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症
调查报告
11级日语一班 刘傲雪 [1**********]5
11级国贸 班 赵彩敏
日期: 111 2013-8
目录
一、 前言(选题原因)…………………………………………3
二、 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4
(2)基本概念 …………………………………………………4
(3)研究假设 …………………………………………………5
(4)研究方法 …………………………………………………5
(5)样本及抽样 ………………………………………………5
三、调查内容
(1)什么是手机依赖症………………………………………6
(2)产生的原因………………………………………………7
(3)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8
(4)解决对策…………………………………………………12
四、 附页:《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13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一、 选题原因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的生活
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如今,在大学的课堂中,对于学生们在老师眼
皮子底下旁若无人,心无旁骛的玩手机的现象,无论对老师和还是学生,好像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也能够经常看到,并且这种现象还如猛虎之势继续在发展。每每上课的时候,环顾四周,总会发现很多拿着手机,认真把玩的同学。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是其中之一。但并也不否认大部分同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认真听讲的,可为什么,上课玩手机的同学会越来越多呢?
对此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选择大学生手机依
赖症作为我们的调查题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认识,让大家了解该现象,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为同学们更健康地使用手机,戒除手机依赖症,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引导。
二、 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科技进步使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也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2)基本概念
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3)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患有手机依赖症。
基本依据: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二是大量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大学生群体患有手机依赖症。
(4)研究方法 首先自主设计问卷,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广泛发送给各位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5)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全体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为研究总体,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获得60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内容
(1)手机依赖症是什么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手机依赖症就是指,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这种依赖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而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时间或者看有没有短信或未接电话;我们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习惯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摸一摸我们自己的手机„„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前兆或症状。
而百度百科上给手机依赖症下的定义是: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显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手机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应该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手机服务于我们的同时,避免我们正常
的生活受到手机的影响。
(2)产生的原因
1、内因
①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而动机则会促使人采取一定的行为去实现目标。人若是没有动机,就相当于没有目标,进而也不会产生相对应的行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而未来的目标不明确,就会产生无所事事、茫然的状态。进而感到生活空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沉迷于手机。
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大学期间,课余时间较多,学生自由度比较大,有些学生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玩乐上,对手机诱惑无法抵挡。
2、外因
①大学氛围的影响。大学课余时间充足,虽然这不能确定大学生依赖手机,但也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因为大学课程少,许多大学生下课后无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来。
②手机本身对大学生具有一定诱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
展,大量智能手机涌入市场,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便宜。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大学生易接受新事物,是智能手机主要的消费群体。手机各项娱乐功能的拓展对于易于大学生本身具有极大诱惑。
(3)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我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同学们的手机使用状况,我们在网络上对同学们进行了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调查,调查问卷在报告书附页。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1个问题,发放和回收问卷都是60份。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处理如下:
1.手机主要用途:
2.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你会:
3.你是否出现过“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手机在震动,但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的情况?
4. 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5.是否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
6. 你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吗
:
从调查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主要用手机联系家人或朋友,另外就是用手机上网娱乐;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2-4个小时的同学占绝大部分; 28%的同学上课期间经常玩手机;63%的同学曾出现“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手机在震动,但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的情况;4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倾向,43%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手机依赖症,这两个数据基本相近。
从以上数据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手机的使用正常,不过也有很多同学有手机依赖症倾向,该部分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使自己能够合理利用手机,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4)解决对策
(1)大学生自身方面
①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其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围绕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奋斗,充实自己的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克服各种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目标管理中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对提高组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给大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大学生处于身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大学生尤其要注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方面
①加强“手机依赖”方面的宣传教育。随着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日益加重,这一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给于高度重视。针对大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学校应组织相关老师、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实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
细深入研究,探究其产生的根源,最后组织相关老师进行宣传、教育。
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这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祖师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主持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完善各种文化、体育场所设施建设。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条漫长而充满困难的道路,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该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五、 附页:《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如今,手机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大学生,手机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为了深入了解该问题,我们设计了本问卷,请您根据自己手机上网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谢谢。祝你天天愉快!
1. 您所在的年级是()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2. 您的手机最经常用于哪些方面()
A 打电话联系家人朋友 B 娱乐(上网、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子书···)
C 代替钟表、闹钟 D 其他
3. 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以下描述最符合你的情况是() A感觉不安,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 B有点担心,但觉得问题不大 C无所谓
4. 你是否出现过“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手机在震动,但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
的情况()
A经常 B有时 C从不
5. 如果没有手机便会觉得自己与外界失去联络,感觉孤单和失落?()
A经常 B 有时 C 很少
6.您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多少时间?
A 1小时以内 B 2-4小时 C 4-6小时
D 6-8小时 E其他
7.你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吗?()
A 经常 B 很少 C 取决于课程是否有趣
8.你是否在月底经常发现自己的流量不够用()
A 经常 B 很少
9.你认为自己一个月多少流量够用()
A 20M B 30M C 100M D 500M E >500M
10.当手机信号较差或无信号时,你是否会感到焦虑不安?()
A 会 B 有时会 C 不会
11.你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吗?()
A 有 B 没有 C 不确定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
调查报告
11级日语一班 刘傲雪 [1**********]5
11级国贸 班 赵彩敏
日期: 111 2013-8
目录
一、 前言(选题原因)…………………………………………3
二、 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4
(2)基本概念 …………………………………………………4
(3)研究假设 …………………………………………………5
(4)研究方法 …………………………………………………5
(5)样本及抽样 ………………………………………………5
三、调查内容
(1)什么是手机依赖症………………………………………6
(2)产生的原因………………………………………………7
(3)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8
(4)解决对策…………………………………………………12
四、 附页:《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13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一、 选题原因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的生活
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如今,在大学的课堂中,对于学生们在老师眼
皮子底下旁若无人,心无旁骛的玩手机的现象,无论对老师和还是学生,好像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也能够经常看到,并且这种现象还如猛虎之势继续在发展。每每上课的时候,环顾四周,总会发现很多拿着手机,认真把玩的同学。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是其中之一。但并也不否认大部分同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认真听讲的,可为什么,上课玩手机的同学会越来越多呢?
对此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选择大学生手机依
赖症作为我们的调查题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认识,让大家了解该现象,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为同学们更健康地使用手机,戒除手机依赖症,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引导。
二、 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科技进步使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也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2)基本概念
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3)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患有手机依赖症。
基本依据: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二是大量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大学生群体患有手机依赖症。
(4)研究方法 首先自主设计问卷,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广泛发送给各位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5)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全体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为研究总体,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获得60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内容
(1)手机依赖症是什么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手机依赖症就是指,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这种依赖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而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时间或者看有没有短信或未接电话;我们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习惯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摸一摸我们自己的手机„„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前兆或症状。
而百度百科上给手机依赖症下的定义是: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显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手机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应该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手机服务于我们的同时,避免我们正常
的生活受到手机的影响。
(2)产生的原因
1、内因
①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而动机则会促使人采取一定的行为去实现目标。人若是没有动机,就相当于没有目标,进而也不会产生相对应的行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而未来的目标不明确,就会产生无所事事、茫然的状态。进而感到生活空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沉迷于手机。
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大学期间,课余时间较多,学生自由度比较大,有些学生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玩乐上,对手机诱惑无法抵挡。
2、外因
①大学氛围的影响。大学课余时间充足,虽然这不能确定大学生依赖手机,但也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因为大学课程少,许多大学生下课后无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来。
②手机本身对大学生具有一定诱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
展,大量智能手机涌入市场,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便宜。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大学生易接受新事物,是智能手机主要的消费群体。手机各项娱乐功能的拓展对于易于大学生本身具有极大诱惑。
(3)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我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同学们的手机使用状况,我们在网络上对同学们进行了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调查,调查问卷在报告书附页。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1个问题,发放和回收问卷都是60份。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处理如下:
1.手机主要用途:
2.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你会:
3.你是否出现过“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手机在震动,但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的情况?
4. 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5.是否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
6. 你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吗
:
从调查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主要用手机联系家人或朋友,另外就是用手机上网娱乐;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2-4个小时的同学占绝大部分; 28%的同学上课期间经常玩手机;63%的同学曾出现“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手机在震动,但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的情况;4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倾向,43%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手机依赖症,这两个数据基本相近。
从以上数据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手机的使用正常,不过也有很多同学有手机依赖症倾向,该部分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使自己能够合理利用手机,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4)解决对策
(1)大学生自身方面
①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其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围绕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奋斗,充实自己的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克服各种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目标管理中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对提高组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给大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大学生处于身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大学生尤其要注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方面
①加强“手机依赖”方面的宣传教育。随着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日益加重,这一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给于高度重视。针对大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学校应组织相关老师、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实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
细深入研究,探究其产生的根源,最后组织相关老师进行宣传、教育。
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这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祖师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主持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完善各种文化、体育场所设施建设。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条漫长而充满困难的道路,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该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五、 附页:《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如今,手机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大学生,手机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为了深入了解该问题,我们设计了本问卷,请您根据自己手机上网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谢谢。祝你天天愉快!
1. 您所在的年级是()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2. 您的手机最经常用于哪些方面()
A 打电话联系家人朋友 B 娱乐(上网、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子书···)
C 代替钟表、闹钟 D 其他
3. 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以下描述最符合你的情况是() A感觉不安,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 B有点担心,但觉得问题不大 C无所谓
4. 你是否出现过“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手机在震动,但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
的情况()
A经常 B有时 C从不
5. 如果没有手机便会觉得自己与外界失去联络,感觉孤单和失落?()
A经常 B 有时 C 很少
6.您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多少时间?
A 1小时以内 B 2-4小时 C 4-6小时
D 6-8小时 E其他
7.你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吗?()
A 经常 B 很少 C 取决于课程是否有趣
8.你是否在月底经常发现自己的流量不够用()
A 经常 B 很少
9.你认为自己一个月多少流量够用()
A 20M B 30M C 100M D 500M E >500M
10.当手机信号较差或无信号时,你是否会感到焦虑不安?()
A 会 B 有时会 C 不会
11.你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吗?()
A 有 B 没有 C 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