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团的十五大也提出“要按照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要求,加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正在成为共青团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化团的育人功能,有效服务青年学习成才,始终保持先进性,推进团建创新的一项全新的、重要的工作。
2002年底,郑州团市委在认真总结新世纪青少年读书活动成功经验,深化读书计划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工作,并在共青团郑州市第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把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列为2003年全市团的重点工作。之后,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开展调研,寻找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创建实施意见(试行),在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类别的8个青年组织开展试点单位。初步构建了包括理念创新、信息共享、动力保障、组织学习、考核评估、环境支持的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一、通过宣传发动,营造声势,确立创建工作新理念
在创建实践中,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型组织的有关理念,另一方面指导帮助团干部、团队骨干确立与学习型组织创建相适应的工作理念。一是确立以演练代培训的工作理念。通过举办创建学习型团组织骨干培训班,给创建骨干导入全新的思维方式,体验学习的快乐,消除创建的畏难情绪,增强创建的信心。二是确立分层建立学习团队的工作理念。在组建学习团队组织过程中,通
过立足组织实际,根据成员的特点,在组建策略上,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设置各类学习团队(小组),避免采取“行政式强压”政策,注重自主化管理、社会化运作。三是确立学习载体创新的工作理念。始终把握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灵魂这一主旨,紧紧围绕团队特点和青年的需求精心设计学习载体。河南农业大学团委走在了全市团组织学习载体创新工作的前列。该团委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探索出了农业信息服务站(与河南信息广播电台定期为农民朋友科学种田解疑释难)、科技 110(以青年志愿服务队形式与二七区、金水区20多个近郊农村结成服务队子,双休日、节假日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直接服务)等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深化。四是确立创建学习型组织与其他团的工作有机结合的工作理念。在创建实践中,把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团建创新的重要手段,用共青团工作的老品牌推动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以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改造创新共青团工作的老品牌,通过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原理、方法、手段去不断创新团的各项工作,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郑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团委立足企业实际,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争做学习型青年”活动,进一步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新世纪青年读书行动”、“创新创效”等品牌工作,推出了“团员青年学习日”制度、“四册”(《团支部工作手册》、《团干部学习成长手册》、《青年文明号班组工作手册》、《青年岗位学习成才建功手册》制度)、“读友星期六”、“读书笔记展”、“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活
动的深化。
二、全面整合资源,构建创建工作新平台
在创建过程中,通过挖掘、发挥团属的青少年学习资源,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为我所用,拓展青年学习资源利用的空间。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发掘各界知名人士和有为青年的共青情结,聘请他们作为我们学习团队的顾问、导师,或者加盟学习团队,定期、不定期地指导学习活动,提供导学服务。二是整合阵地资源。把各级团组织管理的学习阵地,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整合图书资源。在创建过程中,发挥在实施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中调度图书资源的优势,有效地调配和盘活图书资源,实现图书资源的流转和学习功能最大化。四是整合网络资源。以郑州青少年阳光网等虚拟阵地为窗口,以青年周末讲坛、“星光灿烂”访谈节目等为载体,充分发挥现实学习阵地和虚拟阵地的双重作用,加强对全市各级团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指导,为大家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
三、注重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促成创建工作新态势
一是建立了学习制度,尤其注重在团队成员共同协商、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学习制度或章程,便于每一位成员遵守;制定下发《创建学习型团组织记录本》、《我的学习笔记》等创建手册,要求分别确立组织和个人的目标愿景;大力推广“双四”(即“一日一省、一周一学、一月一谈、一季一文”和“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知识、学理论知识”)学习活动,以保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确保
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落到实处。二是建立了考核评估机制。制定出台《创建学习型团组织考核评估标准》,把创建活动的考核评比与农村、企业、学校团工作的年度评先相结合,作为其年度评先的重要依据;与“双推”工作相结合,将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团员青年在推优入党、推干荐才等方面优先考虑。三是建立了动力机制。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对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定期评选表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团干部及团员青年的学习热情。四是建立了投入机制。完善资金管理,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向单位要一点、向社会筹一点、组织成员“AA制”掏一点等多种形式解决资金问题。积极倡导和鼓励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改善软硬件设施,为顺利开展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
四、强化学习职能,鼓励大胆创新,努力开创团建工作新局面 一是明确职能部室。在团市委内部机构不能扩编的情况下,在组织部增设抓好学习型团组织创建的职能,负责全市学习型团组织创建的指导、管理、协调等工作。二是有序考核评定。成立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指导组,聘请有关专家、领导以及青少年工作者担任成员,负责学习型团组织的考核、评定工作,三是明确创建工作地位。把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作为牵动团建创新的一个总抓手,努力克服各级团组织存在的人手少、项目多、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团组织“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团干具体抓,指定人员抓落实的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并将其作为“两优一先”评比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推动学习型团组织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四是强化骨干培训。通过加强对各类学习
团队负责人、骨干的培训,让他们能掌握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的基本技能,担当起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设计师、仆人和教练,不断提高团队的组织学习力。五是推动资源共享。在团市委机关里,树立学习资源共享的服务意识,建立了机关阅览室,集中购置了学习教材,定期开展学习成果展、调研成果征集活动,以学习求发展,靠发展促学习。在团的各级组织中,树立资源在全市团组织中共享的学习理念,通过实施“县县上网”工程,充分利用郑州青少年阳光网,开展团属学习资源的摸底调查,建立档案,不断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让学习资源在团组织内部流动起来,实现学习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企业,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先进团委、团(总)支部作用,以“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工立足岗位,更新观念,学知求技,大胆创新;在学校,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理论、学外语,积极组织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服务队到边远贫困地区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立志成才的紧迫感;在农村,通过发挥青年经纪人协会、青年专家服务团的作用,依托共青科技示范村加大对青年农民科技知识、绿色农业知识的培训。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团的十五大也提出“要按照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要求,加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正在成为共青团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化团的育人功能,有效服务青年学习成才,始终保持先进性,推进团建创新的一项全新的、重要的工作。
2002年底,郑州团市委在认真总结新世纪青少年读书活动成功经验,深化读书计划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工作,并在共青团郑州市第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把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列为2003年全市团的重点工作。之后,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开展调研,寻找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创建实施意见(试行),在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类别的8个青年组织开展试点单位。初步构建了包括理念创新、信息共享、动力保障、组织学习、考核评估、环境支持的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一、通过宣传发动,营造声势,确立创建工作新理念
在创建实践中,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型组织的有关理念,另一方面指导帮助团干部、团队骨干确立与学习型组织创建相适应的工作理念。一是确立以演练代培训的工作理念。通过举办创建学习型团组织骨干培训班,给创建骨干导入全新的思维方式,体验学习的快乐,消除创建的畏难情绪,增强创建的信心。二是确立分层建立学习团队的工作理念。在组建学习团队组织过程中,通
过立足组织实际,根据成员的特点,在组建策略上,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设置各类学习团队(小组),避免采取“行政式强压”政策,注重自主化管理、社会化运作。三是确立学习载体创新的工作理念。始终把握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灵魂这一主旨,紧紧围绕团队特点和青年的需求精心设计学习载体。河南农业大学团委走在了全市团组织学习载体创新工作的前列。该团委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探索出了农业信息服务站(与河南信息广播电台定期为农民朋友科学种田解疑释难)、科技 110(以青年志愿服务队形式与二七区、金水区20多个近郊农村结成服务队子,双休日、节假日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直接服务)等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深化。四是确立创建学习型组织与其他团的工作有机结合的工作理念。在创建实践中,把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团建创新的重要手段,用共青团工作的老品牌推动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以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改造创新共青团工作的老品牌,通过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原理、方法、手段去不断创新团的各项工作,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郑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团委立足企业实际,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争做学习型青年”活动,进一步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新世纪青年读书行动”、“创新创效”等品牌工作,推出了“团员青年学习日”制度、“四册”(《团支部工作手册》、《团干部学习成长手册》、《青年文明号班组工作手册》、《青年岗位学习成才建功手册》制度)、“读友星期六”、“读书笔记展”、“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活
动的深化。
二、全面整合资源,构建创建工作新平台
在创建过程中,通过挖掘、发挥团属的青少年学习资源,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为我所用,拓展青年学习资源利用的空间。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发掘各界知名人士和有为青年的共青情结,聘请他们作为我们学习团队的顾问、导师,或者加盟学习团队,定期、不定期地指导学习活动,提供导学服务。二是整合阵地资源。把各级团组织管理的学习阵地,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整合图书资源。在创建过程中,发挥在实施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中调度图书资源的优势,有效地调配和盘活图书资源,实现图书资源的流转和学习功能最大化。四是整合网络资源。以郑州青少年阳光网等虚拟阵地为窗口,以青年周末讲坛、“星光灿烂”访谈节目等为载体,充分发挥现实学习阵地和虚拟阵地的双重作用,加强对全市各级团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指导,为大家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
三、注重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促成创建工作新态势
一是建立了学习制度,尤其注重在团队成员共同协商、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学习制度或章程,便于每一位成员遵守;制定下发《创建学习型团组织记录本》、《我的学习笔记》等创建手册,要求分别确立组织和个人的目标愿景;大力推广“双四”(即“一日一省、一周一学、一月一谈、一季一文”和“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知识、学理论知识”)学习活动,以保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确保
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落到实处。二是建立了考核评估机制。制定出台《创建学习型团组织考核评估标准》,把创建活动的考核评比与农村、企业、学校团工作的年度评先相结合,作为其年度评先的重要依据;与“双推”工作相结合,将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团员青年在推优入党、推干荐才等方面优先考虑。三是建立了动力机制。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对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定期评选表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团干部及团员青年的学习热情。四是建立了投入机制。完善资金管理,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向单位要一点、向社会筹一点、组织成员“AA制”掏一点等多种形式解决资金问题。积极倡导和鼓励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改善软硬件设施,为顺利开展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
四、强化学习职能,鼓励大胆创新,努力开创团建工作新局面 一是明确职能部室。在团市委内部机构不能扩编的情况下,在组织部增设抓好学习型团组织创建的职能,负责全市学习型团组织创建的指导、管理、协调等工作。二是有序考核评定。成立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指导组,聘请有关专家、领导以及青少年工作者担任成员,负责学习型团组织的考核、评定工作,三是明确创建工作地位。把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作为牵动团建创新的一个总抓手,努力克服各级团组织存在的人手少、项目多、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团组织“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团干具体抓,指定人员抓落实的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并将其作为“两优一先”评比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推动学习型团组织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四是强化骨干培训。通过加强对各类学习
团队负责人、骨干的培训,让他们能掌握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的基本技能,担当起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设计师、仆人和教练,不断提高团队的组织学习力。五是推动资源共享。在团市委机关里,树立学习资源共享的服务意识,建立了机关阅览室,集中购置了学习教材,定期开展学习成果展、调研成果征集活动,以学习求发展,靠发展促学习。在团的各级组织中,树立资源在全市团组织中共享的学习理念,通过实施“县县上网”工程,充分利用郑州青少年阳光网,开展团属学习资源的摸底调查,建立档案,不断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让学习资源在团组织内部流动起来,实现学习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企业,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先进团委、团(总)支部作用,以“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工立足岗位,更新观念,学知求技,大胆创新;在学校,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理论、学外语,积极组织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服务队到边远贫困地区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立志成才的紧迫感;在农村,通过发挥青年经纪人协会、青年专家服务团的作用,依托共青科技示范村加大对青年农民科技知识、绿色农业知识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