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河头中学 何乃海
一、 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
(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
(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与这本书的其它章节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使学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第三节人体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教参要求用两个课时讲完,但考虑到初中生物的课时不够,所以我选择一个课时完成。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时间所限,我用一些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本节的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三) 教学对象
1、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H7N9”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 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 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识.
3、 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年代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 喜欢表达自己, 不盲目相信老师, 而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很关心.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让他们参与进来, 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带入课堂, 在课堂中解决, 从中使学生学到知识, 而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书本的知识.
(四) 教学策略
1、 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观看并分析音频、分组讨论,小组间质疑、交流等多种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如本课时引入“艾滋病”的相关内容,即是这个目的。
2、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相结合, 来达到教学目的.
3 、多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引入传染病的概念, 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了,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用《爱的奉献》这首歌结束这节课, 使气氛温馨快乐.
4、 教学流程
[1]、引入
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得过流行性感冒, 那么当我们患流行性感冒的时候, 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难受.
师:如果动物得传染病, 它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下面我们来听个歌, 看看动物得了流行性感冒会怎么样?(播放《我不想说我是鸡》的音频)
生:(开怀大笑). 恐惧、怕、无奈„„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
生:因为它会传染.
师:会传染的病, 我们称它为传染病. 它为什么会传染?
生:有病原体.
[2]、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师:好, 下面我们给传染病下个准确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病原体在电镜下的样子。(图片展示)这些小小的肉眼难以辩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就是让我们害怕的原因。
师:这些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生: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师:最近我们班看起来风平浪静, 其实危机四伏,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看我们的小品《病毒来了》. 有请我们的演员上台表演.
生:(鼓掌)
师:看完这个小品, 你知道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怎么样从一个人身上跑到另一个人身上去吗?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哪几个环节?
生: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师:什么是传染源? 常见的传染源有哪些?
生: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常见的传染源有传染病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师:很好. 要注意传染源是人或动物, 而蛔虫是不是传染源呢?
生:不是.
师:非常好. 蛔虫的受精卵是病原体, 而蛔虫病的传染源是粪便内含有蛔虫受精卵的人. 刚才哪个小品表演谁是传染源?
生:刚开始就感冒咳嗽的同学是传染源.
师:很好. 那么什么叫传播途径呢?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生: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师:刚才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哪个?
生:空气,水,唾沫传播.
师:非常好. 那么什么是易感人群? 哪类人最易成为易感人群?
生: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老人和小孩最易成为易感人群.
师:十分好. 小品里谁是易感人群?
生:后来患咳嗽的同学是易感人群.
师:非常好.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流行性感冒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示意图. 想想这三个基本环节是不是缺一不可.
生:是.
师:很好. 假如我们把患病的同学隔离起来, 没有了传染源, 那么就不会使易感人群患上疾病了; 又假如我们把易感人群留在家里, 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 那么易感人群也不会患传染病了; 又假如我们在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起一堵密不透风的玻璃墙, 那么传染源也不能把病原体传给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也不会患病. 所以说三个基本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师:接下来让我们阅读书本110-111页的内容认识几种传染病, 分组讨论几个问题:蛔虫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 第一组的同学请讨论蛔虫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第二组同学讨论肺结核, 第三组同学讨论病毒性肝炎, 第四组同学给他们三组挑错.
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
师:好了吗?
生; 好了.
师:好, 现在有请第一组的同学代表发言.
生: 蛔虫病传染源是粪便内含蛔虫受精卵的人, 传播途径是食物传播, 易感人群是卫生条件较差的人.
师:好, 请第四组的同学代表发言, 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生:完全同意.
师:好. 现在让我们看第二组同学的成果, 请学生代表发言.
生: 肺结核的传染源是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是飞沫和尘埃传播, 易感人群是抵抗力低下的人.
师:好. 第四组的同学代表请发言.
生:我同意他的说法.
师:第四组同学有没有其它的不同见解呢?
生:我有. 易感人群是青少年.
师:好. 现在有请第三组的同学发言.
生: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病毒性肝炎病人, 传播途径是饮食传播和血液传播, 易感人群是健康人.
师:第四组的同学代表请发言.
生:同意他的说法.
师:好, 这些同学回答得都很好.
[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般措施.
师:既然我们知道了传染病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呢? 生: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师:记得2013年中国出了件大事.
生:H7N9流行.
师:在H7N9流行期间, 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预防. 截至现在, 我国内地10个省市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28例,死亡27例,康复26例。由于当时谁也不知道H7N9的成因. 所以大家对它是束手无策. 于是国家只好在源头上抓, 先控制传染源. 对
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专家建议, 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 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 预防感染他人。此外, 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5]、回顾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师:非常好. 下面让我们做点练习巩固相关的内容————练习册
[6]、拓展延伸
艾滋病,又称爱滋病,是英文全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AIDS 缩写的译音,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 这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淋巴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性肿瘤、精神神经障碍而死亡。
师:相信大家都很想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现在请看资料(练习册), 思考问题: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各是什么?
生: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性接触和体液传播,易感人群是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会更美好. 下面我们一起听《爱的奉献》.
5、 板书设计
(1) 传染病的概念与特点
(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河头中学 何乃海
一、 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
(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
(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与这本书的其它章节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使学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第三节人体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教参要求用两个课时讲完,但考虑到初中生物的课时不够,所以我选择一个课时完成。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时间所限,我用一些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本节的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三) 教学对象
1、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H7N9”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 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 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识.
3、 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年代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 喜欢表达自己, 不盲目相信老师, 而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很关心.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让他们参与进来, 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带入课堂, 在课堂中解决, 从中使学生学到知识, 而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书本的知识.
(四) 教学策略
1、 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观看并分析音频、分组讨论,小组间质疑、交流等多种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如本课时引入“艾滋病”的相关内容,即是这个目的。
2、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相结合, 来达到教学目的.
3 、多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引入传染病的概念, 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了,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用《爱的奉献》这首歌结束这节课, 使气氛温馨快乐.
4、 教学流程
[1]、引入
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得过流行性感冒, 那么当我们患流行性感冒的时候, 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难受.
师:如果动物得传染病, 它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下面我们来听个歌, 看看动物得了流行性感冒会怎么样?(播放《我不想说我是鸡》的音频)
生:(开怀大笑). 恐惧、怕、无奈„„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
生:因为它会传染.
师:会传染的病, 我们称它为传染病. 它为什么会传染?
生:有病原体.
[2]、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师:好, 下面我们给传染病下个准确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病原体在电镜下的样子。(图片展示)这些小小的肉眼难以辩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就是让我们害怕的原因。
师:这些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生: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师:最近我们班看起来风平浪静, 其实危机四伏,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看我们的小品《病毒来了》. 有请我们的演员上台表演.
生:(鼓掌)
师:看完这个小品, 你知道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怎么样从一个人身上跑到另一个人身上去吗?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哪几个环节?
生: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师:什么是传染源? 常见的传染源有哪些?
生: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常见的传染源有传染病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师:很好. 要注意传染源是人或动物, 而蛔虫是不是传染源呢?
生:不是.
师:非常好. 蛔虫的受精卵是病原体, 而蛔虫病的传染源是粪便内含有蛔虫受精卵的人. 刚才哪个小品表演谁是传染源?
生:刚开始就感冒咳嗽的同学是传染源.
师:很好. 那么什么叫传播途径呢?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生: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师:刚才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哪个?
生:空气,水,唾沫传播.
师:非常好. 那么什么是易感人群? 哪类人最易成为易感人群?
生: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老人和小孩最易成为易感人群.
师:十分好. 小品里谁是易感人群?
生:后来患咳嗽的同学是易感人群.
师:非常好.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流行性感冒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示意图. 想想这三个基本环节是不是缺一不可.
生:是.
师:很好. 假如我们把患病的同学隔离起来, 没有了传染源, 那么就不会使易感人群患上疾病了; 又假如我们把易感人群留在家里, 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 那么易感人群也不会患传染病了; 又假如我们在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起一堵密不透风的玻璃墙, 那么传染源也不能把病原体传给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也不会患病. 所以说三个基本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师:接下来让我们阅读书本110-111页的内容认识几种传染病, 分组讨论几个问题:蛔虫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 第一组的同学请讨论蛔虫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第二组同学讨论肺结核, 第三组同学讨论病毒性肝炎, 第四组同学给他们三组挑错.
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
师:好了吗?
生; 好了.
师:好, 现在有请第一组的同学代表发言.
生: 蛔虫病传染源是粪便内含蛔虫受精卵的人, 传播途径是食物传播, 易感人群是卫生条件较差的人.
师:好, 请第四组的同学代表发言, 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生:完全同意.
师:好. 现在让我们看第二组同学的成果, 请学生代表发言.
生: 肺结核的传染源是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是飞沫和尘埃传播, 易感人群是抵抗力低下的人.
师:好. 第四组的同学代表请发言.
生:我同意他的说法.
师:第四组同学有没有其它的不同见解呢?
生:我有. 易感人群是青少年.
师:好. 现在有请第三组的同学发言.
生: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病毒性肝炎病人, 传播途径是饮食传播和血液传播, 易感人群是健康人.
师:第四组的同学代表请发言.
生:同意他的说法.
师:好, 这些同学回答得都很好.
[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般措施.
师:既然我们知道了传染病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呢? 生: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师:记得2013年中国出了件大事.
生:H7N9流行.
师:在H7N9流行期间, 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预防. 截至现在, 我国内地10个省市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28例,死亡27例,康复26例。由于当时谁也不知道H7N9的成因. 所以大家对它是束手无策. 于是国家只好在源头上抓, 先控制传染源. 对
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专家建议, 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 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 预防感染他人。此外, 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5]、回顾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师:非常好. 下面让我们做点练习巩固相关的内容————练习册
[6]、拓展延伸
艾滋病,又称爱滋病,是英文全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AIDS 缩写的译音,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 这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淋巴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性肿瘤、精神神经障碍而死亡。
师:相信大家都很想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现在请看资料(练习册), 思考问题: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各是什么?
生: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性接触和体液传播,易感人群是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会更美好. 下面我们一起听《爱的奉献》.
5、 板书设计
(1) 传染病的概念与特点
(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