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系统阐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各领域工作的方针原则,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关键词]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创新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系统阐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各领域工作的方针原则,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一、创新与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多党合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成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风雨同舟,患难与共。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多党合作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合作方针。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与发展了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邓小平同志根据民主党派社会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实现了我们党对民主党派性质认识的根本性转变,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多党合作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把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明确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肝胆相照”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关系的生动写照。1989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成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和共同行动准则,它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使多党合作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科学地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亟待明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支持。

  第一、科学地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统一战线主要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联盟,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统一战线的方针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部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们党没能及时认识到这一变化,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将统一战线称为“革命的统一战线”。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了新时期我国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由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从而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地位,为我们党制定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科学地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主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主要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后,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也应转移到为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上来。但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统一战线任务未能实现历史性的转变。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新形势,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从而开启了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新的历史征程。

  第三、科学地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联盟”的重要思想。一个是工农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一个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与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更广泛的联盟。正是有了这两个联盟,我们党才建立了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形成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祖国大陆范围内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两个范围的联盟,超越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使统一战线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有利于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第四、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将知识分子定位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使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把知识分子看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强调他们与工人、农民一道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本方针。这些重要论述,既是新时期我们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内容,也为统一战线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方向,使之成为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第五、进一步加强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强调要“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他强调,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是巩固民族团结的关键,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条件。这不仅提出了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正确标准,而且是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奠定物质基础。新时期以来,我国民族关系和睦,民族地区稳定,民族团结巩固,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而引发冲突和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六、党同爱国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团结得到发展,强调宗教不能同社会主义、人民利益相违背,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信教群众人数众多。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我国宗教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现实,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有了很大的进步”,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扩大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党同宗教人士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这就为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七、创造性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开辟了新途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邓小平同志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不仅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正是按照这一科学构想,香港、澳门实现顺利回归,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的交流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实践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途径,也为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范例。

  责任编辑晏蔚青

  [摘要]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系统阐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各领域工作的方针原则,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关键词]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创新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系统阐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各领域工作的方针原则,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一、创新与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多党合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成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风雨同舟,患难与共。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多党合作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合作方针。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与发展了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邓小平同志根据民主党派社会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实现了我们党对民主党派性质认识的根本性转变,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多党合作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把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明确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肝胆相照”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关系的生动写照。1989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成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和共同行动准则,它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使多党合作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科学地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亟待明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支持。

  第一、科学地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统一战线主要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联盟,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统一战线的方针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部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们党没能及时认识到这一变化,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将统一战线称为“革命的统一战线”。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了新时期我国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由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从而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地位,为我们党制定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科学地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主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主要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后,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也应转移到为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上来。但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统一战线任务未能实现历史性的转变。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新形势,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从而开启了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新的历史征程。

  第三、科学地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联盟”的重要思想。一个是工农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一个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与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更广泛的联盟。正是有了这两个联盟,我们党才建立了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形成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祖国大陆范围内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两个范围的联盟,超越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使统一战线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有利于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第四、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将知识分子定位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使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把知识分子看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强调他们与工人、农民一道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本方针。这些重要论述,既是新时期我们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内容,也为统一战线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方向,使之成为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第五、进一步加强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强调要“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他强调,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是巩固民族团结的关键,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条件。这不仅提出了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正确标准,而且是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奠定物质基础。新时期以来,我国民族关系和睦,民族地区稳定,民族团结巩固,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而引发冲突和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六、党同爱国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团结得到发展,强调宗教不能同社会主义、人民利益相违背,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信教群众人数众多。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我国宗教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现实,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有了很大的进步”,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扩大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党同宗教人士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这就为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七、创造性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开辟了新途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邓小平同志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不仅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正是按照这一科学构想,香港、澳门实现顺利回归,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的交流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实践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途径,也为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范例。

  责任编辑晏蔚青


相关文章

  • 毛概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 ...查看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
  •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涵义及其关系 (一)实事求是的涵义及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是中国一句成语. 毛泽东古为今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武器,对"实事求是"做出全 ...查看


  • 思想路线.txt
  • • 思想路线(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指的是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 思想路线是一个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因而是一个哲学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来 ...查看


  • 大二毛概期末试题
  • 大二毛概期末试题(课后答案) 第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 ...查看


  • 大学毛概课后习题及其准确答案
  •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 ...查看


  • 辽宁大学毛概
  •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 ...查看


  • 自然辩证法概论书本思考题答案
  •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 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 ...查看


  • 考研政治笔记
  • 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篇之二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 ...查看


  • [毛概]大纲(上)
  •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必修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 2014年2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