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配当归
主要解决的问题:面部黄褐斑、面色无光泽或者是时间比较长的痤疮与暗痕。 适用人群:颜面生黄褐斑;面色晦暗无泽;身体较为虚弱,容易乏力、疲倦。 问题成因:正常人的面部经络(血管、神经等)极为丰富,充沛的气血会把脸部经络供应得很好,从而形成健康肤色,并有光泽。反之,则面部晦暗、缺乏红润。如果这个人再易怒,那么血液流动不畅,血液中的垃圾属性的物质在额部或是颧部等处瘀积,久而久之,黄褐斑形成。
使用方法:每天用生黄芪15克,当归5克,水开后煮三十分钟后,倒出汤液,再加水,第二次仍然水开后再煮30分钟,两次混合后,一日内饮用即可。
效果观察:尽管一味中药很难做到完全除斑,但明显降低色斑和周围皮肤的对比度是可以做到的。同时肤色会增白,且光泽增加。气色和精神都会变好。
二、白芷配大黄
主要解决的问题:颜面部痤疮,肤色较暗,油性较大。
适用人群:颜面部生痤疮,或红肿、或成脓,或有大便秘结。
问题成因: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处于发育的高峰期,身体里所谓的火气倘若无处宣泄,青春期就变成了一个多痘时代。还有一种人,因为情绪急躁或爱吃辛辣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火气过旺,从而淤积形成痤疮。此外,大便不畅也可导致火气过盛。 使用方法:白芷6克,大黄2克,煎水服用,具体方法同上,如大便仍不通畅可逐次增加大黄用量,至大便通畅炎止。
特殊用法:白芷和大黄等分研成极细的粉,用生蜂蜜调成糊状,涂抹于痤疮表面。 效果观察:经过内服和外用、观察痘痘的数量是否减少,区域是否减小,程度是否减轻,只要有改善,就坚持下去。
三、白芨配玉竹
主要解决的问题:皮肤粗糙、皱纹增多。
适用人群:风吹日晒较多,皮肤显得粗糙或是皱纹等与实际年龄偏差较大的人。 问题成因:皮肤是我们身体的最外一层,体内的水分能否保存得往,会直接影响皮肤的状态。中医认为,肺脏和皮肤的关系最为密切,肺阴直接影响皮肤的干燥和皱纹程度。
使用方法:玉竹多用水煎煮,当成一天的白开水喝,起到源源不断的“润”肺脏和皮肤的最好效果。白芨要加工成细粉,然后用水调稀,做个面膜,然后会感觉皮肤明显细嫩,以白芨为基础嫩肤美白在中国已有千百年历史。两者同时用,一个从内滋生水分润肤,一个锁住水分养肤,效果更明显。
脾胃病的防治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疗中,很多疾病如晚期癌症,均以保护脾胃为第一要义。要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于保护脾胃正常功能的运转,特别要注重生活调适。中医理论中口唇周边包括人中的区域对应的是脾。“脾主运化”“脾胃同源”。
在中医理论中,脾的功能是将食物转化成为人体所需要的精华物质,即一个精炼提纯的过程。胃的功能是接受食物,当脾胃的功能出现问题,就表现为口唇四周的痘痘迭起。同时伴有胃胀胃堵,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能已经有了胃病。
下面是脾胃疾病防治的有效方法:
A:防寒
季节交换时脾胃病特别易发作,尤以秋冬季节交换时发作厉害。脾胃从中医角度说,脾恶湿,胃喜欢润燥,对寒碰不得。由秋天到冬天,特别是现在,天气从凉变成寒,湿寒易刺激到脾胃,而且当气候变化快,忽冷忽热,湿度比较高,气压低,更让脾胃不舒服。这时候脾胃被折腾得难受就开始抗议,胃痛反酸一系列的脾胃病症状就都来了。这季节临床上看到的一些病人都是舌头腻、舌头白,这就是体内湿寒的表现。
因此冬季预防脾胃病首先要注意胃部的保暖。感到冷了就要多穿件衣服;中午瞌睡的时候肚子上盖件东西;骑车的人最好穿拉链的衣服不要穿纽扣的,这样可以防止漏风。
B:饮食防寒凉
脾胃病发生的第二个原因是和饮食有关。现在是螃蟹上市的季节,脾胃病的人,特别是胃寒的人螃蟹要少吃。最近看到很多脾胃病人都是吃了螃蟹后胃痛发作。还有吃螃蟹的时候一般都要蘸醋的,醋是酸的,胃酸多的人,如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溃疡病都是胃酸偏多的,醋一吃反酸加强,脾胃病发作。另外,现在柿子也上市了,柿子也是比较寒的,很多人吃了也会胃痛。
因此这个时节要讲究吃,特别寒凉的东西一定要少吃,除了上面所说的螃蟹、柿子外,香蕉也是寒凉的,吃多了会引起腹泻,也要少吃。冰冻饮料及食物这个季节就更不要吃了。饭菜都宜温热,不要太凉。
具体到个人,胃酸多的人酸的、甜的、辣的、糯米的都要少吃,这些都会增加胃酸分泌;胃癌前病变的人,如胃粘膜出现异型增生和肠腺化生,腌的东西少吃。胃胀气的人豆制品、甜的、面食这类产气食物要少吃,特别是豆浆容易产气。
另外饮食要做到“三荤七素,营养均衡。多吃果蔬,样样都吃。七八分饱,戒烟限酒。”这样脾胃的健康就有保障。
C:调养心情
胃肠是情绪变化的晴雨表。脾胃病是否发作的原因还和情绪有关。中医有“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说法,长期的情绪不好可以引起脾胃病,脾胃病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日常中我们都会发现,心情舒畅时饭量都增加,心情郁闷焦虑烦躁胃口就不好了。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中医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休息、劳动不要超过常度,不能只劳作不休息,也不能只休息不劳作。 老人走路最好。人生有二条腿就是为了走路的。但是吃过饭后不能马上运动,要休息一下才能动。走路有几个好处,对脾胃的
好处在于走路是胃肠的按摩,走路时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消化。年纪大有便秘的人,走路以后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促进排便。而且走路消耗能量,肚子饿得快,胃口就好了,增加消化能力。同时一边走一边顺时针揉腹更能促进消化和排便。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有不快乐的事情要学会宣泄,不要郁积在心里面,伤了脾胃,伤了健康。
中医解谈脾胃预防方法
刘力红,48岁,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思考中医》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看到此书后,盛赞:“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 背景:1958年,刘力红出生于甘肃兰州。父母皆为军大毕业生。由于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4岁时,刘力红随父母谴送到桂林郊区农村定居,直到1978考上大学。 记者:您的童年、少年都在农村,这对您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刘力红:因为父母的境遇,我的童年没有多少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父母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遭遇,与他们有文化有关。因此,在我小学、中学时期,他们从不督促我学习。稍大一些,他们就要求我做砍柴、挑水及其他农活。 记者:在那样一种环境中有没有怨天尤人? 刘力红:在那个年代像我这样的右派孩子是没有任何离开农村机会的。我中学毕业后只能与父母一起去挣工分,记得一天能挣6个工分。后来,我还去印刷厂当过装卸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但我从未想过怨天尤人。这种性格也可能与父亲的影响有关。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虽然遭遇不公待遇,但他总是平静地接受,很少抱怨。对干农活照样全身心地投入,父亲的这种品行对我影响非常大。 记者:是高考改变了您的命运。 刘力红:是的。1977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我快20岁了。虽然获得高分,但政审时却不过关。第二年,我不服气再次去考,还是被政审这道坎拦住。最后是母亲亲自到高招办解释,我才被广西中医学院录取。 考研是师父的一个战略 背景:1978年,刘力红考上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5年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86年他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3年后又顺利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1992年获博士学位,成为广西第一位中医博士。 记者:上大学时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吧? 刘力红:上了大学后与周围同学比,才知道自己基础很差。我除了认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些基础文化。毕业那年我参加中南五省中医院校统考,结果考了广西第一名。 记者:考研究生时有什么抱负吗? 刘力红:说到考研,不能不提我的第一位民间师父——人称“小神仙”的李阳波。我是在大学毕业那年暑假与师父邂逅的,第二年元月8日我就向他正式拜师,与他同吃同住了近两年。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使我在思想上受到传统文化与中医思想的“浸染”。读书虽有我自身的意愿,但更大程度上是师父的一个战略,他认为传统的师承教育需要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多地影响现代教育。 记者:回头看,考研、读博期间最大收获是什么? 刘力红:中医是崇尚自然的一门学科。讲究天人合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其实就是与自然融合的一个过程。读书期间,我除了学习导师的学术思想,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不少名山大川,常常流连忘返于其间。中国的名山大川往往都是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经常浸泡在这些地方,身心是会慢慢改变的。这样的改变又是深入中医这样一些传统的学问所必需的。 我所领悟的只是沧海一粟 背景:2003年刘力红著的一本《思考中医》不仅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而且因为其对传统文化的精思妙解、对哲学思考的深刻阐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记者:写《思考中医》动机是什么? 刘力红:说到写书的动机,其实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只是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大家。但是,书出来后有那么多人喜爱,引起如此大的共鸣,却是我没想到的。《思考中医》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印刷15次,发行十多
万册,现在又在全面改版,这其实更多地反映了民众对传统文化和中医的重新重视和思考。 记者:《思考中医》除了给您带来荣誉,还带来什么? 刘力红:书出来后,我比过去要忙了许多。我认为名声仅仅意味着你要多为众人做事,你要比没有名声的人多一份责任。 记者:网上有人对您这么评价:“很传奇的人。正统学院毕业,拥有中医博士学位,却又遍访民间大师、名家;既有著书立说的正果,也兼学佛悟道的修养。其貌不扬,但众里寻他,却不需百度,皆因其颇具仙风道骨之神韵,也藏几分精武门霍元甲之类武林高手的英气。”您怎么看自己? 刘力红:不敢当!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所知道、领悟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这些评价亦只是印证了古人的那句话“时势造英雄”。我所思考的一些问题、所说的一些话其实许多人也在思考。 有仁术必先造就仁心
一、黄芪配当归
主要解决的问题:面部黄褐斑、面色无光泽或者是时间比较长的痤疮与暗痕。 适用人群:颜面生黄褐斑;面色晦暗无泽;身体较为虚弱,容易乏力、疲倦。 问题成因:正常人的面部经络(血管、神经等)极为丰富,充沛的气血会把脸部经络供应得很好,从而形成健康肤色,并有光泽。反之,则面部晦暗、缺乏红润。如果这个人再易怒,那么血液流动不畅,血液中的垃圾属性的物质在额部或是颧部等处瘀积,久而久之,黄褐斑形成。
使用方法:每天用生黄芪15克,当归5克,水开后煮三十分钟后,倒出汤液,再加水,第二次仍然水开后再煮30分钟,两次混合后,一日内饮用即可。
效果观察:尽管一味中药很难做到完全除斑,但明显降低色斑和周围皮肤的对比度是可以做到的。同时肤色会增白,且光泽增加。气色和精神都会变好。
二、白芷配大黄
主要解决的问题:颜面部痤疮,肤色较暗,油性较大。
适用人群:颜面部生痤疮,或红肿、或成脓,或有大便秘结。
问题成因: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处于发育的高峰期,身体里所谓的火气倘若无处宣泄,青春期就变成了一个多痘时代。还有一种人,因为情绪急躁或爱吃辛辣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火气过旺,从而淤积形成痤疮。此外,大便不畅也可导致火气过盛。 使用方法:白芷6克,大黄2克,煎水服用,具体方法同上,如大便仍不通畅可逐次增加大黄用量,至大便通畅炎止。
特殊用法:白芷和大黄等分研成极细的粉,用生蜂蜜调成糊状,涂抹于痤疮表面。 效果观察:经过内服和外用、观察痘痘的数量是否减少,区域是否减小,程度是否减轻,只要有改善,就坚持下去。
三、白芨配玉竹
主要解决的问题:皮肤粗糙、皱纹增多。
适用人群:风吹日晒较多,皮肤显得粗糙或是皱纹等与实际年龄偏差较大的人。 问题成因:皮肤是我们身体的最外一层,体内的水分能否保存得往,会直接影响皮肤的状态。中医认为,肺脏和皮肤的关系最为密切,肺阴直接影响皮肤的干燥和皱纹程度。
使用方法:玉竹多用水煎煮,当成一天的白开水喝,起到源源不断的“润”肺脏和皮肤的最好效果。白芨要加工成细粉,然后用水调稀,做个面膜,然后会感觉皮肤明显细嫩,以白芨为基础嫩肤美白在中国已有千百年历史。两者同时用,一个从内滋生水分润肤,一个锁住水分养肤,效果更明显。
脾胃病的防治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疗中,很多疾病如晚期癌症,均以保护脾胃为第一要义。要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于保护脾胃正常功能的运转,特别要注重生活调适。中医理论中口唇周边包括人中的区域对应的是脾。“脾主运化”“脾胃同源”。
在中医理论中,脾的功能是将食物转化成为人体所需要的精华物质,即一个精炼提纯的过程。胃的功能是接受食物,当脾胃的功能出现问题,就表现为口唇四周的痘痘迭起。同时伴有胃胀胃堵,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能已经有了胃病。
下面是脾胃疾病防治的有效方法:
A:防寒
季节交换时脾胃病特别易发作,尤以秋冬季节交换时发作厉害。脾胃从中医角度说,脾恶湿,胃喜欢润燥,对寒碰不得。由秋天到冬天,特别是现在,天气从凉变成寒,湿寒易刺激到脾胃,而且当气候变化快,忽冷忽热,湿度比较高,气压低,更让脾胃不舒服。这时候脾胃被折腾得难受就开始抗议,胃痛反酸一系列的脾胃病症状就都来了。这季节临床上看到的一些病人都是舌头腻、舌头白,这就是体内湿寒的表现。
因此冬季预防脾胃病首先要注意胃部的保暖。感到冷了就要多穿件衣服;中午瞌睡的时候肚子上盖件东西;骑车的人最好穿拉链的衣服不要穿纽扣的,这样可以防止漏风。
B:饮食防寒凉
脾胃病发生的第二个原因是和饮食有关。现在是螃蟹上市的季节,脾胃病的人,特别是胃寒的人螃蟹要少吃。最近看到很多脾胃病人都是吃了螃蟹后胃痛发作。还有吃螃蟹的时候一般都要蘸醋的,醋是酸的,胃酸多的人,如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溃疡病都是胃酸偏多的,醋一吃反酸加强,脾胃病发作。另外,现在柿子也上市了,柿子也是比较寒的,很多人吃了也会胃痛。
因此这个时节要讲究吃,特别寒凉的东西一定要少吃,除了上面所说的螃蟹、柿子外,香蕉也是寒凉的,吃多了会引起腹泻,也要少吃。冰冻饮料及食物这个季节就更不要吃了。饭菜都宜温热,不要太凉。
具体到个人,胃酸多的人酸的、甜的、辣的、糯米的都要少吃,这些都会增加胃酸分泌;胃癌前病变的人,如胃粘膜出现异型增生和肠腺化生,腌的东西少吃。胃胀气的人豆制品、甜的、面食这类产气食物要少吃,特别是豆浆容易产气。
另外饮食要做到“三荤七素,营养均衡。多吃果蔬,样样都吃。七八分饱,戒烟限酒。”这样脾胃的健康就有保障。
C:调养心情
胃肠是情绪变化的晴雨表。脾胃病是否发作的原因还和情绪有关。中医有“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说法,长期的情绪不好可以引起脾胃病,脾胃病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日常中我们都会发现,心情舒畅时饭量都增加,心情郁闷焦虑烦躁胃口就不好了。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中医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休息、劳动不要超过常度,不能只劳作不休息,也不能只休息不劳作。 老人走路最好。人生有二条腿就是为了走路的。但是吃过饭后不能马上运动,要休息一下才能动。走路有几个好处,对脾胃的
好处在于走路是胃肠的按摩,走路时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消化。年纪大有便秘的人,走路以后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促进排便。而且走路消耗能量,肚子饿得快,胃口就好了,增加消化能力。同时一边走一边顺时针揉腹更能促进消化和排便。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有不快乐的事情要学会宣泄,不要郁积在心里面,伤了脾胃,伤了健康。
中医解谈脾胃预防方法
刘力红,48岁,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思考中医》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看到此书后,盛赞:“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 背景:1958年,刘力红出生于甘肃兰州。父母皆为军大毕业生。由于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4岁时,刘力红随父母谴送到桂林郊区农村定居,直到1978考上大学。 记者:您的童年、少年都在农村,这对您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刘力红:因为父母的境遇,我的童年没有多少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父母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遭遇,与他们有文化有关。因此,在我小学、中学时期,他们从不督促我学习。稍大一些,他们就要求我做砍柴、挑水及其他农活。 记者:在那样一种环境中有没有怨天尤人? 刘力红:在那个年代像我这样的右派孩子是没有任何离开农村机会的。我中学毕业后只能与父母一起去挣工分,记得一天能挣6个工分。后来,我还去印刷厂当过装卸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但我从未想过怨天尤人。这种性格也可能与父亲的影响有关。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虽然遭遇不公待遇,但他总是平静地接受,很少抱怨。对干农活照样全身心地投入,父亲的这种品行对我影响非常大。 记者:是高考改变了您的命运。 刘力红:是的。1977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我快20岁了。虽然获得高分,但政审时却不过关。第二年,我不服气再次去考,还是被政审这道坎拦住。最后是母亲亲自到高招办解释,我才被广西中医学院录取。 考研是师父的一个战略 背景:1978年,刘力红考上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5年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86年他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3年后又顺利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1992年获博士学位,成为广西第一位中医博士。 记者:上大学时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吧? 刘力红:上了大学后与周围同学比,才知道自己基础很差。我除了认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些基础文化。毕业那年我参加中南五省中医院校统考,结果考了广西第一名。 记者:考研究生时有什么抱负吗? 刘力红:说到考研,不能不提我的第一位民间师父——人称“小神仙”的李阳波。我是在大学毕业那年暑假与师父邂逅的,第二年元月8日我就向他正式拜师,与他同吃同住了近两年。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使我在思想上受到传统文化与中医思想的“浸染”。读书虽有我自身的意愿,但更大程度上是师父的一个战略,他认为传统的师承教育需要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多地影响现代教育。 记者:回头看,考研、读博期间最大收获是什么? 刘力红:中医是崇尚自然的一门学科。讲究天人合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其实就是与自然融合的一个过程。读书期间,我除了学习导师的学术思想,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不少名山大川,常常流连忘返于其间。中国的名山大川往往都是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经常浸泡在这些地方,身心是会慢慢改变的。这样的改变又是深入中医这样一些传统的学问所必需的。 我所领悟的只是沧海一粟 背景:2003年刘力红著的一本《思考中医》不仅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而且因为其对传统文化的精思妙解、对哲学思考的深刻阐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记者:写《思考中医》动机是什么? 刘力红:说到写书的动机,其实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只是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大家。但是,书出来后有那么多人喜爱,引起如此大的共鸣,却是我没想到的。《思考中医》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印刷15次,发行十多
万册,现在又在全面改版,这其实更多地反映了民众对传统文化和中医的重新重视和思考。 记者:《思考中医》除了给您带来荣誉,还带来什么? 刘力红:书出来后,我比过去要忙了许多。我认为名声仅仅意味着你要多为众人做事,你要比没有名声的人多一份责任。 记者:网上有人对您这么评价:“很传奇的人。正统学院毕业,拥有中医博士学位,却又遍访民间大师、名家;既有著书立说的正果,也兼学佛悟道的修养。其貌不扬,但众里寻他,却不需百度,皆因其颇具仙风道骨之神韵,也藏几分精武门霍元甲之类武林高手的英气。”您怎么看自己? 刘力红:不敢当!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所知道、领悟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这些评价亦只是印证了古人的那句话“时势造英雄”。我所思考的一些问题、所说的一些话其实许多人也在思考。 有仁术必先造就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