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原因: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
之间的矛盾。
3、影响: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
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为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
罗斯福新政
1、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内容:整顿银行;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调整工业(核心《国家
工业复兴法》)
3、评价: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
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也使美国摆脱了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危险,并为日后二战中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提高
主要力量: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
国际协调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 等日趋完善
有利的国际环境: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WTO 的推动,使更多国家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主要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过程
16-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基础,加紧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掠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资
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阶段,掀起了瓜分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欧洲日本崛起,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进
一步加强,世界经济格局向多级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4、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机遇:
能促进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
能实现经济互补、资源共享;
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弊端:经济全球化的规则是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方面。
5、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利: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弊:1)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
2)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3)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6、对中国影响
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增加了出口,增加了就业机会等。 挑战: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劳动价值偏低,经济风险加大等。
7、我国的对策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2)发展教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提高全民素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有计划,有节制地开发不可再生资源。
4)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原因: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
之间的矛盾。
3、影响: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
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为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
罗斯福新政
1、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内容:整顿银行;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调整工业(核心《国家
工业复兴法》)
3、评价: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
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也使美国摆脱了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危险,并为日后二战中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提高
主要力量: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
国际协调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 等日趋完善
有利的国际环境: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WTO 的推动,使更多国家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主要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过程
16-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基础,加紧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掠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资
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阶段,掀起了瓜分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欧洲日本崛起,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进
一步加强,世界经济格局向多级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4、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机遇:
能促进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
能实现经济互补、资源共享;
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弊端:经济全球化的规则是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方面。
5、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利: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弊:1)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
2)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3)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6、对中国影响
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增加了出口,增加了就业机会等。 挑战: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劳动价值偏低,经济风险加大等。
7、我国的对策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2)发展教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提高全民素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有计划,有节制地开发不可再生资源。
4)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