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达哥拉斯科技伦理观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早期科学探索,多以宗教形态存在.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及宗教领袖。

约公元前529年,他在古希腊殖民地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招收弟子,创建了约三百人的毕达哥拉斯教派,亦称“南意大利学派”。入其教派者须将所有财产充公,并遵守共同戒律。是一个以数学研究为主的科学团体,同时也是一个以“数”为信仰的宗教组织。

毕达哥拉斯教派以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为一体,体现出了当时科学与宗教的密切关系,直到公元前五世纪才分裂为科学派和宗教派。由于毕达哥拉斯属于神秘的宗教组织,其科研成果一直处于神秘的内部传播状态,直到塔林敦的斐洛劳斯所代表科学派分裂出来,才将毕达哥拉斯教派的科学研究成果才公之于众。毕达哥拉斯教派清晰的体现出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复杂性

与可融合性。

一、以数为本原的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

1.毕达哥拉斯的科学研究成果

毕达哥拉斯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数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贡献方面,并最早把数的概念提升到理论层面。欲用数来解释一切现实世界,并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研究数学的目的并非使用而是探索自然的奥秘。因其用数的抽象知识体系解释万物的广泛性,毕达哥拉斯教派对天文学、造型艺术、音乐、人体生理学等都有所贡献。毕达哥拉斯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即

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的数学著作 《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勾三股四弦五,这就是中国著名的勾股定理。不过最早的证明应该归功于毕达哥拉斯。他研究了黄金分割线,阐明建筑物、雕像的正确比列,对艺术设计做出了理论贡献。他发现了正五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作法,并证明了正多面体只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毕达哥拉斯将自然数区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完全数、平方数、三角数和五角数等。通过说明数和物理现象间的联系,来进一步证明其理论。曾证明用三条弦发出某一个乐音,以及它的第五度音和第八度音时,这三条弦的长度之比为6:4:3。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在数学上有很多创造,尤其是对整数变化规律的研究。[1]

他从球形是最完美几何体的信仰出发,认为大地是球形的,提出太阳、月亮和行星作均匀圆运动的思想。他认为十是最完美的数,所以天上运动的发光体必然有十个。地球沿着一个球面围绕着空间一个固定点处的“中央火”转动,“中央火”虽不是太阳,但却是关于地球运行的第一个推测。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p166

页)

毕达哥拉斯教派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组织,他们对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毕达哥拉斯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死后学派又延续了200年之久。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柏拉图,而且还一直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

2.毕达哥拉斯教派的宗教信仰在数学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促使信徒相信“数”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数学知识体系也是构成一切现实世界的伦理法则的本原。其信仰体系建立在数学知识体系之上。数为宇宙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数量和形状决定一切自然物体的形式,数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具有几何形状。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所以数在物之先。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数决定的,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柏拉图说毕达哥拉斯主义是奥尔弗斯教内部的一种改良运动,而奥尔弗斯教又是狄奥尼索斯崇拜中的改良运动。理性与神秘对立贯穿着全部的历史,在希腊最初表现为奥林匹克的神与其他较为不开化的神之间的对立,后者更接近于人类学者们所研究的原始信仰。毕达哥拉斯是站在神秘主义方面的,虽然他的神秘主义具有一种特殊的理智性质。他认为他自己具有一种半神明的性质。

[3]

百度百科

毕达哥拉斯的科学研究自觉地与宗教结合同它那个不发达的社会阶段一致,是那个社会现实的产物。宗教神话意识构成了毕达哥拉斯哲学非理性的和神秘主义的方面,但毕达哥拉斯毕竟是伊奥尼亚理性主义思想的继承者,理性主义和科学构成了他的哲学主流。毕达哥拉斯的宗教信仰是建立在对于数的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之上。他们把数高度抽象并且神秘化。并且把数认为是可以脱离客观实在并先于客观事物存在的。并且数产生万物并且产生人的肉体与灵魂。这典型的唯心主义信仰加之独特的宗教仪式和组织特点成就了毕达哥拉斯教派的宗教信仰体系。

二、毕达哥拉斯的科技伦理观中的宗教成分

1.“科学发现是幸福”的人生观

毕达哥拉斯不以金钱为幸福,而是视科学发现为人生幸福。当他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几何定理后,他在得出此定理时曾宰杀了100头牛来祭缪斯女神,以酬谢神灵的启示。缪斯是神话中掌管文艺、科学的女神。举办了百牛大祭这件事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第8章记载

为:“他竟这样地快活,以致举行盛宴,把富人和全体人民都邀请去。”这反映出他的科学幸福观,并也表现出了对于神的虔诚.这种追求精神境界的快乐与幸福是具有宗教和科学的双重影响。

2.德性是数的和谐毕达哥拉斯把数与道德联系起来,并从数中引出道德知识,用数学说明道德。数具有道德和伦理的属性。毕达哥拉斯的世界观就是抽象出来的数所构成的万物,倾向于自然神论。毕达哥拉斯教派不仅追求外在的

和谐,即个人灵魂与人类灵魂、宇宙灵魂的统一,而且也是追求内在灵魂的和谐,即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这是他的灵魂是数的属性与灵魂不死说所必然得出的逻辑要求,也是他道德教育论与道德修养论的依据。他认为人的灵魂是自行活动的数,是宇宙灵魂的一部分。

3.由数的和谐推理出的宗教禁忌

毕达哥拉斯教派认为数的和谐是一切道德之本,因此凡是破坏数的和谐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而且通过想象、抽象出许多看似荒谬的禁忌。例如:禁食豆子、不要去碰白公鸡、不要吃整个的面包、不要吃心、不要在大路上行走、房里不许有燕子、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 所有这些诫命都属于原始的禁忌观念。

4.毕达哥拉斯教派的道德准则与宗教信仰

(1)重视科学创新。

毕达哥拉斯教派重视科学创新,认为研究数学并且获得数学规律是神的启示,研习数学也是对神的敬仰,百牛献祭的行为也说明他们把科学的创新作为幸福的源泉。

(2)推崇科学知识。

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秘传格言可以推断他们崇尚科学知识,特别是医学和数学。例如:最优美的是和谐。最有力量的事物是知识。最聪明的事物是数等。提出知识最有力量等,在科学史、伦理史上是一大贡献。

(3)科学保密。

毕达哥拉斯对其科研成果进行严格保密。传说其弟子希伯斯因为泄露了教派在数学上关于无理数的研究成果被扔到海里淹死。毕达哥拉斯教派不许传播科学研究成果的教规对于科学的普及与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却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他称这种只把科研成果通过口授传播给亲友而不见诸文字的做法,是怕这些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受到一些人的轻视。但根据毕达哥拉斯教义与对于数学的崇拜,其科技伦理观中对于科学保密的原则应与其对数理的崇拜有关,随意传播数学的发现会亵渎神灵,甚至是对其信仰的背叛。其教派的没收个人财产,共同进行科研的本质就是要求这个研究机构更加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获取科研成果是为了获得神的旨意或者是自然的奥秘,同时也是这个宗教组织存在的意义所在。教派强调的是集体研究,活动也是秘密进行。如果随意传播其科研成果不仅有悖于其教派的组织原则,也不能够表达出对于“数”的神圣信仰。

(4)不准伤害动物。

不准伤害动物这一伦理原则也是通过数本原体系推理出来的,毕达哥拉斯教派认为,灵魂是数目的重要属性,灵魂是不死的。当一个人死亡时,其灵魂进入刚降生的动物体内然后经历由陆生动物到海洋动物再到翼生动物后,再进入人的体内。认为灵魂是数目重要的属性,然后又从灵魂不死论中推出不能伤害动物的道德原则。这与其数本原理论是相符合的。既然是数本原,也就意味着万物同源,包括动物,人,甚至神,都是由数本原构成,加上灵魂是数目的重要属性,那么灵魂之间的转化也是数目之间的转化。灵魂不死理论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哲学意义,更体现出其研究数的目的也是对于神的信仰。

[4]

三、毕达哥拉斯科技伦理观体现出科

学与宗教的可融合性

1.毕达哥拉斯教派的组织形式体现出科学与宗教在社会建制层面的融合毕达哥拉斯的科技伦理观体现出对神的虔诚敬仰,同时又对科学研究倍加推崇。毕达哥拉斯教派是一个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组织,财产充公、戒律严明、组织关系明确、以及所得研究成果均记录在领袖名下,是一个集科研、宗教、政治于一体的组织。同时取得大量的科研成果足以说明宗教信仰与科学研究在社会建制层面并非水火不相容。虽然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与亲密伴随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

毕达哥拉斯教派科技伦理观中把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依存性与可融合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科学家信仰宗教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宗教信仰与科学不冲突也不矛盾。科学从诞生就与宗教活动密不可分,之所以双方谁也没有消灭谁,因为其社会建制和目的是具有一致性的。科学与宗教追求的都是真理。而作用也是为人。从毕达哥拉斯教派的科研生活与宗教生活的调和,体现出科学与宗教本身就是人的活动的两个方面。正如人的感性与理性,人正是在感性的基础上有了理性,又将在理性的困扰中回归感性。想用科学证明宗教是徒劳,想用宗教取代科学是妄想。宗教与科学必将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宗教也将和科学融合,成为理性的信仰。信仰自然神必将取代人神,这是人类理性的发展必然。同时理性的发展的局限性需要信仰作为补充。

2.毕达哥拉斯教派科技伦理观体现出科学与宗教在知识体系层面的融合科学的理性认识也是建立在感性材料基础之上,对于神的信仰也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双方的都可以建构其知识体系,并且科学与宗教的知识体系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具有一致性。毕达哥拉斯的科技伦理观是建立在“数”知识体系内的,以数的原理研究产生其科学研究体系,并从数的和谐层面创造出一套伦理道德知识体系。其伦理观与科技观均是以对“数”的信仰为基点。他的世界观是建立在数学知识体系上的,把数理解为抽象的科学,他们所追求的数的和谐就是其宗教信仰。那么可以得出。毕达哥拉斯教派在科学与宗教的知识体系层面具有相互依存性,也具有互补性。

其科学的根基数学知识与宗教一样源自对数的信仰。从宇观到微观,世界没有任何两个事物是完全一样的,又如何证明数学原理是无缪真理呢?科学与宗教所追求的神就是真理,

而真理本身又具有价值属性。这样一来科学与宗教存在的价值正是人对自己价值的追求与认可。从毕达哥拉斯的科学知识体系与其信仰体系的融合并且促进了科学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科学与宗教在知识体系层面具有可调和性。毕达哥拉斯的科技伦理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创造了在西方文化史上调和科学与宗教的先例。

参考文献

[1]斯蒂芬梅森.自然科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7.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578.htm.

[4]徐少锦.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5.

作者简介:马衍营,男,山东巨野人,广西师范大

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

学哲学,科技与社会。

毕达哥拉斯

“不准吃豆子。

东西掉了,不准捡起来。

不准掰开面包,也不准吃整个的面包。

不准迈过门闩。

不准用铁拨火。

不准吃心。

不准在大路上行走。

房里不准有燕子。

不准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

锅从火上拿下来的时候,不要把锅的印迹留在灰上,要把它抹掉。

当你脱下睡衣的时候,要把它卷起,把身上的印迹磨平。”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原来这是公元前6世纪末,欧洲一个神秘教派的教规。真是够奇异的。

此教派的创立者,还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有人,有神,还有一种像毕达哥拉斯这样的生物。”

这个名字你一定听说过。对,他就是西方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人物之一——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出生于伊奥尼亚的萨摩斯岛。在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曾师从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直到后来,毕达哥拉斯过人的聪明才智竟然惊动了他的师祖泰勒斯,泰勒斯建议他走一遍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去埃及寻求最高的智慧。

公元前535年,毕达哥拉斯前往孟菲斯,在那里花了十年时间研究埃及的科学与神学。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埃及,毕达哥拉斯不幸成了俘虏,被捉到了巴比伦。所幸他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后来被放回了故乡萨摩斯。

公元前518年,他离开萨摩斯,来到了意大利。

意大利这个名字,在本书中是第一次被正式提及。鉴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这块靴子形的小小半岛将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介绍一下这块地区的现状。

罗马城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建起来了,但距离它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还要等上一阵,那里还很贫穷,很落后。此时的意大利的重要地区集中在南部沿海,在历史上,被称作希腊人的商业殖民地。

土地贫瘠的希腊人不得不将眼光投到海上。他们曾经到了爱琴海对面的伊奥尼亚。伊奥尼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也迅速发达起来。可那块地方实在太小,于是他们又重新冲到海里,四处游荡,寻找新的落脚点。很自然的,靠近地中海的意大利就成了不错的选择。这里连接着东边的希腊本土、伊奥尼亚和西边的西班牙、法国,是地中海商人的重要中转站,因而很快就繁荣起来。

就跟大航海时代的美洲和亚洲一样,当时的意大利也成了各式各样的探险家的乐园。

毕达哥拉斯也算一个吧。

他来到了当时意大利最大的两个城市之一,克罗托内。他在这里开宗立派,开始将他对世界的感悟宣讲出来。

与泰勒斯极具实践精神的科学哲学不同的是,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体系充满了神秘性。他主要探讨的东西,是灵魂。

而令人有些惊讶的是,毕达哥拉斯关于灵魂的思想,与远在万里之外的释迦牟尼,竟然有些极其相似的地方。我们猜想,这大概与他们共同的印欧祖先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是绝对新的。”这像极了佛教中轮回转世的学说。

“一切生来具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认为是亲属。”这像极了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据说,毕达哥拉斯还曾经对着动物传了半天的道。

然而,毕达哥拉斯和佛陀所提出的净化灵魂的方式,却决定了这两种宗教哲学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各自对后世的人类精神世界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原始佛教讲究八正道的修行,通过印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从而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它渐渐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

而毕达哥拉斯则提出了一种奇异的方式。它完全脱离了诸如欲望之类和人类本能息息相关的角度,而使得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体系踏上了一条特别的轨道。

这种奇异方式的名字,叫做数学。

在当时的世界上,埃及有数学,巴比伦有数学,印度有数学,中国也有数学,泰勒斯已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证明,今天的几何学还有一条以泰勒斯命名的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把数学提升到了如此高度——净化灵魂。

人是很现实的。我们现在重视科学,是因为科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而在文明之初,科学在人类的眼中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泰勒斯就曾经遭受过人们的嘲笑。只有当科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科学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法老的陵寝孕育出最早的几何学,神秘的木乃伊让人们懂得了解剖,占星术在不觉间化身成天文学,炼金术的发展才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

很多今天看来很是重要的学科,它的起源却是极荒谬的。净化灵魂的功用,使得数学的地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在毕达哥拉斯看来,为什么数学可以净化灵魂呢?

请大家注意我下面所讲述的原因,正是毕达哥拉斯的这种思维,在不知不觉间,完全地左右了今后两千余年西方智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渐渐产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威力的东西——科学。

几何学上有个最基本的概念,是直线。可我们的真实世界中有直线吗?没有。所有实际的线只能无限趋近于直,不可能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

几何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圆。可我们真实世界中有绝对圆的物体吗?没有。即便你买来最精密的圆规,所画的圆也是会有误差的。

换句话说,无论直线也好,圆也好,它只是一种存在于人头脑中的抽象概念,并不实际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

一块石头,两块石头,三块石头······

世界或许真的有海枯石烂的那一天,石头也将不复存在。可一、二、三这些数会随着石头一起消亡吗?不会。

天地有终,唯数永恒。

所以,毕达哥拉斯说,我们的世界是不完美的,只有那数学世界是完美的。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部分。最关键的是,那个完美的数学世界,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圣洁之地,而是我们这个不完美世界背后真正的统治者和操控着。

这就是毕达哥拉斯的那句名言:“万物的本原都是数。”

宇宙间一切皆由数决定,数就是毕达哥拉斯眼中的上帝。那个数学世界并不实际存在,却是毕达哥拉斯教派独有的图腾。

毕达哥拉斯相信,那个冥冥中的万物之主一定是用数学的原则在操控整个世界,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一样东西,像数学世界里那么严谨,那么完美,那么和谐。

无意之中,毕达哥拉斯撞开了一扇门,一扇无比重要的门。

无论东西方,人们都对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在各个文明之中,对天地间规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这种探索,就是科学最早的萌芽。

古文明的人们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很多科学成就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人们缺少一座桥梁,一条纽带,将那些灿烂的科学思想传承下去。换言之,当后人们拿起古人的杰出成就时,他们会发现,很多时候,除了景仰,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他们没有办法在古人的基础上去拓展那些成果。

比如中国。

中国在今后的两千年里会产生光芒四射的科学技术。但中国,仍是一个没有科学传统的国度。因为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将古人的科学思想保存下来。

正是此时的毕达哥拉斯,为西方人找到了那座桥梁,那条纽带,那种语言——数学。

不过,西方人没有立刻懂得这个语言。

直到一百多年后,柏拉图完全承袭毕达哥拉斯的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才使得西方的思想传统里,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永远离不开数学。

再等两千年,当牛顿将宇宙间所有星体的运行规律,以及人因何立于天地之间,全部归纳成一个简短而美妙的万有引力公式的时候,西方人彻彻底底地意识到了数学的力量。西方的科学才开始猛然腾飞,再也无法阻挡,远远地将其它所有文明甩在身后。

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本世纪的第七座灯塔那里。

毕达哥拉斯,一个不该只和勾股定理联系在一起的名字。

当然,我不是说历史如此偶然,由毕达哥拉斯一人改变了一切。毕达哥拉斯的出现,也是有着其历史原因的。

其一,希腊是典型的商业文明。商人,在所有谋生的人群中,显然对数有着最深厚的感情,和最敏锐的直觉。

其二,诸如金字塔一类的精密建筑,使得埃及几何学高度发达。

当埃及的几何学与希腊人对数的情感碰撞之时,就擦出了毕达哥拉斯这样的火花。

甚至,在毕达哥拉斯那里,这种万物皆数的理念不只停留在科学和哲学上,数无处不在。

音乐中,当两个八度音(例如低音do和高音do)同时奏响的时候,我们会听到极和谐的声音,仿佛是一个声音一样。若是do和mi同时奏响,听起来就远没有那么和谐。

而低音do和高音do和谐的原因,在于高音do振动的频率,刚好是低音do的两倍。

这种音律的和谐与数的紧密联系,正是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发现。

而在这个自然界中,有一个最常与和谐联系在一起的数,就是“黄金分割比”。

把一条线段分为两部分,当短部分的长度比上长部分的长度等于长部分的长度比上整个长度的时候,这个比例被称作“黄金分割比”,约等于0.618。

黄金分割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但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美学上。

例如长方形宽长比为0.618时,等腰三角形底和高的比为0.618时,都被认为是最具美感的。日后的西方艺术,与这个比例密切相关。

在所有几何图形中,最有“黄金”意味的,便是五角星了。(五角星里的三角形都是黄金三角形。)而五角星,正是毕达哥拉斯教派的一个神秘的符号图腾(见附图)。

那么,类似音乐、图形当中的美感,为什么会激起人的愉悦之情呢?

毕达哥拉斯也提出了那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概念——天人合一。

在他看来,宇宙天体,运行有常,皆是由数来统摄,那么人体同样精妙非常,是不是也应该由数统摄呢?把人视作像宇宙一样的机体,“小宇宙”的概念自此产生。

而人类之所以能欣赏音乐和艺术,正在于“小宇宙”对于宇宙间和谐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共鸣。

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和谐世界,一个数的世界,由毕达哥拉斯揭去了它的面纱,开始向我们展现它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数学,即将贯穿整个西方智慧的始终。

本世纪初的泰勒斯,开创了哲学的实证主义,并把它与物理学联系起来;本世纪末的毕达哥拉斯,则将哲学引向了神秘主义,并将其与数学紧密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就仿佛西方思想的两条腿,日后辉煌灿烂的西方哲学和科学成就,完全建立在这两个人的基础之上。

这两座交相辉映的灯塔,永远照耀着人类思想巨轮的航程。

早期科学探索,多以宗教形态存在.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及宗教领袖。

约公元前529年,他在古希腊殖民地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招收弟子,创建了约三百人的毕达哥拉斯教派,亦称“南意大利学派”。入其教派者须将所有财产充公,并遵守共同戒律。是一个以数学研究为主的科学团体,同时也是一个以“数”为信仰的宗教组织。

毕达哥拉斯教派以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为一体,体现出了当时科学与宗教的密切关系,直到公元前五世纪才分裂为科学派和宗教派。由于毕达哥拉斯属于神秘的宗教组织,其科研成果一直处于神秘的内部传播状态,直到塔林敦的斐洛劳斯所代表科学派分裂出来,才将毕达哥拉斯教派的科学研究成果才公之于众。毕达哥拉斯教派清晰的体现出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复杂性

与可融合性。

一、以数为本原的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

1.毕达哥拉斯的科学研究成果

毕达哥拉斯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数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贡献方面,并最早把数的概念提升到理论层面。欲用数来解释一切现实世界,并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研究数学的目的并非使用而是探索自然的奥秘。因其用数的抽象知识体系解释万物的广泛性,毕达哥拉斯教派对天文学、造型艺术、音乐、人体生理学等都有所贡献。毕达哥拉斯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即

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的数学著作 《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勾三股四弦五,这就是中国著名的勾股定理。不过最早的证明应该归功于毕达哥拉斯。他研究了黄金分割线,阐明建筑物、雕像的正确比列,对艺术设计做出了理论贡献。他发现了正五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作法,并证明了正多面体只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毕达哥拉斯将自然数区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完全数、平方数、三角数和五角数等。通过说明数和物理现象间的联系,来进一步证明其理论。曾证明用三条弦发出某一个乐音,以及它的第五度音和第八度音时,这三条弦的长度之比为6:4:3。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在数学上有很多创造,尤其是对整数变化规律的研究。[1]

他从球形是最完美几何体的信仰出发,认为大地是球形的,提出太阳、月亮和行星作均匀圆运动的思想。他认为十是最完美的数,所以天上运动的发光体必然有十个。地球沿着一个球面围绕着空间一个固定点处的“中央火”转动,“中央火”虽不是太阳,但却是关于地球运行的第一个推测。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p166

页)

毕达哥拉斯教派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组织,他们对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毕达哥拉斯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死后学派又延续了200年之久。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柏拉图,而且还一直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

2.毕达哥拉斯教派的宗教信仰在数学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促使信徒相信“数”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数学知识体系也是构成一切现实世界的伦理法则的本原。其信仰体系建立在数学知识体系之上。数为宇宙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数量和形状决定一切自然物体的形式,数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具有几何形状。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所以数在物之先。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数决定的,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柏拉图说毕达哥拉斯主义是奥尔弗斯教内部的一种改良运动,而奥尔弗斯教又是狄奥尼索斯崇拜中的改良运动。理性与神秘对立贯穿着全部的历史,在希腊最初表现为奥林匹克的神与其他较为不开化的神之间的对立,后者更接近于人类学者们所研究的原始信仰。毕达哥拉斯是站在神秘主义方面的,虽然他的神秘主义具有一种特殊的理智性质。他认为他自己具有一种半神明的性质。

[3]

百度百科

毕达哥拉斯的科学研究自觉地与宗教结合同它那个不发达的社会阶段一致,是那个社会现实的产物。宗教神话意识构成了毕达哥拉斯哲学非理性的和神秘主义的方面,但毕达哥拉斯毕竟是伊奥尼亚理性主义思想的继承者,理性主义和科学构成了他的哲学主流。毕达哥拉斯的宗教信仰是建立在对于数的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之上。他们把数高度抽象并且神秘化。并且把数认为是可以脱离客观实在并先于客观事物存在的。并且数产生万物并且产生人的肉体与灵魂。这典型的唯心主义信仰加之独特的宗教仪式和组织特点成就了毕达哥拉斯教派的宗教信仰体系。

二、毕达哥拉斯的科技伦理观中的宗教成分

1.“科学发现是幸福”的人生观

毕达哥拉斯不以金钱为幸福,而是视科学发现为人生幸福。当他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几何定理后,他在得出此定理时曾宰杀了100头牛来祭缪斯女神,以酬谢神灵的启示。缪斯是神话中掌管文艺、科学的女神。举办了百牛大祭这件事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第8章记载

为:“他竟这样地快活,以致举行盛宴,把富人和全体人民都邀请去。”这反映出他的科学幸福观,并也表现出了对于神的虔诚.这种追求精神境界的快乐与幸福是具有宗教和科学的双重影响。

2.德性是数的和谐毕达哥拉斯把数与道德联系起来,并从数中引出道德知识,用数学说明道德。数具有道德和伦理的属性。毕达哥拉斯的世界观就是抽象出来的数所构成的万物,倾向于自然神论。毕达哥拉斯教派不仅追求外在的

和谐,即个人灵魂与人类灵魂、宇宙灵魂的统一,而且也是追求内在灵魂的和谐,即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这是他的灵魂是数的属性与灵魂不死说所必然得出的逻辑要求,也是他道德教育论与道德修养论的依据。他认为人的灵魂是自行活动的数,是宇宙灵魂的一部分。

3.由数的和谐推理出的宗教禁忌

毕达哥拉斯教派认为数的和谐是一切道德之本,因此凡是破坏数的和谐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而且通过想象、抽象出许多看似荒谬的禁忌。例如:禁食豆子、不要去碰白公鸡、不要吃整个的面包、不要吃心、不要在大路上行走、房里不许有燕子、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 所有这些诫命都属于原始的禁忌观念。

4.毕达哥拉斯教派的道德准则与宗教信仰

(1)重视科学创新。

毕达哥拉斯教派重视科学创新,认为研究数学并且获得数学规律是神的启示,研习数学也是对神的敬仰,百牛献祭的行为也说明他们把科学的创新作为幸福的源泉。

(2)推崇科学知识。

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秘传格言可以推断他们崇尚科学知识,特别是医学和数学。例如:最优美的是和谐。最有力量的事物是知识。最聪明的事物是数等。提出知识最有力量等,在科学史、伦理史上是一大贡献。

(3)科学保密。

毕达哥拉斯对其科研成果进行严格保密。传说其弟子希伯斯因为泄露了教派在数学上关于无理数的研究成果被扔到海里淹死。毕达哥拉斯教派不许传播科学研究成果的教规对于科学的普及与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却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他称这种只把科研成果通过口授传播给亲友而不见诸文字的做法,是怕这些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受到一些人的轻视。但根据毕达哥拉斯教义与对于数学的崇拜,其科技伦理观中对于科学保密的原则应与其对数理的崇拜有关,随意传播数学的发现会亵渎神灵,甚至是对其信仰的背叛。其教派的没收个人财产,共同进行科研的本质就是要求这个研究机构更加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获取科研成果是为了获得神的旨意或者是自然的奥秘,同时也是这个宗教组织存在的意义所在。教派强调的是集体研究,活动也是秘密进行。如果随意传播其科研成果不仅有悖于其教派的组织原则,也不能够表达出对于“数”的神圣信仰。

(4)不准伤害动物。

不准伤害动物这一伦理原则也是通过数本原体系推理出来的,毕达哥拉斯教派认为,灵魂是数目的重要属性,灵魂是不死的。当一个人死亡时,其灵魂进入刚降生的动物体内然后经历由陆生动物到海洋动物再到翼生动物后,再进入人的体内。认为灵魂是数目重要的属性,然后又从灵魂不死论中推出不能伤害动物的道德原则。这与其数本原理论是相符合的。既然是数本原,也就意味着万物同源,包括动物,人,甚至神,都是由数本原构成,加上灵魂是数目的重要属性,那么灵魂之间的转化也是数目之间的转化。灵魂不死理论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哲学意义,更体现出其研究数的目的也是对于神的信仰。

[4]

三、毕达哥拉斯科技伦理观体现出科

学与宗教的可融合性

1.毕达哥拉斯教派的组织形式体现出科学与宗教在社会建制层面的融合毕达哥拉斯的科技伦理观体现出对神的虔诚敬仰,同时又对科学研究倍加推崇。毕达哥拉斯教派是一个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组织,财产充公、戒律严明、组织关系明确、以及所得研究成果均记录在领袖名下,是一个集科研、宗教、政治于一体的组织。同时取得大量的科研成果足以说明宗教信仰与科学研究在社会建制层面并非水火不相容。虽然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与亲密伴随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

毕达哥拉斯教派科技伦理观中把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依存性与可融合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科学家信仰宗教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宗教信仰与科学不冲突也不矛盾。科学从诞生就与宗教活动密不可分,之所以双方谁也没有消灭谁,因为其社会建制和目的是具有一致性的。科学与宗教追求的都是真理。而作用也是为人。从毕达哥拉斯教派的科研生活与宗教生活的调和,体现出科学与宗教本身就是人的活动的两个方面。正如人的感性与理性,人正是在感性的基础上有了理性,又将在理性的困扰中回归感性。想用科学证明宗教是徒劳,想用宗教取代科学是妄想。宗教与科学必将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宗教也将和科学融合,成为理性的信仰。信仰自然神必将取代人神,这是人类理性的发展必然。同时理性的发展的局限性需要信仰作为补充。

2.毕达哥拉斯教派科技伦理观体现出科学与宗教在知识体系层面的融合科学的理性认识也是建立在感性材料基础之上,对于神的信仰也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双方的都可以建构其知识体系,并且科学与宗教的知识体系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具有一致性。毕达哥拉斯的科技伦理观是建立在“数”知识体系内的,以数的原理研究产生其科学研究体系,并从数的和谐层面创造出一套伦理道德知识体系。其伦理观与科技观均是以对“数”的信仰为基点。他的世界观是建立在数学知识体系上的,把数理解为抽象的科学,他们所追求的数的和谐就是其宗教信仰。那么可以得出。毕达哥拉斯教派在科学与宗教的知识体系层面具有相互依存性,也具有互补性。

其科学的根基数学知识与宗教一样源自对数的信仰。从宇观到微观,世界没有任何两个事物是完全一样的,又如何证明数学原理是无缪真理呢?科学与宗教所追求的神就是真理,

而真理本身又具有价值属性。这样一来科学与宗教存在的价值正是人对自己价值的追求与认可。从毕达哥拉斯的科学知识体系与其信仰体系的融合并且促进了科学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科学与宗教在知识体系层面具有可调和性。毕达哥拉斯的科技伦理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创造了在西方文化史上调和科学与宗教的先例。

参考文献

[1]斯蒂芬梅森.自然科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7.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578.htm.

[4]徐少锦.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5.

作者简介:马衍营,男,山东巨野人,广西师范大

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

学哲学,科技与社会。

毕达哥拉斯

“不准吃豆子。

东西掉了,不准捡起来。

不准掰开面包,也不准吃整个的面包。

不准迈过门闩。

不准用铁拨火。

不准吃心。

不准在大路上行走。

房里不准有燕子。

不准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

锅从火上拿下来的时候,不要把锅的印迹留在灰上,要把它抹掉。

当你脱下睡衣的时候,要把它卷起,把身上的印迹磨平。”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原来这是公元前6世纪末,欧洲一个神秘教派的教规。真是够奇异的。

此教派的创立者,还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有人,有神,还有一种像毕达哥拉斯这样的生物。”

这个名字你一定听说过。对,他就是西方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人物之一——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出生于伊奥尼亚的萨摩斯岛。在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曾师从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直到后来,毕达哥拉斯过人的聪明才智竟然惊动了他的师祖泰勒斯,泰勒斯建议他走一遍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去埃及寻求最高的智慧。

公元前535年,毕达哥拉斯前往孟菲斯,在那里花了十年时间研究埃及的科学与神学。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埃及,毕达哥拉斯不幸成了俘虏,被捉到了巴比伦。所幸他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后来被放回了故乡萨摩斯。

公元前518年,他离开萨摩斯,来到了意大利。

意大利这个名字,在本书中是第一次被正式提及。鉴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这块靴子形的小小半岛将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介绍一下这块地区的现状。

罗马城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建起来了,但距离它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还要等上一阵,那里还很贫穷,很落后。此时的意大利的重要地区集中在南部沿海,在历史上,被称作希腊人的商业殖民地。

土地贫瘠的希腊人不得不将眼光投到海上。他们曾经到了爱琴海对面的伊奥尼亚。伊奥尼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也迅速发达起来。可那块地方实在太小,于是他们又重新冲到海里,四处游荡,寻找新的落脚点。很自然的,靠近地中海的意大利就成了不错的选择。这里连接着东边的希腊本土、伊奥尼亚和西边的西班牙、法国,是地中海商人的重要中转站,因而很快就繁荣起来。

就跟大航海时代的美洲和亚洲一样,当时的意大利也成了各式各样的探险家的乐园。

毕达哥拉斯也算一个吧。

他来到了当时意大利最大的两个城市之一,克罗托内。他在这里开宗立派,开始将他对世界的感悟宣讲出来。

与泰勒斯极具实践精神的科学哲学不同的是,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体系充满了神秘性。他主要探讨的东西,是灵魂。

而令人有些惊讶的是,毕达哥拉斯关于灵魂的思想,与远在万里之外的释迦牟尼,竟然有些极其相似的地方。我们猜想,这大概与他们共同的印欧祖先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是绝对新的。”这像极了佛教中轮回转世的学说。

“一切生来具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认为是亲属。”这像极了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据说,毕达哥拉斯还曾经对着动物传了半天的道。

然而,毕达哥拉斯和佛陀所提出的净化灵魂的方式,却决定了这两种宗教哲学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各自对后世的人类精神世界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原始佛教讲究八正道的修行,通过印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从而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它渐渐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

而毕达哥拉斯则提出了一种奇异的方式。它完全脱离了诸如欲望之类和人类本能息息相关的角度,而使得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体系踏上了一条特别的轨道。

这种奇异方式的名字,叫做数学。

在当时的世界上,埃及有数学,巴比伦有数学,印度有数学,中国也有数学,泰勒斯已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证明,今天的几何学还有一条以泰勒斯命名的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把数学提升到了如此高度——净化灵魂。

人是很现实的。我们现在重视科学,是因为科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而在文明之初,科学在人类的眼中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泰勒斯就曾经遭受过人们的嘲笑。只有当科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科学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法老的陵寝孕育出最早的几何学,神秘的木乃伊让人们懂得了解剖,占星术在不觉间化身成天文学,炼金术的发展才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

很多今天看来很是重要的学科,它的起源却是极荒谬的。净化灵魂的功用,使得数学的地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在毕达哥拉斯看来,为什么数学可以净化灵魂呢?

请大家注意我下面所讲述的原因,正是毕达哥拉斯的这种思维,在不知不觉间,完全地左右了今后两千余年西方智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渐渐产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威力的东西——科学。

几何学上有个最基本的概念,是直线。可我们的真实世界中有直线吗?没有。所有实际的线只能无限趋近于直,不可能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

几何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圆。可我们真实世界中有绝对圆的物体吗?没有。即便你买来最精密的圆规,所画的圆也是会有误差的。

换句话说,无论直线也好,圆也好,它只是一种存在于人头脑中的抽象概念,并不实际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

一块石头,两块石头,三块石头······

世界或许真的有海枯石烂的那一天,石头也将不复存在。可一、二、三这些数会随着石头一起消亡吗?不会。

天地有终,唯数永恒。

所以,毕达哥拉斯说,我们的世界是不完美的,只有那数学世界是完美的。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部分。最关键的是,那个完美的数学世界,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圣洁之地,而是我们这个不完美世界背后真正的统治者和操控着。

这就是毕达哥拉斯的那句名言:“万物的本原都是数。”

宇宙间一切皆由数决定,数就是毕达哥拉斯眼中的上帝。那个数学世界并不实际存在,却是毕达哥拉斯教派独有的图腾。

毕达哥拉斯相信,那个冥冥中的万物之主一定是用数学的原则在操控整个世界,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一样东西,像数学世界里那么严谨,那么完美,那么和谐。

无意之中,毕达哥拉斯撞开了一扇门,一扇无比重要的门。

无论东西方,人们都对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在各个文明之中,对天地间规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这种探索,就是科学最早的萌芽。

古文明的人们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很多科学成就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人们缺少一座桥梁,一条纽带,将那些灿烂的科学思想传承下去。换言之,当后人们拿起古人的杰出成就时,他们会发现,很多时候,除了景仰,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他们没有办法在古人的基础上去拓展那些成果。

比如中国。

中国在今后的两千年里会产生光芒四射的科学技术。但中国,仍是一个没有科学传统的国度。因为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将古人的科学思想保存下来。

正是此时的毕达哥拉斯,为西方人找到了那座桥梁,那条纽带,那种语言——数学。

不过,西方人没有立刻懂得这个语言。

直到一百多年后,柏拉图完全承袭毕达哥拉斯的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才使得西方的思想传统里,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永远离不开数学。

再等两千年,当牛顿将宇宙间所有星体的运行规律,以及人因何立于天地之间,全部归纳成一个简短而美妙的万有引力公式的时候,西方人彻彻底底地意识到了数学的力量。西方的科学才开始猛然腾飞,再也无法阻挡,远远地将其它所有文明甩在身后。

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本世纪的第七座灯塔那里。

毕达哥拉斯,一个不该只和勾股定理联系在一起的名字。

当然,我不是说历史如此偶然,由毕达哥拉斯一人改变了一切。毕达哥拉斯的出现,也是有着其历史原因的。

其一,希腊是典型的商业文明。商人,在所有谋生的人群中,显然对数有着最深厚的感情,和最敏锐的直觉。

其二,诸如金字塔一类的精密建筑,使得埃及几何学高度发达。

当埃及的几何学与希腊人对数的情感碰撞之时,就擦出了毕达哥拉斯这样的火花。

甚至,在毕达哥拉斯那里,这种万物皆数的理念不只停留在科学和哲学上,数无处不在。

音乐中,当两个八度音(例如低音do和高音do)同时奏响的时候,我们会听到极和谐的声音,仿佛是一个声音一样。若是do和mi同时奏响,听起来就远没有那么和谐。

而低音do和高音do和谐的原因,在于高音do振动的频率,刚好是低音do的两倍。

这种音律的和谐与数的紧密联系,正是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发现。

而在这个自然界中,有一个最常与和谐联系在一起的数,就是“黄金分割比”。

把一条线段分为两部分,当短部分的长度比上长部分的长度等于长部分的长度比上整个长度的时候,这个比例被称作“黄金分割比”,约等于0.618。

黄金分割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但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美学上。

例如长方形宽长比为0.618时,等腰三角形底和高的比为0.618时,都被认为是最具美感的。日后的西方艺术,与这个比例密切相关。

在所有几何图形中,最有“黄金”意味的,便是五角星了。(五角星里的三角形都是黄金三角形。)而五角星,正是毕达哥拉斯教派的一个神秘的符号图腾(见附图)。

那么,类似音乐、图形当中的美感,为什么会激起人的愉悦之情呢?

毕达哥拉斯也提出了那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概念——天人合一。

在他看来,宇宙天体,运行有常,皆是由数来统摄,那么人体同样精妙非常,是不是也应该由数统摄呢?把人视作像宇宙一样的机体,“小宇宙”的概念自此产生。

而人类之所以能欣赏音乐和艺术,正在于“小宇宙”对于宇宙间和谐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共鸣。

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和谐世界,一个数的世界,由毕达哥拉斯揭去了它的面纱,开始向我们展现它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数学,即将贯穿整个西方智慧的始终。

本世纪初的泰勒斯,开创了哲学的实证主义,并把它与物理学联系起来;本世纪末的毕达哥拉斯,则将哲学引向了神秘主义,并将其与数学紧密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就仿佛西方思想的两条腿,日后辉煌灿烂的西方哲学和科学成就,完全建立在这两个人的基础之上。

这两座交相辉映的灯塔,永远照耀着人类思想巨轮的航程。


相关文章

  •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
  • 课程名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 Science,Technology and Human Society 主讲教师:蔡仲 职称:教授 研究专长: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所在院系:哲学系 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 ...查看


  •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题目
  • 自然辩证法课程小论文题目 邓周平草拟 1.何为科学?如何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线? 2.物质概念与实在概念对于科学研究来讲有何重要性? 3.如果人人都有评判科学理论的权利,并且如果人人都有从事科学的权利,在此情况下,科学的社会组织当是一种什 ...查看


  • 哲学考研试题大汇集
  • 哲学试题汇集 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哲学系) 北京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逻辑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招生专业:逻辑学 研究方向:逻辑哲学 指导教师:陈波 试题: 一.评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它的批判(20分) ...查看


  • 西方哲学史的主题
  • 自然观与历史观 ●● 西方哲学史的主题 卞敏 内容提要西方著名哲学史家罗素认为,哲学是以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问的方式,探索宇宙与人生的真谛.从广义上说,对宇宙的哲学探索构成自然观:对人生的哲学探索构成历史观.对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探索,构成西方哲学 ...查看


  • 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 第一章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公共管理学院 戴胜华 副教授 第一章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 第二节 近代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  第三节 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查看


  • 对"李约瑟难题"的一种新解释
  • 作者:钱兆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年07期 1 "李约瑟难题"一提出,它就一直困扰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学术界.许多学者为解这道难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解题方案".(注:&l ...查看


  • [跨文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论文
  • 安徽科技学院 2013 -2014 学年 第 1 学期< 跨文化交流 >课程 经济学专业 2011 级 2班 姓名 刘道龙 学号 2404110215 得分 考核方式 论文 考核题目<中西文化自由差异> 主考 ...查看


  • 柏拉图_灵魂不朽_学说阐释
  • 2008/7 柏拉图"灵魂不朽"学说阐释 王新国 周俊萍 摘 要:柏拉图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灵魂学说提升到新的理论角度, 他是西方哲学史上把灵魂同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伦理联系起来予以考察的第一人, 其灵魂学说是后来关于灵魂 ...查看


  • 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
  • 摘 要: 在德里罗的众多小说中,长篇小说<白噪音>一直以来在评论界倍受关注.作为创作的分水岭,这部小说成就了德里罗在美国当代作家中的领军地位.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大多关注<白噪音>的结构和语言,对这部小说主题的研究还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