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阳系形成假设解释铀的地球分布

由太阳系形成假设解释铀的地球分布

摘要 首先从铀矿在地球上的分布入手,分析铀矿床成因并得出其铀的来源,对比太阳系元素丰度以及地球元素丰度,得出其铀比例的相似性,最后分析铀在地球的分布形态及其原因。

关键词 铀矿;火成岩;元素丰度

一般的看法认为,太阳系是由尘埃云与气体云组成的太阳星云通过凝聚和吸积形成的,通过对太阳的核素光谱分析,太阳应属于银河系的第二或第三代恒星。有调查研究表明太阳系周围存在很多K 、M 型星或白矮星,在太阳系形成时可能受到过超新星的污染。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需要在超新星爆炸时才能产生。地球上的这类元素大多来源于此。

铀的分布在地表并不均匀,通常集中分布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区,矿床深度一般不超过500 m,以化合物的形式与其他元素结合。金属矿床中,一般认为是铀是通过普通地下水从碎屑岩或火成岩中淋滤而来,或者是在晚期残余流体中从花岗岩浆或酸性岩浆析出。L.R. 培基又指出基性和中性火成岩与铀矿区有很大成因上的关系,与铀矿和酸性火成岩的空间关系相同,这类火成岩逸出射气进入地下水系,在非孔状岩石中沿裂隙上升和在多孔沉积岩中横向进入矿床所在地。

超大型矿床按品质可分为三类,这三类主要在元古代、古生代、新生代各类岩浆岩、沉积岩当中。岩浆岩大多来自于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形成,沉积岩为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水流或冰川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岩石。地表的铀元素成区域性富集形成矿区,表明地表该元素并不丰富,由此可以初步认为铀矿中铀等元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地壳以下及上地幔部分。

通过对太阳光球的光谱线观测以及理论天体物理的计算,用“生长曲线法”可得到太阳光球的元素丰度,以其原子数与氢原子数(NH=1012)的比值的对数,即AU=log(NU/NH), 得到U 小于-0.47,对CI 型碳质球粒陨石(没有经历分异过程,较好保留形成时期状况,挥发元素丰度较接近于太阳光球丰度测量)研究类比太阳系的元素丰度,得到U 为8.1 ppb ,其和太阳光球比例相差不大;以(NSi=106)比较元素丰度,1983年及1982年结果均为0.0090。

使用换算公式:At=

At 表示以[原子数/106Si原子]为单位的相对丰度,WSi 和WU 分别表示硅及铀的元素分度,aU 表示铀原子量,对CI 陨石换算到地球比例为0.0072,略低于地球丰度。

天然存在的占同位素丰度为99.275 %的U-238半衰期为4.468×109年,U-235也有7.038×108年的半衰时间,衰变周期很长。

由太阳系形成假设解释铀的地球分布

摘要 首先从铀矿在地球上的分布入手,分析铀矿床成因并得出其铀的来源,对比太阳系元素丰度以及地球元素丰度,得出其铀比例的相似性,最后分析铀在地球的分布形态及其原因。

关键词 铀矿;火成岩;元素丰度

一般的看法认为,太阳系是由尘埃云与气体云组成的太阳星云通过凝聚和吸积形成的,通过对太阳的核素光谱分析,太阳应属于银河系的第二或第三代恒星。有调查研究表明太阳系周围存在很多K 、M 型星或白矮星,在太阳系形成时可能受到过超新星的污染。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需要在超新星爆炸时才能产生。地球上的这类元素大多来源于此。

铀的分布在地表并不均匀,通常集中分布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区,矿床深度一般不超过500 m,以化合物的形式与其他元素结合。金属矿床中,一般认为是铀是通过普通地下水从碎屑岩或火成岩中淋滤而来,或者是在晚期残余流体中从花岗岩浆或酸性岩浆析出。L.R. 培基又指出基性和中性火成岩与铀矿区有很大成因上的关系,与铀矿和酸性火成岩的空间关系相同,这类火成岩逸出射气进入地下水系,在非孔状岩石中沿裂隙上升和在多孔沉积岩中横向进入矿床所在地。

超大型矿床按品质可分为三类,这三类主要在元古代、古生代、新生代各类岩浆岩、沉积岩当中。岩浆岩大多来自于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形成,沉积岩为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水流或冰川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岩石。地表的铀元素成区域性富集形成矿区,表明地表该元素并不丰富,由此可以初步认为铀矿中铀等元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地壳以下及上地幔部分。

通过对太阳光球的光谱线观测以及理论天体物理的计算,用“生长曲线法”可得到太阳光球的元素丰度,以其原子数与氢原子数(NH=1012)的比值的对数,即AU=log(NU/NH), 得到U 小于-0.47,对CI 型碳质球粒陨石(没有经历分异过程,较好保留形成时期状况,挥发元素丰度较接近于太阳光球丰度测量)研究类比太阳系的元素丰度,得到U 为8.1 ppb ,其和太阳光球比例相差不大;以(NSi=106)比较元素丰度,1983年及1982年结果均为0.0090。

使用换算公式:At=

At 表示以[原子数/106Si原子]为单位的相对丰度,WSi 和WU 分别表示硅及铀的元素分度,aU 表示铀原子量,对CI 陨石换算到地球比例为0.0072,略低于地球丰度。

天然存在的占同位素丰度为99.275 %的U-238半衰期为4.468×109年,U-235也有7.038×108年的半衰时间,衰变周期很长。


相关文章

  • 六年级科学上册(江苏版)
  •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 ...查看


  • 三.五.六科学上教后记
  • 三.五.六年级科学上教后记 三年级科学上教后记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是„„ 教后记: 通过教学,学生们知道了琴纳与牛痘的故事,懂得了科学并不是神秘不可及的,知道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能够善于观察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知道 ...查看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 ...查看


  • 科学小舟宇宙观(2)
  • 物理 2010-04-03 09:18:00 阅读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0年5月15日有更新 (三十一)木材燃烧的本质---木材火焰是木材周围空间粒子密度高过木材空间的一种"激烈"的补充同时产生了热 ...查看


  • 月球的起源与地球内部结构极早期演化
  • 第9卷第3期2002年9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Vol. 9No. 3Sept. 2002 ...查看


  • 太阳的成因与起源
  • 太阳的成因 江发丗 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 录 1.前言 1.1 太阳成因应解释的问题及研究的难度 1.2 科学研究的工作程序 1.3 宇宙 1.4 星系 1.5 太阳系 2. 有关太阳的研究程度和太阳资料 2.1 ...查看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 ...查看


  • 地理校本教材
  • 高三6.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绘制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 ...查看


  • 高中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