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之综合课教案设计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之综合课教案设计题

1、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综合课教案。 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90分钟) (情景:田中和金成泰是同屋)

金成泰: 田中,起床啦,起床啦! 田 中: 今天星期六,干吗起得这么早?

金成泰: 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田 中: 我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金成泰: 我游泳游得不好,去唱卡拉OK 吧。 田 中: 好啊,我特别喜欢唱中国歌儿。

金成泰: 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田 中: 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金成泰: 那你给山口打个电话,问问她去不去。 田 中: 我现在就打。

参考答案: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以及“起床”“唱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4分)

2)掌握功能项目: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指出一到两个) (1分)

2. 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1分)

2)学习新课

a. 生词学习(1分)

b. 课文讲练(2分)

c. 重点词语讲练(1分):这么(‘这么早“),怎么(我怎么不知道”)干吗,就(“我现在就打”)等。

d. 重点语法讲练(6分,答出两个即可)

(a)离合词: 如:唱歌、起床、游泳。

(b) 程度补语(状态补语):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干吗起得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 (c) 连动句: 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e. 活用练习(1分)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3)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分)

4)合理分配教学时间(1分)

参考: 复习旧课:5分钟; 生词学习:10分钟;课文讲练:25分钟; 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 重点语法讲练:20分钟;

活用练习:15分钟;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5) 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1分)

2、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在大内的宿舍)

贝拉:大内,你想家吗? 大内:想。

贝拉:你家有几口人? 大内: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贝拉:你爸爸做什么工作? 大内:他是大学教师。

贝拉:你妈妈呢? 大内:她是大夫。

贝拉:你哥哥也是学生吗? 大内:是,他是研究生。

贝拉:你哥哥常给你发邮件吗? 大内:最近不常发。

贝拉:他学习一定很忙。 大内:是的。还有……他最近交了一个女朋友。

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了解“是”字句和是非疑问句,掌握询问交际对象家庭的句式。

二.教学重点:语法:“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词汇:谁、几、口、发、交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5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称呼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5分钟):

1、导入新课(3分钟):谈论一个与工作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什么工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5分钟)

例:谁——是谁/谁是——贝拉是谁?/谁是贝拉?

几——几本——你有几本书? 口——A:你家有几口人?——B:我就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发——发邮件——我给爸爸发邮件 交——交女朋友——哥哥交了一个女朋友

职业身份的词汇汇总及适当的扩充:

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大夫(医生)、研究生、家庭主妇、公司职员、院长、经理、主任、老师、律师、工人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是”字句、是非疑问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操练:

* “是”字句:A是学生 “是”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是学生

* A是老师吗?——A是老师。/A不是老师 B也是老师吗?——B也是老师。/B不是老师。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将身份及职业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搭配,进行对话练习。

* 你 他 她 哥哥 弟弟 爸爸 妈妈 姐姐 妹妹

* 大夫 工人 学生 研究生 校长 工人 公司职员

5.学习课文(30分钟)

(1)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质疑——老师或者学生解答。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家庭人口:四口,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身份: 爸爸 是 大学教师

妈妈 是 大夫

哥哥 是 研究生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四)本课小结(4分钟) 职业身份、“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写一篇短文,介绍家庭人口及职业

3、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中级班;课时:90分钟)要求如下:

1、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

2、(1) 请至少找出两个应教授的语法点,并对其中的一个语法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讲清这个语法点的形式和意义;举出两个同类的例子;设计出一种相应的语法练习题)。(2) 请挑出六到八个应教授的重点词语,并对其中的一组近义词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解释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举例说明其用法)。

约会

(今天是星期天,王华跟女朋友方莉约定九点在公园门口见。可是方莉来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王华已经等了半个小时了。) 王华:你怎么现在才来?

方莉:真对不起!我七点就准备出发了,可出门前有个朋友请我帮忙做一件事,我只好帮助他。到了车站,等车又等了半个小时。一下车,我就奔来了。

你等了我半天了吧?

王华:我等了你半个钟头了。

方莉:对不起!现在,我去买票吧。

王华:我一来就买了。

方莉:票好买吗?

王华:不好买。我排了10分钟的队,才买到票。

方莉:那咱们进去吧!

答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并掌握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语法造句,并进行成段表达。

二、教学重点: 1.语法:时量补语 2.词语:奔、半天、好…、只好 // 帮忙、帮助;小时、钟头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图表的形式,讲解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设计真实情景进行操练(例:某位学生迟到了)。

四、教学环节和步骤

(一)组织教学

例:今天,你几点来教室的? 他迟到了吗?

(二)复习旧课

例:今天,你很早就来了吗?他几点才来? 你怎么现在才来? 你一起床就来了吗?

(三)学习新课:

1.学习重点词语……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2.朗读课文: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词汇:

辨析近义词:帮忙和帮助

(1)“帮忙”是动宾结构,又是离合词, “帮忙”后面往往是动词或要作的事情,不可以直接跟表示人的宾语.

(2)“帮助”是联合结构,,后面可以接宾语,宾语一般是人和有生命的东西.

4.讲解重点语法“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 持续性动词有三种形式: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 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 (动词+宾语+时间)

* 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我等他等了十分钟。 (重复动词)

我等了他十分钟。 (动词+人称代词+时间)

5.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例:昨天,你看电视看了多长时间?

你来中国,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

今天他迟到了,我们等他等了多少时间?

6.进行成段表达,板书提示:今天是星期天,王华跟方莉约定9点在公园门口见。方莉7点就 了,可是出门前有

个朋友请她 ,她只好 。到了车站,等车 又

小时。所以,她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王华已经等 小时了。王华早就到了,他一到

就去买票了,可是票不 买,他排 才买到票。

五、本课小结:重点生词、语法、

六、布置作业: 例如:结合某次迟到,写一篇作文或对话。

要求:词语方面:语法方面:时量补语、一---就---、就、才

4、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买东西”,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买东西

(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

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你看,就是那一件!

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一.教学目标:了解表示比较的方式;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使用比较方式。

二.教学重点:语法:“比”字句,“没有”句 // 词汇:合适、正、正好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2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说出知道的“颜色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谈论一个与衣服和买衣服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中国你买过衣服吗?你买的衣服贵还是便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词---词组---语段

例:合适---很合适---这件衣服很合适。

正---正合适---这件衣服正合适----我买的这件衣服很(正)合适。

正好---正好100元---这件衣服正好100元---我正好有100元。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比”字句、“没有”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比较:

* “比”字句: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 / 多了 / 一点儿)

“比”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比B+形容词

* A没有B+形容词=B比A+形容词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例:你比他高吗?----你比他高多少?----用“没有”句转换。

5.学习课文(35分钟)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教师提问内容------。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重点词语和语法 课文内容提示

合适 第一件衣服:短

正 第二件衣服:长短比较合适,比第一件衣服大,太肥了

正好 第三件衣服:正好是他要的,长短大小正合适,

“比”字句 * 营业员说:比第二件衣服贵一点,

“没有”句 * 艾中华说:比第二件衣服贵多了。

第四件衣服:价格比第三件便宜一点,

* 营业员说:颜色没有第三件好看,

* 艾中华说:颜色没有第三件深。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四)本课小结(4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生词、语法。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5、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如下:

1.根据所给的课文设计教学对象和课时; 2.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教案设计应突出其重点和难点并设计相应的习题。

我家在浦东

对话

中村:张平,你家在市区还是在郊区?

张平:我家在郊区,在浦东。现在那儿是开发区。

中村:那儿热闹吗?

张平:以前不热闹,现在很热闹。现在我家左面是银行,右面是商店,对面是新的住宅,中村,你家在市区吗?

中村:我家不在市区,我家在郊区。我家东边是小河,西边是小山,南边都是田野。

张平:以前,我家北边有一条小河,南边也会都是田野。

中村:你说,家在市区好还是郊区好?

张平:我说,家在郊区好。

中村:对,郊区空气新鲜,环境也优美。

短文

上海由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黄浦江。黄浦江东边是浦东,黄浦江西边是浦西。以前,浦西是上海的市区, 浦东是上海的郊区;现在,浦东是上海的新区,也叫浦东开发区。那里有许多漂亮的住宅,许多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还有许多三资企业。以前,浦西很热闹,浦东不热闹;现在,浦西、浦东都非常热闹。

教案设计(本教案设计参考答案仅为简略的基本样式,考试时要视具体要求进行较为详细具体设计。)

教学对象:基础班班学生,共10人。均为日本和韩国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零起点学生在中国长期班学习两个月左右。

教学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掌握处所、方位的表示方法;

掌握“在”字句、“有”字句和“是”字句;

能够描述所在位置的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方位词

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通过寒暄和点名

(二) 复习旧课:通过提问和对话

(三) 导入新课:提问:老师的书在哪儿? 张平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中村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四) 学习新课

1、学习新词

2、朗读课文:老师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语法:

(1)方位词:常见的方位词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

这些方位词后边可以用“边”、“面”。用“边”和“面”相同

(2)动词“在”、“是”、“有”表示存在

“在”作动词谓语的句子,主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宾语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 汽车在外面。 小刚在家。

(3)“是” “有”

动词“是”、“有”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主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方位、处所、宾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

前面是树,后面是房子。 教室里有许多人。

老师示范 用“在”、“是”和“有”说出有方位词的句子,借助教室的摆设鼓励学生用方位词说出句子。

设计问题:老师的书在哪儿? 小明的前面是谁? 窗台上有什么?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周围的情况。(用下面的词语:市区、郊区、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在、有、是)

(4).叫同学复述课文。

(用下面词语:上海有……,它的名字……,黄浦江东边……,西边……。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东是……,

也叫……。那里有……,……,还有……。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西、浦东都……。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介绍我的家。

6、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如下: 参考答案:(本教案设计参考答案仅为简略的基本样式,考试时要视具体要求进行较为详细具体设计。尤其要突出教师的怎么教的具体方式方法上。)

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和运用可能补语的语法;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成段表达。

二、教学重点:可能补语(1.结构形式 2.语义表达)

三、教学方法:运用结果补语与可能补语对比的方法,归纳说明可能补语的意义和结构形式;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情况,设计真实情

景进行操练。

四、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大约2分钟): 方法:点名,问候,谈论一个轻松的话题,以稳定学生情绪,调节课堂气氛。

2.复习旧课(大约12分钟):方法:快速问答,完成对话、听写句子;根据提示词语复述课文;以检查学生对前一课语言知识(如“结

果补语”)、言语技能掌握的情况,并进一步巩固。

3.学习新课(大约45分钟):

(1)导入新课:谈论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题,如“你看过京剧吗?”;京剧脸谱。

(2)学习生词(2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学生齐读或个别读------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如“猜”:利用演示,或一小段对话来揭示其用法。)

(4)讲练重点词语、语言点(大约25分钟)。

①板书:“可能补语”的语法形式、意义(表示可能、能力),进行讲解与比较:

* 动词+得/不+动词:听懂(结果)---听得懂(能力)

* 动词+得/不+形容词:看清楚---看得清楚。

* 动词+得/不+趋向词:坐下---坐得下(可能)

比较: * 这个教室坐得下20个人吗?(可能)---这个教室坐下了20个人(结果)

* 你病了,不能出去。(不应该、不允许)------雨太大,没有伞出不去。

②设计话题或设计真实交际场景进行训练:回答问题、句型转换、模仿造句、判断正误、选择填空。

(5)学习课文(25分钟)

形式(按自然段把课文分成四部分进行,各部分步骤相同):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

2)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提问内容------

3)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4)学生看板书成段表达:复述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

4.本课小结(大约4分钟):重点生词、语法、交际功能项目。

5.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7、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

(记者采访留学生罗兰„„)

记者: 你来中国多长时间了?

罗兰: 两个多月了。

记者: 对这儿的生活习惯了吧?

罗兰: 差不多已经习惯了,不过我每天早上都不能吃早饭。

记者: 为什么?

罗兰: 上课的时间太早。我们在国内九点钟才上课呢,这儿八点钟就上课了。

记者: 下午一般做什么?

罗兰: 有时候老师给我辅导一个小时,有时候我自己学习。

记者: 晚上呢?

罗兰: 晚饭后我常散一会儿步,有时跟朋友聊一会儿天,然后就开始复习功课。

记者: 晚上要学习多长时间?

罗兰: 不一定,有时候两个多小时,有时候三四个小时。

记者: 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罗兰: 很多运动我都喜欢,像网球、排球、游泳、跑步什么的。

记者: 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罗兰: 不客气。

一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时量补语的用法。 2、要求学生掌握“就”和“才”的意义和用法。

二 教学重点:1、时量补语:动词 + 时量补语 2、就::早,快, 才:晚,慢

三 教学方法:图示,情景引导,启发,归纳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5分钟)通过听写和提问复习前一课所学内容。

(三)讲练新课(75分钟)

1. 学习生词(20分钟):朗读生词(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点读)——生词听写——生词讲练(词→词组→句子)

2. 学习语法(25分钟)

时量补语:

板书:动词 + 时量补语 + (了)

.: 我 来中国两个多月 了。 ——非持续性动词

他 去上海 三天 了。

了。

——持续性动词

一年 (的

一年(了)。

)你哥哥结婚多久了? (2)你来中国多久了? (3)你们认识多久了?

(4)你晚上学习多久汉语?听多长时间音乐?晚饭大概吃多长时间?作业一般写多长时间?

“就”和“才”: 板书:就:早 快

才:晚 慢 ;

电影八点钟开始,他七点半就来了。 电影八点钟开始,他九点才来。

补充提问:从你的国家到中国几个小时?你的家到学校多长时间?北京到上海与到香港的距离比较,时间比较等。

3.学习课文(30分钟)领读课文---课文问答---分组练习---分组朗读课文---学生复述课文,表演课文。

(四)本课小结(5分钟)以板书总结本课两个重要语法点。

(五)布置作业(3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情况。

老张: 只要不刮风下雨,我就来活动活动。

老刘: 我也是。

老张: 退休以后真是轻闲了,下下棋、逛逛公园、跟老朋友聊聊天儿,挺快乐的。

老刘: 是啊,我每天上午练练书法、看看书,下午去小学接孙子。

老张: 听说你那小孙子学习特别好,还会背很多古诗古文。

老刘: 聪明是聪明,就是贪玩儿,得老督促他学习。

老张: 那就不错了,我那孙子就是不爱学习。

老刘: 你那孙子还小,大了就知道学习了。

老张: 也许大了就不那么贪玩了。不聊了,我得回去了,再见!

老刘: 好,再见!

9、说明:根据下面课文,设计一份综合课教案。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对象:中级班;课时:90分钟) 约会

张正生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今天是星期天,他跟女朋友玲玲在公园有个约会,可是他来到公园的时候,玲玲已经等他半天了。她不高兴了。

玲玲:你看看,已经几点了?

正生:哟,都10点了,真对不起!其实,我7点半就出来了。没想到,等了半个钟头才上了汽车。一下车,我就跑来了。你等了我半天了吧?

玲玲:看你,衣服都湿了。给你扇子。这儿有个冷饮店,咱们先去吃冰淇淋吧。

正生:公园里也有冷饮店,我先去买票吧。

玲玲:我一来就买了。

正生:票好买吗?

玲玲:不好买。我排了10分钟的队,才买到票。我买了票,等了你半个钟头,你才来。我刚才都有点生气了。我想你一定不来了。 正生:我怎么可能不来?以后,我提前两个半小时就出来,好吗?呵呵,咱们进去吧!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之综合课教案设计题

1、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综合课教案。 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90分钟) (情景:田中和金成泰是同屋)

金成泰: 田中,起床啦,起床啦! 田 中: 今天星期六,干吗起得这么早?

金成泰: 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田 中: 我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金成泰: 我游泳游得不好,去唱卡拉OK 吧。 田 中: 好啊,我特别喜欢唱中国歌儿。

金成泰: 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田 中: 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金成泰: 那你给山口打个电话,问问她去不去。 田 中: 我现在就打。

参考答案: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以及“起床”“唱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4分)

2)掌握功能项目: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指出一到两个) (1分)

2. 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1分)

2)学习新课

a. 生词学习(1分)

b. 课文讲练(2分)

c. 重点词语讲练(1分):这么(‘这么早“),怎么(我怎么不知道”)干吗,就(“我现在就打”)等。

d. 重点语法讲练(6分,答出两个即可)

(a)离合词: 如:唱歌、起床、游泳。

(b) 程度补语(状态补语):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干吗起得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 (c) 连动句: 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e. 活用练习(1分)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3)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分)

4)合理分配教学时间(1分)

参考: 复习旧课:5分钟; 生词学习:10分钟;课文讲练:25分钟; 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 重点语法讲练:20分钟;

活用练习:15分钟;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5) 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1分)

2、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在大内的宿舍)

贝拉:大内,你想家吗? 大内:想。

贝拉:你家有几口人? 大内: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贝拉:你爸爸做什么工作? 大内:他是大学教师。

贝拉:你妈妈呢? 大内:她是大夫。

贝拉:你哥哥也是学生吗? 大内:是,他是研究生。

贝拉:你哥哥常给你发邮件吗? 大内:最近不常发。

贝拉:他学习一定很忙。 大内:是的。还有……他最近交了一个女朋友。

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了解“是”字句和是非疑问句,掌握询问交际对象家庭的句式。

二.教学重点:语法:“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词汇:谁、几、口、发、交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5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称呼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5分钟):

1、导入新课(3分钟):谈论一个与工作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什么工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5分钟)

例:谁——是谁/谁是——贝拉是谁?/谁是贝拉?

几——几本——你有几本书? 口——A:你家有几口人?——B:我就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发——发邮件——我给爸爸发邮件 交——交女朋友——哥哥交了一个女朋友

职业身份的词汇汇总及适当的扩充:

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大夫(医生)、研究生、家庭主妇、公司职员、院长、经理、主任、老师、律师、工人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是”字句、是非疑问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操练:

* “是”字句:A是学生 “是”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是学生

* A是老师吗?——A是老师。/A不是老师 B也是老师吗?——B也是老师。/B不是老师。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将身份及职业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搭配,进行对话练习。

* 你 他 她 哥哥 弟弟 爸爸 妈妈 姐姐 妹妹

* 大夫 工人 学生 研究生 校长 工人 公司职员

5.学习课文(30分钟)

(1)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质疑——老师或者学生解答。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家庭人口:四口,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身份: 爸爸 是 大学教师

妈妈 是 大夫

哥哥 是 研究生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四)本课小结(4分钟) 职业身份、“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写一篇短文,介绍家庭人口及职业

3、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中级班;课时:90分钟)要求如下:

1、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

2、(1) 请至少找出两个应教授的语法点,并对其中的一个语法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讲清这个语法点的形式和意义;举出两个同类的例子;设计出一种相应的语法练习题)。(2) 请挑出六到八个应教授的重点词语,并对其中的一组近义词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解释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举例说明其用法)。

约会

(今天是星期天,王华跟女朋友方莉约定九点在公园门口见。可是方莉来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王华已经等了半个小时了。) 王华:你怎么现在才来?

方莉:真对不起!我七点就准备出发了,可出门前有个朋友请我帮忙做一件事,我只好帮助他。到了车站,等车又等了半个小时。一下车,我就奔来了。

你等了我半天了吧?

王华:我等了你半个钟头了。

方莉:对不起!现在,我去买票吧。

王华:我一来就买了。

方莉:票好买吗?

王华:不好买。我排了10分钟的队,才买到票。

方莉:那咱们进去吧!

答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并掌握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语法造句,并进行成段表达。

二、教学重点: 1.语法:时量补语 2.词语:奔、半天、好…、只好 // 帮忙、帮助;小时、钟头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图表的形式,讲解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设计真实情景进行操练(例:某位学生迟到了)。

四、教学环节和步骤

(一)组织教学

例:今天,你几点来教室的? 他迟到了吗?

(二)复习旧课

例:今天,你很早就来了吗?他几点才来? 你怎么现在才来? 你一起床就来了吗?

(三)学习新课:

1.学习重点词语……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2.朗读课文: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词汇:

辨析近义词:帮忙和帮助

(1)“帮忙”是动宾结构,又是离合词, “帮忙”后面往往是动词或要作的事情,不可以直接跟表示人的宾语.

(2)“帮助”是联合结构,,后面可以接宾语,宾语一般是人和有生命的东西.

4.讲解重点语法“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 持续性动词有三种形式: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 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 (动词+宾语+时间)

* 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我等他等了十分钟。 (重复动词)

我等了他十分钟。 (动词+人称代词+时间)

5.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例:昨天,你看电视看了多长时间?

你来中国,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

今天他迟到了,我们等他等了多少时间?

6.进行成段表达,板书提示:今天是星期天,王华跟方莉约定9点在公园门口见。方莉7点就 了,可是出门前有

个朋友请她 ,她只好 。到了车站,等车 又

小时。所以,她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王华已经等 小时了。王华早就到了,他一到

就去买票了,可是票不 买,他排 才买到票。

五、本课小结:重点生词、语法、

六、布置作业: 例如:结合某次迟到,写一篇作文或对话。

要求:词语方面:语法方面:时量补语、一---就---、就、才

4、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买东西”,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买东西

(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

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你看,就是那一件!

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一.教学目标:了解表示比较的方式;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使用比较方式。

二.教学重点:语法:“比”字句,“没有”句 // 词汇:合适、正、正好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2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说出知道的“颜色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谈论一个与衣服和买衣服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中国你买过衣服吗?你买的衣服贵还是便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词---词组---语段

例:合适---很合适---这件衣服很合适。

正---正合适---这件衣服正合适----我买的这件衣服很(正)合适。

正好---正好100元---这件衣服正好100元---我正好有100元。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比”字句、“没有”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比较:

* “比”字句: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 / 多了 / 一点儿)

“比”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比B+形容词

* A没有B+形容词=B比A+形容词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例:你比他高吗?----你比他高多少?----用“没有”句转换。

5.学习课文(35分钟)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教师提问内容------。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重点词语和语法 课文内容提示

合适 第一件衣服:短

正 第二件衣服:长短比较合适,比第一件衣服大,太肥了

正好 第三件衣服:正好是他要的,长短大小正合适,

“比”字句 * 营业员说:比第二件衣服贵一点,

“没有”句 * 艾中华说:比第二件衣服贵多了。

第四件衣服:价格比第三件便宜一点,

* 营业员说:颜色没有第三件好看,

* 艾中华说:颜色没有第三件深。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四)本课小结(4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生词、语法。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5、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如下:

1.根据所给的课文设计教学对象和课时; 2.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教案设计应突出其重点和难点并设计相应的习题。

我家在浦东

对话

中村:张平,你家在市区还是在郊区?

张平:我家在郊区,在浦东。现在那儿是开发区。

中村:那儿热闹吗?

张平:以前不热闹,现在很热闹。现在我家左面是银行,右面是商店,对面是新的住宅,中村,你家在市区吗?

中村:我家不在市区,我家在郊区。我家东边是小河,西边是小山,南边都是田野。

张平:以前,我家北边有一条小河,南边也会都是田野。

中村:你说,家在市区好还是郊区好?

张平:我说,家在郊区好。

中村:对,郊区空气新鲜,环境也优美。

短文

上海由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黄浦江。黄浦江东边是浦东,黄浦江西边是浦西。以前,浦西是上海的市区, 浦东是上海的郊区;现在,浦东是上海的新区,也叫浦东开发区。那里有许多漂亮的住宅,许多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还有许多三资企业。以前,浦西很热闹,浦东不热闹;现在,浦西、浦东都非常热闹。

教案设计(本教案设计参考答案仅为简略的基本样式,考试时要视具体要求进行较为详细具体设计。)

教学对象:基础班班学生,共10人。均为日本和韩国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零起点学生在中国长期班学习两个月左右。

教学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掌握处所、方位的表示方法;

掌握“在”字句、“有”字句和“是”字句;

能够描述所在位置的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方位词

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通过寒暄和点名

(二) 复习旧课:通过提问和对话

(三) 导入新课:提问:老师的书在哪儿? 张平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中村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四) 学习新课

1、学习新词

2、朗读课文:老师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语法:

(1)方位词:常见的方位词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

这些方位词后边可以用“边”、“面”。用“边”和“面”相同

(2)动词“在”、“是”、“有”表示存在

“在”作动词谓语的句子,主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宾语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 汽车在外面。 小刚在家。

(3)“是” “有”

动词“是”、“有”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主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方位、处所、宾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

前面是树,后面是房子。 教室里有许多人。

老师示范 用“在”、“是”和“有”说出有方位词的句子,借助教室的摆设鼓励学生用方位词说出句子。

设计问题:老师的书在哪儿? 小明的前面是谁? 窗台上有什么?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周围的情况。(用下面的词语:市区、郊区、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在、有、是)

(4).叫同学复述课文。

(用下面词语:上海有……,它的名字……,黄浦江东边……,西边……。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东是……,

也叫……。那里有……,……,还有……。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西、浦东都……。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介绍我的家。

6、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如下: 参考答案:(本教案设计参考答案仅为简略的基本样式,考试时要视具体要求进行较为详细具体设计。尤其要突出教师的怎么教的具体方式方法上。)

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和运用可能补语的语法;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成段表达。

二、教学重点:可能补语(1.结构形式 2.语义表达)

三、教学方法:运用结果补语与可能补语对比的方法,归纳说明可能补语的意义和结构形式;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情况,设计真实情

景进行操练。

四、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大约2分钟): 方法:点名,问候,谈论一个轻松的话题,以稳定学生情绪,调节课堂气氛。

2.复习旧课(大约12分钟):方法:快速问答,完成对话、听写句子;根据提示词语复述课文;以检查学生对前一课语言知识(如“结

果补语”)、言语技能掌握的情况,并进一步巩固。

3.学习新课(大约45分钟):

(1)导入新课:谈论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题,如“你看过京剧吗?”;京剧脸谱。

(2)学习生词(2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学生齐读或个别读------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如“猜”:利用演示,或一小段对话来揭示其用法。)

(4)讲练重点词语、语言点(大约25分钟)。

①板书:“可能补语”的语法形式、意义(表示可能、能力),进行讲解与比较:

* 动词+得/不+动词:听懂(结果)---听得懂(能力)

* 动词+得/不+形容词:看清楚---看得清楚。

* 动词+得/不+趋向词:坐下---坐得下(可能)

比较: * 这个教室坐得下20个人吗?(可能)---这个教室坐下了20个人(结果)

* 你病了,不能出去。(不应该、不允许)------雨太大,没有伞出不去。

②设计话题或设计真实交际场景进行训练:回答问题、句型转换、模仿造句、判断正误、选择填空。

(5)学习课文(25分钟)

形式(按自然段把课文分成四部分进行,各部分步骤相同):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

2)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提问内容------

3)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4)学生看板书成段表达:复述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

4.本课小结(大约4分钟):重点生词、语法、交际功能项目。

5.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7、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

(记者采访留学生罗兰„„)

记者: 你来中国多长时间了?

罗兰: 两个多月了。

记者: 对这儿的生活习惯了吧?

罗兰: 差不多已经习惯了,不过我每天早上都不能吃早饭。

记者: 为什么?

罗兰: 上课的时间太早。我们在国内九点钟才上课呢,这儿八点钟就上课了。

记者: 下午一般做什么?

罗兰: 有时候老师给我辅导一个小时,有时候我自己学习。

记者: 晚上呢?

罗兰: 晚饭后我常散一会儿步,有时跟朋友聊一会儿天,然后就开始复习功课。

记者: 晚上要学习多长时间?

罗兰: 不一定,有时候两个多小时,有时候三四个小时。

记者: 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罗兰: 很多运动我都喜欢,像网球、排球、游泳、跑步什么的。

记者: 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罗兰: 不客气。

一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时量补语的用法。 2、要求学生掌握“就”和“才”的意义和用法。

二 教学重点:1、时量补语:动词 + 时量补语 2、就::早,快, 才:晚,慢

三 教学方法:图示,情景引导,启发,归纳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5分钟)通过听写和提问复习前一课所学内容。

(三)讲练新课(75分钟)

1. 学习生词(20分钟):朗读生词(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点读)——生词听写——生词讲练(词→词组→句子)

2. 学习语法(25分钟)

时量补语:

板书:动词 + 时量补语 + (了)

.: 我 来中国两个多月 了。 ——非持续性动词

他 去上海 三天 了。

了。

——持续性动词

一年 (的

一年(了)。

)你哥哥结婚多久了? (2)你来中国多久了? (3)你们认识多久了?

(4)你晚上学习多久汉语?听多长时间音乐?晚饭大概吃多长时间?作业一般写多长时间?

“就”和“才”: 板书:就:早 快

才:晚 慢 ;

电影八点钟开始,他七点半就来了。 电影八点钟开始,他九点才来。

补充提问:从你的国家到中国几个小时?你的家到学校多长时间?北京到上海与到香港的距离比较,时间比较等。

3.学习课文(30分钟)领读课文---课文问答---分组练习---分组朗读课文---学生复述课文,表演课文。

(四)本课小结(5分钟)以板书总结本课两个重要语法点。

(五)布置作业(3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情况。

老张: 只要不刮风下雨,我就来活动活动。

老刘: 我也是。

老张: 退休以后真是轻闲了,下下棋、逛逛公园、跟老朋友聊聊天儿,挺快乐的。

老刘: 是啊,我每天上午练练书法、看看书,下午去小学接孙子。

老张: 听说你那小孙子学习特别好,还会背很多古诗古文。

老刘: 聪明是聪明,就是贪玩儿,得老督促他学习。

老张: 那就不错了,我那孙子就是不爱学习。

老刘: 你那孙子还小,大了就知道学习了。

老张: 也许大了就不那么贪玩了。不聊了,我得回去了,再见!

老刘: 好,再见!

9、说明:根据下面课文,设计一份综合课教案。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对象:中级班;课时:90分钟) 约会

张正生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今天是星期天,他跟女朋友玲玲在公园有个约会,可是他来到公园的时候,玲玲已经等他半天了。她不高兴了。

玲玲:你看看,已经几点了?

正生:哟,都10点了,真对不起!其实,我7点半就出来了。没想到,等了半个钟头才上了汽车。一下车,我就跑来了。你等了我半天了吧?

玲玲:看你,衣服都湿了。给你扇子。这儿有个冷饮店,咱们先去吃冰淇淋吧。

正生:公园里也有冷饮店,我先去买票吧。

玲玲:我一来就买了。

正生:票好买吗?

玲玲:不好买。我排了10分钟的队,才买到票。我买了票,等了你半个钟头,你才来。我刚才都有点生气了。我想你一定不来了。 正生:我怎么可能不来?以后,我提前两个半小时就出来,好吗?呵呵,咱们进去吧!


相关文章

  • 对外汉语词汇的游戏教学设计
  • 对外汉语词汇的游戏教学设计 摘 要:游戏近些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环节中,以其趣味性和有效性被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界所认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和汉语知识,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关于游戏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并且 ...查看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综述 09对外汉语 蒋小莹 学号:090101110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历来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在全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他环节都必须为它服务.本文从对外汉语课堂教 ...查看


  •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教学教材:<初级汉语教程>(综合课第二课:"我你他") 授课对象:具有一定拼音基础的外国留学生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掌握"我,你,他"的发音,书写 2.学习相关拓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方向
  • 292 294 学习方法 1.自读研习法.选择自己认为编制较好的语文试题进行研习并当众介绍. 2.合作讨论法.按照导师提出的阅读.写作或口语交际材料,在各自准备的基础上分组讨论设计测试题目. 3.尝试设计法.进入教学状态进行模拟教学,编制一 ...查看


  •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
  • <网络世界太神奇了> 教 案 课 型: 汉语综合课 教学对象:初级B班,韩日学生. 教 材:<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教学内容:第26课<网络世界太神奇了>课文 教学目标:通 ...查看


  •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练习题
  •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练习题 汉硕交流,壹贰玖八叁陆七零四五 一.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__语言迁移___.._社会文化环境__._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 ...查看


  • 对外汉语教学之语法教学教案模板
  •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情况 1.所用教材: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 汉语教程 第一册(下)杨寄洲 主编 2.教授对象:人文系一年级学生 3.课程类型:语法 4.教学时间:一课时 5.参考资料: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 ...查看


  • 职业技能大赛
  • 福州教育学院09级从师(业)技能大赛活动内容 一.面向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同学 "我与祖国共成长"征文大赛 二.面向2009级各专业同学 三.面向学院全体学生,再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组织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 *师范 ...查看


  • 对外汉语教学法 1
  • 发展对外汉语的根本条件: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学习者. 第一章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 分为 汉语教学 和外语教学.其中 汉语教学 分为汉语作为母语教学 和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