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
护大自然的资源。
能力目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教学难点: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画导入。
1、出示课文第一幅图,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提醒注意观察的顺序。)
生答。
2、书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山村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小山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读,生答。(美丽)
(2)、你们从哪里读出它的美丽?
生答。(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 鱼儿在小河中自 由自在地游逛)
(3)这么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美美地齐读一遍。(配乐)
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山村的-----?。
(1)师:故事一开头就讲“山脚下,曾将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边有个词引
起了我的注意,你们发现了吗?“曾经有过”说明了什么?
生答。(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以前有过,现在没有了)
(2)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五、六自然段,呆会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
可讲点:雨水奇多,看出雨水很多。
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拟人句)
“咆哮”查字典。(表示猛兽的怒吼 ) 这里要插入课文第三幅图,还是洪水的视频?
(3)师: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结局竟然是什么都没有了?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答。(可惜)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探究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1)、师:到底是什么使小山村发生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美丽的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2)小组讨论。
(3)汇报: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出示图片:犁
师:这里的“谁家”指的是哪一家?
生答。
师:谁家指山村里的任何一家,谁有需要谁就去砍。砍了多少?
生答。
师:一棵一棵,表示数量不确定,非常多,人们根本就没有把砍树当成一回事,需 要多少就砍多少。 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这种行为吗?
生答。师板书:滥砍滥伐
师:村子里的人们用斧头砍下树木后,山上出现了什么?
生答:裸露的土地。
师:比较“裸”和“裹”的字形。“裸”是把衣服丢在一旁,也就是没有穿衣服,我们文中裸露的土地指的就是土地被砍掉大树,光秃秃的。
B: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一年年,一代代,说明时间很长。我们读的时候速度应该怎么样才能表示时间长呢? 生答。生读。
师:这么长的时间人们不断砍树,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这边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答。(砍树的行为没有停止,一直在持续着)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了天空中了。
师:一棵棵树木被砍走了,村民们用这些树木做了什么?
生答,师课件出示。
师:你们说这些树木变成了一栋栋的房子给人们住,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让人们使用,还可以用来烧饭取暖,人们的生活不是很好,很幸福吗?
师:大家来看看一棵棵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柴火后,小村庄还会像早先那么美丽吗?会有怎样的变化?
生答。
师:人们砍伐树木,他们虽然拥有了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柴火,但是,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
护大自然的资源。
能力目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教学难点: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画导入。
1、出示课文第一幅图,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提醒注意观察的顺序。)
生答。
2、书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山村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小山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读,生答。(美丽)
(2)、你们从哪里读出它的美丽?
生答。(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 鱼儿在小河中自 由自在地游逛)
(3)这么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美美地齐读一遍。(配乐)
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山村的-----?。
(1)师:故事一开头就讲“山脚下,曾将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边有个词引
起了我的注意,你们发现了吗?“曾经有过”说明了什么?
生答。(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以前有过,现在没有了)
(2)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五、六自然段,呆会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
可讲点:雨水奇多,看出雨水很多。
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拟人句)
“咆哮”查字典。(表示猛兽的怒吼 ) 这里要插入课文第三幅图,还是洪水的视频?
(3)师: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结局竟然是什么都没有了?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答。(可惜)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探究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1)、师:到底是什么使小山村发生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美丽的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2)小组讨论。
(3)汇报: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出示图片:犁
师:这里的“谁家”指的是哪一家?
生答。
师:谁家指山村里的任何一家,谁有需要谁就去砍。砍了多少?
生答。
师:一棵一棵,表示数量不确定,非常多,人们根本就没有把砍树当成一回事,需 要多少就砍多少。 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这种行为吗?
生答。师板书:滥砍滥伐
师:村子里的人们用斧头砍下树木后,山上出现了什么?
生答:裸露的土地。
师:比较“裸”和“裹”的字形。“裸”是把衣服丢在一旁,也就是没有穿衣服,我们文中裸露的土地指的就是土地被砍掉大树,光秃秃的。
B: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一年年,一代代,说明时间很长。我们读的时候速度应该怎么样才能表示时间长呢? 生答。生读。
师:这么长的时间人们不断砍树,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这边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答。(砍树的行为没有停止,一直在持续着)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了天空中了。
师:一棵棵树木被砍走了,村民们用这些树木做了什么?
生答,师课件出示。
师:你们说这些树木变成了一栋栋的房子给人们住,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让人们使用,还可以用来烧饭取暖,人们的生活不是很好,很幸福吗?
师:大家来看看一棵棵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柴火后,小村庄还会像早先那么美丽吗?会有怎样的变化?
生答。
师:人们砍伐树木,他们虽然拥有了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柴火,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