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赞]教案

《芦 苇 赞》 教 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芦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芦苇的赞美之情。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4、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芦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芦苇的赞美喜爱之情。

2、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教学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教学过程]

(一) 生活情境,导入课堂。

老师夸奖学生,学生夸奖老师,“夸奖”一词还可以用哪个词表达,“赞美、称赞”等,学生板书“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赞美物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3、思考:你认为芦苇值得不值得赞美,作者也认为芦苇值得赞美,他是怎么表达的呢?浏览全文找出这句话。(教师板书:“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三) 全班交流,品读全文

1、学生读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芦苇值得赞美的语句。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品读。如(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芦苇绿的特点。

(1)、指名读文

(2)、教师指导读文(从千里绿野、层层叠叠、时而……时而)等重点词语体会。

(3)、学生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再找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文,其他生闭眼想象后谈感受。

(4)、多媒体课件出示芦苇的风景图,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

(5)、集体朗读。

(6)、句式训练,(看着……你会觉得它像……也像……像……又像……。……时而……时而……)

2、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芦苇集群而生、聚众而长,体会芦苇生气勃勃的特点。

(1)、指名读,其他学生用掌声评价。

(2)、读说式训练,品读课文谈感受。

(3)、比赛读文,其他生当评委,不仅评出谁读得好,还要指出哪儿读得好。

(4)、同学互相学习优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品读课文。

(5)、指名读。

(6)、多媒体课件出示不断变化的芦苇图教师范读,学生由图想文。

3、第一自然段,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1)、正因为芦苇非常美,作者被迷醉了,引导学生品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次到冀中,看到了纵横数十里的白洋淀,却又被满淀青青的芦苇迷醉了。)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话,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

(3)、小组进行朗诵训练。

(4)、小组展示成果

(5)、学生练背

(6)、集体根据老师提示背诵。

4、对于学生找出的其他段落教师随机板书重点词语。(如平凡、朴实,易生易长用途广泛等)

(四)、资料展示,升华内涵。

学生理解了芦苇值得赞美的原因后,深入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学生展示资料,教师也出示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芦苇在我国抗战史上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五)、总结写法,小结全文。

(1)、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

(2)、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总结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芦 苇 赞》

教 案

《芦 苇 赞》 教 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芦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芦苇的赞美之情。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4、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芦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芦苇的赞美喜爱之情。

2、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教学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教学过程]

(一) 生活情境,导入课堂。

老师夸奖学生,学生夸奖老师,“夸奖”一词还可以用哪个词表达,“赞美、称赞”等,学生板书“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赞美物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3、思考:你认为芦苇值得不值得赞美,作者也认为芦苇值得赞美,他是怎么表达的呢?浏览全文找出这句话。(教师板书:“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三) 全班交流,品读全文

1、学生读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芦苇值得赞美的语句。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品读。如(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芦苇绿的特点。

(1)、指名读文

(2)、教师指导读文(从千里绿野、层层叠叠、时而……时而)等重点词语体会。

(3)、学生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再找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文,其他生闭眼想象后谈感受。

(4)、多媒体课件出示芦苇的风景图,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

(5)、集体朗读。

(6)、句式训练,(看着……你会觉得它像……也像……像……又像……。……时而……时而……)

2、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芦苇集群而生、聚众而长,体会芦苇生气勃勃的特点。

(1)、指名读,其他学生用掌声评价。

(2)、读说式训练,品读课文谈感受。

(3)、比赛读文,其他生当评委,不仅评出谁读得好,还要指出哪儿读得好。

(4)、同学互相学习优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品读课文。

(5)、指名读。

(6)、多媒体课件出示不断变化的芦苇图教师范读,学生由图想文。

3、第一自然段,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1)、正因为芦苇非常美,作者被迷醉了,引导学生品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次到冀中,看到了纵横数十里的白洋淀,却又被满淀青青的芦苇迷醉了。)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话,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

(3)、小组进行朗诵训练。

(4)、小组展示成果

(5)、学生练背

(6)、集体根据老师提示背诵。

4、对于学生找出的其他段落教师随机板书重点词语。(如平凡、朴实,易生易长用途广泛等)

(四)、资料展示,升华内涵。

学生理解了芦苇值得赞美的原因后,深入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学生展示资料,教师也出示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芦苇在我国抗战史上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五)、总结写法,小结全文。

(1)、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

(2)、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总结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芦 苇 赞》

教 案


相关文章

  • 风雨(贾平凹)教案(5000字)
  • <风雨>教案 一.教材分析 贾平凹的<风雨>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而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一些写景诗文,学习这些诗文时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 ...查看


  • 教学设计参评[欧洲民间音乐赏析]教案
  • <欧洲民间音乐赏析>教学设计方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请说出你所知道的著名的西方音乐家? 为什么在欧洲会产生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家? 二.欧洲民间器乐 了解欧洲:分为东欧.南欧.西欧.中欧和北欧. 播放欧洲风光片(注意背景音乐 ...查看


  • [故乡的榕树]教案
  •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的浓浓的乡思.乡恋: 2.借鉴回忆性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河浪先生的一篇散文--<故乡的榕树>.从文章的标题可 ...查看


  •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教案示例一 3 古 诗 两 首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 ...查看


  • 传统文化教案
  •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辅导教案 [单元作文题目及要求] 1.题目: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2.要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 ...查看


  • 9故乡教案鲁迅
  • 9故乡教案鲁迅 教学目的 1 通过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3.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 4.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2.难点: (1) ...查看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说课,新学网
  •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慨良多.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 ...查看


  • [可爱的草塘]教案(初稿)
  • <可爱的草塘> 教学目标: 1. 了解草塘的美丽的景色,丰富物产,体会北大荒人的自豪感. 2. 有感情地朗读草塘景色和小河景色的两段文字,感受其中的美. 3. 体会我的感觉由"没意思"到深深爱上北大荒的变化. ...查看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教学目标 1.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一个内容写好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