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主题:心中的秋天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关艳娟/巩仪博郑州市郑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有表达自己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
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3. 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创设情境,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另外本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如果引导得当,课堂上将能生成比较精彩的学习情景。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评价任务
1、通过指名读、领读、齐读、观察、交流、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风筝
《风筝》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主题:心中的秋天 课 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关艳娟/巩仪博郑州市郑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有表达自己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
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3. 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创设情境,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另外本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如果引导得当,课堂上将能生成比较精彩的学习情景。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评价任务
1、通过指名读、领读、齐读、观察、交流、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风筝
《风筝》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主题:心中的秋天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关艳娟/巩仪博郑州市郑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有表达自己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
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3. 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创设情境,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另外本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如果引导得当,课堂上将能生成比较精彩的学习情景。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评价任务
1、通过指名读、领读、齐读、观察、交流、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风筝
《风筝》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主题:心中的秋天 课 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关艳娟/巩仪博郑州市郑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有表达自己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
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3. 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创设情境,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另外本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如果引导得当,课堂上将能生成比较精彩的学习情景。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评价任务
1、通过指名读、领读、齐读、观察、交流、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