腕关节、肩关节外形、关节及周围、运动; 触;皮肤温湿度、弹性、肌力;
叩:检查上肢生理神经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霍夫曼征); 双下肢:同上
视:观察外形、皮肤、趾甲;检查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运动、曲趾、伸趾运动等
触:皮肤温湿度、凹陷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及肌力(包括浮髌试验);检查膑阵挛及踝阵孪
叩:检查下肢生理神经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22 病理反射检查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布鲁金斯基征
锥体束征:巴彬斯基征、奥本汉姆征、戈登征、查多克征
巴彬斯基征(Babinski 征)方法﹕病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病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跖关节处转向趾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肩形展开。
奥本汉姆征(Oppenheim 征)方法﹕病者仰卧,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反应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