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水浒传》主题、成就等。
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2.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概括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三、生字注音及解词 (检查预习2、3)
1.生字: 趱(zǎn)行 虞(yú)候 嗔(chēn)怪 尴(gān)尬(gà) 恁(nèn )地 怨怅(chàng ) 忒(tuī) 怄(òu ) 逞(chěng)辩 喘(chuǎn)气 鬓(bìn )边 罗(luó)唣(zào )
2.解词: 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 端的:真的,确实。 逞辩:卖弄口舌。 勾当:事情。常指坏事情。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窥望:暗中观察。 干系:牵涉到责任的关系 寻思:琢磨。心里琢磨
四、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情节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
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2.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3.故事情节分析
★★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
★★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分析小说情节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 —— 杨志押运生辰纲; 暗线 —— 晁吴智取生辰纲)
4、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展示(情节与线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 —— 中计 —— 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 —— 施计 —— 劫纲
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第二课时、——分析文中之“智”
晁、吴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a.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
直接描写:天气、时间、太阳、天空等
间接描写:人物(军健、虞侯、老督管、白胜等人)的语言、动作
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
(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好了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
(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佯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展示(板书设计)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 —————————————— 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 —————————————— 黄泥冈松树林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
智用人和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 众人巧演双簧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 军健 虞侯杨志: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第三课时————分析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这叫“智选路径”。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
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展示(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 —— 精明 智变行辰 —— 谨慎 智选路径 —— 多智
(5)、综合比较: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 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展示(板书设计)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 欠理智 失人和
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 棋差一招
拓展延伸 1、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伐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 2、指桑骂槐 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 5、树上开花 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 2、空城计 3、离间计 4、苦肉计 5、连环计 6、走为上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那几计?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 暗渡陈仓——走 小 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 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混水摸鱼——偷 酒 抛砖引玉——送 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 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学生导学案设计
17、智取生辰纲
学法指导:《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情节简单,古代白话文写作,通俗易懂,需要对杨志的经历作必要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杨志这一人物形象。课前要充分预习课文,做好设计导学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预习导学:
1、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
A 、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斩水浒,梁山108将排定座位即结束的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B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C 、与杨志有关的情节
(一)杨志失陷花石纲 (二)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三)杨志比武受重用 (四)杨志押运生辰纲
2、生字:趱( )行 虞( )候 嗔( )怪 尴( )尬( ) 恁( )地 怨怅( ) 忒( ) 怄( ) 逞( )辩 喘( )气 鬓( )边 罗( )唣( )
3、解词: 面面相觑: 端的: 逞辩: 勾当: 无可奈何:
尴尬: 逞能: 窥望: 干系: 寻思:
二、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情节
主要人物:
主要情节:
双线结构:明线
暗线
2.矛盾冲突 ----主要矛盾冲突 ----次要矛盾冲突
3、故事情节分析
★★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主要写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全文的高潮,主要写
三、研读与探讨 :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4、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5、 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6、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7、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8、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四、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那几计?
17《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水浒传》主题、成就等。
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2.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概括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三、生字注音及解词 (检查预习2、3)
1.生字: 趱(zǎn)行 虞(yú)候 嗔(chēn)怪 尴(gān)尬(gà) 恁(nèn )地 怨怅(chàng ) 忒(tuī) 怄(òu ) 逞(chěng)辩 喘(chuǎn)气 鬓(bìn )边 罗(luó)唣(zào )
2.解词: 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 端的:真的,确实。 逞辩:卖弄口舌。 勾当:事情。常指坏事情。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窥望:暗中观察。 干系:牵涉到责任的关系 寻思:琢磨。心里琢磨
四、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情节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
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2.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3.故事情节分析
★★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
★★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分析小说情节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 —— 杨志押运生辰纲; 暗线 —— 晁吴智取生辰纲)
4、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展示(情节与线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 —— 中计 —— 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 —— 施计 —— 劫纲
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第二课时、——分析文中之“智”
晁、吴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a.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
直接描写:天气、时间、太阳、天空等
间接描写:人物(军健、虞侯、老督管、白胜等人)的语言、动作
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
(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好了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
(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佯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展示(板书设计)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 —————————————— 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 —————————————— 黄泥冈松树林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
智用人和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 众人巧演双簧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 军健 虞侯杨志: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第三课时————分析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这叫“智选路径”。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
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展示(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 —— 精明 智变行辰 —— 谨慎 智选路径 —— 多智
(5)、综合比较: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 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展示(板书设计)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 欠理智 失人和
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 棋差一招
拓展延伸 1、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伐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 2、指桑骂槐 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 5、树上开花 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 2、空城计 3、离间计 4、苦肉计 5、连环计 6、走为上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那几计?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 暗渡陈仓——走 小 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 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混水摸鱼——偷 酒 抛砖引玉——送 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 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学生导学案设计
17、智取生辰纲
学法指导:《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情节简单,古代白话文写作,通俗易懂,需要对杨志的经历作必要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杨志这一人物形象。课前要充分预习课文,做好设计导学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预习导学:
1、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
A 、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斩水浒,梁山108将排定座位即结束的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B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C 、与杨志有关的情节
(一)杨志失陷花石纲 (二)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三)杨志比武受重用 (四)杨志押运生辰纲
2、生字:趱( )行 虞( )候 嗔( )怪 尴( )尬( ) 恁( )地 怨怅( ) 忒( ) 怄( ) 逞( )辩 喘( )气 鬓( )边 罗( )唣( )
3、解词: 面面相觑: 端的: 逞辩: 勾当: 无可奈何:
尴尬: 逞能: 窥望: 干系: 寻思:
二、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情节
主要人物:
主要情节:
双线结构:明线
暗线
2.矛盾冲突 ----主要矛盾冲突 ----次要矛盾冲突
3、故事情节分析
★★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主要写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全文的高潮,主要写
三、研读与探讨 :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4、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5、 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6、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7、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8、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四、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那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