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开课对象:财经类(本科)各专业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金融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同时,它又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的高等财经类专业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
《金融学》以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主线,研究现代金融活动的一般规律。其内容涉及现代金融经济运行的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等,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又具有微观性和现实可操作性。故本课程既是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又是对现代金融活动科学规律的概括与升华。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货币、信用和金融活动的一般规律性;了解货币、信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历史发展,人类在金融管理方面积累的基本经验和一般惯例;了解当今世界(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特点;了解我国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及近20多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中国金融改革的取向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通过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金融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相关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技术和数据库为背景,以多媒体课件为基本载体的开放式、互动性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在教学方法方面,经过了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尝试,本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掌握学习方法为基本目标,注重调动和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采用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强调师生互动、学术民主。此外,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根据专业和课时的实际情况,本课程拟组织学生去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机构进行现场考察学习。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1.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为本校财经类本科专业学生。
2. 本课程开设的时序,以在学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后较为适宜。
3. 为贯彻本大纲的有关精神和基本要求,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原则上不应少于45学时, 且应保持相对稳定。
4. 关于教学内容安排的原则意见。若课堂教学时数低于50学时,带*的内容可作机动处理。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的概念、职能、层次,以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沿革,特别是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初步掌握有关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信用理论打下基础。
重点: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货币的性质;信用货币概念和特点;货币的层次划分;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难点:货币的性质;信用货币;货币的层次划分;格雷辛法则;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及其特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和发展
三、货币的定义
四、货币的本质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
二、流通手段职能
三、贮藏手段职能
四、支付手段职能
五、世界货币职能
第三节 货币的层次
一、货币划分层次的目的
二、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
三、国内外主要几种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二、货币制度的沿革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四)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思考题:
1. 何以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的论述?
3. 试从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比较中分析现代信用货币的特点。
3.货币形式演进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4. 从现实经济活动实际出发, 你认为应如何定义货币这一范畴?
5.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货币是如何发挥它的各项职能的?
6.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7. 什么是货币层次? 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8.简述货币制度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9.简述货币制度演进的基本线索。 *
10.何为格雷辛法则? 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金银复本位制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信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信用的构成要素;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全面认识和理解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作用的两面性。
重点:信用的概念、基本特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信用与泡沫经济问题。
难点:信用的基本概念;信用、信贷与金融三概念的基本关系;信用的基本特点;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国家信用、国际信用、消费信用的形式;信用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信用与泡沫经济问题。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概念
二、信用的基本特点
三、信用的产生
四、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概念、特点 、优缺点)
二、银行信用(概念、特点 、优缺点)
三、国家信用(概念、特点 、作用)
四、国际信用(概念、特点)
五、消费信用(概念、特点 、作用)
思考题:
1.简述信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 简述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3. 简述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
4. 如何正确理解现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5. 为什么说银行信用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6. 近年来国家积极提倡发展票据信用的意义和在?
7. 如何理解发展国家信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 简述消费信用及其基本形式。
9. 请联系实际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消费信用的积极意义。
10. 请联系实际分析股份信用和直接融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了解利率的一般分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和现代西方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了解影响利率变动的一般因素;了解利率的一般功能和作用,以及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了解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和实行利率市场化的积极意义。
重点:利息的本质;利率的分类;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难点:利息的本质;单利和复利;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模型理论;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率
三、利息的计算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和决定因素
一、利率的种类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三、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的利率理论
二、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四、IS –LM 模型的利率决定
五、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一、我国利率制度的沿革
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四章 金融市场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功能和作用;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和金融市场的一般分类;掌握金融工具的特点及一般分类;了解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本架构;掌握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念、特点及发展;了解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分类。
重点: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特点;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金融工具的特点及一般分类;金融市场的一般架构;货币市场的概念、特点及架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及其特点;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市场及其特点;资本市场概况。
难点: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工具的特点及一般分类;货币市场的架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与普通定期存单的联系与区别;商业汇票及其运作规范;资本市场的基本架构;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历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向。
第一节 货币市场概述
一、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的地位
二、货币市场的构成及内容
同业拆借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业拆借市场的种类
二、现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票据市场
一、票据市场的分类
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三、商业票据市场
四、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
其他货币市场
一、证券回购市场
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市场
三、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第二节 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
一、股票的概念及特性
二、股票的分类
三、股票的发行(一级市场、初级市场、发行市场)
四、股票的交易(二级市场、次级市场、交易市场)
五、分析方法
第二节 债券市场
一、债券及其特征
二、债券的分类
三、债券市场基本结构
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形成和发展;了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架构、特点;了解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成就、基本取向及现存的问题;掌握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复合金融体系的架构和特点。
重点: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金融体系的模式比较;金融体系的功能;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架构;我国现行金融体系及其改革。
难点: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复合金融体系模式的架构及特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比较;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成就、基本取向及现存的问题;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及其发展。
第一节 金融体系概述
一、金融体系的概念
二、金融体系的形成
三、金融体系的模式比较
四、金融体系的一般功能分析
第二节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 *
一、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三、日本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体系
一、旧中国的金融体系
二、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思考题:
1. 何为金融体系? 它与金融体制的关系怎样?
2. 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给我们有何启示?
3.试比较三种典型的金融体系模式的异同。
4.简述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复合金融体系模式的特点和优点。
5.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
6. 简述英国金融体系的特点。
7. 与英国比较, 美国金融体系有何特点?
8. 简述日本金融体系的特点。
9. 何为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概念在国内外分别还有哪些称谓?
10. 何为政策性银行,迄今为止我国有哪些政策性银行? *
第六章 商业银行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制度,以及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趋向及特点;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结构;负债业务及特点;资产业务及特点;银行资本概念、构成与作用;中间业务及其主要分类;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
重点: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银行资本概念、构成与作用;负债业务构成;资产业务构成;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的意义;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难点:银行资本及其构成;中间业务及其分类;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一、现代商业银行的性质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制度
四、商业银行的发展
五、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思考题:
1. 试述现代商业银行的概念和特点。
2. 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
3. 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趋向及其背景。
4.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制度的缺陷及改革趋向。
5. 简述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基本架构。
6.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基本架构。
7. 试述贷款业务的一般分类。
8. 抵押贷款业务操作中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9. 试述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10. 何为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意义何在?
11. 请联系实际, 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原则及其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第七章 中央银行
本章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等基本知识,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的地位、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和金融监管原则,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清算业务,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特殊的职能、中央银行开展的特殊的金融业务。
重点与难点
1、中央银行的职能;
2、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3、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4、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5、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原则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现代商业银行是从货币兑换业逐渐发展而来的,中央银行是从现代商业银行中分离出来,逐渐演变而成的。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三、中央银行的性质
四、中央银行的职能
五、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业务原则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概念;了解和掌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供给的过程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了解货币供求均衡的内含和条件;货币供求的主要理论。
重点:掌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乘数效应、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供给的过程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求均衡的内含和条件;货币供求的主要理论。
难点:流量与存量、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概念;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货币供求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货币需求的动机
三、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四、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简介(机动)
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二、货币供给的过程
三、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
四、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分析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 *
一、货币供求与总供求的均衡
二、货币供求均衡的表述
三、实现货币供求均衡的条件
四、我国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度量、分类;弄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了解通货膨胀的危害,理解和掌握预防和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一般对策。
重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分类;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危害;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预防和治理。
难点:隐性通货膨胀;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需求过度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指数化政策;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预防和治理。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
一、需求拉动学说
二、成本推进学说
三、结构转换学说
四、心理预期学说
五、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危害
六、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概述 ****
一、通货紧缩的概念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三、西方通货紧缩理论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二、对我国是否存在通货紧缩的分析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 ** *
第十章 货币政策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的概念;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效应。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重点:货币政策目标的概念;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效应。
难点: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效应;道义劝告、窗口指导;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选择;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四、间接信用指导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三、货币主义政策的中介指标
四、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一、财政、货币政策双松模式
二、财政、货币政策双紧模式
三、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模式
四、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模式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2.怎样看待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3.试述货币政策工具的一般框架。
4.试述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效应。
5. 请联系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和效应。
6.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分歧有哪些?
7. 什么是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如何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8. 为什么说中介指标的选择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9. 试述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
第十一、二、三章 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增长
一、20世纪货币金融与经济理论的演进
二、现代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三、金融结构论与金融压抑论
四、金融深化论与金融约束论
五、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概述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论阐释
三、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
第三节 中国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
一、中国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相关率
二、中国货币金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货币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四、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前瞻
第四节 中国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一、中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
二、对中国金融风险的简要评价
三、中国金融监管的简要回顾
四、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新选择
《金融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开课对象:财经类(本科)各专业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金融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同时,它又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的高等财经类专业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
《金融学》以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主线,研究现代金融活动的一般规律。其内容涉及现代金融经济运行的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等,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又具有微观性和现实可操作性。故本课程既是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又是对现代金融活动科学规律的概括与升华。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货币、信用和金融活动的一般规律性;了解货币、信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历史发展,人类在金融管理方面积累的基本经验和一般惯例;了解当今世界(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特点;了解我国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及近20多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中国金融改革的取向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通过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金融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相关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技术和数据库为背景,以多媒体课件为基本载体的开放式、互动性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在教学方法方面,经过了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尝试,本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掌握学习方法为基本目标,注重调动和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采用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强调师生互动、学术民主。此外,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根据专业和课时的实际情况,本课程拟组织学生去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机构进行现场考察学习。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1.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为本校财经类本科专业学生。
2. 本课程开设的时序,以在学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后较为适宜。
3. 为贯彻本大纲的有关精神和基本要求,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原则上不应少于45学时, 且应保持相对稳定。
4. 关于教学内容安排的原则意见。若课堂教学时数低于50学时,带*的内容可作机动处理。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的概念、职能、层次,以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沿革,特别是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初步掌握有关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信用理论打下基础。
重点: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货币的性质;信用货币概念和特点;货币的层次划分;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难点:货币的性质;信用货币;货币的层次划分;格雷辛法则;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及其特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和发展
三、货币的定义
四、货币的本质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
二、流通手段职能
三、贮藏手段职能
四、支付手段职能
五、世界货币职能
第三节 货币的层次
一、货币划分层次的目的
二、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
三、国内外主要几种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二、货币制度的沿革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四)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思考题:
1. 何以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的论述?
3. 试从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比较中分析现代信用货币的特点。
3.货币形式演进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4. 从现实经济活动实际出发, 你认为应如何定义货币这一范畴?
5.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货币是如何发挥它的各项职能的?
6.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7. 什么是货币层次? 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8.简述货币制度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9.简述货币制度演进的基本线索。 *
10.何为格雷辛法则? 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金银复本位制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信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信用的构成要素;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全面认识和理解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作用的两面性。
重点:信用的概念、基本特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信用与泡沫经济问题。
难点:信用的基本概念;信用、信贷与金融三概念的基本关系;信用的基本特点;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国家信用、国际信用、消费信用的形式;信用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信用与泡沫经济问题。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概念
二、信用的基本特点
三、信用的产生
四、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概念、特点 、优缺点)
二、银行信用(概念、特点 、优缺点)
三、国家信用(概念、特点 、作用)
四、国际信用(概念、特点)
五、消费信用(概念、特点 、作用)
思考题:
1.简述信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 简述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3. 简述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
4. 如何正确理解现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5. 为什么说银行信用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6. 近年来国家积极提倡发展票据信用的意义和在?
7. 如何理解发展国家信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 简述消费信用及其基本形式。
9. 请联系实际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消费信用的积极意义。
10. 请联系实际分析股份信用和直接融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了解利率的一般分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和现代西方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了解影响利率变动的一般因素;了解利率的一般功能和作用,以及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了解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和实行利率市场化的积极意义。
重点:利息的本质;利率的分类;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难点:利息的本质;单利和复利;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模型理论;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率
三、利息的计算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和决定因素
一、利率的种类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三、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的利率理论
二、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四、IS –LM 模型的利率决定
五、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一、我国利率制度的沿革
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四章 金融市场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功能和作用;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和金融市场的一般分类;掌握金融工具的特点及一般分类;了解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本架构;掌握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念、特点及发展;了解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分类。
重点: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特点;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金融工具的特点及一般分类;金融市场的一般架构;货币市场的概念、特点及架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及其特点;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市场及其特点;资本市场概况。
难点: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工具的特点及一般分类;货币市场的架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与普通定期存单的联系与区别;商业汇票及其运作规范;资本市场的基本架构;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历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向。
第一节 货币市场概述
一、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的地位
二、货币市场的构成及内容
同业拆借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业拆借市场的种类
二、现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票据市场
一、票据市场的分类
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三、商业票据市场
四、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
其他货币市场
一、证券回购市场
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市场
三、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第二节 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
一、股票的概念及特性
二、股票的分类
三、股票的发行(一级市场、初级市场、发行市场)
四、股票的交易(二级市场、次级市场、交易市场)
五、分析方法
第二节 债券市场
一、债券及其特征
二、债券的分类
三、债券市场基本结构
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形成和发展;了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架构、特点;了解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成就、基本取向及现存的问题;掌握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复合金融体系的架构和特点。
重点: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金融体系的模式比较;金融体系的功能;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架构;我国现行金融体系及其改革。
难点: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复合金融体系模式的架构及特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比较;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成就、基本取向及现存的问题;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及其发展。
第一节 金融体系概述
一、金融体系的概念
二、金融体系的形成
三、金融体系的模式比较
四、金融体系的一般功能分析
第二节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 *
一、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三、日本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体系
一、旧中国的金融体系
二、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思考题:
1. 何为金融体系? 它与金融体制的关系怎样?
2. 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给我们有何启示?
3.试比较三种典型的金融体系模式的异同。
4.简述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复合金融体系模式的特点和优点。
5.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
6. 简述英国金融体系的特点。
7. 与英国比较, 美国金融体系有何特点?
8. 简述日本金融体系的特点。
9. 何为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概念在国内外分别还有哪些称谓?
10. 何为政策性银行,迄今为止我国有哪些政策性银行? *
第六章 商业银行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制度,以及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趋向及特点;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结构;负债业务及特点;资产业务及特点;银行资本概念、构成与作用;中间业务及其主要分类;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
重点: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银行资本概念、构成与作用;负债业务构成;资产业务构成;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的意义;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难点:银行资本及其构成;中间业务及其分类;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一、现代商业银行的性质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制度
四、商业银行的发展
五、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思考题:
1. 试述现代商业银行的概念和特点。
2. 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
3. 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趋向及其背景。
4.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制度的缺陷及改革趋向。
5. 简述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基本架构。
6.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基本架构。
7. 试述贷款业务的一般分类。
8. 抵押贷款业务操作中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9. 试述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10. 何为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意义何在?
11. 请联系实际, 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原则及其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第七章 中央银行
本章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等基本知识,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的地位、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和金融监管原则,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清算业务,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特殊的职能、中央银行开展的特殊的金融业务。
重点与难点
1、中央银行的职能;
2、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3、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4、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5、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原则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现代商业银行是从货币兑换业逐渐发展而来的,中央银行是从现代商业银行中分离出来,逐渐演变而成的。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三、中央银行的性质
四、中央银行的职能
五、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业务原则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概念;了解和掌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供给的过程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了解货币供求均衡的内含和条件;货币供求的主要理论。
重点:掌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乘数效应、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供给的过程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求均衡的内含和条件;货币供求的主要理论。
难点:流量与存量、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概念;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货币供求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货币需求的动机
三、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四、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简介(机动)
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二、货币供给的过程
三、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
四、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分析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 *
一、货币供求与总供求的均衡
二、货币供求均衡的表述
三、实现货币供求均衡的条件
四、我国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度量、分类;弄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了解通货膨胀的危害,理解和掌握预防和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一般对策。
重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分类;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危害;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预防和治理。
难点:隐性通货膨胀;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需求过度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指数化政策;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预防和治理。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
一、需求拉动学说
二、成本推进学说
三、结构转换学说
四、心理预期学说
五、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危害
六、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概述 ****
一、通货紧缩的概念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三、西方通货紧缩理论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二、对我国是否存在通货紧缩的分析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 ** *
第十章 货币政策
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的概念;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效应。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重点:货币政策目标的概念;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效应。
难点: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效应;道义劝告、窗口指导;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选择;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四、间接信用指导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三、货币主义政策的中介指标
四、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一、财政、货币政策双松模式
二、财政、货币政策双紧模式
三、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模式
四、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模式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2.怎样看待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3.试述货币政策工具的一般框架。
4.试述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效应。
5. 请联系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和效应。
6.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分歧有哪些?
7. 什么是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如何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8. 为什么说中介指标的选择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9. 试述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
第十一、二、三章 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增长
一、20世纪货币金融与经济理论的演进
二、现代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三、金融结构论与金融压抑论
四、金融深化论与金融约束论
五、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概述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论阐释
三、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
第三节 中国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
一、中国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相关率
二、中国货币金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货币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四、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前瞻
第四节 中国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一、中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
二、对中国金融风险的简要评价
三、中国金融监管的简要回顾
四、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