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敬宜书[岳阳楼记]为何写"庆歷"?

杨立新

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后墙上,悬有一幅已故总编辑范敬宜手书的《岳阳楼记》。书法秀骨丰神,俊朗雅逸,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充分展示了范敬宜高超的书艺、学养和才情。

然而,令人颇感困惑的是,《岳阳楼记》首句第二个字“庆历”的“历”,繁体却写成了“歷”,而非习见的“曆”(见下图)。

范敬宜手书《岳阳楼记》

大家知道,简化字“历”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曆”和“歷”。1956年汉字简化后,将“歷”、“曆”两字合并,并另造了一个新字“历”(保留“厂”形,以“力”为声符)。“历”便兼有了“歷”、“曆”两字的全部含义。

关于“歷”,  《说文解字》释为:“歷,过也。从止,厤聲。” 可知“歷”为经过之意,故历史、历次、历程、学历等词中均为“歷”。

关于“曆”, 《说文解字》释为:“曆,厤象也。从日,厤聲。《史记》通用歷。”可知“曆”为历象之意,故日历、历法、农历、挂历等词中均为“曆”。中国历代帝王年号中的“历”,指年代,如武则天“圣历”、唐代宗“大历”、唐敬宗和唐文宗“宝历[i]”、辽穆宗“应历”、元文宗“天历”、明神宗“万历”、南明皇帝朱由榔“永历”,还有日本十六个带“历”字的年号,均写作“曆”。“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当然应为“曆”。

不过,许慎在解“曆”字时又称:“《史记》[ii]通用歷。”看来“歷”、“曆”两字是可以相通换用的假借字,“庆曆”可以写成“庆歷”了。但这种说法被清代学者郑珍推翻,其《说文新附考》称:“按:歷乃曆象本字,非通用也。”可知“歷”、“曆”为古今字,“歷”为古本字,所以先秦史书中没有“曆”;“曆”为后起字,之后两字各有分工,基本上互不替代。故在宋代,“庆曆”是不可以写作“庆歷”的。如下图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铸造的“庆曆重宝”的钱文。因此可以肯定,当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的一定是“庆曆”。

庆曆重宝

下面,还是让我们求证于历代书法大家吧,看看他们书写的《岳阳楼记》——

明文徵明书《岳阳楼记》

明祝允明书《岳阳楼记》

明陈道复书《岳阳楼记》

明董其昌书《岳阳楼记》

明张瑞图《岳阳楼记并诗》册

清康熙书《岳阳楼记》

上面这些明清书家书写的《岳阳楼记》中,无一例外都写作“庆曆”。范敬宜为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一生书写先祖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不知凡几,会在这个寻常汉字上写错字吗?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反例,物证就在岳阳楼。在岳阳楼的一楼和二楼都嵌有《岳阳楼记》的紫檀木雕屏,书写者同为清代书法家张照(下图为墨迹),上面清晰可辨地写着“庆歷”!

  

清张照书《岳阳楼记》

张照(1691年-1745年)生活于康雍乾三世,从文后落款可知,书写时间为乾隆八年(1743年)六月既望。为何张照一反既往地将“庆曆”写成“庆歷”?

仿佛电光石火一般,我猛然想起了清代的文字狱。对了,这个“曆”字很可能就是当时的避讳字!乾隆的名讳不就是弘历吗?

乾隆的长兄名弘晖、次兄弘昐、三兄弘昀、四兄弘时、六弟弘昼、七弟弘曕,名中第二个字均为“日”旁,故弘历的繁体字写作“弘曆”当无疑义。乾隆当皇帝后,为避讳,改“曆”为“歷”,甚至连大清历法《时宪历》也改称《时宪书》。故而“庆曆”写作“庆歷”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古代中国,必须回避君主、尊长的“名讳”。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主尊长的“名讳”,一律要加以回避,否则可能触犯大不敬之罪。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一书中说:“避讳常用之法有三:曰改字,曰空字,曰缺笔。”“庆歷”即为改字。如空字之例: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唐初名将李世勣[iii]删去“世”字作李勣,观世音略称为观音。再如缺笔之例:清康熙帝之名讳为玄烨,故“玄”“烨”两字的最后一画须省略。

清代避讳制度执行得最为酷烈的是雍正、乾隆年间,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中说:“雍乾之世,避讳至严”。当时倘出现“曆”字,属大不敬罪;臣民一旦触犯,一般都会被判死罪。可是到了后世,“庆歷”这种写法却一直沿用下来,很多人都相习而不知其来历了。

看来,范敬宜写“庆歷”确有所本,不是错字。我想,以范敬宜腹笥之丰赡,断不可能不知其中原委。至于其他人,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跟风而已。

[i]宝历(825年正月-827年二月)是唐敬宗李湛的年号,共计3年。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文宗李昂即位仍然沿用。

[ii]东汉许慎所说的《史记》并非司马迁的《史记》,而是指先秦记载历史的典籍。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称:“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晋杜预《序》言:“《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记》,东汉以后始被称为《史记》。

[iii]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

杨立新

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后墙上,悬有一幅已故总编辑范敬宜手书的《岳阳楼记》。书法秀骨丰神,俊朗雅逸,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充分展示了范敬宜高超的书艺、学养和才情。

然而,令人颇感困惑的是,《岳阳楼记》首句第二个字“庆历”的“历”,繁体却写成了“歷”,而非习见的“曆”(见下图)。

范敬宜手书《岳阳楼记》

大家知道,简化字“历”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曆”和“歷”。1956年汉字简化后,将“歷”、“曆”两字合并,并另造了一个新字“历”(保留“厂”形,以“力”为声符)。“历”便兼有了“歷”、“曆”两字的全部含义。

关于“歷”,  《说文解字》释为:“歷,过也。从止,厤聲。” 可知“歷”为经过之意,故历史、历次、历程、学历等词中均为“歷”。

关于“曆”, 《说文解字》释为:“曆,厤象也。从日,厤聲。《史记》通用歷。”可知“曆”为历象之意,故日历、历法、农历、挂历等词中均为“曆”。中国历代帝王年号中的“历”,指年代,如武则天“圣历”、唐代宗“大历”、唐敬宗和唐文宗“宝历[i]”、辽穆宗“应历”、元文宗“天历”、明神宗“万历”、南明皇帝朱由榔“永历”,还有日本十六个带“历”字的年号,均写作“曆”。“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当然应为“曆”。

不过,许慎在解“曆”字时又称:“《史记》[ii]通用歷。”看来“歷”、“曆”两字是可以相通换用的假借字,“庆曆”可以写成“庆歷”了。但这种说法被清代学者郑珍推翻,其《说文新附考》称:“按:歷乃曆象本字,非通用也。”可知“歷”、“曆”为古今字,“歷”为古本字,所以先秦史书中没有“曆”;“曆”为后起字,之后两字各有分工,基本上互不替代。故在宋代,“庆曆”是不可以写作“庆歷”的。如下图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铸造的“庆曆重宝”的钱文。因此可以肯定,当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的一定是“庆曆”。

庆曆重宝

下面,还是让我们求证于历代书法大家吧,看看他们书写的《岳阳楼记》——

明文徵明书《岳阳楼记》

明祝允明书《岳阳楼记》

明陈道复书《岳阳楼记》

明董其昌书《岳阳楼记》

明张瑞图《岳阳楼记并诗》册

清康熙书《岳阳楼记》

上面这些明清书家书写的《岳阳楼记》中,无一例外都写作“庆曆”。范敬宜为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一生书写先祖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不知凡几,会在这个寻常汉字上写错字吗?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反例,物证就在岳阳楼。在岳阳楼的一楼和二楼都嵌有《岳阳楼记》的紫檀木雕屏,书写者同为清代书法家张照(下图为墨迹),上面清晰可辨地写着“庆歷”!

  

清张照书《岳阳楼记》

张照(1691年-1745年)生活于康雍乾三世,从文后落款可知,书写时间为乾隆八年(1743年)六月既望。为何张照一反既往地将“庆曆”写成“庆歷”?

仿佛电光石火一般,我猛然想起了清代的文字狱。对了,这个“曆”字很可能就是当时的避讳字!乾隆的名讳不就是弘历吗?

乾隆的长兄名弘晖、次兄弘昐、三兄弘昀、四兄弘时、六弟弘昼、七弟弘曕,名中第二个字均为“日”旁,故弘历的繁体字写作“弘曆”当无疑义。乾隆当皇帝后,为避讳,改“曆”为“歷”,甚至连大清历法《时宪历》也改称《时宪书》。故而“庆曆”写作“庆歷”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古代中国,必须回避君主、尊长的“名讳”。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主尊长的“名讳”,一律要加以回避,否则可能触犯大不敬之罪。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一书中说:“避讳常用之法有三:曰改字,曰空字,曰缺笔。”“庆歷”即为改字。如空字之例: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唐初名将李世勣[iii]删去“世”字作李勣,观世音略称为观音。再如缺笔之例:清康熙帝之名讳为玄烨,故“玄”“烨”两字的最后一画须省略。

清代避讳制度执行得最为酷烈的是雍正、乾隆年间,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中说:“雍乾之世,避讳至严”。当时倘出现“曆”字,属大不敬罪;臣民一旦触犯,一般都会被判死罪。可是到了后世,“庆歷”这种写法却一直沿用下来,很多人都相习而不知其来历了。

看来,范敬宜写“庆歷”确有所本,不是错字。我想,以范敬宜腹笥之丰赡,断不可能不知其中原委。至于其他人,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跟风而已。

[i]宝历(825年正月-827年二月)是唐敬宗李湛的年号,共计3年。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文宗李昂即位仍然沿用。

[ii]东汉许慎所说的《史记》并非司马迁的《史记》,而是指先秦记载历史的典籍。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称:“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晋杜预《序》言:“《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记》,东汉以后始被称为《史记》。

[iii]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


相关文章

  •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方案
  • 传播学学术网站及参考书目 关键词: 传播学学术网站,传播学参考书目 (一)中国大陆研究网站: 1. 中华传媒网 http://www.mediachina.net 2.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http://www.cjr.com.cn 3. ...查看


  • 论财经新闻报道的党性原则
  • [摘要]财经新闻报道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财经新闻报道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做到"四个必须" ...查看


  • 2011年广州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_
  •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咆哮    苞米    水疱    刨根问底 B.犄角    畸形    绮丽    风光旖旎 C.凋 ...查看


  • 时评文章精华写作格式
  • 时评文章精华写作格式 岂能让"蚁官巨腐" 安稳蛰伏? 广州科级官员受贿8891万元,用赃款购买豪宅豪车.(3月23日 <广州日报>) 贪官不分大小,只要是伸出手去贪,那就是会被定义成贪官的."大老虎 ...查看


  •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范敬涛
  •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 ...查看


  • [报纸新闻编辑]课程标准20090820
  • "报纸新闻编辑"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报纸新闻编辑 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学时数:64 一 课程描述 本课程针对毕业生从报纸新闻编辑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新闻稿件为载体,通过新闻稿件来讲授新闻标 ...查看


  • 肖舜旦:杜甫晚年之"梦断岳阳"诗解
  • 杜甫(712-770)一生坎坷流离,郁郁不得志.他的沉郁顿挫.哀婉悲凉的诗风的形成应该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诗人的不幸遭际来解读他的这些抒怀泄愤诗歌,常不免为之扼腕,感叹唏嘘.杜甫是个循规蹈矩的入世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查看


  • 说说洋泾浜英语口语
  • 说说洋泾浜英语口语 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流行一种"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英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语音上受上海话影响,把辅音"r"说成"l&qu ...查看


  • 唐文治古诗文诵读法的理论与实践
  • 唐文治古诗文诵读法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唐文治古诗文诵读法是我国近现代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读文法.在理论上,此读文法一方面传承了清代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另一方面它从古代音律之道和曾国藩的作文之道中推出读文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