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短缺的地理因素
中国每年因降雨获得的水量为6000立方千米。平均降雨量为628毫米,相当于世界平均降雨量的80%。据1980年的估计数字,中国地表水的年挥发量为2638立方千米。包括补给的地下水在内,中国每年的地下水总量为872立方千米,而每年提取的地下水总量为75立方千米。中国年水资源总量(大约为2800立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排第六。然而,人均水资源却只有大约2300立方米,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
从水资源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致可以一分为二。包括长江在内的中国南方占有全国水资源的81%,人口占全国的55%。北方地区拥有黄河、辽河、海河和淮河,占有全国水资源的大约14%,但其人口却占全国的43%。结果,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50立方米,仅仅是南方人均占有量的20%,大约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0%。
此外,大约4/5的水资源分布在南方,而2/3的耕地却在北方。结果是,北方每公顷耕地水的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8。
中国水资源的另一个特点是降雨量季节性的不平衡。这一特点使得中国北方难以有效地储存和分配雨水。由于亚洲的季节风,北方大多数地区的年降雨量大约为500毫米,与美国北部的大平原地区相当。其中70%以上的降雨出现在每年的6月至8月。这一季节并不是农作物生长的最好季节。冬天通常非常干旱,从而影响冬小麦和晚季稻的生长,因为这两种作物的生长完全依赖于灌溉。 现在,整个北方地区的大约5.5亿人———美国人口的两倍多———缺乏足够的水。可是,北方农业、工业、服务行业和家庭用水的实际人均水供应量仅仅相当于美国冲马桶、洗车和洗碗的用水量。
伴随污染的水短缺
水短缺与水的质量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水污染的日趋严重已使得许多天然水变得不安全,无法饮用。国家计委1995年发表的一篇报告显示,由于天然水资源受到污染,全国严重缺水的270个城市中的74个面临水的严重不足。例如,截至1994年,陕西省的300个城镇因水资源污染而严重缺水。在淮河流域,75%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无法就近获得饮用水,工厂不得不停业。为了确保密云水库水的清洁,北京不得不作出决定,将15万居民搬离库区。据世界银行估计,因水污染造成的水短缺现在已使中国损失了大约7.83亿美元。 尽管中国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水自1988年以来已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随着乡镇企业和城市民用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中国废水的排放总量却有增无减。农业生产也促使水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当灌溉用水现在返流到江河中去时,往往带有一些高浓度的物质。这些物质是从土壤中分解出来的,但难以通过正常生物过程加以消除。现在人们尤其对碳酸氢氨化肥的普遍使用感到担忧。这种化肥既廉价,又易于使用,但却是可溶性的,因此很容易被冲到河流中去。
因此,近年来,穿越中国城镇的河流中86%的水无法饮用或养鱼。1993年,中国大约8%的灌溉地获得的水低于5级标准,从而造成高达100万吨粮食的损失。
然而,由于中国北方因水资源短缺而缺乏自然稀释的能力,污染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1995年,废水占北方地表水的4%,而南方只占1%,尽管南方排放了
64%以上的废水。结果,北方受到检测的66个城镇河段中的34个(占51.5%)的水质低于5级,而南方69个河段中的18个(占26.1%)的水质低于5级。 浪费造成水短缺
浪费是造成中国水资源进一步短缺的另一个因素。由于地下管道的渗漏,中国城镇供水的大约1/4就这样白白流掉了。在农村地区,用于灌溉的、到处渗漏的渠道将其中的一半水都漏掉了。据《人民日报》报道说,只要节约城市水管漏掉的水的1%就可供650万人使用一年。另一方面,中国城镇由于厕所漏水而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中国主席江泽民感叹道:“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将卫星和导弹送上天,那它也应该能够让厕所不漏水。”他敦促共产党的干部在全国范围内向卫生间伪劣产品的生产商发起一场斗争。
与此同时,水价低廉往往造成浪费。中国大多数地方的水费是不征收污水处理费的,而且也不对供应和处理水的成本给予补偿。例如,河北省的工业城市邯郸每立方米水的实际成本估计为大约6元钱,但水价却只有6毛钱,相当于实际成本的1/10。两者之间的差价则由政府补贴来填补。
还存在其它一些造成中国水资源浪费的因素。例如,当政府开始对灌溉用水收费时,收费的依据是农民种植的地的大小,而不是实际使用了多少水。中国农民主要依赖于传统方式耕种,因此他们浇灌的水要比植物生长实际需要的水多出1/3。直到最近,城镇许多住户还未装上水表,每月仍按固定标准收费。
建设部有关人士今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城市用水紧张,既与我国属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有关,也与水源污染、用水效率低下等情况的存在有关。 据介绍,当前造成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情况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一些地区不顾自身的水资源条件,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一些缺水城市也在热衷于建设大草坪、水景观;有的城市甚至认为推进节水会影响投资环境,把低水价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有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
二是节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城市在开发新水源上,舍得投入大量资金,却不重视节水,更舍不得投入,一方面国家和人民花巨资给城市调水,另一方面水却在白白的流失。据对408个城市的统计,2002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来水)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21.5%,全国城市供水年漏损量近100亿立方米。
三是水价改革不到位,不足以促进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节水器具难以推广;污水再生利用缺乏市场条件,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缓慢。水价对企业供水成本的有效约束机制尚未建立,成本和水价相互攀升,导致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正常运行。
四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
五是供水企业改革进展滞后。供水企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政企、政事不分,依赖政府思想严重,核算管理粗放,缺乏节水降耗的内在动力
水资源短缺的地理因素
中国每年因降雨获得的水量为6000立方千米。平均降雨量为628毫米,相当于世界平均降雨量的80%。据1980年的估计数字,中国地表水的年挥发量为2638立方千米。包括补给的地下水在内,中国每年的地下水总量为872立方千米,而每年提取的地下水总量为75立方千米。中国年水资源总量(大约为2800立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排第六。然而,人均水资源却只有大约2300立方米,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
从水资源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致可以一分为二。包括长江在内的中国南方占有全国水资源的81%,人口占全国的55%。北方地区拥有黄河、辽河、海河和淮河,占有全国水资源的大约14%,但其人口却占全国的43%。结果,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50立方米,仅仅是南方人均占有量的20%,大约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0%。
此外,大约4/5的水资源分布在南方,而2/3的耕地却在北方。结果是,北方每公顷耕地水的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8。
中国水资源的另一个特点是降雨量季节性的不平衡。这一特点使得中国北方难以有效地储存和分配雨水。由于亚洲的季节风,北方大多数地区的年降雨量大约为500毫米,与美国北部的大平原地区相当。其中70%以上的降雨出现在每年的6月至8月。这一季节并不是农作物生长的最好季节。冬天通常非常干旱,从而影响冬小麦和晚季稻的生长,因为这两种作物的生长完全依赖于灌溉。 现在,整个北方地区的大约5.5亿人———美国人口的两倍多———缺乏足够的水。可是,北方农业、工业、服务行业和家庭用水的实际人均水供应量仅仅相当于美国冲马桶、洗车和洗碗的用水量。
伴随污染的水短缺
水短缺与水的质量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水污染的日趋严重已使得许多天然水变得不安全,无法饮用。国家计委1995年发表的一篇报告显示,由于天然水资源受到污染,全国严重缺水的270个城市中的74个面临水的严重不足。例如,截至1994年,陕西省的300个城镇因水资源污染而严重缺水。在淮河流域,75%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无法就近获得饮用水,工厂不得不停业。为了确保密云水库水的清洁,北京不得不作出决定,将15万居民搬离库区。据世界银行估计,因水污染造成的水短缺现在已使中国损失了大约7.83亿美元。 尽管中国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水自1988年以来已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随着乡镇企业和城市民用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中国废水的排放总量却有增无减。农业生产也促使水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当灌溉用水现在返流到江河中去时,往往带有一些高浓度的物质。这些物质是从土壤中分解出来的,但难以通过正常生物过程加以消除。现在人们尤其对碳酸氢氨化肥的普遍使用感到担忧。这种化肥既廉价,又易于使用,但却是可溶性的,因此很容易被冲到河流中去。
因此,近年来,穿越中国城镇的河流中86%的水无法饮用或养鱼。1993年,中国大约8%的灌溉地获得的水低于5级标准,从而造成高达100万吨粮食的损失。
然而,由于中国北方因水资源短缺而缺乏自然稀释的能力,污染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1995年,废水占北方地表水的4%,而南方只占1%,尽管南方排放了
64%以上的废水。结果,北方受到检测的66个城镇河段中的34个(占51.5%)的水质低于5级,而南方69个河段中的18个(占26.1%)的水质低于5级。 浪费造成水短缺
浪费是造成中国水资源进一步短缺的另一个因素。由于地下管道的渗漏,中国城镇供水的大约1/4就这样白白流掉了。在农村地区,用于灌溉的、到处渗漏的渠道将其中的一半水都漏掉了。据《人民日报》报道说,只要节约城市水管漏掉的水的1%就可供650万人使用一年。另一方面,中国城镇由于厕所漏水而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中国主席江泽民感叹道:“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将卫星和导弹送上天,那它也应该能够让厕所不漏水。”他敦促共产党的干部在全国范围内向卫生间伪劣产品的生产商发起一场斗争。
与此同时,水价低廉往往造成浪费。中国大多数地方的水费是不征收污水处理费的,而且也不对供应和处理水的成本给予补偿。例如,河北省的工业城市邯郸每立方米水的实际成本估计为大约6元钱,但水价却只有6毛钱,相当于实际成本的1/10。两者之间的差价则由政府补贴来填补。
还存在其它一些造成中国水资源浪费的因素。例如,当政府开始对灌溉用水收费时,收费的依据是农民种植的地的大小,而不是实际使用了多少水。中国农民主要依赖于传统方式耕种,因此他们浇灌的水要比植物生长实际需要的水多出1/3。直到最近,城镇许多住户还未装上水表,每月仍按固定标准收费。
建设部有关人士今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城市用水紧张,既与我国属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有关,也与水源污染、用水效率低下等情况的存在有关。 据介绍,当前造成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情况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一些地区不顾自身的水资源条件,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一些缺水城市也在热衷于建设大草坪、水景观;有的城市甚至认为推进节水会影响投资环境,把低水价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有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
二是节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城市在开发新水源上,舍得投入大量资金,却不重视节水,更舍不得投入,一方面国家和人民花巨资给城市调水,另一方面水却在白白的流失。据对408个城市的统计,2002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来水)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21.5%,全国城市供水年漏损量近100亿立方米。
三是水价改革不到位,不足以促进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节水器具难以推广;污水再生利用缺乏市场条件,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缓慢。水价对企业供水成本的有效约束机制尚未建立,成本和水价相互攀升,导致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正常运行。
四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
五是供水企业改革进展滞后。供水企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政企、政事不分,依赖政府思想严重,核算管理粗放,缺乏节水降耗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