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外贸易。从实际来看,2005年7月汇率改革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开始呈现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加快的趋势,汇率影响已初步发挥。然而,由于J曲线效应,我国进出口产品弹性特征以及我国特有的贸易方式等方面影响,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一、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从出口来看,尽管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以超过25%的速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民币升值的“奖入限出”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受出口需求弹性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以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机电等资本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为主。纺织等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同时由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因此需求弹性较大,汇率升值对这些产品出口影响较大(这些产品出口比重接近20%)。机电类产品出口主要受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生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的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出口受升值的影响较小(此类产品出口比重高达50%以上)。因此,我国出口总额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从出口方式看,我国出口产品50%以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尽管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上升,然而加工贸易多是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后在我国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人民币升值使进口原材料等的本币价格降低,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的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成本仍然有下降的可能,即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不一定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下降,从而表现为我国产品出口仍然以较快速度增长。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 从进口来看,尽管我国进口增速呈一定的加快趋势,但汇率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仍然有待进一步发挥。汇率升值对进口增加的促进作用受进口需求弹性的影响。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下降引起的进口量增加越多;而对于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进口价格下降并不能导致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实际上,我国进口商品以能源(石油)、原材料(铁矿石、钢材)、粮食、加工贸易的零部件和高新技术设备为主,这些贸易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进一步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因此汇率升值后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相对下跌并未引起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对进口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增速有所放缓,2007年1~11月份顺差增幅为52%,小于2006年74%的增幅。然而,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并未有效缓解,2007年1~11月份顺差仍然达到2,381.2亿美元,远远超过2006年全年1,774.8亿美元的规模。 三、从财富效应看待人民币升值 当人民币开始升值时,很多人马上想到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财富效应。确实,人民币升值将带来本币购买力的上升,从而有利于进口;以外币计算的债项将变相收缩,减轻政府及企业还债负担;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海尔、摩托罗拉等国内的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毫无疑问,升值将为我们积累大量的财富。 然而,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金银货币拥有量的多少,反映了该国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在此基础上,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反对进口,鼓励出口;禁止货币输出,避免金银外流。以便把金银货币和财富都留在国内。这很像我们现在面临的升值政策,因为它也能为我们积累大量的财富。但是,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和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都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其新理论也被许多国家所采纳。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 历史却总有惊人的相似,我们今天面临的升值政策确实在为我们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又抑制了我们的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出口和投资的减少将大大削弱我们的生产力,而李斯特关于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的思想足以让我们意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民币升值也一样。 四、日元升值对我们的启示 人民币目前不断飙升的汇率很容易让我们想起20世纪八十年代日元的升值。那么,就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并与我国所面临的形势做一比较: 1、中日面临升值压力前的经济实力比较。八十年代上半期,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日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各国外汇储备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2001年我国GDP占美国GDP的11.5%,其中人均GDP仅占美国人均GDP的2.6%,而人民币至今还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其目前的国际地位与八十年代中期日元的国际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日本在日元升值前,其国内已经显示出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基础,从而在本币升值初期的几年内能够有效地、平滑地分配经济资源,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我国在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使得国内经济在面对本币升值的冲击时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 相比之下,我国在经济实力、本币国际地位、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与当年的日本差距甚远,缺乏本币升值的基础。 2、人民币升值后可能面临的经济形势与日元升值后面临的经济形势比较。广场协议后日元持续大幅度的升值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但是,由于八十年代在日本进口总额中占很大比重的石油价格下跌,反而使得日元升值后日本的进口不升反跌。由于进口下降比出口下降更快,升值后日本贸易条件实际上是改善了,所以日本的贸易顺差竟有增无减。 然而,当今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同样是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进口大国的我国不可能指望人民币升值后同样面临日本那样的好运气,由于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进口将不会像日本的进口那样下降,而由于人民币升值的财富效应可能造成中国增加进口消费,因而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将是可以预见的;同时,我国正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内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因而出口对于弥补国内总需求不足,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重要。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打击将是非常严重的。■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外贸易。从实际来看,2005年7月汇率改革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开始呈现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加快的趋势,汇率影响已初步发挥。然而,由于J曲线效应,我国进出口产品弹性特征以及我国特有的贸易方式等方面影响,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一、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从出口来看,尽管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以超过25%的速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民币升值的“奖入限出”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受出口需求弹性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以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机电等资本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为主。纺织等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同时由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因此需求弹性较大,汇率升值对这些产品出口影响较大(这些产品出口比重接近20%)。机电类产品出口主要受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生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的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出口受升值的影响较小(此类产品出口比重高达50%以上)。因此,我国出口总额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从出口方式看,我国出口产品50%以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尽管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上升,然而加工贸易多是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后在我国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人民币升值使进口原材料等的本币价格降低,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的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成本仍然有下降的可能,即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不一定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下降,从而表现为我国产品出口仍然以较快速度增长。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 从进口来看,尽管我国进口增速呈一定的加快趋势,但汇率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仍然有待进一步发挥。汇率升值对进口增加的促进作用受进口需求弹性的影响。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下降引起的进口量增加越多;而对于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进口价格下降并不能导致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实际上,我国进口商品以能源(石油)、原材料(铁矿石、钢材)、粮食、加工贸易的零部件和高新技术设备为主,这些贸易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进一步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因此汇率升值后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相对下跌并未引起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对进口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增速有所放缓,2007年1~11月份顺差增幅为52%,小于2006年74%的增幅。然而,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并未有效缓解,2007年1~11月份顺差仍然达到2,381.2亿美元,远远超过2006年全年1,774.8亿美元的规模。 三、从财富效应看待人民币升值 当人民币开始升值时,很多人马上想到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财富效应。确实,人民币升值将带来本币购买力的上升,从而有利于进口;以外币计算的债项将变相收缩,减轻政府及企业还债负担;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海尔、摩托罗拉等国内的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毫无疑问,升值将为我们积累大量的财富。 然而,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金银货币拥有量的多少,反映了该国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在此基础上,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反对进口,鼓励出口;禁止货币输出,避免金银外流。以便把金银货币和财富都留在国内。这很像我们现在面临的升值政策,因为它也能为我们积累大量的财富。但是,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和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都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其新理论也被许多国家所采纳。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 历史却总有惊人的相似,我们今天面临的升值政策确实在为我们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又抑制了我们的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出口和投资的减少将大大削弱我们的生产力,而李斯特关于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的思想足以让我们意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民币升值也一样。 四、日元升值对我们的启示 人民币目前不断飙升的汇率很容易让我们想起20世纪八十年代日元的升值。那么,就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并与我国所面临的形势做一比较: 1、中日面临升值压力前的经济实力比较。八十年代上半期,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日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各国外汇储备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2001年我国GDP占美国GDP的11.5%,其中人均GDP仅占美国人均GDP的2.6%,而人民币至今还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其目前的国际地位与八十年代中期日元的国际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日本在日元升值前,其国内已经显示出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基础,从而在本币升值初期的几年内能够有效地、平滑地分配经济资源,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我国在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使得国内经济在面对本币升值的冲击时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 相比之下,我国在经济实力、本币国际地位、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与当年的日本差距甚远,缺乏本币升值的基础。 2、人民币升值后可能面临的经济形势与日元升值后面临的经济形势比较。广场协议后日元持续大幅度的升值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但是,由于八十年代在日本进口总额中占很大比重的石油价格下跌,反而使得日元升值后日本的进口不升反跌。由于进口下降比出口下降更快,升值后日本贸易条件实际上是改善了,所以日本的贸易顺差竟有增无减。 然而,当今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同样是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进口大国的我国不可能指望人民币升值后同样面临日本那样的好运气,由于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进口将不会像日本的进口那样下降,而由于人民币升值的财富效应可能造成中国增加进口消费,因而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将是可以预见的;同时,我国正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内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因而出口对于弥补国内总需求不足,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重要。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打击将是非常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