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溪中学数学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研究——目标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目标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 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目标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效的目标合作讨论的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 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目标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对目标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目标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目标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目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目标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目标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目标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目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和目标或合作的任务目标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目,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目标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目标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目标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目标的组成——每个学生在目标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对数学目标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目标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数学目标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目标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目标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
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数学目标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法
①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针 对性的预设研究方案,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②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论及方法。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3、行动研究法
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5、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将研究目标学习基础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对某一些典型学生的影响。
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1日—20日)
①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成员。
②查阅资料,分析现状,学习理论。
③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④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5年9月21日—30日)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5月)
①把本课题的各种策略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② 随时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和数据。
③ 定期进行研讨。
④通过对比分析,反思其实际效果,撰写阶段性总结。
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第四阶段,整理阶段:(2016年6月)
1. 收集材料、分析材料。
2.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 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4. 结题评估。
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 教师个人课题实施方案。
2. 教师个人课题相关论文。
3. 教师做个人课题的相关教学案例。
4. 课题研究报告。
结题鉴定
2015年9月1日
注溪中学数学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研究——目标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目标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 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目标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效的目标合作讨论的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 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目标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对目标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目标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目标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目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目标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目标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目标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目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和目标或合作的任务目标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目,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目标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目标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目标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目标的组成——每个学生在目标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对数学目标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目标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数学目标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目标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目标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
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数学目标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法
①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针 对性的预设研究方案,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②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论及方法。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3、行动研究法
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5、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将研究目标学习基础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对某一些典型学生的影响。
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1日—20日)
①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成员。
②查阅资料,分析现状,学习理论。
③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④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5年9月21日—30日)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5月)
①把本课题的各种策略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② 随时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和数据。
③ 定期进行研讨。
④通过对比分析,反思其实际效果,撰写阶段性总结。
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第四阶段,整理阶段:(2016年6月)
1. 收集材料、分析材料。
2.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 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4. 结题评估。
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 教师个人课题实施方案。
2. 教师个人课题相关论文。
3. 教师做个人课题的相关教学案例。
4. 课题研究报告。
结题鉴定
201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