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在我们研究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交通,交通大体上包括什么?

交通是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通常来讲交通包括:交通形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状况,通讯情况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好了,那么,我们就又明白我们研究性学习主要包括什么了。我们研究性学习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交通形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状况,通讯情况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经写下了关于古代交通的一篇作品,这就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写的《蜀道难》。我们的研究就从《蜀道难》开始。

先欣赏《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大体上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在我们还在回味李白给我们带来的诗境美时,我们也会有点害怕。在李白的这部作品中对蜀道的描写似乎有夸张的成分,给文章中的蜀道添加了一些文学性,艺术性再创作的色彩。那么,我们要问:“蜀道真的那么难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第一高峰。这在当时是不可逾越的的险阻。青泥岭则更险,古人说“悬崖万仞,山多雨云。”

那么,这样艰险而且天气不好的蜀道可怎么过呢?我们看文中这样一句话“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从这句我们能发现什么呢?“天梯”这很显然是我国古代,至少是唐朝时的一种交通设施,是供行人过路用的。我们再看一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写的是蜀中要塞剑阁。这个我们要了解一下: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峭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这里面又出现一个交通设施就是:栈道。栈道是比较古老的一种交通设施。它是在悬崖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版而形成的窄道。栈道这种交通设施是在特殊地形和特殊情况中产生的。栈道的出现,恰好说明了蜀道的艰险。这与李白的文中说的是一样的。在当时,唐朝的交通情况,尤其是边关,要塞的交通情况是不太好的。当时还有首诗也写到蜀道的险。

《路次覆盆驿》

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

所以,李白才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上面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驿”字。那么,“驿”是什么呢?它是古代的一种交通设施吗?

我们说:“是”。这里面,“驿”就是驿站。在古代,驿站是供传递政府文件或物品的人更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我们结合下面一首诗再来仔细研究一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诗主要在后两句。”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急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的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我们乍一看,这两个镜头好象互不相关,却都包含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为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到读者憋到非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到:“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以至京师。”由此我们便知道,为杨贵妃送荔枝是有专门的运送小组的。而且,是通过官府的驿道送到京师的。我们今天吃荔枝一点不难。但是,在唐朝要想吃到荔枝,而且是新鲜的必须夜以继日地运送。为了快速,唐玄宗命用官府驿道运,几天就到。自然,这里面的交通工具是:马匹。设施是:驿站和驿道。

我们很熟悉山海关。它是一个关卡。关卡是古代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比如:阳关。我们来看《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里就提到了阳关。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同时,阳关还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卡。丝绸之路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一条通商道路,从长安到罗马,绵延熟万里。在丝绸之路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骆驼和车。

现在,我们不妨对以上的研究作以梳理 :

交通形式:陆路交通

主要交通工具:(人力),马,车,骆驼 等

交通设施:天梯,栈道,驿站,驿道,关卡(丝绸之路)

交通概况:长途时间长,路途比较艰辛和险恶,不是十分发达(以土路,山路,石路为住)

上面我们研究了陆路交通并作以简单的总结。那么,既然有陆路交通,就有水路交通。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中国古代水路交通的情况。

我们先来欣赏《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是为晁衡(当时的日本访华使)回日本送别时而做。我们先来想一下,晁衡要想回日本必须通过水路。而在当时,虽然有水路交通形式,有大型的船等交通工具,但是走水路这一方法还是很冒险的。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王维在诗中是怎样写的。诗的开头就发出:“茫茫沧海简直不能到达尽头,又怎么知道沧海一东是怎样一翻景象呢?”的感叹。三四句大意是说:“中国以外,那里最遥远呢?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现在友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呀。”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例如林宽的《送人归日本》

《送人归日本》  林宽

沧溟西畔望,一望一心摧!

地即同正朔,天教阻往来。

波翻夜作电,鲸吼昼可雷。

门外人参径,到时花几开?

其中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应当说是相当精警的句子。但是,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

十六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就是通过水路交通到达我国的。当时,马可*波罗是从泉州崇武港登上我国土地的。在水路交通中,主要的工具是船,主要设施是港口。我们再联合上面两首诗里我们能感受到当时水路交通虽然存在但不是特别完善。可是到了明代时,我们的水路交通就比较成熟了。但还摆脱不了时间长,危险性大,长途航行艰苦等主要缺点。

我们看完了这两首诗我们就可以对古代水路交通的情况做一下梳理。

交通形式:水陆交通

主要交通工具:船

交通设施:港口

交通概况:风险大,危险性大,明朝以前发展不完善,不成熟,航行时间长,艰苦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交通的定义。交通是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所以交通中运输是一方面。邮电通信是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古时的通迅情况。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诗。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上面一组诗是中国古代的送别诗。送别诗的情感大多数是凄凉的,诗中会透漏出一点凄苦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于我国古代的交通通信有关。上面我们知道,不管是水陆交通,都有时间长的特点。这会给人们之间的信息交往带来困难。严重的会出现信息隔断的现象。这样看来,我国古代的人,尤其是亲人们的书信来往,信息交流会很困难。所以,人们就会产生“人去何时归?”的思想感情。这也就是中国古代会出现大量的送别时和送别时的感情会如此凄凉的原因。

我们通过对古诗的探究和综合其他的文献资料我们对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作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秦,汉:起步              由不便利到便利

唐,宋:有一定规模       由小规模到大规模

明,清:比较完善        由不完善到完善

谢谢!

在我们研究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交通,交通大体上包括什么?

交通是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通常来讲交通包括:交通形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状况,通讯情况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好了,那么,我们就又明白我们研究性学习主要包括什么了。我们研究性学习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交通形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状况,通讯情况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经写下了关于古代交通的一篇作品,这就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写的《蜀道难》。我们的研究就从《蜀道难》开始。

先欣赏《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大体上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在我们还在回味李白给我们带来的诗境美时,我们也会有点害怕。在李白的这部作品中对蜀道的描写似乎有夸张的成分,给文章中的蜀道添加了一些文学性,艺术性再创作的色彩。那么,我们要问:“蜀道真的那么难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第一高峰。这在当时是不可逾越的的险阻。青泥岭则更险,古人说“悬崖万仞,山多雨云。”

那么,这样艰险而且天气不好的蜀道可怎么过呢?我们看文中这样一句话“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从这句我们能发现什么呢?“天梯”这很显然是我国古代,至少是唐朝时的一种交通设施,是供行人过路用的。我们再看一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写的是蜀中要塞剑阁。这个我们要了解一下: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峭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这里面又出现一个交通设施就是:栈道。栈道是比较古老的一种交通设施。它是在悬崖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版而形成的窄道。栈道这种交通设施是在特殊地形和特殊情况中产生的。栈道的出现,恰好说明了蜀道的艰险。这与李白的文中说的是一样的。在当时,唐朝的交通情况,尤其是边关,要塞的交通情况是不太好的。当时还有首诗也写到蜀道的险。

《路次覆盆驿》

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

所以,李白才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上面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驿”字。那么,“驿”是什么呢?它是古代的一种交通设施吗?

我们说:“是”。这里面,“驿”就是驿站。在古代,驿站是供传递政府文件或物品的人更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我们结合下面一首诗再来仔细研究一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诗主要在后两句。”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急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的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我们乍一看,这两个镜头好象互不相关,却都包含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为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到读者憋到非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到:“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以至京师。”由此我们便知道,为杨贵妃送荔枝是有专门的运送小组的。而且,是通过官府的驿道送到京师的。我们今天吃荔枝一点不难。但是,在唐朝要想吃到荔枝,而且是新鲜的必须夜以继日地运送。为了快速,唐玄宗命用官府驿道运,几天就到。自然,这里面的交通工具是:马匹。设施是:驿站和驿道。

我们很熟悉山海关。它是一个关卡。关卡是古代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比如:阳关。我们来看《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里就提到了阳关。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同时,阳关还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卡。丝绸之路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一条通商道路,从长安到罗马,绵延熟万里。在丝绸之路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骆驼和车。

现在,我们不妨对以上的研究作以梳理 :

交通形式:陆路交通

主要交通工具:(人力),马,车,骆驼 等

交通设施:天梯,栈道,驿站,驿道,关卡(丝绸之路)

交通概况:长途时间长,路途比较艰辛和险恶,不是十分发达(以土路,山路,石路为住)

上面我们研究了陆路交通并作以简单的总结。那么,既然有陆路交通,就有水路交通。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中国古代水路交通的情况。

我们先来欣赏《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是为晁衡(当时的日本访华使)回日本送别时而做。我们先来想一下,晁衡要想回日本必须通过水路。而在当时,虽然有水路交通形式,有大型的船等交通工具,但是走水路这一方法还是很冒险的。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王维在诗中是怎样写的。诗的开头就发出:“茫茫沧海简直不能到达尽头,又怎么知道沧海一东是怎样一翻景象呢?”的感叹。三四句大意是说:“中国以外,那里最遥远呢?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现在友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呀。”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例如林宽的《送人归日本》

《送人归日本》  林宽

沧溟西畔望,一望一心摧!

地即同正朔,天教阻往来。

波翻夜作电,鲸吼昼可雷。

门外人参径,到时花几开?

其中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应当说是相当精警的句子。但是,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

十六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就是通过水路交通到达我国的。当时,马可*波罗是从泉州崇武港登上我国土地的。在水路交通中,主要的工具是船,主要设施是港口。我们再联合上面两首诗里我们能感受到当时水路交通虽然存在但不是特别完善。可是到了明代时,我们的水路交通就比较成熟了。但还摆脱不了时间长,危险性大,长途航行艰苦等主要缺点。

我们看完了这两首诗我们就可以对古代水路交通的情况做一下梳理。

交通形式:水陆交通

主要交通工具:船

交通设施:港口

交通概况:风险大,危险性大,明朝以前发展不完善,不成熟,航行时间长,艰苦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交通的定义。交通是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所以交通中运输是一方面。邮电通信是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古时的通迅情况。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诗。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上面一组诗是中国古代的送别诗。送别诗的情感大多数是凄凉的,诗中会透漏出一点凄苦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于我国古代的交通通信有关。上面我们知道,不管是水陆交通,都有时间长的特点。这会给人们之间的信息交往带来困难。严重的会出现信息隔断的现象。这样看来,我国古代的人,尤其是亲人们的书信来往,信息交流会很困难。所以,人们就会产生“人去何时归?”的思想感情。这也就是中国古代会出现大量的送别时和送别时的感情会如此凄凉的原因。

我们通过对古诗的探究和综合其他的文献资料我们对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作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秦,汉:起步              由不便利到便利

唐,宋:有一定规模       由小规模到大规模

明,清:比较完善        由不完善到完善

谢谢!


相关文章

  •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 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 ...查看


  • 唐文治古诗文诵读法的理论与实践
  • 唐文治古诗文诵读法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唐文治古诗文诵读法是我国近现代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读文法.在理论上,此读文法一方面传承了清代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另一方面它从古代音律之道和曾国藩的作文之道中推出读文的" ...查看


  • 感恩礼仪古诗教研计划
  • 学科组长:佟岩岩 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幼儿期不仅 ...查看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 语文八年级上册重点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 姓名 一.<桃花源记> 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 , , , .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 .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 ...查看


  • 三年级经典诵读进课堂
  • 经典诵读读本 诗 韵 三年级 下册 汶上县次丘镇枣杭小学 编写说明 优秀的古诗词是我们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是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瑰宝.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造就了一个闻名世界的诗国.从<诗经>.<楚辞> ...查看


  • 黄鹤楼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沁源县郭道镇郭道小学 秦沁丽 设计思路: 本单元课文主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幸福.本首古诗表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爱.我设计时注重学生的感悟 ...查看


  •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夜雨朝晴 1.赠从弟(其二) 刘桢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 ...查看


  • 单元整合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师 罗瑞编写 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 冯学敏指导 本组说明: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 ...查看


  • 探析古诗文作品中自然景物蕴含的文化意蕴
  • 探析古诗文作品中自然景物蕴含的文化意蕴 广元师范学校 刘志 当人在生活中经历各种事件结成了很多情绪感伤,这些情绪感伤在心里深处形成为一定情结,自然景象和某种情结相撞,跟随而来的是整个情节的抒发泻流,是某种自然景象成为集聚人的某些情感的固定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