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历经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和扶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眼下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一个关键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教师个人、业务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个角度进行相应反思,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实施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困惑
1.专职发展和兼职身份的矛盾
目前,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他们专门从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称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些教师一般是学校直接从各大院校招收的心理学、教育学或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第二类是由学校原来的政治、音乐、科学等各科目的教师或校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之后,兼任这项工作。第三类是由班主任、政教主任、团队干部或其他相关的行政人员,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之后兼任这项工作。
后两类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实际上属于兼职性质,第一类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某些地区,属于兼职性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流动性大,不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
2.岗位编属和职称评定存在问题
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般属于教师编制,其岗位一般归属教导处或政教处。但许多地区教育部门还没有确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系列制度,例如浙江省直至2005年才同意部分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申报德育教师系列。而相对其他专业的教师,专职心理教师在课时、教学成绩、公开课、辅导学生获奖等方面都明显没有优势。又因为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其他学科有较大的不同,导致评职称时,非本学科评委对课的质量把握不准确,容易出现争议。同时因为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机会担任班主任,而职称评定对担任班主任的年限又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造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偏低,晋升困难,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3.教学专业化方面存在差距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化和系统性的教学或辅导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主要有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个别辅导、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这些教学形式往往难以与专业课相提并论,在教学时间、教学组织、教材使用等方面专业化程度低。例如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往往落实在班队课或地方课程上,而教材则大多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定或原创。教师的自主性较大,但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又如个别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的工作之一,由于学校类型不一样,需要进行个别辅导的学生不一样,个别辅导的问题不一样,问题程度不一样,干预所用时间不一样,这些目前都还缺少可操作性的指引。
4.绩效考核缺乏有效评定机制
因为缺乏教学专业性和师资的专业化,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上述教学工作的工作量没有进行认定或者缺乏明确的认定。例如高中(职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安排心理社团活动,但学校难以将社团活动计入工作量。这类问题会明显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归属感
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平时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机会并不多,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有离群索居之感。另外,由于专职心理教师的岗位归属于教导处、政教处,部门里除了领导就是教职员工,但两者工作性质和岗位编制不同,共同语言和可供参照的信息量有限,这使得多数专职心理教师在学校时常感到孤独无助,没有归属感。
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角度而言,不断学习、提升能力结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减轻工作心理压力、保持高职业效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的管理者,应该帮助教师提升能力、发展教学技能,落实和健全体制,让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效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
1.自身完善是根本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怎样才能自我完善呢?第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理想目标,明确阶段性成长发展目标,找准立足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努力;第二要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就是能够客观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勇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目标;第三要积极从事校本教学研究和专业科研活动,在行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理念显得至关重要;第四要开展专业交流对话活动,学习观摩心理教育界同行的有益经验,自主进行专业反思,包括课堂教学过程反思,进行教学工作小结和写好教育教学随笔,不断积累提高;第五要发挥专业所长和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专业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塑形象、展风采,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2.专业扶持是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针对现实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的领域,各级相关的教育科研部门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研组,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交流、观摩培训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进步。
首先,学校领导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观念和职能意识,加强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当成硬任务来抓。积极从有关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中招聘毕业生,千方百计地把有条件的教师送到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业务培训,逐步地建立起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相当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专业职能的主导作用。
其次,建议以学区为单位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教研组,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优质课的评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论坛等活动。另外还可成立相应的专业团体组织,如教育学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了自己的专业协会,平时开展各种活动,容易有归属感。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可举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及活动,进行专家讲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展示、评课、写教学反思、观课议课稿、个体辅导经验交流和外出考察等。通过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合作、学员与专家的合作,去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型机制,形成同伴互助的学习氛围,将自我融入群体,提升研修的境界,寻找自我发展的目标,追求团队俱进的效果,实现学员间的共同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新理念,提高专业素质,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一个宽广的学习、交流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3.体制建设是重要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健康开展和对其工作成效的评估。在评估体系方面,应设立恰当的评估指标,包括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课程的开设,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科研工作,实际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合理的考评体系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即学校内部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度,主要指校内机构的组建、管理层之间的权限。学校应当对机构设置、经费来源或预算、师资配置、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工作量、工资、津贴、职称等有关问题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工作前景的期望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又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明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和职业能力开发的需求,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与情感,正确认识社会、学校、他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期待,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王哲先)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历经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和扶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眼下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一个关键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教师个人、业务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个角度进行相应反思,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实施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困惑
1.专职发展和兼职身份的矛盾
目前,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他们专门从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称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些教师一般是学校直接从各大院校招收的心理学、教育学或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第二类是由学校原来的政治、音乐、科学等各科目的教师或校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之后,兼任这项工作。第三类是由班主任、政教主任、团队干部或其他相关的行政人员,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之后兼任这项工作。
后两类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实际上属于兼职性质,第一类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某些地区,属于兼职性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流动性大,不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
2.岗位编属和职称评定存在问题
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般属于教师编制,其岗位一般归属教导处或政教处。但许多地区教育部门还没有确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系列制度,例如浙江省直至2005年才同意部分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申报德育教师系列。而相对其他专业的教师,专职心理教师在课时、教学成绩、公开课、辅导学生获奖等方面都明显没有优势。又因为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其他学科有较大的不同,导致评职称时,非本学科评委对课的质量把握不准确,容易出现争议。同时因为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机会担任班主任,而职称评定对担任班主任的年限又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造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偏低,晋升困难,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3.教学专业化方面存在差距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化和系统性的教学或辅导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主要有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个别辅导、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这些教学形式往往难以与专业课相提并论,在教学时间、教学组织、教材使用等方面专业化程度低。例如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往往落实在班队课或地方课程上,而教材则大多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定或原创。教师的自主性较大,但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又如个别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的工作之一,由于学校类型不一样,需要进行个别辅导的学生不一样,个别辅导的问题不一样,问题程度不一样,干预所用时间不一样,这些目前都还缺少可操作性的指引。
4.绩效考核缺乏有效评定机制
因为缺乏教学专业性和师资的专业化,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上述教学工作的工作量没有进行认定或者缺乏明确的认定。例如高中(职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安排心理社团活动,但学校难以将社团活动计入工作量。这类问题会明显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归属感
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平时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机会并不多,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有离群索居之感。另外,由于专职心理教师的岗位归属于教导处、政教处,部门里除了领导就是教职员工,但两者工作性质和岗位编制不同,共同语言和可供参照的信息量有限,这使得多数专职心理教师在学校时常感到孤独无助,没有归属感。
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角度而言,不断学习、提升能力结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减轻工作心理压力、保持高职业效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的管理者,应该帮助教师提升能力、发展教学技能,落实和健全体制,让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效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
1.自身完善是根本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怎样才能自我完善呢?第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理想目标,明确阶段性成长发展目标,找准立足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努力;第二要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就是能够客观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勇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目标;第三要积极从事校本教学研究和专业科研活动,在行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理念显得至关重要;第四要开展专业交流对话活动,学习观摩心理教育界同行的有益经验,自主进行专业反思,包括课堂教学过程反思,进行教学工作小结和写好教育教学随笔,不断积累提高;第五要发挥专业所长和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专业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塑形象、展风采,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2.专业扶持是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针对现实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的领域,各级相关的教育科研部门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研组,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交流、观摩培训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进步。
首先,学校领导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观念和职能意识,加强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当成硬任务来抓。积极从有关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中招聘毕业生,千方百计地把有条件的教师送到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业务培训,逐步地建立起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相当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专业职能的主导作用。
其次,建议以学区为单位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教研组,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优质课的评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论坛等活动。另外还可成立相应的专业团体组织,如教育学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了自己的专业协会,平时开展各种活动,容易有归属感。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可举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及活动,进行专家讲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展示、评课、写教学反思、观课议课稿、个体辅导经验交流和外出考察等。通过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合作、学员与专家的合作,去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型机制,形成同伴互助的学习氛围,将自我融入群体,提升研修的境界,寻找自我发展的目标,追求团队俱进的效果,实现学员间的共同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新理念,提高专业素质,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一个宽广的学习、交流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3.体制建设是重要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健康开展和对其工作成效的评估。在评估体系方面,应设立恰当的评估指标,包括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课程的开设,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科研工作,实际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合理的考评体系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即学校内部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度,主要指校内机构的组建、管理层之间的权限。学校应当对机构设置、经费来源或预算、师资配置、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工作量、工资、津贴、职称等有关问题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工作前景的期望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又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明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和职业能力开发的需求,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与情感,正确认识社会、学校、他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期待,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王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