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年——2013年)
职业教育是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为我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结合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情况
满洲里市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是呼伦贝尔市专业建设核心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为160000m,建筑面积27000m。学校共有教职员工91人,在校生近千人,现共开设8个专业,其中,俄语专业为特色专业,计算机专业为自治区级精品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该校重点打造的骨干专业。几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益完善,逐步形成以俄语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现已发展成为集中职、函授、电大、专科等学历教育及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2009年该校晋升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2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有着良好基础和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基础能力建设相对薄弱;课程设置、专业建设需进一步改进;部分专业师资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等。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以规范管理、课程改革、平台外延为重点,为大职教奠基,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人口就业、创业服务。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活力和吸引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经济发展需要,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模式,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力争将满洲里市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二)具体目标:
——2011年年度目标
1、克服我市因学制改革带来2011届毕业生数量不足的困难,加强招生宣传工作,保持现有办学规模。
2、调整职教中心办学结构,建立面向全区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
3、根据我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需求,增设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等专业并做好相应的社会培训工作。 4、制定并启动师资培训三年规划,做好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
5、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完善校园网站建设,装备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6、启动校企合作计划,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拟车间”等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职教平台外延。
7、建设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2012年年度目标
1、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力争在校生人数超过千人。
2、利用中等职业学校俄语资源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的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并带动社会培训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实践实训教学,开设创业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双证书”持有率达到65%,毕业生就业率达90%。
3、按照师资培训规划,继续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
4、继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实现班班通,建设教学资源中心并初步建立校园电子图书馆。
5、形成教学、培训与就业规划指导长效机制。
6、建设体育馆并继续开展绿化、美化校园工作。
——2013年年度目标
1、扩大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达到1500人。 2、将新维俄语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级俄语实训基地并完善其它实训厂房建设。
3、完成对教师的全员培训,学历达标率达9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
4、形成相对稳定的推荐就业渠道,形成相对稳定的外派留学基地。学生“双证书”持有率达到8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5、社会培训力争达到2000人次。
6、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校园的环境建设工作。建设校园演播室、视频会议室等。数字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
四、保障措施
(一)统筹教育资源,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要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二职业教育,为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调整我市的教育结构,适当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将高中阶段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
模。积极争取并利用好上级拨付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全市职业教育协调领导机构,负责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落实国家、自治区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三)加强师资培训,打造结构合理的中职教师队伍
通过考录、培训、引进等形式,加强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多渠道进行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行灵活的进人机制,允许职业学校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财政、人事、编制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积极为职业学校招聘人才提供应有政策、资金支持和服务。继续推行短线教师货币化配置政策。
(四)灵活办学方式,加强专业设置体系改革创新,做好毕业、升学和就业指导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区域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积极开发满洲里及俄罗斯就业市场,为学生的
就业、升学拓宽渠道。同时,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筹建旅游服务与管理、西式面点、物流等专业。坚持产教结合,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内生产线的引入,开设创业课和就业指导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五)发挥培训功能,加大职业学校培训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落实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制度,规范企事业用工制度。财政部门及时落实国家劳动就业培训的资金扶持政策;各区、街道办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任务,合力推进全市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年——2013年)
职业教育是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为我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结合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情况
满洲里市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是呼伦贝尔市专业建设核心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为160000m,建筑面积27000m。学校共有教职员工91人,在校生近千人,现共开设8个专业,其中,俄语专业为特色专业,计算机专业为自治区级精品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该校重点打造的骨干专业。几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益完善,逐步形成以俄语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现已发展成为集中职、函授、电大、专科等学历教育及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2009年该校晋升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2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有着良好基础和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基础能力建设相对薄弱;课程设置、专业建设需进一步改进;部分专业师资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等。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以规范管理、课程改革、平台外延为重点,为大职教奠基,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人口就业、创业服务。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活力和吸引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经济发展需要,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模式,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力争将满洲里市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二)具体目标:
——2011年年度目标
1、克服我市因学制改革带来2011届毕业生数量不足的困难,加强招生宣传工作,保持现有办学规模。
2、调整职教中心办学结构,建立面向全区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
3、根据我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需求,增设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等专业并做好相应的社会培训工作。 4、制定并启动师资培训三年规划,做好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
5、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完善校园网站建设,装备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6、启动校企合作计划,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拟车间”等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职教平台外延。
7、建设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2012年年度目标
1、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力争在校生人数超过千人。
2、利用中等职业学校俄语资源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的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并带动社会培训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实践实训教学,开设创业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双证书”持有率达到65%,毕业生就业率达90%。
3、按照师资培训规划,继续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
4、继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实现班班通,建设教学资源中心并初步建立校园电子图书馆。
5、形成教学、培训与就业规划指导长效机制。
6、建设体育馆并继续开展绿化、美化校园工作。
——2013年年度目标
1、扩大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达到1500人。 2、将新维俄语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级俄语实训基地并完善其它实训厂房建设。
3、完成对教师的全员培训,学历达标率达9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
4、形成相对稳定的推荐就业渠道,形成相对稳定的外派留学基地。学生“双证书”持有率达到8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5、社会培训力争达到2000人次。
6、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校园的环境建设工作。建设校园演播室、视频会议室等。数字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
四、保障措施
(一)统筹教育资源,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要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二职业教育,为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调整我市的教育结构,适当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将高中阶段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
模。积极争取并利用好上级拨付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全市职业教育协调领导机构,负责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落实国家、自治区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三)加强师资培训,打造结构合理的中职教师队伍
通过考录、培训、引进等形式,加强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多渠道进行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行灵活的进人机制,允许职业学校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财政、人事、编制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积极为职业学校招聘人才提供应有政策、资金支持和服务。继续推行短线教师货币化配置政策。
(四)灵活办学方式,加强专业设置体系改革创新,做好毕业、升学和就业指导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区域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积极开发满洲里及俄罗斯就业市场,为学生的
就业、升学拓宽渠道。同时,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筹建旅游服务与管理、西式面点、物流等专业。坚持产教结合,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内生产线的引入,开设创业课和就业指导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五)发挥培训功能,加大职业学校培训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落实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制度,规范企事业用工制度。财政部门及时落实国家劳动就业培训的资金扶持政策;各区、街道办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任务,合力推进全市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