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玉歌--大唐帝国的衰落(四 潼关泪)

四 潼关泪

唐玄宗处死了两员大将。但他手里还有另一张牌。

这张牌就是哥舒翰。

哥舒翰是突厥人。他的名声甚至比高仙芝还要大。哥舒翰长期和吐蕃作战。从甘肃到青海湖,到处是他血战之地。最赫赫有名的石堡之战中,他以惨重代价夺取石堡城。李白曾作诗:“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说的就是哥舒翰。后来他地位之高,可与安禄山并驾齐驱。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他是两镇节度使。安禄山是东平郡王,他是西平郡王。可以说,他是对付安禄山的最佳人选。

但唐玄宗最初用的不是他,而是高仙芝。

这并不是因为唐玄宗不想用他,而是哥舒翰身体有问题。不久前,他在浴室洗澡的时候,中风瘫痪。此后就一直在长安养病。但到了这个时候,唐玄宗只有启用哥舒翰。【注7】

唐玄宗任命他为兵马大元帅,指挥潼关大军。这段时间里,长安又新征集了八万大军,现在一起交给哥舒翰。——这个衰老的突厥人带着浩荡大军,走向他人生的最后旅程。

然后,他在潼关一呆就是半年。

从十二月到第二年五月,哥舒翰的军队始终不出潼关一步。安禄山的军队也始终未能踏进关门一步。安禄山的长子曾率精锐进攻潼关,结果铩羽而归。

在此期间,整个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安禄山已经在洛阳称帝。他的铁骑一度所向无敌,横行大河南北。但此刻,他的弱点终于暴露出来。安禄山大军被扼守在潼关之外,无法摧毁长安政府。而他的大本营——范阳,又在两千里之外。他的侧翼过长,很快就陷入困境。

唐帝国除了派哥舒翰扼守潼关外,又放出了一只雄狮——来自西北的朔方军团。朔方军久经沙场,可以和安禄山的精锐一决高下。它翻越太行山,进攻河北地区,最终目的是摧毁范阳老巢。三个月内,朔方军连获两次大捷,斩杀了数万敌军。范阳岌岌可危。

安禄山的帝国已经被横腰切断。

安禄山从一个征服者,慢慢变成了困在中原囚笼里的病虎。这个新皇帝颇感沮丧。他开始考虑放弃洛阳,退回老巢。

唐帝国已经熬过了寒冬。希望又像春草一样,茁壮生长。只要再坚持一阵,安禄山就要做出抉择:要么撤退,要么崩溃。如果这样,未来的历史将彻底改写。755年的大叛乱将只是帝国的一段插曲。

命运的天平缓缓地、坚定地向着唐帝国倾斜。

——然后,在某一个瞬间,命运之神忽然改变了主意。

长安。

皇宫深处,响起一身愤怒的叫喊:“他为什么不出兵!我要我的洛阳!“然后是一阵窃窃私语。

——这个叫喊将毁灭潼关的十几万大军,颠覆帝国的国运。

还是唐玄宗。他现在既衰老,又固执。他认为安禄山力量已经枯竭。那为什么不出兵?为什么不去光复洛阳?为什么不和朔方军团夹击安禄山?

侦察显示:敌人在陕郡方向只有四千兵马。那为什么潼关大军不主动出击?

唐玄宗愤怒地问道:哥舒翰在等什么?!

哥舒翰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唐玄宗任命他指挥军队,其实是一个错误。哥舒翰老了,又疾病缠身,没有精力去统御十几万大军,也没有信心去组织野战。如果高仙芝和封常清还在,帝国的命运将大不相同。

但哥舒翰头脑依旧清晰。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也知道手下军队的弱点:它是拼凑出来的大军,凝聚力不够,战斗力也远远不如安禄山的铁骑军。用它牵制叛军绰绰有余,但要和安禄山决战则办不到。

因此他的思路很简单:等待——等待朔方军团兵围范阳;等待安禄山缓慢崩溃。

朔方军团指挥官郭子仪也这么想。他和哥舒翰都上过许多奏章,指出:在这个关键时刻,决不可轻动。哥舒翰一旦出关东征,整个帝国将面临不测之险。八百里秦川再无屏障,帝都长安势必倾覆,当前形势将急转直下!陕郡四千兵不过是诱饵,那里一定设好了伏击圈。郭子仪说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潼关出兵,有战必败!

但是唐玄宗根本听不进去。他当年不理解高仙芝为什么撤退,现在同样不理解哥舒翰为什么不出兵。他在皇宫里咆哮:他等了半年了,他还要等多久?!

他的呐喊一直传到了潼关。

处决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唐玄宗的第一个错误。

起用哥舒翰,让一个中风后的老人来指挥军团,这是他犯下的第二个错误。

这两个错误都可以弥补,但是他又要犯下第三个错误。这是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

——他派出了一个又一个使者去潼关,传达同一个旨意:马上出关,光复洛阳!

哥舒翰畏惧了。就在他的脚下,两员大将被一道圣旨就地处决。唐玄宗现在年老昏聩,谁知道他会做什么?下一个圣旨会不会就是取他哥舒翰的首级?

哥舒翰还在做最后抗争。他接着给皇帝写奏章,乞求收回成命。回答他的是一封充满杀气的敕书:“再拖延不发,国法俱在,朕也无法徇私!”

哥舒翰彻底崩溃。

这封信毁灭了哥舒翰最后一线希望——也毁灭了帝国最后一线希望。

帝国的命运在这一瞬间注定了。

756年六月四日,哥舒翰带着大军出征东方。他已经预感到了黑暗的未来。没有胜利,没有光明,有的只是深不见底的毁灭。他抚着自己的胸膛,放声痛哭。

关闭了六个月的潼关,打开了城门。金属铠甲在日光中熠熠生辉,一面面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将近二十万大军鱼贯而出,大踏步走向死亡。在他们身后,是帝国的心脏,是富庶的关中,是世界上最繁华最壮丽的城市——长安。今天,帝国的花瓣炫然开放,花蕊裸露在黯黯黑夜之中。

队伍中,有一位突厥老人正在哭泣。

四 潼关泪

唐玄宗处死了两员大将。但他手里还有另一张牌。

这张牌就是哥舒翰。

哥舒翰是突厥人。他的名声甚至比高仙芝还要大。哥舒翰长期和吐蕃作战。从甘肃到青海湖,到处是他血战之地。最赫赫有名的石堡之战中,他以惨重代价夺取石堡城。李白曾作诗:“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说的就是哥舒翰。后来他地位之高,可与安禄山并驾齐驱。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他是两镇节度使。安禄山是东平郡王,他是西平郡王。可以说,他是对付安禄山的最佳人选。

但唐玄宗最初用的不是他,而是高仙芝。

这并不是因为唐玄宗不想用他,而是哥舒翰身体有问题。不久前,他在浴室洗澡的时候,中风瘫痪。此后就一直在长安养病。但到了这个时候,唐玄宗只有启用哥舒翰。【注7】

唐玄宗任命他为兵马大元帅,指挥潼关大军。这段时间里,长安又新征集了八万大军,现在一起交给哥舒翰。——这个衰老的突厥人带着浩荡大军,走向他人生的最后旅程。

然后,他在潼关一呆就是半年。

从十二月到第二年五月,哥舒翰的军队始终不出潼关一步。安禄山的军队也始终未能踏进关门一步。安禄山的长子曾率精锐进攻潼关,结果铩羽而归。

在此期间,整个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安禄山已经在洛阳称帝。他的铁骑一度所向无敌,横行大河南北。但此刻,他的弱点终于暴露出来。安禄山大军被扼守在潼关之外,无法摧毁长安政府。而他的大本营——范阳,又在两千里之外。他的侧翼过长,很快就陷入困境。

唐帝国除了派哥舒翰扼守潼关外,又放出了一只雄狮——来自西北的朔方军团。朔方军久经沙场,可以和安禄山的精锐一决高下。它翻越太行山,进攻河北地区,最终目的是摧毁范阳老巢。三个月内,朔方军连获两次大捷,斩杀了数万敌军。范阳岌岌可危。

安禄山的帝国已经被横腰切断。

安禄山从一个征服者,慢慢变成了困在中原囚笼里的病虎。这个新皇帝颇感沮丧。他开始考虑放弃洛阳,退回老巢。

唐帝国已经熬过了寒冬。希望又像春草一样,茁壮生长。只要再坚持一阵,安禄山就要做出抉择:要么撤退,要么崩溃。如果这样,未来的历史将彻底改写。755年的大叛乱将只是帝国的一段插曲。

命运的天平缓缓地、坚定地向着唐帝国倾斜。

——然后,在某一个瞬间,命运之神忽然改变了主意。

长安。

皇宫深处,响起一身愤怒的叫喊:“他为什么不出兵!我要我的洛阳!“然后是一阵窃窃私语。

——这个叫喊将毁灭潼关的十几万大军,颠覆帝国的国运。

还是唐玄宗。他现在既衰老,又固执。他认为安禄山力量已经枯竭。那为什么不出兵?为什么不去光复洛阳?为什么不和朔方军团夹击安禄山?

侦察显示:敌人在陕郡方向只有四千兵马。那为什么潼关大军不主动出击?

唐玄宗愤怒地问道:哥舒翰在等什么?!

哥舒翰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唐玄宗任命他指挥军队,其实是一个错误。哥舒翰老了,又疾病缠身,没有精力去统御十几万大军,也没有信心去组织野战。如果高仙芝和封常清还在,帝国的命运将大不相同。

但哥舒翰头脑依旧清晰。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也知道手下军队的弱点:它是拼凑出来的大军,凝聚力不够,战斗力也远远不如安禄山的铁骑军。用它牵制叛军绰绰有余,但要和安禄山决战则办不到。

因此他的思路很简单:等待——等待朔方军团兵围范阳;等待安禄山缓慢崩溃。

朔方军团指挥官郭子仪也这么想。他和哥舒翰都上过许多奏章,指出:在这个关键时刻,决不可轻动。哥舒翰一旦出关东征,整个帝国将面临不测之险。八百里秦川再无屏障,帝都长安势必倾覆,当前形势将急转直下!陕郡四千兵不过是诱饵,那里一定设好了伏击圈。郭子仪说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潼关出兵,有战必败!

但是唐玄宗根本听不进去。他当年不理解高仙芝为什么撤退,现在同样不理解哥舒翰为什么不出兵。他在皇宫里咆哮:他等了半年了,他还要等多久?!

他的呐喊一直传到了潼关。

处决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唐玄宗的第一个错误。

起用哥舒翰,让一个中风后的老人来指挥军团,这是他犯下的第二个错误。

这两个错误都可以弥补,但是他又要犯下第三个错误。这是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

——他派出了一个又一个使者去潼关,传达同一个旨意:马上出关,光复洛阳!

哥舒翰畏惧了。就在他的脚下,两员大将被一道圣旨就地处决。唐玄宗现在年老昏聩,谁知道他会做什么?下一个圣旨会不会就是取他哥舒翰的首级?

哥舒翰还在做最后抗争。他接着给皇帝写奏章,乞求收回成命。回答他的是一封充满杀气的敕书:“再拖延不发,国法俱在,朕也无法徇私!”

哥舒翰彻底崩溃。

这封信毁灭了哥舒翰最后一线希望——也毁灭了帝国最后一线希望。

帝国的命运在这一瞬间注定了。

756年六月四日,哥舒翰带着大军出征东方。他已经预感到了黑暗的未来。没有胜利,没有光明,有的只是深不见底的毁灭。他抚着自己的胸膛,放声痛哭。

关闭了六个月的潼关,打开了城门。金属铠甲在日光中熠熠生辉,一面面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将近二十万大军鱼贯而出,大踏步走向死亡。在他们身后,是帝国的心脏,是富庶的关中,是世界上最繁华最壮丽的城市——长安。今天,帝国的花瓣炫然开放,花蕊裸露在黯黯黑夜之中。

队伍中,有一位突厥老人正在哭泣。


相关文章

  • 谁才是中世纪四大帝国?只有一个你绝对想不到!
  • 大家都知道,古典四大帝国指的是两汉王朝.罗马帝国.帕提亚王朝(安息)和月氏人建立的贵霜王朝,他们是古典时期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时间在流逝,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四大帝国有的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却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而取代他 ...查看


  • 浅析杜甫咏马诗的诗史性特色
  • 摘 要:早期豪迈奔放,中期苦闷彷徨,晚期沉郁顿挫.咏马之作为大家展示了大唐帝国的兴衰成败,犹如一座挖不完的宝藏. 关键词:杜甫:咏马诗:诗史性 我们可以将其咏马诗视为他"诗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想就以天宝十四年的 ...查看


  • [大明宫]观后感
  • <大明宫>观后感 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学识真是浅薄的够可以,初闻<大明宫>,还以为是讲明朝的一座有名的宫殿,当看了这六集大明宫的纪录片以后,我才知道自己错的是多么的离谱,大明宫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大抵相当于明清两代的故宫. ...查看


  • 世界地理上十大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 世界地理上十大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孙子兵法·九地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 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是故散地则无战, ...查看


  • 唐肃宗李亨简介,关于唐肃宗李亨的故事
  • 唐肃宗李亨可以说是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的见证者,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军攻陷两京之后:而当他的生命走上终点病逝长安之时,安史之乱仍未荡平.他送走了避乱出逃的 ...查看


  • 从鸿胪寺的职能管窥唐朝的对外交往
  • 从鸿胪寺的职能管窥唐朝的对外交往 2003级历史学基地班 周平 内容摘要:鸿胪寺是唐朝中央九寺之一,与其它诸寺的最大不同是,它主管外交(及少数民族)的接待事务,即"宾客之事":另外鸿胪寺也掌管"凶仪之事&quo ...查看


  • 仆固怀恩,亲自结束了安史之乱,也将唐朝带入了藩镇割据
  • 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安禄山被杀后,部将中崛起的另一位大人物史思明,带着安禄山队伍中的精锐投降了中央,因为山高皇帝远,唐肃宗没有办法整合这支部队,给了史思明足够的准备时间. 不到一年就收编了幽州境内的大部分降兵,吞并安庆绪的邺城后, ...查看


  • 东亚病夫已经崛起了!西亚病夫却还是那个鬼样子
  • 一百多年前,世界上有两个国家被称为"病夫",一个是东亚病夫中国,一个是西亚病夫土耳其.都是病夫,难兄难弟. 可是现在我们已经甩脱东亚病夫这个帽子,我们强大的起来了!再看看西亚病夫土耳其,却不太长进,现在只能算是第二梯队国 ...查看


  • 中国古代名将排行榜2
  • 中国古代名将排行榜 91 人(按朝代顺序)[转]1孙 武:吴国名将,成名经典:<孙子兵法>2伍子胥:吴国名将,经典之战:伐楚灭越,掘墓鞭尸3吴 起:魏(楚)国名将,经典之战:灭亡陈.蔡国4孙 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救赵5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