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课堂之我见
双南小学 宋树峰
“生态”是个十分时尚的词语,生态文明、生态体验、生态校园,似乎是不经意之间,生态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课改的到来,“三生课堂”便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校园。 对于三生课堂,并不是脱离新课改另搞一套,而是继承并发扬,使之内涵更为丰富。
一、三生课堂应该是生活的课堂,追求本真和趣味。
学生踏入学校时,并不是一张所谓的“白纸”,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生活经验。有着各自的情趣、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凭借学生过去的经验世界,去寻找教与学的支撑点与结合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都平等地对话和交流。注重学生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表象来学习新的知识,切切实实地体现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促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学习的乐趣,也真正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让教学再现生活。 教材中编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是平时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其意义在于把已有的认知、体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再付诸实践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可以让它成为生活的再现,把学生带进生活的意境。我们要根据教材创设一个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把枯燥无味的训练寓寄在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教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随着情感的迁移过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目的。
2. 让教材向生活延伸。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但知识的渊博不仅仅于此。生活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宝库。教材只是教学的介质,不是课程的全部,应该把教材看成是一种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师生应该利用各自的生活实践,共同合作,共同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每堂课应该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下雨了,有些学生老是往窗外看,老师让学生到室外去“疯”,不过,有个“条件”:得带着任务,用心去观察。
3.让生活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 新教材的编排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给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认清教材的新特点,现在许多教材在选择内容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三生课堂应该是生成的课堂,追求自然和碰撞。
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老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5 分钟,并且,在最后还特地说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少于25 分钟,即使总分在85 分以上也不能评为优,只能为良。对此,众多老师有这样的质疑:这也太绝对了吧,如果是低年级的集中识字课呢?难道让学生来探究这个字读什么那个字读什么吗?其实,标准是死的,而我们人是活的,在正式评价的时候,谁都知道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评判。不过,评价标准也告诉我们生态课堂的一个倾向——要凸显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也就是说,生态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做的我们老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我们老师不说,学生能参与我们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 的主导作用成为“决定的作用”,把
学生视为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丢掉枷锁,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可以质疑。
2、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 识地创造氛围,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学习技能。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大胆地问,主动地学,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态的、和谐的,是学生喜欢的。
三、三生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追求尊重和智慧。 坐在这样的课堂里,如临春天的一缕和风,夏天的一抹绿阴,秋天的一堆果实,冬天的一片白雪,从外到内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感。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居高临下,没有战战兢兢,没有失败,没有胆怯。 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 生态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必须完全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而剥夺学生的自由发展的权利。平时课堂中我也总是三令五申,不准学生这样,不准学生那样,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前程命运作为维护管理权威的代价,这不但背离了管理的初衷,而且这种管理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为此,在学生面前,我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入学生中间,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告诉学生,有的问题我也不很明白,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来讨论。
2.多对学生露出微笑。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源泉。实践生活中我们也感到,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人的思维异常活跃,就连平时较沉默的人也会出现妙语连珠的局面。上课时,如若老师紧板着脸庞,学生就会恐惧不安,难以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反之,老师笑意洋溢,犹如春风拂面,孩子消除了紧张、害怕,在无拘无束之中,思维自然活跃,智慧的火花自然产生。
3.宽恕学生,允许犯错。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作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难免出错。学生出错之时,正是鼓励学生大胆思维的最好时机。特级教师孙双金在一堂公开课上曾对首次见面的学生说:“我最喜欢说错的学生。”学生在惊讶之余,不由自主地举起了一只只小手,课堂内响起了孩子们各抒己见的声音。这就是宽恕的魅力。为此,我们不妨告诉学生,你们就是不会了来学习的,出错是完全正常的事,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从而帮学生卸下精神负担,于轻轻松松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因此,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尽量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以上几点,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三生课堂之我见
双南小学 宋树峰
“生态”是个十分时尚的词语,生态文明、生态体验、生态校园,似乎是不经意之间,生态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课改的到来,“三生课堂”便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校园。 对于三生课堂,并不是脱离新课改另搞一套,而是继承并发扬,使之内涵更为丰富。
一、三生课堂应该是生活的课堂,追求本真和趣味。
学生踏入学校时,并不是一张所谓的“白纸”,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生活经验。有着各自的情趣、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凭借学生过去的经验世界,去寻找教与学的支撑点与结合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都平等地对话和交流。注重学生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表象来学习新的知识,切切实实地体现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促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学习的乐趣,也真正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让教学再现生活。 教材中编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是平时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其意义在于把已有的认知、体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再付诸实践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可以让它成为生活的再现,把学生带进生活的意境。我们要根据教材创设一个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把枯燥无味的训练寓寄在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教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随着情感的迁移过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目的。
2. 让教材向生活延伸。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但知识的渊博不仅仅于此。生活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宝库。教材只是教学的介质,不是课程的全部,应该把教材看成是一种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师生应该利用各自的生活实践,共同合作,共同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每堂课应该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下雨了,有些学生老是往窗外看,老师让学生到室外去“疯”,不过,有个“条件”:得带着任务,用心去观察。
3.让生活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 新教材的编排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给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认清教材的新特点,现在许多教材在选择内容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三生课堂应该是生成的课堂,追求自然和碰撞。
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老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5 分钟,并且,在最后还特地说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少于25 分钟,即使总分在85 分以上也不能评为优,只能为良。对此,众多老师有这样的质疑:这也太绝对了吧,如果是低年级的集中识字课呢?难道让学生来探究这个字读什么那个字读什么吗?其实,标准是死的,而我们人是活的,在正式评价的时候,谁都知道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评判。不过,评价标准也告诉我们生态课堂的一个倾向——要凸显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也就是说,生态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做的我们老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我们老师不说,学生能参与我们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 的主导作用成为“决定的作用”,把
学生视为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丢掉枷锁,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可以质疑。
2、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 识地创造氛围,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学习技能。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大胆地问,主动地学,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态的、和谐的,是学生喜欢的。
三、三生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追求尊重和智慧。 坐在这样的课堂里,如临春天的一缕和风,夏天的一抹绿阴,秋天的一堆果实,冬天的一片白雪,从外到内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感。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居高临下,没有战战兢兢,没有失败,没有胆怯。 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 生态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必须完全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而剥夺学生的自由发展的权利。平时课堂中我也总是三令五申,不准学生这样,不准学生那样,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前程命运作为维护管理权威的代价,这不但背离了管理的初衷,而且这种管理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为此,在学生面前,我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入学生中间,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告诉学生,有的问题我也不很明白,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来讨论。
2.多对学生露出微笑。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源泉。实践生活中我们也感到,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人的思维异常活跃,就连平时较沉默的人也会出现妙语连珠的局面。上课时,如若老师紧板着脸庞,学生就会恐惧不安,难以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反之,老师笑意洋溢,犹如春风拂面,孩子消除了紧张、害怕,在无拘无束之中,思维自然活跃,智慧的火花自然产生。
3.宽恕学生,允许犯错。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作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难免出错。学生出错之时,正是鼓励学生大胆思维的最好时机。特级教师孙双金在一堂公开课上曾对首次见面的学生说:“我最喜欢说错的学生。”学生在惊讶之余,不由自主地举起了一只只小手,课堂内响起了孩子们各抒己见的声音。这就是宽恕的魅力。为此,我们不妨告诉学生,你们就是不会了来学习的,出错是完全正常的事,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从而帮学生卸下精神负担,于轻轻松松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因此,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尽量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以上几点,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