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2015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检测题
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32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下表中)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1s 的是(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呵欠
2、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人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A 、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 、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 、云本身就不动 D 、云向西运动
3、某同学对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据中估测不正确的是( )
A 、学校学生课桌约0.75m B 、500ml 的矿泉水的质量为5kg
C 、第五次提速后,火车速度可达260km/h D 、一百元人民币约长15cm
4、下面是用最小刻度为cm 的刻度尺测量初三(1)班李明同学身高的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1.6m B.16000mm C.160cm D.16.00dm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 堵塞感受噪声器官 B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C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为参照物
B 、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研究结果一定是不相同的
C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不选取参照物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人在池塘边行走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中的鱼,这是鱼接受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 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8、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如果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人至少要离高墙的距离是(V空气=340米/秒) [ ]
(A)17米 (B)34米 (C)170米 (D)340米
9.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
10.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 成正比
B .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 成正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都有关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 与体积V 的比值
11.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量程和分度值,要想一次性比较准确地量出100g 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那么应该选用的量筒是(前者为量程,后者为分度值) ( )
A .50ml 、1ml B.100ml 、2ml
C .250ml 、5ml D.500ml 、10ml
12.一只能够装满1kg 水的瓶子,一定能够装下1kg 的( )
A.白酒 B.食用油 C.盐水 D.煤油
13.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
A .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14.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铜块和铅块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里,水面最低的是(ρ铝
A.放入铝块的杯子 B.放入铜块的杯子
C .放入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15. 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误差可以减少,但不能避免
C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16.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
A .偏大 B .相等 C .偏小 D .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 每题2分,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1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出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
A .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中的BP 机,BP 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 机呼叫
B .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
C .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
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 .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表示lm 3铜的密度为8.9×103kg
C .把铁球加热,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 .你所在的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为几百千克
4.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
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 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 .c 物质的密度是a 的两倍
D .b 、c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____。
2、一辆小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
意取如图1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
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右判断,小汽车
在这5段路程中做____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
____m/s,小汽车在第2s 内平均速度是____
__m/s。
3. 声音是由物体的动的________大,这说明快速刮动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__。
5. 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 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 ,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__
中降低噪声的。
6. 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 、B 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 、60g ,体积分别为16cm 3、12cm 3。实心球是 (填“A ”或“B ”)球。
7. 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7,此天平的称量(即称量范
围) 是 ___ g。若将此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体的质量,
物体应放在 盘。当加人一定量的 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
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
右侧,这时应该 ,直至天平平衡。
8.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9. 把一块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 酒精(酒精=0.8g/cm3),若将这
块金属块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______kg。
3
10.在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强度低 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 若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将活塞推下的过程中,补封闭空气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
量中不变的是 。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33分)
1如图14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物体的宽度是 cm .
2.如图4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2-7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图4
3.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面,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丁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 表明发声体在振动。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
明 、 。
4.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的实
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
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填“大、
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____cm ,t =____s , v =____m/s。 S AB BC AC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
AC 偏____(填“大、小”
4
5.(3分)观察如图天平的使用, 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 ;
。
6. (3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
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相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
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l )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 ( 2 与3、1与 3 )或4 与5 ( 5与6 、4 与6 )的
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
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 3 )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分)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
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没有
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 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人20g 、5 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横梁刚好平
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5
(4)然后用一细绵线系住小石块,放人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l2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ml ,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 ㎏/m3。该小组测算得的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8. (4分)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
它们的总质量m 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酸
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 1;(2)将烧杯中的一
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 ;(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
奶的总质量m 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 ,测出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9.(5分)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 3=
(2)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 _____ ___;
第二步:__________ _____ ___; 第三步:__________ _____ ___。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ρ
6 酱油: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
1.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 ,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 .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 ,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 ,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 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十·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23所示。她听说宜
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 ,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 ,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图23
7
北京课改版2015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检测题
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32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下表中)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1s 的是(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呵欠
2、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人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A 、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 、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 、云本身就不动 D 、云向西运动
3、某同学对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据中估测不正确的是( )
A 、学校学生课桌约0.75m B 、500ml 的矿泉水的质量为5kg
C 、第五次提速后,火车速度可达260km/h D 、一百元人民币约长15cm
4、下面是用最小刻度为cm 的刻度尺测量初三(1)班李明同学身高的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1.6m B.16000mm C.160cm D.16.00dm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 堵塞感受噪声器官 B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C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为参照物
B 、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研究结果一定是不相同的
C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不选取参照物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人在池塘边行走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中的鱼,这是鱼接受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 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8、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如果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人至少要离高墙的距离是(V空气=340米/秒) [ ]
(A)17米 (B)34米 (C)170米 (D)340米
9.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
10.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 成正比
B .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 成正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都有关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 与体积V 的比值
11.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量程和分度值,要想一次性比较准确地量出100g 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那么应该选用的量筒是(前者为量程,后者为分度值) ( )
A .50ml 、1ml B.100ml 、2ml
C .250ml 、5ml D.500ml 、10ml
12.一只能够装满1kg 水的瓶子,一定能够装下1kg 的( )
A.白酒 B.食用油 C.盐水 D.煤油
13.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
A .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14.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铜块和铅块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里,水面最低的是(ρ铝
A.放入铝块的杯子 B.放入铜块的杯子
C .放入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15. 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误差可以减少,但不能避免
C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16.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
A .偏大 B .相等 C .偏小 D .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 每题2分,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1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出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
A .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中的BP 机,BP 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 机呼叫
B .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
C .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
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 .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表示lm 3铜的密度为8.9×103kg
C .把铁球加热,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 .你所在的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为几百千克
4.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
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 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 .c 物质的密度是a 的两倍
D .b 、c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____。
2、一辆小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
意取如图1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
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右判断,小汽车
在这5段路程中做____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
____m/s,小汽车在第2s 内平均速度是____
__m/s。
3. 声音是由物体的动的________大,这说明快速刮动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__。
5. 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 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 ,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__
中降低噪声的。
6. 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 、B 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 、60g ,体积分别为16cm 3、12cm 3。实心球是 (填“A ”或“B ”)球。
7. 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7,此天平的称量(即称量范
围) 是 ___ g。若将此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体的质量,
物体应放在 盘。当加人一定量的 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
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
右侧,这时应该 ,直至天平平衡。
8.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9. 把一块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 酒精(酒精=0.8g/cm3),若将这
块金属块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______kg。
3
10.在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强度低 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 若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将活塞推下的过程中,补封闭空气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
量中不变的是 。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33分)
1如图14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物体的宽度是 cm .
2.如图4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2-7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图4
3.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面,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丁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 表明发声体在振动。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
明 、 。
4.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的实
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
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填“大、
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____cm ,t =____s , v =____m/s。 S AB BC AC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
AC 偏____(填“大、小”
4
5.(3分)观察如图天平的使用, 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 ;
。
6. (3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
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相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
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l )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 ( 2 与3、1与 3 )或4 与5 ( 5与6 、4 与6 )的
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
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 3 )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分)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
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没有
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 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人20g 、5 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横梁刚好平
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5
(4)然后用一细绵线系住小石块,放人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l2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ml ,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 ㎏/m3。该小组测算得的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8. (4分)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
它们的总质量m 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酸
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 1;(2)将烧杯中的一
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 ;(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
奶的总质量m 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 ,测出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9.(5分)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 3=
(2)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 _____ ___;
第二步:__________ _____ ___; 第三步:__________ _____ ___。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ρ
6 酱油: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
1.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 ,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 .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 ,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 ,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 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十·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23所示。她听说宜
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 ,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 ,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图2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