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苇 赞》 教 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芦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芦苇的赞美之情。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4、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芦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芦苇的赞美喜爱之情。
2、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教学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教学过程]
(一) 生活情境,导入课堂。
老师夸奖学生,学生夸奖老师,“夸奖”一词还可以用哪个词表达,“赞美、称赞”等,学生板书“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赞美物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3、思考:你认为芦苇值得不值得赞美,作者也认为芦苇值得赞美,他是怎么表达的呢?浏览全文找出这句话。(教师板书:“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三) 全班交流,品读全文
1、学生读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芦苇值得赞美的语句。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品读。如(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芦苇绿的特点。
(1)、指名读文
(2)、教师指导读文(从千里绿野、层层叠叠、时而……时而)等重点词语体会。
(3)、学生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再找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文,其他生闭眼想象后谈感受。
(4)、多媒体课件出示芦苇的风景图,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
(5)、集体朗读。
(6)、句式训练,(看着……你会觉得它像……也像……像……又像……。……时而……时而……)
2、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芦苇集群而生、聚众而长,体会芦苇生气勃勃的特点。
(1)、指名读,其他学生用掌声评价。
(2)、读说式训练,品读课文谈感受。
(3)、比赛读文,其他生当评委,不仅评出谁读得好,还要指出哪儿读得好。
(4)、同学互相学习优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品读课文。
(5)、指名读。
(6)、多媒体课件出示不断变化的芦苇图教师范读,学生由图想文。
3、第一自然段,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1)、正因为芦苇非常美,作者被迷醉了,引导学生品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次到冀中,看到了纵横数十里的白洋淀,却又被满淀青青的芦苇迷醉了。)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话,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
(3)、小组进行朗诵训练。
(4)、小组展示成果
(5)、学生练背
(6)、集体根据老师提示背诵。
4、对于学生找出的其他段落教师随机板书重点词语。(如平凡、朴实,易生易长用途广泛等)
(四)、资料展示,升华内涵。
学生理解了芦苇值得赞美的原因后,深入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学生展示资料,教师也出示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芦苇在我国抗战史上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五)、总结写法,小结全文。
(1)、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
(2)、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总结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芦 苇 赞》
教 案
《芦 苇 赞》 教 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芦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芦苇的赞美之情。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4、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芦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芦苇的赞美喜爱之情。
2、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教学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教学过程]
(一) 生活情境,导入课堂。
老师夸奖学生,学生夸奖老师,“夸奖”一词还可以用哪个词表达,“赞美、称赞”等,学生板书“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赞美物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3、思考:你认为芦苇值得不值得赞美,作者也认为芦苇值得赞美,他是怎么表达的呢?浏览全文找出这句话。(教师板书:“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三) 全班交流,品读全文
1、学生读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芦苇值得赞美的语句。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品读。如(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芦苇绿的特点。
(1)、指名读文
(2)、教师指导读文(从千里绿野、层层叠叠、时而……时而)等重点词语体会。
(3)、学生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再找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文,其他生闭眼想象后谈感受。
(4)、多媒体课件出示芦苇的风景图,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
(5)、集体朗读。
(6)、句式训练,(看着……你会觉得它像……也像……像……又像……。……时而……时而……)
2、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芦苇集群而生、聚众而长,体会芦苇生气勃勃的特点。
(1)、指名读,其他学生用掌声评价。
(2)、读说式训练,品读课文谈感受。
(3)、比赛读文,其他生当评委,不仅评出谁读得好,还要指出哪儿读得好。
(4)、同学互相学习优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品读课文。
(5)、指名读。
(6)、多媒体课件出示不断变化的芦苇图教师范读,学生由图想文。
3、第一自然段,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1)、正因为芦苇非常美,作者被迷醉了,引导学生品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次到冀中,看到了纵横数十里的白洋淀,却又被满淀青青的芦苇迷醉了。)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话,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
(3)、小组进行朗诵训练。
(4)、小组展示成果
(5)、学生练背
(6)、集体根据老师提示背诵。
4、对于学生找出的其他段落教师随机板书重点词语。(如平凡、朴实,易生易长用途广泛等)
(四)、资料展示,升华内涵。
学生理解了芦苇值得赞美的原因后,深入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学生展示资料,教师也出示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芦苇在我国抗战史上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五)、总结写法,小结全文。
(1)、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
(2)、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总结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芦 苇 赞》
教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