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ECONOMY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农产品现状及对策分析
■ 郭文琦 张雪佳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F304
摘 要 海南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是发展热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10-171-02
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12项,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
代产业体系。据统计,海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0家,产值253亿元。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已形成了以果蔬、水产、畜禽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品产业格局。
(三)海南农产品出口现状
近年来,海南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农产品出口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据海关部门统计,2008年,海南农产品出口4.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9.8%,比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快30个百分点。海南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也提高到24.2%,但其比重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在出口创汇中的地位还没有完全显现和发挥出来。
海南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水产品、粮食、油料、瓜菜、水果、热带农作物和畜禽产品等。在出口的农产品中,水产品所占比重最大。2008年,海南水产品出口10.8万吨,价值4.1亿美元,占全年农产品出口总值的91.1%。其中,经过加工的罗非鱼出口2亿美元,占水产品出口值的48.8%;小虾及对虾9517万美元,占水产品出口值的23.2%。
美国、日本、欧盟是海南农产品出口的三大市场。2008年,海南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分别出口农产品1.3亿美元、6614万美元、5372万美元,占海南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8.9%、14.7% 、11.9%。
二、海南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出口比重低,竞争力弱
农产品出口额是反映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008年海南农产品出口4.5亿美元,仅占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约占海南第一产业总产值的7%。这与海南省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极不相称,不过这也说明海南农产品出口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二)农产品加工业缺乏技术支撑
首先,海南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加工工艺,除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香蕉已初步形成了种养-加工-储运-外销产业链外,其它多数农产品还处于传统的生产阶段,造成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较高,难以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其次,农产品加工需要研究科学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工程,对技术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海南农产品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的匮乏使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三)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困难
海南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品牌影响力不够,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
171
带现代农业的黄金场所。目前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力争把海南建成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本文在分析海南农产品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海南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海南 农产品 现状 对策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的出台,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际战略。指出,海南省应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海南发展热带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一、海南农产品现状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常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26度,降雨量1500-2300毫米,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是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黄金场所。农业人口521万人,占总人口的61%。全省热带土地面积5302万亩,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管辖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海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可替代,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洋渔业基地。
(一)海南农产品生产现状
农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2009年,海南农业产值高达461.9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8%。经过农业结构的调整,海南农业已形成了水产品、畜禽产品、瓜菜、热带作物、热带水果和粮食六大类主要农产品。这六大类农产品是海南农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表1列出了近几年来海南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具体情况。
表1 2005-2009海南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单位:万吨 水产品 畜禽产品瓜菜热带作物热带水果粮食162.53153187.85186221.76177.5064.26 43.09 247.87183.4769.24 47.44 267.95187.60
资料来源:2005-2009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表1可以看出,多数海南农产品产量是不断增长的。其中,热带水果、瓜菜、热带作物的增长趋势最为显著。生产总量的不断增长,为海南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保障。
(二)海南农产品加工现状
目前,海南的农产品加工业涵盖食品制造业、农副食
10
INDUSTRIAL ECONOMY
标准化意识不强。海南多数群众及农产品企业对标准化建
设认识不足,易受利益驱动。二是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海南现有农产品技术含量低,不利于培育高标准、规模化经营的品牌产品。三是农产品监测体系不健全。海南多数企业处于追求产量阶段,农产品出口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遭遇的“技术壁垒”日趋严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四)缺乏有实力、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海南多数农产品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农产品出口企业整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缺少外向型龙头企业,一方面难以组织大规模地针对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生产,使海南的优质农产品无法出口;另一方面,分散经营使农产品生产质量难以控制,不利于品牌优势的形成,也不能适用进口国的技术标准。
(五)农产品基础设施薄弱
海南农产品基础建设薄弱,严重影响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流体系不发达,导致出口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海南港口虽多,但总体呈现“小、散、差”格局,没有班轮定期靠港,集装箱运输到东南亚和欧美都要经广东或者香港转船,从而延长了运输时间,增加了运输成本。据统计,海南农产品出岛的运输费用约占农产品收购成本的20%-50%。二是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滞后,海南农产品出口的30%就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造成巨大的在途损失。三是物流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造成农产品市场调节盲目性大。
三、加快海南农产品发展的对策 (一)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海南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农产品生产仍是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为主,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化生产。因此,海南应大力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企业搭建金融信贷平台;争取农业龙头企业更多享受到海南省政府扶持的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对龙头企业动态管理和定期监测制度;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机制,使更多农户加入产业化组织。
(二)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海南应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从传统的“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向“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方式转化。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生产、标准化管理方面的优势,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为此,一是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应制定出口基地奖励办法,支持企业做好出口基地备案认证,建成六类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包括:无公害蔬菜基地、热带水果基地、优质水产基地、畜禽基地、热带农作物基地、花卉基地。通过出口基地建设,协调政府宏观目标和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设一批无公害、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包括陵水英州、乐东佛罗、三亚凤凰等一批农业示范基地。围绕特色农产品,通过支持企业实施标准、规范生产工程,开展全程控制,保证农业示范基地健康运行。
(三)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海南农产品加工业也要利用科技支撑,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的转变。为此,一是强化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对农产品
加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扶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扶持。
二是开展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大农产品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可考虑与海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早日把新产品应用到实践之中。科研单位也要努力通过直接开发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技术商品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加强先进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的引进。在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的同时,注重管理方法的引进,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海南农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
四是注重人才引进。在开展农产品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引进国内外农产品技术管理和研发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级管理和研发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提高海南农产品人才层次和水平。
(四)加大农产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海南应加大对海南农产品基础设施的投入,着重扶持农产品物流、冷藏设施、通讯和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重要商品储备设施、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流通设施,各级政府应在资金、税收、信贷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五)培养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优势
一是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提高市场信誉;加快对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对品牌产品的宣传,塑造品牌形象。
二是开展品牌农产品评选活动。评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利用媒体推介和宣传,扩大品牌产品知名度。
三是建立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农产品出口行业标准和标识。推广标准化种植、养殖,靠科学技术和对生产的全程监控,稳定产品质量。
(六)加强农产品营销力度
一是把“冬交会”举办成真正的国际性交易会。“冬交会”是对海南农产品进行整体营销的一个良好平台,举办“冬交会”可进一步提升海南农产品国际知名度。
二是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策划多种形式的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巩固产地与销地的稳定合作关系;举办农资交易会和特色品种的擂台赛,扩大海南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
三是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发布。通过海南农业信息网、海南广播电视台等渠道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提升农产品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农业厅2008年农业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http://xxgk.hainan.gov.cn/hi/HI0104/200911/t20091105_32021.htm.
[2]2008海南口岸农产品出口情况.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09/02/69856/.
[3]王香英,谢辉,万祝宁.海南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学.2009(4).
[4]胡永和,蒋国洲.海南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海南金融.2009(2).
[5]王萍,董定超.海南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热带农业科学.2009(3).
[6]赵伟.海南农产品流通现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9(2).
172
10
INDUSTRIAL ECONOMY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农产品现状及对策分析
■ 郭文琦 张雪佳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F304
摘 要 海南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是发展热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10-171-02
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12项,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
代产业体系。据统计,海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0家,产值253亿元。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已形成了以果蔬、水产、畜禽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品产业格局。
(三)海南农产品出口现状
近年来,海南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农产品出口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据海关部门统计,2008年,海南农产品出口4.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9.8%,比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快30个百分点。海南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也提高到24.2%,但其比重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在出口创汇中的地位还没有完全显现和发挥出来。
海南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水产品、粮食、油料、瓜菜、水果、热带农作物和畜禽产品等。在出口的农产品中,水产品所占比重最大。2008年,海南水产品出口10.8万吨,价值4.1亿美元,占全年农产品出口总值的91.1%。其中,经过加工的罗非鱼出口2亿美元,占水产品出口值的48.8%;小虾及对虾9517万美元,占水产品出口值的23.2%。
美国、日本、欧盟是海南农产品出口的三大市场。2008年,海南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分别出口农产品1.3亿美元、6614万美元、5372万美元,占海南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8.9%、14.7% 、11.9%。
二、海南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出口比重低,竞争力弱
农产品出口额是反映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008年海南农产品出口4.5亿美元,仅占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约占海南第一产业总产值的7%。这与海南省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极不相称,不过这也说明海南农产品出口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二)农产品加工业缺乏技术支撑
首先,海南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加工工艺,除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香蕉已初步形成了种养-加工-储运-外销产业链外,其它多数农产品还处于传统的生产阶段,造成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较高,难以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其次,农产品加工需要研究科学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工程,对技术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海南农产品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的匮乏使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三)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困难
海南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品牌影响力不够,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
171
带现代农业的黄金场所。目前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力争把海南建成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本文在分析海南农产品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海南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海南 农产品 现状 对策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的出台,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际战略。指出,海南省应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海南发展热带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一、海南农产品现状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常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26度,降雨量1500-2300毫米,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是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黄金场所。农业人口521万人,占总人口的61%。全省热带土地面积5302万亩,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管辖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海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可替代,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洋渔业基地。
(一)海南农产品生产现状
农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2009年,海南农业产值高达461.9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8%。经过农业结构的调整,海南农业已形成了水产品、畜禽产品、瓜菜、热带作物、热带水果和粮食六大类主要农产品。这六大类农产品是海南农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表1列出了近几年来海南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具体情况。
表1 2005-2009海南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单位:万吨 水产品 畜禽产品瓜菜热带作物热带水果粮食162.53153187.85186221.76177.5064.26 43.09 247.87183.4769.24 47.44 267.95187.60
资料来源:2005-2009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表1可以看出,多数海南农产品产量是不断增长的。其中,热带水果、瓜菜、热带作物的增长趋势最为显著。生产总量的不断增长,为海南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保障。
(二)海南农产品加工现状
目前,海南的农产品加工业涵盖食品制造业、农副食
10
INDUSTRIAL ECONOMY
标准化意识不强。海南多数群众及农产品企业对标准化建
设认识不足,易受利益驱动。二是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海南现有农产品技术含量低,不利于培育高标准、规模化经营的品牌产品。三是农产品监测体系不健全。海南多数企业处于追求产量阶段,农产品出口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遭遇的“技术壁垒”日趋严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四)缺乏有实力、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海南多数农产品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农产品出口企业整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缺少外向型龙头企业,一方面难以组织大规模地针对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生产,使海南的优质农产品无法出口;另一方面,分散经营使农产品生产质量难以控制,不利于品牌优势的形成,也不能适用进口国的技术标准。
(五)农产品基础设施薄弱
海南农产品基础建设薄弱,严重影响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流体系不发达,导致出口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海南港口虽多,但总体呈现“小、散、差”格局,没有班轮定期靠港,集装箱运输到东南亚和欧美都要经广东或者香港转船,从而延长了运输时间,增加了运输成本。据统计,海南农产品出岛的运输费用约占农产品收购成本的20%-50%。二是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滞后,海南农产品出口的30%就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造成巨大的在途损失。三是物流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造成农产品市场调节盲目性大。
三、加快海南农产品发展的对策 (一)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海南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农产品生产仍是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为主,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化生产。因此,海南应大力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企业搭建金融信贷平台;争取农业龙头企业更多享受到海南省政府扶持的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对龙头企业动态管理和定期监测制度;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机制,使更多农户加入产业化组织。
(二)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海南应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从传统的“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向“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方式转化。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生产、标准化管理方面的优势,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为此,一是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应制定出口基地奖励办法,支持企业做好出口基地备案认证,建成六类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包括:无公害蔬菜基地、热带水果基地、优质水产基地、畜禽基地、热带农作物基地、花卉基地。通过出口基地建设,协调政府宏观目标和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设一批无公害、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包括陵水英州、乐东佛罗、三亚凤凰等一批农业示范基地。围绕特色农产品,通过支持企业实施标准、规范生产工程,开展全程控制,保证农业示范基地健康运行。
(三)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海南农产品加工业也要利用科技支撑,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的转变。为此,一是强化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对农产品
加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扶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扶持。
二是开展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大农产品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可考虑与海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早日把新产品应用到实践之中。科研单位也要努力通过直接开发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技术商品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加强先进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的引进。在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的同时,注重管理方法的引进,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海南农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
四是注重人才引进。在开展农产品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引进国内外农产品技术管理和研发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级管理和研发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提高海南农产品人才层次和水平。
(四)加大农产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海南应加大对海南农产品基础设施的投入,着重扶持农产品物流、冷藏设施、通讯和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重要商品储备设施、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流通设施,各级政府应在资金、税收、信贷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五)培养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优势
一是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提高市场信誉;加快对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对品牌产品的宣传,塑造品牌形象。
二是开展品牌农产品评选活动。评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利用媒体推介和宣传,扩大品牌产品知名度。
三是建立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农产品出口行业标准和标识。推广标准化种植、养殖,靠科学技术和对生产的全程监控,稳定产品质量。
(六)加强农产品营销力度
一是把“冬交会”举办成真正的国际性交易会。“冬交会”是对海南农产品进行整体营销的一个良好平台,举办“冬交会”可进一步提升海南农产品国际知名度。
二是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策划多种形式的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巩固产地与销地的稳定合作关系;举办农资交易会和特色品种的擂台赛,扩大海南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
三是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发布。通过海南农业信息网、海南广播电视台等渠道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提升农产品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农业厅2008年农业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http://xxgk.hainan.gov.cn/hi/HI0104/200911/t20091105_32021.htm.
[2]2008海南口岸农产品出口情况.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09/02/69856/.
[3]王香英,谢辉,万祝宁.海南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学.2009(4).
[4]胡永和,蒋国洲.海南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海南金融.2009(2).
[5]王萍,董定超.海南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热带农业科学.2009(3).
[6]赵伟.海南农产品流通现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9(2).
17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