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陵墓"无字碑"本有碑文

药毒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在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可谓遐迩闻名,但当初立碑时为何“一字不铭”,成为1300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田亚岐、乾陵博物馆干部高发经合作研究,对此又提出一种新见解--武则天“无字碑”本有碑文。

历代石碑中的巨制,因“一字不铭”引发后人无数猜测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公元628-683年)与女皇武则天(公元624-705年)的合葬陵墓,它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惟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代表着唐和周两个王朝,从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到705年武则天死,乾陵在武则天亲自规划和指挥下修建,耗时长达22年。

高大雄浑的“无字碑”矗立于陵园内城南面朱雀门外司马道的东侧,与其西侧颂扬高宗文治武功的“功德碑”--“述圣记碑”比肩而立。“无字碑”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达98.84吨。碑头刻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龙,碑东、西两侧各刻有冉冉腾飞的“升龙图”一幅,升龙高4.12米、宽1.19米,其身躯矫健扭动,神态飘逸若仙,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碑座长3.35米、宽2.65米、高1.10米,阳面是一幅2.14?0.66米的狮马图线刻画,其狮昂首怒目,威严挺立;而马则屈蹄俯首,悠游就食。整座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细,不失为历代石碑中的巨制。

令人奇怪的是,当初立这块碑时碑上竟未刻一字。据《乾县新志》载:“向无字。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雍州金石记》也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只是从宋代起碑上才有了笔力险峻、字体俱备的题刻。

“无字碑”上当初为何“一字不铭”?后人对此猜测甚多,概括起来有三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因而一字不铭;二是说武则天“德高望重,无法可书,留后人评”,因而一字不铭;三是说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难定其称谓(如褒扬武则天,刻上“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作为李唐子孙感情上不情愿;如贬斥其刻上“则天大圣皇后”,而武则天又明明做过16年的“大周”皇帝),左右为难,干脆“一字不铭”。

立碑时已拟好碑文且细致刻出“字格”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田亚岐与乾陵博物馆干部高发分析研究史料后认为,根据乾陵建筑对称布局的特点,“无字碑”与“述圣记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同时主持竖立的,而且武则天还为“述圣记碑”撰写了长达8000余字的碑文,为高宗歌功颂德(碑文为中宗李显书楷书),那么,这另一块碑自然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惟一的女皇帝、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即位后,曾大兴土木,借机炫耀自己:公元695年,下令铸九州铜鼎和十二生肖,置于通天宫;公元694年(距其死11年),又耗资百亿铸造“天枢”,上刻其功德和颂周贬唐之词及由她亲笔书写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那么,晚年的武则天怎么会不想借这块碑为自己歌功颂德呢?况且,武则天比高宗晚死22年,她有足够时间为自己这块碑筹划碑文一事。

他们反复观察研究发现,在“无字碑”的阳面布满了4.5厘米见方的细线刻格子。这些格子一气刻成,整面贯通,从上到下84格,从左到右44格,有些线刻格子虽经1300多年风雨剥蚀至今仍比较清晰。这些格子绝对不是后来刻上去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拟好碑文后才在碑上刻格子。根据碑阳面格子的总数算,该碑文约有3000余字。

另外,从文物考古学的叠压关系上看:“无字碑”上现有的题刻共有42段文字(碑阳31段、碑阴11段),起于宋朝,终于明朝。最早的一段文字刊刻在碑的阴面,是北宋末年徽宗赵佶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所刻;最晚的一段为明代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所刻。它们大都是当时身居要职的朝廷命官亲自题刻的。这些碑刻前后历时530年,大都是写实之作,分记事、抒怀和记游三大类。田亚岐等研究发现,这些题刻对细线格子都存在叠压关系,即:格子在前,题刻在后。从部分题词的拓片可以看出,有些是一个格子刻几个字,有的是几个格子刻一个字。这些又说明碑上的格子原来就有。

“无字碑”的阳面正中偏上,有一段题刻最具特色,最为珍贵。它是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大金朝第二代皇帝完颜晟的亲弟弟完颜宗辅(金文叫“阿卢补”)用契丹文字题刻的,旁边还有汉文翻译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题刻周围由6.2厘米宽的线刻缠枝蔓草莲花纹和有飞狮穿行其间的图案构成边框,通高142厘米、宽96厘米。只有这段文字是将原来碑上刻的格子磨掉后刻的。

武则天滥施暴行,中宗李显怀恨在心,只得“无言”相对已撰写碑文,且格子已刻成,那么当时为何不刻一字呢?田亚岐和高发两人研究后认为,这不应从武则天本人身上找原因,而需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从她的继任者身上找原因。

武则天虽在位16年,叱咤风云,英雄一世,但到了晚年,尤其是临终前却极为凄凉和黯淡。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和崔玄目韦、桓彦范等率左右御林军500余人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迎中宗李显入朝,逼武则天让位给李显,恢复国号“唐”。武则天则由长生殿住进了上阳宫。同年11月,82岁的武则天病死在东都洛阳上阳宫的仙居殿。死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次年5月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唐中宗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但却长期在其淫威下惶恐度日,几度险遭毒手。李显对母亲滥施酷刑、滥杀无辜的暴行也是非常憎恨的。武则天先后毒死太子李弘(谥号“孝敬皇帝”);废太子李贤(高宗第六子,谥号“章怀太子”)为庶人,后又逼其自杀。中宗李显(高宗第七子)当初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废黜皇位,贬逐出京。先后20多年间,李显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以至于每次听到武则天派人来看他,他都吓得胆战心惊。他的长子李重润(谥号“懿德太子”),女儿李仙蕙(中宗第七女,谥号“永泰公主”)都因出言不慎被武则天处死。此外,武则天晚年还一直思谋着将皇位传给其武家侄儿。有过这一番饱受折磨经历的中宗,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公开发泄对母亲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她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干脆一字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一块“无字碑”。

田亚岐等研究推断,武则天在世时撰写的碑文(作者尚不知是谁),极有可能同武则天的《垂拱集》、《金轮集》及其它珍贵史册图册,一起被埋藏在乾陵的地宫里。

药毒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在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可谓遐迩闻名,但当初立碑时为何“一字不铭”,成为1300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田亚岐、乾陵博物馆干部高发经合作研究,对此又提出一种新见解--武则天“无字碑”本有碑文。

历代石碑中的巨制,因“一字不铭”引发后人无数猜测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公元628-683年)与女皇武则天(公元624-705年)的合葬陵墓,它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惟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代表着唐和周两个王朝,从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到705年武则天死,乾陵在武则天亲自规划和指挥下修建,耗时长达22年。

高大雄浑的“无字碑”矗立于陵园内城南面朱雀门外司马道的东侧,与其西侧颂扬高宗文治武功的“功德碑”--“述圣记碑”比肩而立。“无字碑”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达98.84吨。碑头刻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龙,碑东、西两侧各刻有冉冉腾飞的“升龙图”一幅,升龙高4.12米、宽1.19米,其身躯矫健扭动,神态飘逸若仙,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碑座长3.35米、宽2.65米、高1.10米,阳面是一幅2.14?0.66米的狮马图线刻画,其狮昂首怒目,威严挺立;而马则屈蹄俯首,悠游就食。整座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细,不失为历代石碑中的巨制。

令人奇怪的是,当初立这块碑时碑上竟未刻一字。据《乾县新志》载:“向无字。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雍州金石记》也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只是从宋代起碑上才有了笔力险峻、字体俱备的题刻。

“无字碑”上当初为何“一字不铭”?后人对此猜测甚多,概括起来有三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因而一字不铭;二是说武则天“德高望重,无法可书,留后人评”,因而一字不铭;三是说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难定其称谓(如褒扬武则天,刻上“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作为李唐子孙感情上不情愿;如贬斥其刻上“则天大圣皇后”,而武则天又明明做过16年的“大周”皇帝),左右为难,干脆“一字不铭”。

立碑时已拟好碑文且细致刻出“字格”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田亚岐与乾陵博物馆干部高发分析研究史料后认为,根据乾陵建筑对称布局的特点,“无字碑”与“述圣记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同时主持竖立的,而且武则天还为“述圣记碑”撰写了长达8000余字的碑文,为高宗歌功颂德(碑文为中宗李显书楷书),那么,这另一块碑自然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惟一的女皇帝、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即位后,曾大兴土木,借机炫耀自己:公元695年,下令铸九州铜鼎和十二生肖,置于通天宫;公元694年(距其死11年),又耗资百亿铸造“天枢”,上刻其功德和颂周贬唐之词及由她亲笔书写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那么,晚年的武则天怎么会不想借这块碑为自己歌功颂德呢?况且,武则天比高宗晚死22年,她有足够时间为自己这块碑筹划碑文一事。

他们反复观察研究发现,在“无字碑”的阳面布满了4.5厘米见方的细线刻格子。这些格子一气刻成,整面贯通,从上到下84格,从左到右44格,有些线刻格子虽经1300多年风雨剥蚀至今仍比较清晰。这些格子绝对不是后来刻上去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拟好碑文后才在碑上刻格子。根据碑阳面格子的总数算,该碑文约有3000余字。

另外,从文物考古学的叠压关系上看:“无字碑”上现有的题刻共有42段文字(碑阳31段、碑阴11段),起于宋朝,终于明朝。最早的一段文字刊刻在碑的阴面,是北宋末年徽宗赵佶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所刻;最晚的一段为明代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所刻。它们大都是当时身居要职的朝廷命官亲自题刻的。这些碑刻前后历时530年,大都是写实之作,分记事、抒怀和记游三大类。田亚岐等研究发现,这些题刻对细线格子都存在叠压关系,即:格子在前,题刻在后。从部分题词的拓片可以看出,有些是一个格子刻几个字,有的是几个格子刻一个字。这些又说明碑上的格子原来就有。

“无字碑”的阳面正中偏上,有一段题刻最具特色,最为珍贵。它是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大金朝第二代皇帝完颜晟的亲弟弟完颜宗辅(金文叫“阿卢补”)用契丹文字题刻的,旁边还有汉文翻译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题刻周围由6.2厘米宽的线刻缠枝蔓草莲花纹和有飞狮穿行其间的图案构成边框,通高142厘米、宽96厘米。只有这段文字是将原来碑上刻的格子磨掉后刻的。

武则天滥施暴行,中宗李显怀恨在心,只得“无言”相对已撰写碑文,且格子已刻成,那么当时为何不刻一字呢?田亚岐和高发两人研究后认为,这不应从武则天本人身上找原因,而需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从她的继任者身上找原因。

武则天虽在位16年,叱咤风云,英雄一世,但到了晚年,尤其是临终前却极为凄凉和黯淡。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和崔玄目韦、桓彦范等率左右御林军500余人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迎中宗李显入朝,逼武则天让位给李显,恢复国号“唐”。武则天则由长生殿住进了上阳宫。同年11月,82岁的武则天病死在东都洛阳上阳宫的仙居殿。死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次年5月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唐中宗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但却长期在其淫威下惶恐度日,几度险遭毒手。李显对母亲滥施酷刑、滥杀无辜的暴行也是非常憎恨的。武则天先后毒死太子李弘(谥号“孝敬皇帝”);废太子李贤(高宗第六子,谥号“章怀太子”)为庶人,后又逼其自杀。中宗李显(高宗第七子)当初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废黜皇位,贬逐出京。先后20多年间,李显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以至于每次听到武则天派人来看他,他都吓得胆战心惊。他的长子李重润(谥号“懿德太子”),女儿李仙蕙(中宗第七女,谥号“永泰公主”)都因出言不慎被武则天处死。此外,武则天晚年还一直思谋着将皇位传给其武家侄儿。有过这一番饱受折磨经历的中宗,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公开发泄对母亲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她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干脆一字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一块“无字碑”。

田亚岐等研究推断,武则天在世时撰写的碑文(作者尚不知是谁),极有可能同武则天的《垂拱集》、《金轮集》及其它珍贵史册图册,一起被埋藏在乾陵的地宫里。


相关文章

  • 陕西西安乾县唐乾陵导游词
  •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 ...查看


  • 乾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墓 [图文]
  •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公元684年开始营建,历时23年修建完成.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此梁山自周.秦起即为 ...查看


  • 明孝陵B导游词
  • 明孝陵 B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明孝陵.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 ...查看


  • 武则天陵墓之谜:7名盗墓人瞬间身亡
  • 武则天是一个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她14岁入宫,先是用18年时间当上了皇后,然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 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可以说武则天是生前 ...查看


  • 专家解秘武则天墓葬藏宝知多少
  • 武则天陵墓内到底藏宝多少?是否应该挖掘?当下的考古实力有无能力挖掘乾陵并妥善保护其中的文物?--围绕着乾陵的种种问题,一直被许多人关注和讨论,乾陵也因为种种说法而显得愈加神秘. 9月17日上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学部委员刘庆柱在接 ...查看


  • 洛阳上清宫-南无拳的发源地,道教的起源地
  • 北邙胜境上清宫 --道家道教发源地 动听的道教故事.洛阳北邙翠云峰上清宫,如果从传说老子在此处炼丹.创立道家学说算起,已有2500多年:从中国道教"五斗米道"教祖张陵,在此处修道算起,已有1927年:从唐高宗敕建上清宫起 ...查看


  • 武则天的古墓相关
  •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 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 多年之 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 17 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查看


  • [中国历史]答案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本练习答案 第3课P12思考题1: 提示:推测一:武则天一生经历曲折,碑文无法写.她14岁入宫,被唐太宗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唐太宗死后被迫削发为尼.唐高宗即位后不久,命她还俗入宫, ...查看


  • 陵墓建筑中的儒家内涵
  • 秦始皇陵全景 陵墓特指一种用以瘗葬帝王,墓顶有封土的建筑类型.从殷商开始萌芽,战国正式出现,经秦汉唐宋以至明清,在中国一直受到极大重视.产生于史前时期的原始祖先崇拜,经过儒家的改造和强化,延续2000多年,体现在建筑上,除了前面谈到的祭祀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