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1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四节《完全平方公式》。

下面,我将从 教学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 等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第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利用计算图形面积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并利用多项式相乘法则进行推导,进而理解和运用完全公式,对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勾股定理及图形面积计算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向学生参透数形结合以及换元思想,为今后数学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以及换元法的巧妙,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进而激发求知欲。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而难点则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式中字母a 、b 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我觉得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克服难点,办法是让学生回顾与思考,复习平方差公式及如何运用;从代数、几何两个方面探索和论证公式,了解公式的产生过程,加深印象和公式的可信度,并对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 二、 教法与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1)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

(2)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教学中逐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全过程。

(4)由易到难安排例题、练习,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

(5)课堂中,对学生激励为主,表扬为辅,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6)采用课堂小测验,大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法:由本节课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归纳出公式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 三、 教学程序设计:

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达到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回顾与思考: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平方差公式,有谁可以告诉老师如何表示这一公式呢?请学生代表回答并板书公

(a +b )(a -b )式:a 2-b 2=,并说明如何运用。

(通过复习平方差公式及如何运用,温故而知新,加强知识联系。)

(二)、合作学习,探求新知: 1、合作学习,几何探究:由一道应用题引出试验田的图形:一块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实验田, 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 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图的面积; 要求:(1)分别写出每一块的面积;(2)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填空形式引导:⑴ 四块面积分别为:2、、、2_;

⑵ 两种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

① 整体看:边长为a +b_的大正方形,S=(a +b )2;

② 部分看:四块面积的和,S=_a2+2ab +b 2。

① 和②表示的是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由此导出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 +b 2,

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代数探究:在学生探究出(a +b ) 2=a 2+2ab +b 2的基础上,提问:你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理由吗?让学生运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推导完全平方公式:(a +b ) 2=(a +b )(a +b ) =a 2+ab +ab +b 2=a 2+2ab +b 2由此论证完全平方公式。

(从代数、几何两个方面探索和论证公式,了解公式的产生过程,加深印象和公式的可信度,并对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形成公式,巩固练习:综上所述,我们有以下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 +b 2(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形成公式,巩固练习

综上所述,我们有以下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a +b )2=a 2+2ab +b 2

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

模仿练习:①(a +1)2=

②(3+x )2=

③(2a +3b )2=

4、换元拓展:提问学生(a -b )2等于什么?(在提问后,若学生直接用多项式乘法来推导,亦应予以鼓励,这里渗透换元法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提示:a -b =a +(-b )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你能继续做下去吗?通过讨论,尝试得到(a -b )2=a 2+2a(-b )+b 2=a 2-2ab +b 2;即两数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再通过模仿练习巩固完全平方差公式。

模仿练习:(①(y -7)2=②(7-y )2=

(三)、探求规律,巩固练习

(得到法则后,进行了简单的公式模仿,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分析法则特征,诱导他们总结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公式,领会其实质。)

1

、探求规律:在模仿运用公式的基础上,结合两个公式的特征,可用一句顺口

溜来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这里的“口决”和抓住中间项正是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实质。)

2、运用规律:

通过填表的形式(表格)放在ppt 上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由表格得出:首尾平方总得正,中间符合看首尾项的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中间的两倍记牢,进而总结步骤为:(一)确定首尾,分别平方;(二)确定中间项的系数和符号,得出结论。

3、巩固练习:

(1)(2a +3)2 (2)(b -3)2

(3)(-2x -3y )2 (4)(3-1/3t)2

(5)(0.5m -0.2n ) (6)(1-3x )(3x-1)

(四)、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例:花农老万有4块正方形菜花苗圃,边长分别为30.1m ,29.5m ,30m ,27m 。现老万将这4块苗圃的边长都增加1.5m ,求各苗圃的面积分别增加了多少㎡? 解:(略)。(此例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

(五)、发散练习,勇于创新

(编排发散练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理解并消化知识。)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何改正

①(a +b )2=a 2+b 2 ②(a -b )2=a 2-b 2 ③(a +2b )2=a 2+2ab +b 2 (设计几道判断题,对学生可能出现错误作及时预防;)

(2)填空

①a 2+b 2+ =(a +b )2

②a 2+b 2- =(a -b )2

③x 2+4y 2+ =(x +2y )2

④x 2+4y 2- =(x -2y )2

设计填空使学生对完全平方式有初步的了解。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9921002。(设计此题是让学生学会巧妙运用法则。)

(4)请你编1~3个完全平方式,并说出首尾项。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请同学编1~3个完全平方式,并说出首尾项。开阔学生的思维,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也获得了升华。)

(六)、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 +b 2 3、口诀

(通过小结,梳理知识;构建新知识。)

(七)、作业布置,延伸新知

分基础题和拓展题,分层要求。必做题是基础训练题,全体同学必须完成;选做题是拓展训练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第四、简述板书设计:我将会把概念和公式等重点放在黑板的左边,公式推导和例题写在中间,右边写练习题,争取不擦或尽量少擦黑板,让学生一目了然。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程序,简述板书设计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四节《完全平方公式》。

下面,我将从 教学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 等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第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利用计算图形面积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并利用多项式相乘法则进行推导,进而理解和运用完全公式,对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勾股定理及图形面积计算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向学生参透数形结合以及换元思想,为今后数学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以及换元法的巧妙,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进而激发求知欲。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而难点则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式中字母a 、b 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我觉得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克服难点,办法是让学生回顾与思考,复习平方差公式及如何运用;从代数、几何两个方面探索和论证公式,了解公式的产生过程,加深印象和公式的可信度,并对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 二、 教法与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1)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

(2)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教学中逐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全过程。

(4)由易到难安排例题、练习,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

(5)课堂中,对学生激励为主,表扬为辅,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6)采用课堂小测验,大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法:由本节课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归纳出公式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 三、 教学程序设计:

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达到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回顾与思考: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平方差公式,有谁可以告诉老师如何表示这一公式呢?请学生代表回答并板书公

(a +b )(a -b )式:a 2-b 2=,并说明如何运用。

(通过复习平方差公式及如何运用,温故而知新,加强知识联系。)

(二)、合作学习,探求新知: 1、合作学习,几何探究:由一道应用题引出试验田的图形:一块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实验田, 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 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图的面积; 要求:(1)分别写出每一块的面积;(2)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填空形式引导:⑴ 四块面积分别为:2、、、2_;

⑵ 两种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

① 整体看:边长为a +b_的大正方形,S=(a +b )2;

② 部分看:四块面积的和,S=_a2+2ab +b 2。

① 和②表示的是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由此导出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 +b 2,

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代数探究:在学生探究出(a +b ) 2=a 2+2ab +b 2的基础上,提问:你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理由吗?让学生运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推导完全平方公式:(a +b ) 2=(a +b )(a +b ) =a 2+ab +ab +b 2=a 2+2ab +b 2由此论证完全平方公式。

(从代数、几何两个方面探索和论证公式,了解公式的产生过程,加深印象和公式的可信度,并对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形成公式,巩固练习:综上所述,我们有以下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 +b 2(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形成公式,巩固练习

综上所述,我们有以下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a +b )2=a 2+2ab +b 2

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

模仿练习:①(a +1)2=

②(3+x )2=

③(2a +3b )2=

4、换元拓展:提问学生(a -b )2等于什么?(在提问后,若学生直接用多项式乘法来推导,亦应予以鼓励,这里渗透换元法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提示:a -b =a +(-b )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你能继续做下去吗?通过讨论,尝试得到(a -b )2=a 2+2a(-b )+b 2=a 2-2ab +b 2;即两数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再通过模仿练习巩固完全平方差公式。

模仿练习:(①(y -7)2=②(7-y )2=

(三)、探求规律,巩固练习

(得到法则后,进行了简单的公式模仿,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分析法则特征,诱导他们总结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公式,领会其实质。)

1

、探求规律:在模仿运用公式的基础上,结合两个公式的特征,可用一句顺口

溜来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这里的“口决”和抓住中间项正是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实质。)

2、运用规律:

通过填表的形式(表格)放在ppt 上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由表格得出:首尾平方总得正,中间符合看首尾项的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中间的两倍记牢,进而总结步骤为:(一)确定首尾,分别平方;(二)确定中间项的系数和符号,得出结论。

3、巩固练习:

(1)(2a +3)2 (2)(b -3)2

(3)(-2x -3y )2 (4)(3-1/3t)2

(5)(0.5m -0.2n ) (6)(1-3x )(3x-1)

(四)、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例:花农老万有4块正方形菜花苗圃,边长分别为30.1m ,29.5m ,30m ,27m 。现老万将这4块苗圃的边长都增加1.5m ,求各苗圃的面积分别增加了多少㎡? 解:(略)。(此例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

(五)、发散练习,勇于创新

(编排发散练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理解并消化知识。)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何改正

①(a +b )2=a 2+b 2 ②(a -b )2=a 2-b 2 ③(a +2b )2=a 2+2ab +b 2 (设计几道判断题,对学生可能出现错误作及时预防;)

(2)填空

①a 2+b 2+ =(a +b )2

②a 2+b 2- =(a -b )2

③x 2+4y 2+ =(x +2y )2

④x 2+4y 2- =(x -2y )2

设计填空使学生对完全平方式有初步的了解。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9921002。(设计此题是让学生学会巧妙运用法则。)

(4)请你编1~3个完全平方式,并说出首尾项。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请同学编1~3个完全平方式,并说出首尾项。开阔学生的思维,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也获得了升华。)

(六)、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 +b 2 3、口诀

(通过小结,梳理知识;构建新知识。)

(七)、作业布置,延伸新知

分基础题和拓展题,分层要求。必做题是基础训练题,全体同学必须完成;选做题是拓展训练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第四、简述板书设计:我将会把概念和公式等重点放在黑板的左边,公式推导和例题写在中间,右边写练习题,争取不擦或尽量少擦黑板,让学生一目了然。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程序,简述板书设计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文章

  • 完全平方公式
  • 15.3.2完全平方公式(1) 单位: 编写人: 审核组长: 温馨寄语:做学习的勇者,勇于探索. 使用说明:阅读课本P153--P154相关内容,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熟记完 ...查看


  •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广厚中心学校 冯桂秋 <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龙江县广厚中学 冯桂秋 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 级(上册)<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 ...查看


  •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 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目标: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提 ...查看


  • 15,2完全平方差公式
  • 课题:§15.2. 2完全平方公式 主备人:林素芝 审核:初二数学备课组 备课时间:11.17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 2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3重视 ...查看


  • 完全平方公式 1
  • 完全平方公式(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七年级 课题名称: 完全平方公式(1) 一. 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l ...查看


  • 八年级上[完全平方公式]同步练习含答案
  • 八年级上<完全平方公式>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基础题 知识点1 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 1 .如图,将完全相同的四个长方形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则可得出一个等式为( ) A .(a+b) =a +2ab +b B ...查看


  • 第4章多项式的运算教案
  • 第4章 <多项式的运算>上课教案 第1课时 课题:4.1多项式的加法和减法(1)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整式的概念及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 2.会进行多项式的加法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查看


  • 14.3因式分解过关练习题及答案
  • 因式分解 专题过关 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22 (1)3p﹣6pq (2)2x+8x+8 2.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3322 (1)xy﹣xy (2)3a﹣6ab+3ab. 3.分解因式 222222 (1)a(x﹣y)+16(y﹣x) ( ...查看


  • 八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公式](二)
  • 14.2.2 完全平方公式(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使他们掌握每一个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公式的含义,会正确地运用这些公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和理解乘法公式,感受乘法公式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拓展思维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