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拷问中国的评价体制

屠呦呦获奖拷问中国的评价(选)体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9 08:58:24

日前,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我国81岁的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也是目前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最高奖,该奖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对于已经患上了“诺贝尔奖综合症”的我们,对于“成果将近40年在国内没有被得到公认”的屠老,乃至对于不时泛起的中医存废之争,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但是,消息甫出,却引来一地疑问,因为在此之前,公众对屠呦呦这位实力派科学家,以及对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基本上一无所知。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誉为“当代毕升”的已故科学家王选曾

经说:“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上电视说明科学生涯快结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屠老没有成为“学术明星”,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不值得大惊小怪,相反,却由此可以为屠老增添“上士忘名”的科学家本色。

真正的困惑之处在于,屠老不为公众熟知的同时,仿佛也并不为国内的评价体制所认可。时至今日,屠老还是一位“三无”教授——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的桂冠。由此,至少引出了三个评价体制值得审视,其一是学术评价体制;其二是院士评选规则;其三是科技奖励评价体制。

显然,这是三个环环相扣的体系,而学术评价体制是基础。遗憾的是,从“三无”教授此前能够表征身份的“桂冠”来看,其所从事的青蒿素研究,并不为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所推崇。

屠老荣获“拉斯克奖”,也引发了科学界乃至有关政府部门的讨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就此表示: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采用像记工分那样的方法,而要以质量为准,要避免采用单一标准。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医学科研,不应简单看论文数,而应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重大健康问题。我们相信这是一种真心的反思,因为“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实在让人羞愧。只是,笼统的反思,是否能够戳穿粗砺的评价体制之坚冰,很难让人寄予太大希望。

说屠老荣获“拉斯克奖”,是反思中国学术体制的最佳样本也好,是国内现行学术评价体制的绝妙反讽也罢,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我们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已经逐渐丧失了发现、培育、导向的功能。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日益增加,每年鉴定的科研成果数以万计,发表的论文更近乎汗牛充栋,但是,一方面类似于屠老的研究,却如被打进了冷宫;另一方面,学术泡沫浮华炫目。所谓正襟危坐的学术评价,其到底发现了什么?又培育了什么,导向了什么?

屠老在国内默默无闻近四十年,却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尊崇,直接否定了我们学术评价体制的发现、培育和导向功能。显然,这种功能的衰落,将加剧“学术江湖”的疯长。一定程度上,屠呦呦教授在国际舞台上越荣幸,我们则越困惑,也更值得国人深思。

屠呦呦获奖拷问中国的评价(选)体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9 08:58:24

日前,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我国81岁的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也是目前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最高奖,该奖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对于已经患上了“诺贝尔奖综合症”的我们,对于“成果将近40年在国内没有被得到公认”的屠老,乃至对于不时泛起的中医存废之争,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但是,消息甫出,却引来一地疑问,因为在此之前,公众对屠呦呦这位实力派科学家,以及对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基本上一无所知。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誉为“当代毕升”的已故科学家王选曾

经说:“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上电视说明科学生涯快结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屠老没有成为“学术明星”,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不值得大惊小怪,相反,却由此可以为屠老增添“上士忘名”的科学家本色。

真正的困惑之处在于,屠老不为公众熟知的同时,仿佛也并不为国内的评价体制所认可。时至今日,屠老还是一位“三无”教授——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的桂冠。由此,至少引出了三个评价体制值得审视,其一是学术评价体制;其二是院士评选规则;其三是科技奖励评价体制。

显然,这是三个环环相扣的体系,而学术评价体制是基础。遗憾的是,从“三无”教授此前能够表征身份的“桂冠”来看,其所从事的青蒿素研究,并不为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所推崇。

屠老荣获“拉斯克奖”,也引发了科学界乃至有关政府部门的讨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就此表示: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采用像记工分那样的方法,而要以质量为准,要避免采用单一标准。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医学科研,不应简单看论文数,而应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重大健康问题。我们相信这是一种真心的反思,因为“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实在让人羞愧。只是,笼统的反思,是否能够戳穿粗砺的评价体制之坚冰,很难让人寄予太大希望。

说屠老荣获“拉斯克奖”,是反思中国学术体制的最佳样本也好,是国内现行学术评价体制的绝妙反讽也罢,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我们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已经逐渐丧失了发现、培育、导向的功能。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日益增加,每年鉴定的科研成果数以万计,发表的论文更近乎汗牛充栋,但是,一方面类似于屠老的研究,却如被打进了冷宫;另一方面,学术泡沫浮华炫目。所谓正襟危坐的学术评价,其到底发现了什么?又培育了什么,导向了什么?

屠老在国内默默无闻近四十年,却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尊崇,直接否定了我们学术评价体制的发现、培育和导向功能。显然,这种功能的衰落,将加剧“学术江湖”的疯长。一定程度上,屠呦呦教授在国际舞台上越荣幸,我们则越困惑,也更值得国人深思。


相关文章

  • 屠呦呦获诺奖或给我们一些启示
  • 原作:龚蕾 据10月5日诺贝尔官网,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屠呦呦发现了一种可以显著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药物青蒿素,屠呦呦从植物中提取物有疗效,这是一种新型抗疟载体. 据科学日报,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 ...查看


  • ?中国式奇葩: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黄晓明一场秀!值得每个中国人反思!
  •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回复杀手查看答案 ◇ 言论受限为防失联请加小编微信 bg050411 这两天微信圈被屠呦呦,黄晓明两人刷屏...... 屠呦呦: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 ...查看


  • 屠呦呦获奖致辞为啥出现两个版本
  • 12月7日,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医学礼堂举行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演讲.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发表的获奖演讲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不过很快,关于屠呦呦的获奖演讲版本却戏剧性地成为"罗生门"事件. ...查看


  • 境外媒体:屠呦呦之后将有更多中国科学家获诺奖
  • 参考消息网10月7日报道 境外媒体近日称,在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中国人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是对其发现青蒿素的肯定.这种药物能够有助于降低疟疾的死亡率.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0月6日报道,屠呦呦发现的 ...查看


  • 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为何是屠呦呦而不是袁隆平
  • 9月23日,在纽约举行的美国拉斯克医学奖的颁奖大会上,一位"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头衔".已是81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奖.拉斯克基金会在获奖人介绍中评价说,"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 ...查看


  • 最新作文素材:屠呦呦
  •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医学奖 2015年10月05日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刚刚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查看


  • 屠呦呦: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屠呦呦隐藏在巨大的"集体"中.9月23日,在纽约举行的美国拉斯克医学奖的颁奖大会上,这位满头鬈发.戴着眼镜的女科学家将金色奖杯高高举起时,在地球另一侧,好奇的中国民众才第一次看到这张陌生的面孔. 可她却 ...查看


  • 有关于屠呦呦的作文
  • 有关于屠呦呦的作文都是关于屠呦呦的,可以是关于屠呦呦的勤奋努力,可以是屠呦呦身上闪耀的光芒,也可以是自己对于屠呦呦而产生的启发.以下小编准备了两篇文章,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下面有关于屠呦呦的作文由资料站提供. 有关于屠呦呦的作文一 屠呦呦 ...查看


  • 热点:文化强国守自信
  • 文化强国守自信 (一) 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重大背景简释]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见于2015年10月3日发布. 材料一: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举精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