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第4期
2005年12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ournalofH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gy(Humamtjes&soclalsc㈨cesEditi。n)VoI.3No.4Dec.2005文章编号:l008—3472(2005)04一00IO一03
写意中的细腻
——李清照词《点绛唇》解读
王天恒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l002)
摘要:李清照擅长写词,亦善绘画,故而其许多词作都有较强的画面感,写意中透着细腻的情感,
挥洒中含着深意,微妙而自然。这里分析了她的两首《点绛唇》,并与其他诗词作了比较,体会李词
表现士性内。世界的独特方式。
关键词:写意;细腻;士性;含蓄
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
李清照的词代表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
高成就,人们仰慕她惊人的才华,欣赏她笔下的功
力。易安词,舍惊天地之兴象,元泣鬼神之情感,鲜
用华辞丽藻,无须精雕细刻,寥寥几笔便有一种阴柔
之美油然而生,让一幅幅传神的写意画映人脑海,或
清新曼妙,或凄冷寥落。画中有风有雨,有花有草,
还有一个柔弱的身影灵动其中:回首嗅青梅、举头望
归雁、倚在窗前悲落叶、把酒黄昏伤离别。她笔下词
作,写意中透着细腻,自然挥洒又有千愁万绪。
看那首写于少女时代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浪花瘦,薄汗轻
衣透。见客^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对此词的解读上,学界有一种把词中抒情主人
公和词作者本人等同起来的倾向(在对李清照大多
数词的解读上亦如此)。“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
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
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
写照)的好作品。”在作者用她的艺术彩笔为自己刻
绘的众多的肖像画里面,这一幅有其特殊的格调。
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
看,虽是轻浅的勾勒,但它生动传神:眉眼盈盈的少
女,显示出了她的灵心慧性。这首词节奏明快、格调
轻松,画面随着一个青涩少女的活动慢慢展开。她
在秋千上玩得尽兴,停下歇息,慵懒地活动着自己的
纤纤玉手,欣赏着花团中的黄景:各种花卉含苞待
放,滚滚的露珠聚集在朵朵花蕾上,在阳光的照射下
晶莹剔透。再看看自己也已经汗透轻衣了。这时一个陌生少年偶然走进了园子与之相遇,荡完秋千的她衣衫未整、秀发凌乱,闺秀女子弄得这等狼狈如何见人?赶紧回避!鞋来不及穿了.金钗也在慌乱中掉在了地上,心中默想:或许那少年正在张望自己。于是低下头、掩住自己羞红的脸庞、匆匆离去。她边走边想:那翩翩少年会是谁呢?跑到房门前,放慢脚步,回头一看,几颗初生的青梅甚是可人,于是跑去嗅它们的清香,边嗅边用余光寻找少年的身影。最后的画面最美,一个丢了鞋子的少女,秀发稍显凌乱,由于回来得匆忙,脸上还泛着红晕,娇喘微微,前倾着身子嗅几颗青涩的青梅,哪里知道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有这样~个青涩活泼的姑娘灵动其中,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生动。易安选择的意象无一不精确体现着“她”的情感,那带露的花苞与汗透轻衣的少女相映成趣,透出一股青春的气息。易安词中的各种细节暗示着“她”心绪的波动,这首词没有对任何人或景进行刻意得雕琢,只是用了几个发生在短时间内的连续动作,把少女偶遇少年时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公开见的微妙心理表现的清新自然而叉细致人微,写意中包含着细腻的情感,再加上“清水出美蓉”般天然纯净的语言.全篇意蕴流动,情趣盎然,让读者心为所动、情为所牵。看她另一首《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k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这首词节奏舒缓、风格哀婉。当时,赵明诚在父亲的荐引下,开始出任官职,使得这对浓情蜜意的新
收稿日期;2005—10一30}修订日期:2005一11—15
第4期王天恒:写意中的细腻——李清照词《点绛唇》解读1l婚夫妇无法朝夕席守,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让作者不愿谈及到被迫接受的过程可以看出李清照比晏殊苦于承受。在闺房里深居简出,她感到异常的寂寞,更害怕秋天,从而表现了女性的敏感和脆弱。晏词就算只有一寸的柔肠也包含着千万缕离愁别恨。她里有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双飞燕、明月、彩想留住春天,因为这个美丽的季节还能给她一点希笺、尺素、绵长的山、阔远的水,时时处处诉说着离别望,然而这最后的一点安慰也是奢望,就连那点点滴和思念}而李词简简单单就用了几个字:“倚遍阑干,滴的小雨都快把这几朵摇摇欲坠的花儿打落了。只是无情绪”。她在《一剪梅》中描述“此情无计可消看,那个孤独的身影,倚靠着阑干望着远方,此时靠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这种切身的体验、如此在这边,彼时倚在那边,形单影只,了无情绪。他此深厚的情意、这等彻骨的思念,男性是难于体会的。时人在何处,是否一样度日如年?连天枯草,万里悲李词仅用几个字就能把深切的情感表达得如此到位秋!她充满期盼的双眼把丈夫归来路都望断了。点和自然,任何装饰都显得画蛇添足。李清照词中,那雨、落花、衰草以及那个倚遍阑干、望穿秋水的身影个寂寞的身影重复做着一件事情:倚着阑干独自发构成了一幅凄美寥落的少妇望夫图。呆。这样一次就会持续一段时间,更何况她倚遍了
王昌龄的《闺怨》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所有的阑干,可见她的想念是多么的绵长,最后把路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都望断了,这个“断”字加重了情感的分量,凸显思念这里的少妇开始并没有感到寂寞愁苦,还仔细打扮之重,思念之深。而晏殊词中的“独上高楼,望尽天了一番出去游玩,等看到路口的杨柳绿了,这才体会涯路”虽有空间上的扩展,却没有时间上的延续,相到:没有丈夫在身边,自己是多么的孤独。所谓“士比之下,李清照词的思念情结更加沉重,更加令人荡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心爱的人不在身边,独气回肠。李清照生活时代虽然在苏轼之后,但从她自在家的少妇是疏于打扮的,李词的《武陵春》中有:的《词论》中所反映的对苏轼的批评以及她的“词别“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同是写离愁别绪,是一家”的观点可以看出,她于苏词并不服膺,实际同是写少妇思念爱人,可是女性切身的感触要比男上,她的词风还是承晚唐花间,吴熊和先生认为:“她性的旁观细腻得多,还未等到触景生情,心中早有万既保持丁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千愁绪无法释解。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
这首《点绛唇》与晏殊的代表作《蝶恋花》也具有不幸的艺术风格,不随众流,戛戛独造,在两宋词派可比性:中独树一帜。”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法国艺术太师罗丹说过z“世界并不缺少美,而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有一双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足素,山长水阔知善于观察的双眼和一颗敏感的心灵,而在这方面,情何处。感细腻的女性作家是占优势的。在中国古代诗词
这首词表现的也是闲中秋思,与李词中的有些中,当描写离愁别绪,特别是思妇题材的时候,“男子情景很相似。一个倚阑干,一个上高楼;一个望断归作闺音”不是略显造作,就是另有隐情。郑振铎在来路,一个望尽天涯路;最后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人《插图本文学史》中曾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在何处?但两首词的风格是有差异的,这首词虽然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描写女|生的情感,但它掩藏不住属于男性的豪迈与言,这一切的诗词,在李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悲壮。而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思念则有一种女性特可评价。”清代著名的词评家陈廷焯说:“宋闺秀词有的细腻。自以易安为冠。”李清照不仅拥有女性特有的细腻,
二人都表达思念。晏殊词直抒胸臆:离恨苦。还具有“清词丽句,信手拈来”的才气,不求精雕细这让人很快就掌握思念的主题。而李词只说自己寂刻,描写多用白描,语言清雅婉约,并加人大量口语,寞,而寂寞的原因却留给读者去判断。古人多悲秋。轻点几个意象,偶联几个的动作,万种柔情、微秒意晏词开篇就用菊花和飞走的燕子点出季节,直面秋境便尽在其中,给人一蹴而就、一气呵成之感,所以天的到来;李清照接受秋天则需要一个过程,开篇没她的词多是抒情写意之作。虽然易安词重在写意,有与秋有明显联系的意象:“惜春春去,几点催花但人们仍能感觉到她的无限细腻。李清照词的细腻雨。”她把秋天掩藏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体现在日常事物和细节上,表现得却是彻骨的爱恋、冷落清秋节?”,多愁善感的她不愿让秋天给她平添厚重的思念,这种细腻来自词人的真情实感、来自其更多哀愁。但春天终究无法挽留,几点小雨就能把内在的籍蕴,含蓄而深刻。这种细腻为女性所独有,花儿催落了。最后她用“衰草”道出了她的无奈。从千回百转,真切而自然。
12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参考文献:2002.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口]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m[2]李清照.李清照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2.版社,1980
r3]沈祖菜宋词赏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z003
[4]王国维,吴洋.人间词话手稿本金编rM].呼和浩特:内作者简介:王五恒(1981~),女.河北罐定人,河北天学
蒙古人民出版杜,2003.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更艺理论方[5j裒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面的研究。
MinuteDescriptionOfAr玎sticConceptiOn:aReading0f
LiQingzhao’sLfpsffc豇s
WANGTian_heng
(Sch001ofHumanjcies&Literature+HebejUniver乩‘y,Ba。ding071002,China)
Abstract:I,lQlngzhao,apoetessintheSongDynasty,isg。。datlyricwritinganddrawing,soherlyrIcsareblendedwi出paintings.Wbenreadingherlyr£cs,weareoftentouchedbyhernatu珀Jand乩lb“ede—scriptionofherartisticc。nceptionandherminutebutpr。foundsentiments.th…ithThispaperanalyzestw。ofherlyricsentitleddianjiangchun(meaningusing1ipsticks),comparesotherlyricw“ters’w。rkstorevealLi’sunlquewayofdepicti“gaw。man’sinnerworld.
Keywords:dcscriptionofartisticc。nception;minute;woman;reserVed
(责任编辑:秦海明)
pqp、一p49妒up、一t一口p、一p口ppp一一q^、妒p、ppqppq4口4qp、妒p、一pqp、一pp蛐4一口ppo“扩p口Pp口4_‘一、一、p(上接第9页)
ANewPerspectivetotheLimitationofaCompany’sAim
CHENZho
(Sch00IofLaw,WuhanUniversitv.Wuhan430000tChina)
Abstract:The1imitationofacompany’saimhasbeen。neofthefocalpointsinrescarchesofthisfieldbc—causeitiscl。seIyrelatedtotheefficacyofthecompany’soffsidebehaviors,whichinturndetermlnetheorderlinessandsafetyofthetradingofeconomicbusiness.瓢nccitistheverytimewhendomesticcompanylawisbei“grevised,thispaper8ttcmptstopr。videanewperspec“vef。rtheunderstandingof∞mpanyaimbyarguingthatitshouldberecordedinacompany’sreguIations.
K。ywords:companyaim}offsides∞pe;oⅡsideprinciplc;offsidebehavl。rs(责任编辑:剑枫)
写意中的细腻--李清照词《点绛唇》解读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王天恒, WANG Tian-heng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5,3(4)0次
参考文献(6条)
1.唐圭璋 全宋词 1965
2.李清照 李清照集 2002
3.沈祖棻 宋词赏析 2003
4.王国维.吴洋 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 2003
5.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2002
6.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98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汉平 小议中国工笔画的写意取向 -美术观察2007(3)
中国绘画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书写性绘画语言表达艺术家主观意念的
2.学位论文 谢谦 现代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2004
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应该以独特的精神性内涵推动表现语言的创新,而不应该仅仅从形式上创新。这是本文的观点。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低落状况就是由于忽略了精神性内涵的价值,而这种忽略对于以精神内涵表现为主旨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危害是致命的。
绘画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打动人。它能打动人的视觉,它能打动人的情感,进而能打动人的心灵。这种打动人的东西从那里来?对大写意花鸟画来说就是来自于它表现的精神情感,所以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应该从精神内涵的表现出发来寻找表现形式。
总结大写意花鸟画的优秀作品,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进行精神情感的宣泄;二是以自由书写的方式追求表现语言的个性化。从历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的作品来看,他们的精神情感是强烈的,精神情感的表现是直观鲜明的。他们的个人风格是突出的,制作方法也是随意洒脱的。精神情感的鲜明表达是大写意花鸟画主要的审美特征。
大写意花鸟画是在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与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有相当大的一致性,是以一种“出世”的态度关照自身的心理体验,作品显得清高而超脱。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大众的审美需求逐渐提高,开始左右艺术家的创作。大写意花鸟画便走向世俗化。海派大师就是将文人式的修养与大众乐于接受的题材形式结合起来,创作出雅俗共赏的作品,成就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最高水平。齐白石将文人式的笔墨形式同纯朴天真的农民情感结合起来,把雅俗共赏的面进一步扩大了。潘天寿以刚强理性的新型文人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扫去旧文人画淡雅的趣味,创造出一种醒目的艺术形式。王晋元将徐悲鸿引进的西方科学主义绘画方法与大写意的笔墨想结合,表现出现代中国人充实自信的精神情感。林风眠以回归绘画本质的方法突破了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程式,同时又牢牢抓住“写”和“意”这两点,传达出一种极具震撼力的“人性”力量。黄永玉以瑰丽明快的画风表现出楚文化炙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梅忠智个性强悍,他以极具视觉张力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张扬自信的时代精神。周思聪以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敏感赋予他的作品丰富的情感含量,而成为境界很高的写意花鸟画。
通过对大写意花鸟画现代化进程的梳理,再次证明,优秀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是以其精神内涵获得价值。艺术品是精神产品,只有把精神情感注入到作品中才能赋予大写意花鸟画真正的生命力。
3.期刊论文 黄立君.HUANG Li-jun
中国画中既有以工整、细腻、逼真等写实特点为主的工笔画.又有以挥洒、流畅、气韵贯通,具有中国书法特质.以写意特点为主的写意画.世人由此将绘画分为写实派和写意派,且就重形还是重神之问题争论不休,而未知两面一体之理.对此,从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写实与写意、重形与重神的对立统一关系,指出要
4.期刊论文 董振怀.DONG Zhen-huai 论工笔画的形和意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它用线为骨来表现花鸟山水,注重形似但并非西方自然主义的写实,它在中国传统的背景下写意写心,用夸张和浪漫的手法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5.学位论文 张皓 写意精神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本土化影响 2008
在中国的当代油画中,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艺术资源的吸牧与融合成为一种现象。其中的周春芽、葛震、王玉平等画家在表现主义油画里融合了中国画里的写意精神,他们从不同的焦度吸收与利用写意的精神内涵和写意的艺术观念,融合到来自西方的表现主义油画中,形成了既具表现性又具写意性的油画新风格,推进了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本土化。他们的成功经验证明,对写意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是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走向本土化的途径之一。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茴走淘本土化不是偶然的,林风眠早就提出了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他指出中国油画如果要超越西方的影响,形成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和审美品格的中国油画,应该向有着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的中国艺术和中国画学习,学习与吸收其中积极和有生命力的艺术精神与艺术营养。从人类艺术史的发展和芑术本身的发展来看,中国油画走向本土化与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对写意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是一种艺术的自觉,是本±意识的觉醒和中国艺术精神的觉悟,是对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文脉”的继承、创新与发扬光大。
本文将从三个大的方面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论述,第一,首先阐释写意精神和表现主义在本文中的具体理解与含义,再分析两者在内涵与艺术观念上的相通性,以及写意精神对于表现主义潜在的一些补充性。因为两者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需要分析两者的联系和存在融合的可能性,为论述写意精神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立下逻辑基础和理论依据;第二,论述写意精神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表现主义油画主要以周春芽、葛震、
表现链又具写意性的油画新风格,从而推进了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本土化;第三,在总结和提炼前两章的基础上,形成文章的基本观点,即对写意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是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走向本土化的途径之一,并对这个基本观点进行深化与延伸。认为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写意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是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的觉醒,是对中国“文脉”的发扬光大。最后指出,周春芽、吴冠中等画家在油画里成功地融合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推进了绘画史的发展,引起了人们重新思索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生命力。关于写意精神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的研究,使我们看到在当代油画本土化的进程中,中蓬传统艺术精棒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在当代艺术依然热衷于艺术的观念翻新与不断地跟随西方的变化的潮流中,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艺术资源的关注与珍惜,使艺术家的创作拥有新的灵感和新的艺术源泉,也使艺术家再一次回到了艺术本体,重薪关注芑术风格与艺术语言的创新与发展,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当代发展与创新。另外,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表现主义油画,呈现出一种新的美学特点和视觉美感,既消解了表现与写意的负面因素,又发挥和融会了二者的长处,既充满激情与力度又具有含蓄和细腻,这种兼具中西美学之长的美学品格给学术界带来新的思考和探索。
6.期刊论文 闫庆来.马静.YAN Qing-lai.MA Jing 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写意性之成因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
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工致、细腻、色彩艳丽、重形似,但不失其
7.期刊论文 殷双喜 写意与抽象——杨志坚油画释读 -美术观察2009(6)
从20世纪90年代实,杨志坚就开始了对油画语言纯粹性的探索和提炼.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1994)和(1997),以深蓝为主调,用笔细腻平润,造型精准严谨,画面的人文景象仿佛是由历史空间中的记忆碎片连缀拼贴而成,有一种冷静广袤的超现实感 .
8.期刊论文 张思源 《聊斋志异》人物塑造的
写新闻稿,尤其是写人物通讯,有时需要借鉴小说的写法. 中国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
9.期刊论文 陈昭 浅谈崔白画的真与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0(3)
崔白花鸟画追求真与意的结合,注重诗情画意的寓韵,以幽雅醇清的艺术品味,丰富细腻的表现风貌,使北宋宫廷画的
10.期刊论文 朱娜 论传统工笔人物画线造型中的写意性趣味 -美术大观2007(11)
提及工笔人物画,人们总会联想其在表现方式上的细腻工整和视觉效果上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hgxyxb-rwshkx20050400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第3卷第4期
2005年12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ournalofH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gy(Humamtjes&soclalsc㈨cesEditi。n)VoI.3No.4Dec.2005文章编号:l008—3472(2005)04一00IO一03
写意中的细腻
——李清照词《点绛唇》解读
王天恒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l002)
摘要:李清照擅长写词,亦善绘画,故而其许多词作都有较强的画面感,写意中透着细腻的情感,
挥洒中含着深意,微妙而自然。这里分析了她的两首《点绛唇》,并与其他诗词作了比较,体会李词
表现士性内。世界的独特方式。
关键词:写意;细腻;士性;含蓄
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
李清照的词代表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
高成就,人们仰慕她惊人的才华,欣赏她笔下的功
力。易安词,舍惊天地之兴象,元泣鬼神之情感,鲜
用华辞丽藻,无须精雕细刻,寥寥几笔便有一种阴柔
之美油然而生,让一幅幅传神的写意画映人脑海,或
清新曼妙,或凄冷寥落。画中有风有雨,有花有草,
还有一个柔弱的身影灵动其中:回首嗅青梅、举头望
归雁、倚在窗前悲落叶、把酒黄昏伤离别。她笔下词
作,写意中透着细腻,自然挥洒又有千愁万绪。
看那首写于少女时代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浪花瘦,薄汗轻
衣透。见客^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对此词的解读上,学界有一种把词中抒情主人
公和词作者本人等同起来的倾向(在对李清照大多
数词的解读上亦如此)。“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
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
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
写照)的好作品。”在作者用她的艺术彩笔为自己刻
绘的众多的肖像画里面,这一幅有其特殊的格调。
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
看,虽是轻浅的勾勒,但它生动传神:眉眼盈盈的少
女,显示出了她的灵心慧性。这首词节奏明快、格调
轻松,画面随着一个青涩少女的活动慢慢展开。她
在秋千上玩得尽兴,停下歇息,慵懒地活动着自己的
纤纤玉手,欣赏着花团中的黄景:各种花卉含苞待
放,滚滚的露珠聚集在朵朵花蕾上,在阳光的照射下
晶莹剔透。再看看自己也已经汗透轻衣了。这时一个陌生少年偶然走进了园子与之相遇,荡完秋千的她衣衫未整、秀发凌乱,闺秀女子弄得这等狼狈如何见人?赶紧回避!鞋来不及穿了.金钗也在慌乱中掉在了地上,心中默想:或许那少年正在张望自己。于是低下头、掩住自己羞红的脸庞、匆匆离去。她边走边想:那翩翩少年会是谁呢?跑到房门前,放慢脚步,回头一看,几颗初生的青梅甚是可人,于是跑去嗅它们的清香,边嗅边用余光寻找少年的身影。最后的画面最美,一个丢了鞋子的少女,秀发稍显凌乱,由于回来得匆忙,脸上还泛着红晕,娇喘微微,前倾着身子嗅几颗青涩的青梅,哪里知道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有这样~个青涩活泼的姑娘灵动其中,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生动。易安选择的意象无一不精确体现着“她”的情感,那带露的花苞与汗透轻衣的少女相映成趣,透出一股青春的气息。易安词中的各种细节暗示着“她”心绪的波动,这首词没有对任何人或景进行刻意得雕琢,只是用了几个发生在短时间内的连续动作,把少女偶遇少年时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公开见的微妙心理表现的清新自然而叉细致人微,写意中包含着细腻的情感,再加上“清水出美蓉”般天然纯净的语言.全篇意蕴流动,情趣盎然,让读者心为所动、情为所牵。看她另一首《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k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这首词节奏舒缓、风格哀婉。当时,赵明诚在父亲的荐引下,开始出任官职,使得这对浓情蜜意的新
收稿日期;2005—10一30}修订日期:2005一11—15
第4期王天恒:写意中的细腻——李清照词《点绛唇》解读1l婚夫妇无法朝夕席守,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让作者不愿谈及到被迫接受的过程可以看出李清照比晏殊苦于承受。在闺房里深居简出,她感到异常的寂寞,更害怕秋天,从而表现了女性的敏感和脆弱。晏词就算只有一寸的柔肠也包含着千万缕离愁别恨。她里有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双飞燕、明月、彩想留住春天,因为这个美丽的季节还能给她一点希笺、尺素、绵长的山、阔远的水,时时处处诉说着离别望,然而这最后的一点安慰也是奢望,就连那点点滴和思念}而李词简简单单就用了几个字:“倚遍阑干,滴的小雨都快把这几朵摇摇欲坠的花儿打落了。只是无情绪”。她在《一剪梅》中描述“此情无计可消看,那个孤独的身影,倚靠着阑干望着远方,此时靠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这种切身的体验、如此在这边,彼时倚在那边,形单影只,了无情绪。他此深厚的情意、这等彻骨的思念,男性是难于体会的。时人在何处,是否一样度日如年?连天枯草,万里悲李词仅用几个字就能把深切的情感表达得如此到位秋!她充满期盼的双眼把丈夫归来路都望断了。点和自然,任何装饰都显得画蛇添足。李清照词中,那雨、落花、衰草以及那个倚遍阑干、望穿秋水的身影个寂寞的身影重复做着一件事情:倚着阑干独自发构成了一幅凄美寥落的少妇望夫图。呆。这样一次就会持续一段时间,更何况她倚遍了
王昌龄的《闺怨》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所有的阑干,可见她的想念是多么的绵长,最后把路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都望断了,这个“断”字加重了情感的分量,凸显思念这里的少妇开始并没有感到寂寞愁苦,还仔细打扮之重,思念之深。而晏殊词中的“独上高楼,望尽天了一番出去游玩,等看到路口的杨柳绿了,这才体会涯路”虽有空间上的扩展,却没有时间上的延续,相到:没有丈夫在身边,自己是多么的孤独。所谓“士比之下,李清照词的思念情结更加沉重,更加令人荡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心爱的人不在身边,独气回肠。李清照生活时代虽然在苏轼之后,但从她自在家的少妇是疏于打扮的,李词的《武陵春》中有:的《词论》中所反映的对苏轼的批评以及她的“词别“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同是写离愁别绪,是一家”的观点可以看出,她于苏词并不服膺,实际同是写少妇思念爱人,可是女性切身的感触要比男上,她的词风还是承晚唐花间,吴熊和先生认为:“她性的旁观细腻得多,还未等到触景生情,心中早有万既保持丁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千愁绪无法释解。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
这首《点绛唇》与晏殊的代表作《蝶恋花》也具有不幸的艺术风格,不随众流,戛戛独造,在两宋词派可比性:中独树一帜。”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法国艺术太师罗丹说过z“世界并不缺少美,而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有一双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足素,山长水阔知善于观察的双眼和一颗敏感的心灵,而在这方面,情何处。感细腻的女性作家是占优势的。在中国古代诗词
这首词表现的也是闲中秋思,与李词中的有些中,当描写离愁别绪,特别是思妇题材的时候,“男子情景很相似。一个倚阑干,一个上高楼;一个望断归作闺音”不是略显造作,就是另有隐情。郑振铎在来路,一个望尽天涯路;最后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人《插图本文学史》中曾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在何处?但两首词的风格是有差异的,这首词虽然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描写女|生的情感,但它掩藏不住属于男性的豪迈与言,这一切的诗词,在李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悲壮。而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思念则有一种女性特可评价。”清代著名的词评家陈廷焯说:“宋闺秀词有的细腻。自以易安为冠。”李清照不仅拥有女性特有的细腻,
二人都表达思念。晏殊词直抒胸臆:离恨苦。还具有“清词丽句,信手拈来”的才气,不求精雕细这让人很快就掌握思念的主题。而李词只说自己寂刻,描写多用白描,语言清雅婉约,并加人大量口语,寞,而寂寞的原因却留给读者去判断。古人多悲秋。轻点几个意象,偶联几个的动作,万种柔情、微秒意晏词开篇就用菊花和飞走的燕子点出季节,直面秋境便尽在其中,给人一蹴而就、一气呵成之感,所以天的到来;李清照接受秋天则需要一个过程,开篇没她的词多是抒情写意之作。虽然易安词重在写意,有与秋有明显联系的意象:“惜春春去,几点催花但人们仍能感觉到她的无限细腻。李清照词的细腻雨。”她把秋天掩藏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体现在日常事物和细节上,表现得却是彻骨的爱恋、冷落清秋节?”,多愁善感的她不愿让秋天给她平添厚重的思念,这种细腻来自词人的真情实感、来自其更多哀愁。但春天终究无法挽留,几点小雨就能把内在的籍蕴,含蓄而深刻。这种细腻为女性所独有,花儿催落了。最后她用“衰草”道出了她的无奈。从千回百转,真切而自然。
12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参考文献:2002.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口]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m[2]李清照.李清照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2.版社,1980
r3]沈祖菜宋词赏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z003
[4]王国维,吴洋.人间词话手稿本金编rM].呼和浩特:内作者简介:王五恒(1981~),女.河北罐定人,河北天学
蒙古人民出版杜,2003.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更艺理论方[5j裒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面的研究。
MinuteDescriptionOfAr玎sticConceptiOn:aReading0f
LiQingzhao’sLfpsffc豇s
WANGTian_heng
(Sch001ofHumanjcies&Literature+HebejUniver乩‘y,Ba。ding071002,China)
Abstract:I,lQlngzhao,apoetessintheSongDynasty,isg。。datlyricwritinganddrawing,soherlyrIcsareblendedwi出paintings.Wbenreadingherlyr£cs,weareoftentouchedbyhernatu珀Jand乩lb“ede—scriptionofherartisticc。nceptionandherminutebutpr。foundsentiments.th…ithThispaperanalyzestw。ofherlyricsentitleddianjiangchun(meaningusing1ipsticks),comparesotherlyricw“ters’w。rkstorevealLi’sunlquewayofdepicti“gaw。man’sinnerworld.
Keywords:dcscriptionofartisticc。nception;minute;woman;reserVed
(责任编辑:秦海明)
pqp、一p49妒up、一t一口p、一p口ppp一一q^、妒p、ppqppq4口4qp、妒p、一pqp、一pp蛐4一口ppo“扩p口Pp口4_‘一、一、p(上接第9页)
ANewPerspectivetotheLimitationofaCompany’sAim
CHENZho
(Sch00IofLaw,WuhanUniversitv.Wuhan430000tChina)
Abstract:The1imitationofacompany’saimhasbeen。neofthefocalpointsinrescarchesofthisfieldbc—causeitiscl。seIyrelatedtotheefficacyofthecompany’soffsidebehaviors,whichinturndetermlnetheorderlinessandsafetyofthetradingofeconomicbusiness.瓢nccitistheverytimewhendomesticcompanylawisbei“grevised,thispaper8ttcmptstopr。videanewperspec“vef。rtheunderstandingof∞mpanyaimbyarguingthatitshouldberecordedinacompany’sreguIations.
K。ywords:companyaim}offsides∞pe;oⅡsideprinciplc;offsidebehavl。rs(责任编辑:剑枫)
写意中的细腻--李清照词《点绛唇》解读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王天恒, WANG Tian-heng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5,3(4)0次
参考文献(6条)
1.唐圭璋 全宋词 1965
2.李清照 李清照集 2002
3.沈祖棻 宋词赏析 2003
4.王国维.吴洋 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 2003
5.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2002
6.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98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汉平 小议中国工笔画的写意取向 -美术观察2007(3)
中国绘画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书写性绘画语言表达艺术家主观意念的
2.学位论文 谢谦 现代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2004
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应该以独特的精神性内涵推动表现语言的创新,而不应该仅仅从形式上创新。这是本文的观点。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低落状况就是由于忽略了精神性内涵的价值,而这种忽略对于以精神内涵表现为主旨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危害是致命的。
绘画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打动人。它能打动人的视觉,它能打动人的情感,进而能打动人的心灵。这种打动人的东西从那里来?对大写意花鸟画来说就是来自于它表现的精神情感,所以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应该从精神内涵的表现出发来寻找表现形式。
总结大写意花鸟画的优秀作品,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进行精神情感的宣泄;二是以自由书写的方式追求表现语言的个性化。从历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的作品来看,他们的精神情感是强烈的,精神情感的表现是直观鲜明的。他们的个人风格是突出的,制作方法也是随意洒脱的。精神情感的鲜明表达是大写意花鸟画主要的审美特征。
大写意花鸟画是在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与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有相当大的一致性,是以一种“出世”的态度关照自身的心理体验,作品显得清高而超脱。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大众的审美需求逐渐提高,开始左右艺术家的创作。大写意花鸟画便走向世俗化。海派大师就是将文人式的修养与大众乐于接受的题材形式结合起来,创作出雅俗共赏的作品,成就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最高水平。齐白石将文人式的笔墨形式同纯朴天真的农民情感结合起来,把雅俗共赏的面进一步扩大了。潘天寿以刚强理性的新型文人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扫去旧文人画淡雅的趣味,创造出一种醒目的艺术形式。王晋元将徐悲鸿引进的西方科学主义绘画方法与大写意的笔墨想结合,表现出现代中国人充实自信的精神情感。林风眠以回归绘画本质的方法突破了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程式,同时又牢牢抓住“写”和“意”这两点,传达出一种极具震撼力的“人性”力量。黄永玉以瑰丽明快的画风表现出楚文化炙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梅忠智个性强悍,他以极具视觉张力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张扬自信的时代精神。周思聪以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敏感赋予他的作品丰富的情感含量,而成为境界很高的写意花鸟画。
通过对大写意花鸟画现代化进程的梳理,再次证明,优秀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是以其精神内涵获得价值。艺术品是精神产品,只有把精神情感注入到作品中才能赋予大写意花鸟画真正的生命力。
3.期刊论文 黄立君.HUANG Li-jun
中国画中既有以工整、细腻、逼真等写实特点为主的工笔画.又有以挥洒、流畅、气韵贯通,具有中国书法特质.以写意特点为主的写意画.世人由此将绘画分为写实派和写意派,且就重形还是重神之问题争论不休,而未知两面一体之理.对此,从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写实与写意、重形与重神的对立统一关系,指出要
4.期刊论文 董振怀.DONG Zhen-huai 论工笔画的形和意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它用线为骨来表现花鸟山水,注重形似但并非西方自然主义的写实,它在中国传统的背景下写意写心,用夸张和浪漫的手法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5.学位论文 张皓 写意精神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本土化影响 2008
在中国的当代油画中,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艺术资源的吸牧与融合成为一种现象。其中的周春芽、葛震、王玉平等画家在表现主义油画里融合了中国画里的写意精神,他们从不同的焦度吸收与利用写意的精神内涵和写意的艺术观念,融合到来自西方的表现主义油画中,形成了既具表现性又具写意性的油画新风格,推进了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本土化。他们的成功经验证明,对写意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是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走向本土化的途径之一。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茴走淘本土化不是偶然的,林风眠早就提出了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他指出中国油画如果要超越西方的影响,形成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和审美品格的中国油画,应该向有着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的中国艺术和中国画学习,学习与吸收其中积极和有生命力的艺术精神与艺术营养。从人类艺术史的发展和芑术本身的发展来看,中国油画走向本土化与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对写意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是一种艺术的自觉,是本±意识的觉醒和中国艺术精神的觉悟,是对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文脉”的继承、创新与发扬光大。
本文将从三个大的方面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论述,第一,首先阐释写意精神和表现主义在本文中的具体理解与含义,再分析两者在内涵与艺术观念上的相通性,以及写意精神对于表现主义潜在的一些补充性。因为两者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需要分析两者的联系和存在融合的可能性,为论述写意精神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立下逻辑基础和理论依据;第二,论述写意精神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表现主义油画主要以周春芽、葛震、
表现链又具写意性的油画新风格,从而推进了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本土化;第三,在总结和提炼前两章的基础上,形成文章的基本观点,即对写意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是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走向本土化的途径之一,并对这个基本观点进行深化与延伸。认为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写意精神的吸收与融合,是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的觉醒,是对中国“文脉”的发扬光大。最后指出,周春芽、吴冠中等画家在油画里成功地融合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推进了绘画史的发展,引起了人们重新思索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生命力。关于写意精神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的研究,使我们看到在当代油画本土化的进程中,中蓬传统艺术精棒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在当代艺术依然热衷于艺术的观念翻新与不断地跟随西方的变化的潮流中,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艺术资源的关注与珍惜,使艺术家的创作拥有新的灵感和新的艺术源泉,也使艺术家再一次回到了艺术本体,重薪关注芑术风格与艺术语言的创新与发展,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当代发展与创新。另外,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表现主义油画,呈现出一种新的美学特点和视觉美感,既消解了表现与写意的负面因素,又发挥和融会了二者的长处,既充满激情与力度又具有含蓄和细腻,这种兼具中西美学之长的美学品格给学术界带来新的思考和探索。
6.期刊论文 闫庆来.马静.YAN Qing-lai.MA Jing 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写意性之成因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
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工致、细腻、色彩艳丽、重形似,但不失其
7.期刊论文 殷双喜 写意与抽象——杨志坚油画释读 -美术观察2009(6)
从20世纪90年代实,杨志坚就开始了对油画语言纯粹性的探索和提炼.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1994)和(1997),以深蓝为主调,用笔细腻平润,造型精准严谨,画面的人文景象仿佛是由历史空间中的记忆碎片连缀拼贴而成,有一种冷静广袤的超现实感 .
8.期刊论文 张思源 《聊斋志异》人物塑造的
写新闻稿,尤其是写人物通讯,有时需要借鉴小说的写法. 中国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
9.期刊论文 陈昭 浅谈崔白画的真与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0(3)
崔白花鸟画追求真与意的结合,注重诗情画意的寓韵,以幽雅醇清的艺术品味,丰富细腻的表现风貌,使北宋宫廷画的
10.期刊论文 朱娜 论传统工笔人物画线造型中的写意性趣味 -美术大观2007(11)
提及工笔人物画,人们总会联想其在表现方式上的细腻工整和视觉效果上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hgxyxb-rwshkx20050400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